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垒垒 苏朔 龙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6-276,共11页
介绍了聚α-烯烃(PAO)合成基础油的分子结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分子结构与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现有的PAO分子结构参数与其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梳理出影响黏度的主要分子结构... 介绍了聚α-烯烃(PAO)合成基础油的分子结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分子结构与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现有的PAO分子结构参数与其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梳理出影响黏度的主要分子结构参数是相对分子质量、支链数量、支链长度和分子的有效长度。分子结构中支链数量、支链长度和支链位置对黏度指数有着重要的影响;支链数量和支链长度对低温流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支链数量少且较长的PAO分子结构(类似于星型)是兼具好的黏温性能和低温流动性较为理想的结构。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PAO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提炼设计和制备高性能PAO基础油理想结构组分的新思路,为PAO基础油产品升级和新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 构效关系 结构参数 低温流动性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石墨烯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的摩擦学行为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段付强 凤维民 +1 位作者 宋晖 胡献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67,共9页
为探究聚α-烯烃链长和石墨烯添加剂对聚α-烯烃(PAO)合成基础油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不同结构的PAO的摩擦学性能,分析PAO分子链长及石墨烯质量分数对润滑油与摩擦副接触面间的剪切应力、范德华能以及油膜厚度的影响... 为探究聚α-烯烃链长和石墨烯添加剂对聚α-烯烃(PAO)合成基础油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不同结构的PAO的摩擦学性能,分析PAO分子链长及石墨烯质量分数对润滑油与摩擦副接触面间的剪切应力、范德华能以及油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可以增加润滑油与摩擦副接触面间的范德华能,从而吸附更多润滑油分子,增加油膜厚度,降低剪切应力,提升润滑油减摩效果,且可使范德华能的变化更加平稳,提升润滑油吸附的稳定性;石墨烯对不同链长PAO的影响不同,对于短链PAO,石墨烯较低时就能起到很好的减摩效果,且减摩效果更加明显;而对于长链PAO,石墨烯含量较高时才能起到减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聚α- 摩擦学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AlCl_(3)类离子液体催化α-烯烃齐聚制备PAO基础油
3
作者 张艳华 钱建华 +1 位作者 张丹 李君华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4-238,244,共6页
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了Sur-AlCl_(3)、Ur-AlCl_(3)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利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凝胶色谱、高温气相色谱等对2种催化剂及其合成的聚α-烯烃基础油(PAO)产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lCl_(3)和N元素配位的Ur-A... 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了Sur-AlCl_(3)、Ur-AlCl_(3)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利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凝胶色谱、高温气相色谱等对2种催化剂及其合成的聚α-烯烃基础油(PAO)产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lCl_(3)和N元素配位的Ur-AlCl_(3)具有适宜的酸性,催化齐聚的较优条件为:AlCl_(3)的摩尔分数为0.67,催化剂用量为质量分数1.25%,齐聚温度115℃,齐聚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可得到无机械杂质的、100℃运动黏度为5.701 mm^(2)/s的低黏度基础油。该PAO产品产率高达91%、凝点为-59℃、黏度指数130、多分散指数(PDI)=1.3、产物组分以三、四聚体为主,说明其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AlCl_(3)和S配位的SUr-AlCl_(3)具有更强的路易斯酸性,催化齐聚的产物组分更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 1- 催化齐 PAO基础油 类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润滑油基础油茂金属聚-α烯烃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许健 彭立 +1 位作者 马国梁 杨云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30,32,共4页
介绍了茂金属聚α-烯烃(mPAO)的性能和优点,重点评述了mPAO的合成催化剂和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以茂金属为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合成mPAO的工艺中尚存的问题,并认为降低MAO用量,研发出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茂金属催化... 介绍了茂金属聚α-烯烃(mPAO)的性能和优点,重点评述了mPAO的合成催化剂和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以茂金属为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合成mPAO的工艺中尚存的问题,并认为降低MAO用量,研发出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茂金属催化剂和工艺是今后mPAO的研究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 茂金属催化剂 润滑油 合成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_3/乙酸催化1-癸烯合成低黏度聚α-烯烃润滑油基础油 被引量:11
5
作者 褚洪岭 马克存 +3 位作者 王斯晗 徐显明 王力搏 霍宏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16-3020,共5页
开展了BF_3/乙酸络合物催化1-癸烯合成低黏度聚α-烯烃润滑油基础油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催化剂回用工艺对反应产物组成和聚α-烯烃(PAO)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0℃、反应压力为0.2MPa... 开展了BF_3/乙酸络合物催化1-癸烯合成低黏度聚α-烯烃润滑油基础油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催化剂回用工艺对反应产物组成和聚α-烯烃(PAO)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0℃、反应压力为0.2MPa、反应时间为2h、新鲜BF_3/乙酸络合物与1-癸烯的质量比为1∶100的条件下,1-癸烯转化率大于99.4%,PAO收率大于95.7%,产品的100℃运动黏度为4.33mm^2/s,黏度指数为134,倾点为–53℃;采用BF_3/乙酸络合物回用工艺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但回收络合物的催化活性有所下降,向催化体系补充部分新鲜络合物后,产物组成及PAO性能与采用新鲜络合物时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聚α- 三氟化硼 催化剂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_3催化1-癸烯制备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基础油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斯晗 曹媛媛 +3 位作者 刘通 孙恩浩 高晗 王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07-3912,共6页
低黏度聚α-烯烃(PAO)合成技术主要为国外所垄断,国内少有研究报道。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文以1-癸烯为原料,在1L高压反应釜中进行聚合实验,考察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引发剂、反应时间对转化率及聚合产物组成分布的影响,并以优化后... 低黏度聚α-烯烃(PAO)合成技术主要为国外所垄断,国内少有研究报道。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文以1-癸烯为原料,在1L高压反应釜中进行聚合实验,考察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引发剂、反应时间对转化率及聚合产物组成分布的影响,并以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在200L低黏度PAO中试试验装置上进行中试放大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0.2MPa、反应温度为20℃、催化剂加入量为850g、引发剂加入量685m L(与1-癸烯质量比为0.5%)、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转化率大于95%,产品关键组分三聚体和四聚体含量大于80%,反应放热量约为6.3×104k J。以此条件获得的产品100℃运动黏度4.3mm2/s,黏度指数132,–40℃低温动力黏度2318mm2/s,倾点–60℃,与国外产品主要性能指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聚α- 三氟化硼 润滑油基础油 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蜡裂解ɑ-烯烃合成聚ɑ-烯烃基础油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幸珂 韩冬云 +2 位作者 曹祖宾 石薇薇 代晓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2-45,共4页
以聚乙烯蜡裂解产物α-烯烃为原料,在AlCl_3催化作用下合成聚α-烯烃(PAO)。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PAO性质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Cl_3用量为3%(占原料的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合成... 以聚乙烯蜡裂解产物α-烯烃为原料,在AlCl_3催化作用下合成聚α-烯烃(PAO)。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PAO性质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Cl_3用量为3%(占原料的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合成PAO的40℃运动黏度为29.71mm^2/s,100℃运动黏度为5.74mm^2/s,黏度指数为145,倾点为-43℃,合成PAO的收率为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 α- 聚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度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红平 冯乐刚 +1 位作者 张海忠 王海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387,共4页
以不同α-烯烃为原料和AlCl3为催化剂制得了不同黏度的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基础油(PAO)。考察了不同α-烯烃原料和AlCl3用量对PAO的性能及聚合可达的最高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1-辛烯为原料制得的PAO的运动黏度高于以其混合α-烯... 以不同α-烯烃为原料和AlCl3为催化剂制得了不同黏度的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基础油(PAO)。考察了不同α-烯烃原料和AlCl3用量对PAO的性能及聚合可达的最高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1-辛烯为原料制得的PAO的运动黏度高于以其混合α-烯烃为原料制得的PAO;而黏度指数则低于以其混合α-烯烃为原料制得的PAO。以1-辛烯为原料制备PAO时,选择AlCl3用量为2%~3%(w)(基于α-烯烃的质量)较适宜;以1-癸烯或12碳烯为原料制备PAO时,选择AlCl3用量为3%(w)较适宜。采用单一α-烯烃制备PAO时,以1-癸烯为原料时聚合可达的最高温度(200℃)最高;采用混合α-烯烃制备PAO时,以1-癸烯/12碳烯为原料时聚合可达的最高温度(165℃)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化铝催化剂 聚α- 合成润滑油 黏度 凝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氧化衰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费逸伟 郭峰 +3 位作者 姚婷 郝敬团 彭兴隆 程治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2 12,12,共6页
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油基础油在发动机内的高温工况,对反应油样的黏度和结构组成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温度≤200℃,PAO的性能和黏度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在300℃的极高温度时,黏度从原来的17.940... 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油基础油在发动机内的高温工况,对反应油样的黏度和结构组成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温度≤200℃,PAO的性能和黏度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在300℃的极高温度时,黏度从原来的17.940 mm2/s下降到8.279 mm2/s,降幅高达53.9%;结合GC/MS分析,300℃油样中检测到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烯烃,其相对含量高达22.11%。这些信息揭示了高温主要促使PAO发生链裂解和脱氢的热化学反应。该研究成果为PAO的热氧化安定性和衰变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航空润滑油基础油 高温裂解 热安定性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_(12)烯烃齐聚制备高性能润滑油基础油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吕春胜 许云飞 +1 位作者 颜子龙 周晓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6-452,共7页
采用Et3NHCl-AlCl3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1-C12烯烃齐聚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齐聚反应的影响。用色谱-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并按照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测定了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4... 采用Et3NHCl-AlCl3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1-C12烯烃齐聚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齐聚反应的影响。用色谱-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并按照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测定了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4h、温度为25~75℃的范围内,1-C12烯烃齐聚反应的产物主要是其三聚体、四聚体和五聚体,是具有长侧链的聚α-烯烃。该混合物具有高黏度(ν100为32.1~53.2mm2/s)、较高黏度指数(169~189)、低倾点(-33℃^-42℃)、适中相对分子质量(645~740)的特性,可作为高性能合成润滑油基础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PAO) 反应 1-C12 Et3 NHCl-AlCl3离子液体催化剂 润滑油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超高温产物结构组分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费逸伟 彭兴隆 +2 位作者 姚婷 郭峰 程治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8,共7页
以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PAO)为原料,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装置研究了超高温(350℃和400℃)作用对PAO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结构组分差异.结果表明:聚α-烯烃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 以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PAO)为原料,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装置研究了超高温(350℃和400℃)作用对PAO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结构组分差异.结果表明:聚α-烯烃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深度热裂解,尤其在400℃作用下几乎完全裂解.裂解产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178种化合物,包括19种正构烷烃(NAs)、43种异构烷烃(IPs)、56种烯烃(OFs)、17种环烷烃(CAs)、15种芳烃(AHs)、4种含杂原子化合物(HCCs)及24种α-烯烃的聚合体(PMs).350℃和400℃下裂解生成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达到37.236%和65.160%,这些小分子化合物的大量产生是导致油品粘度变稀的主要原因,然而环烷烃、芳烃及杂原子化合物等含生色/助色基团化合物则是油品颜色加深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 航空润滑基础油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超高温作用 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抗氧剂对聚α-烯烃基础油黏度衰变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费逸伟 彭兴隆 +2 位作者 郭青鹏 姚婷 杨宏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5,21,共7页
采用高压釜模拟润滑油实际作业环境,研究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DBPC)和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DODPA)在高温下对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基础油运动黏度的影响,结合FTIR和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分析不同黏度油样的组成成分和结构... 采用高压釜模拟润滑油实际作业环境,研究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DBPC)和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DODPA)在高温下对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基础油运动黏度的影响,结合FTIR和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分析不同黏度油样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温裂解是引起PAO黏度衰变的主要原因,油样中所生成的小分子量化合物越多,黏度衰变越严重;抗氧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抑制油品黏度的衰减,起到较好的抗氧增效作用,其中DODPA比DBPC表现出相对优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高压釜模拟润滑油实际作业环境,通过理化分析方法分析润滑油黏度的变化,采用FTIR、GC/MS分析润滑油分子结构的变化,是一种研究在用油的衰变并掌握准确换油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润滑基础油 抗氧剂 裂解衰变 组成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衰变中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婷 郝敬团 +4 位作者 郭力 校云鹏 姜会泽 郭青鹏 费逸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95,106,共6页
借助高压釜装置模拟PAO基础油实际工况中的工作温度,结合GC/MS现代检测技术,从分子层面分析高温下PAO理化性能的衰退和其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AO润滑油衰变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引起的热裂解,但PAO润滑油在正常工作温度下的性能... 借助高压釜装置模拟PAO基础油实际工况中的工作温度,结合GC/MS现代检测技术,从分子层面分析高温下PAO理化性能的衰退和其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AO润滑油衰变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引起的热裂解,但PAO润滑油在正常工作温度下的性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严重衰变主要发生在230℃以上;高温作用下,PAO分子支链断裂,生成较多的小分子烃类物质,导致其黏度下降、倾点上升;但PAO的酸值变化较小,与GC/MS中仅检测到少量含氧化合物相对应;结构决定使用性能,得出带有支链合成烃PAO的热稳定性较其氧化安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油 聚α- 热氧化安定性 性能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基础油中抗氧剂N-苯基-α-萘胺的氧化动力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峰 费逸伟 +2 位作者 姚婷 杨宏伟 郭青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8-71,77,共5页
模拟实际使用条件,研究抗氧剂N-苯基-α-萘胺(NPAN)在聚α-烯烃(PAO)基础油中的热氧化性能,结合FTIR技术分析200℃反应油样的结构组成,应用GC/MS评价抗氧剂N-苯基-α-萘胺(NPAN)的热氧化衰变程度。结果表明,在PAO热氧化衰变过程中,其运... 模拟实际使用条件,研究抗氧剂N-苯基-α-萘胺(NPAN)在聚α-烯烃(PAO)基础油中的热氧化性能,结合FTIR技术分析200℃反应油样的结构组成,应用GC/MS评价抗氧剂N-苯基-α-萘胺(NPAN)的热氧化衰变程度。结果表明,在PAO热氧化衰变过程中,其运动黏度值的变化与抗氧剂的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抗氧剂的大量消耗,基础油开始急剧氧化,出现氧化失效现象;NPAN的热氧化反应为拟一级反应,抗氧剂的热氧化动力学规律可以很好地预测抗氧剂随反应时间及温度的消耗量,进而反映润滑油的热氧化衰变情况,为润滑油状况实时监控和及时掌握换油周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 抗氧剂 热氧化衰变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α-烯烃为基础油的自动变速器油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稳 李维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94,共5页
试制一种以聚α-烯烃为基础油的自动变速器油,将其加入公交车自动变速器中进行6×10^4 km 行车试验,检测油品性能指标随行驶里程增加的变化趋势,并进行了曲轴箱模拟试验,考察高温条件下的黏度、抗磨性变化。结果表明:随行驶里程的增... 试制一种以聚α-烯烃为基础油的自动变速器油,将其加入公交车自动变速器中进行6×10^4 km 行车试验,检测油品性能指标随行驶里程增加的变化趋势,并进行了曲轴箱模拟试验,考察高温条件下的黏度、抗磨性变化。结果表明:随行驶里程的增加,所研制变速器油的运动黏度、黏度指数、最大无卡咬负荷先下降后趋稳,曲轴箱模拟试验结果与行车试验结果有一定相关性,但差别较大,不能准确作为行车试验的预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变速器油 聚α- 行车试验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存在下聚α-烯烃基础油热氧化衰变性能结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显才 费逸伟 +3 位作者 吴楠 杨宏伟 姚婷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99,共5页
借助高温氧化模拟加速装置,模拟金属存在下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工作环境,对比分析添加金属Cu前后油样的外观、黏度和酸值变化,利用GC/MS检测不同温度下油样的微观组成,并根据物质结构分析PAO理化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 借助高温氧化模拟加速装置,模拟金属存在下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工作环境,对比分析添加金属Cu前后油样的外观、黏度和酸值变化,利用GC/MS检测不同温度下油样的微观组成,并根据物质结构分析PAO理化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金属Cu加速了PAO的高温裂解,产生了某些生色化合物,加速了油品的氧化变质,使油品黏度降低,并生成了酸性物质使油品酸值增加;GC/MS分析结果表明,金属Cu的存在会加速PAO的氧化和裂解,产生碳数更少的烃分子,也促进含双键的不饱和烃、含氧化合物等物质的生成,在宏观上使油样运动黏度降低、酸值增大和颜色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 热氧化衰变 GC/MS 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润滑基础油热氧化动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程治升 费逸伟 +2 位作者 胡建强 姚婷 杨宏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10,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α-烯烃润滑基础油样进行了动态和静态氧化试验,得到了油样的起始氧化温度(IOT)为221.4℃,以及油样氧化温度为180℃和200℃时的氧化诱导时间(OIT),分别为35.5min和6.3min,以此对油样的热氧化安定性能进行了...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α-烯烃润滑基础油样进行了动态和静态氧化试验,得到了油样的起始氧化温度(IOT)为221.4℃,以及油样氧化温度为180℃和200℃时的氧化诱导时间(OIT),分别为35.5min和6.3min,以此对油样的热氧化安定性能进行了评定.同时利用DSC动态以及静态氧化试验得到的IOT和OIT,并通过油样氧化动力学方程以及氧化速率与氧化诱导时间的关系,对聚α-烯烃润滑基础油样的热氧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其氧化活化能可达到118.0kJ·mol-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油 聚α- 差示扫描量热法 热氧化安定性 氧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润滑油基础油热氧化安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程治升 费逸伟 +1 位作者 胡建强 姚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94,共4页
采用润滑油薄层油膜微氧化试验与红外光谱分析联用技术,模拟合成航空润滑基础油聚α-烯烃在设定条件下的氧化后沉积物含量、油样质量损失及羰基与甲基吸收峰的红外光谱面积比(CSI)随氧化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油样经氧化90min后即... 采用润滑油薄层油膜微氧化试验与红外光谱分析联用技术,模拟合成航空润滑基础油聚α-烯烃在设定条件下的氧化后沉积物含量、油样质量损失及羰基与甲基吸收峰的红外光谱面积比(CSI)随氧化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油样经氧化90min后即开始产生沉积物,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油样的质量损失和沉积物含量逐渐增加;氧化油样的CSI值先增大后减小,氧化程度逐渐加深,在230℃下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可保持90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油 聚α- 薄层油膜氧化试验 红外光谱分析 氧化安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润滑油基础油高温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卞森 费逸伟 +2 位作者 姚婷 杨宏伟 郭青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采用高温氧化加速模拟装置,研究聚α-烯烃基础油的高温氧化变化规律;利用FTIR和GC/MS等检测手段,分析聚α-烯烃基础油及其高温产物结构组成的变化,探讨结构变化对油品性能变化的影响,推测润滑基础油高温氧化的过程及其反应类型。结果表... 采用高温氧化加速模拟装置,研究聚α-烯烃基础油的高温氧化变化规律;利用FTIR和GC/MS等检测手段,分析聚α-烯烃基础油及其高温产物结构组成的变化,探讨结构变化对油品性能变化的影响,推测润滑基础油高温氧化的过程及其反应类型。结果表明:高温作用下,聚α-烯烃润滑基础油发生了严重的热氧化和热裂解反应,导致基础油颜色加深、黏度变小、酸值增大;由于聚α-烯烃含有较多的叔碳分子的特殊结构,在高温下易发生断裂,生成活泼的自由基,自由基在氧气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小分子的醛、酮、酸、酯等物质,使得润滑油的酸值变化显著;同时聚α-烯烃分子发生断裂时,生成的小分子烷烃、烯烃等,造成聚α-烯烃润滑基础油黏度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润滑油 高温氧化 热裂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作为聚α-烯烃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侯献军 张龙翔 +2 位作者 王友恒 喻齐凡 江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105,共10页
将在不同温度下热解的棉花秆粉末进行球磨处理与碱化改性后得到纳米生物炭材料,并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表征。将纳米生物炭粉末加入聚α-烯烃-6(PAO6)中制备纳米生物炭润滑油,通过粒度分析和自... 将在不同温度下热解的棉花秆粉末进行球磨处理与碱化改性后得到纳米生物炭材料,并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表征。将纳米生物炭粉末加入聚α-烯烃-6(PAO6)中制备纳米生物炭润滑油,通过粒度分析和自然沉降观测表征其分散稳定性,并考察其润湿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处理能提高生物炭含氧官能团的数量从而提升纳米润滑油的润湿性;加入700℃处理的生物炭制成的质量分数0.2%的纳米润滑油性能最佳,与PAO6相比,摩擦因数下降21.2%,磨损量下降43.0%。基于生物炭纳米润滑油理化特性,结合磨损表面XPS分析与形貌分析,将NBC能够改善PAO6摩擦学特性归因于:NBC作为一种薄片状的类二维材料,其中还包括部分极小的颗粒状物质,使其同时发挥层间材料的剪切效应与颗粒材料的填补修复效应;此外,纳米生物炭的添加也可以通过提升润湿性改善局部细缝的摩擦特性,并促进含Fe_(3)O_(4)摩擦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聚α- 摩擦磨损 摩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