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丁二烯胶乳接枝聚乙烯醇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田波 戴亚杰 +2 位作者 刘宇光 侯静 董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34,共4页
采用乳液接枝的方法,以四乙烯五胺(TEPA)和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为引发剂,将聚乙烯醇(PVA)接枝到聚丁二烯胶乳(PBL)粒子上,制备出聚丁二烯接枝聚乙烯醇(PBL-g-PVA)。采用称量法测定接枝率,并用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分析PBL-g... 采用乳液接枝的方法,以四乙烯五胺(TEPA)和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为引发剂,将聚乙烯醇(PVA)接枝到聚丁二烯胶乳(PBL)粒子上,制备出聚丁二烯接枝聚乙烯醇(PBL-g-PVA)。采用称量法测定接枝率,并用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分析PBL-g-PVA的结构、粒子粒径和形貌。结果表明,接枝率随PVA的用量增加而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加而后保持不变;红外光谱谱图显示出PBL-g-PVA有PVA特征吸收且相应峰面积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大;激光粒度仪结果显示平均粒径增加且多分散系数变大;透射电镜观测到PBL-g-PVA粒子呈核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胶乳 反应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能化接枝共聚物增容PA6/PS共混物的研究
2
作者 谭志勇 王丹丹 +2 位作者 穆兴文 陈敏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8,共5页
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通过乳液聚合接枝到聚丁二烯(PB)上,形成核壳结构接枝共聚物PB-g-PS和官能化接枝共聚物PB-g-(St-GMA),并考察了其对聚酰胺6/聚苯乙烯(PA6/PS)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动态力学... 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通过乳液聚合接枝到聚丁二烯(PB)上,形成核壳结构接枝共聚物PB-g-PS和官能化接枝共聚物PB-g-(St-GMA),并考察了其对聚酰胺6/聚苯乙烯(PA6/PS)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入1%官能化单体GMA后,共混物的平衡扭矩增加,PA6与PS两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值变小,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PB-g-(St-GMA)可以改善PA6/PS共混物的相容性。继续增加PB-g-(St-GMA)中GMA含量时,共混物相容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共聚物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聚丁二烯共聚物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g-PS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文杰 张会轩 张宝砚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660,671,共6页
利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了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接枝共聚胶乳,其中聚丁二烯(PB)与聚苯乙烯(PS)的质量比为70/30,50/50和30/70.在固定流动度为(175±5)mm,且在20℃水中养护6 d,然后在20℃,... 利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了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接枝共聚胶乳,其中聚丁二烯(PB)与聚苯乙烯(PS)的质量比为70/30,50/50和30/70.在固定流动度为(175±5)mm,且在20℃水中养护6 d,然后在20℃,相对湿度为65%的空气中养护21 d的混合养护条件下,考察了聚灰比、聚丁二烯与聚苯乙烯的质量比对PB-g-PS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水灰比、流动度、保水率、抗压和抗折强度以及吸水量的影响,并与羧基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胶乳都具有良好的减水作用,能有效提高砂浆的保水性能,显著降低聚合物改性砂浆的毛细孔吸水率;加入聚合物对砂浆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使其抗压强度总体降低,抗折强度部分提高,因此,PB-g-PS胶乳可以作为水泥改性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胶乳 改性水泥砂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S胶乳连续凝聚过程及工艺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姜 王亮 +4 位作者 张辉 刘文辉 闫柏郁 宋振彪 陆书来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9,共5页
利用胶体分散体系稳定性基本原理,阐述了在凝聚和熟化的不同阶段,聚丁二烯与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G-ABS)胶乳的凝聚颗粒结构和形态变化过程。在凝聚阶段,凝聚剂能快速破坏胶乳粒子的双电子层结构,使其瞬间形成聚集体,进而互相交... 利用胶体分散体系稳定性基本原理,阐述了在凝聚和熟化的不同阶段,聚丁二烯与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G-ABS)胶乳的凝聚颗粒结构和形态变化过程。在凝聚阶段,凝聚剂能快速破坏胶乳粒子的双电子层结构,使其瞬间形成聚集体,进而互相交联形成中间包含介质的三维网络结构,并逐渐形成了絮凝结构体—"凝胶"。在熟化阶段,被破碎成小块的"凝胶"收缩脱水,形成"初级"凝聚颗粒,"初级"凝聚颗粒开始互相碰撞、黏结,最终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凝聚颗粒。对比不同生产装置的工艺可看出,使用不同连续凝聚工艺所得凝聚颗粒的结构和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分批次加入凝聚剂和梯度升温熟化可改善G-ABS高胶粉流动性和致密度,减少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堆积和堵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丙烯腈 苯乙烯 共聚物 胶乳 破乳 凝聚 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g-SAN弹性体的合成及其对SAN树脂的增韧
5
作者 张明耀 左良 +1 位作者 徐新锋 张会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18-918,共1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合成了一系列PB质量分数为40%的PB-g-SAN弹性体.研究了共聚单体中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质量分数对SAN共聚物接枝行为、弹性体粒子结构及其动态力学性能的...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合成了一系列PB质量分数为40%的PB-g-SAN弹性体.研究了共聚单体中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质量分数对SAN共聚物接枝行为、弹性体粒子结构及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单体中TDDM质量分数的增加,SAN在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降低,弹性体粒子中SAN包容结构的尺寸增大,在低温区的动态剪切模量下降.将其与SAN树脂共混后发现在共聚单体中引入TDDM后提高了弹性体粒子的增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聚丁二烯 聚苯乙烯 丙烯腈 弹性体 树脂 特-十二烷基硫醇 增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塑料专利
6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0,共1页
一种亲水性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亲水性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即使用乳液法在聚丁二烯胶乳上接枝丙烯酸烷基酯,再将接枝产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凝聚得到的亲水接枝物再在挤出机里与聚丙烯共混挤出造粒即得到亲水性的聚丙烯。
关键词 专利 塑料 中国 丙烯酸烷基酯 聚丁二烯胶乳 制备方法 产物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