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充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做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邱俊强 冯美云 +3 位作者 杨旭 吴向军 高伟 张缨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4-27,40,共5页
苹果酸不仅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 ,同时又是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组成部分 ,对促进有氧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观察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力竭性运动及亚极量做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补充低聚糖饮料和苹... 苹果酸不仅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 ,同时又是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组成部分 ,对促进有氧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观察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力竭性运动及亚极量做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补充低聚糖饮料和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均可使运动至力竭的时间明显延长 ;补充苹果酸低聚糖饮料 ,在完成力竭性运动后乳酸恢复曲线参数b2 明显低于补充前 ,曲线“变陡”;运动中血糖水平明显提高 ;亚极量运动后血清酶 GOT和 GPT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低聚糖组。提示 :补充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可使耐力运动员在力竭性运动后乳酸消除速率加快 ,维持长时间亚极量运动中的血糖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 运动员 苹果酸糖饮料 有氧做功能力 乳酸 血糖 血清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co-乳酸)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姚军燕 杨青芳 +1 位作者 舒晓军 范晓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8,共4页
由聚(琥珀酰亚胺-乳酸)的碱溶液水解反应制备了含有亲水性羧基的聚(天冬氨酸-co-乳酸)(PAL)。用IR、NMR、DSC、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PAL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PAL中的聚乳酸链段为间同立构或无规立构,由此推断丙交酯在开环聚合反应时... 由聚(琥珀酰亚胺-乳酸)的碱溶液水解反应制备了含有亲水性羧基的聚(天冬氨酸-co-乳酸)(PAL)。用IR、NMR、DSC、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PAL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PAL中的聚乳酸链段为间同立构或无规立构,由此推断丙交酯在开环聚合反应时发生了酯交换或链转移反应,导致聚乳酸链段产生消旋现象;聚合反应机理是羟基引发的聚合,获得了无定型态聚合物PAL。由于共聚反应中丙交酯熔体的蒸发损耗,合成的PAL中聚天冬氨酸的含量高于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co-乳酸) 乳酸 水解反应 消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改性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动态力学及流变行为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彪 胡更生 +2 位作者 梁多平 何宏 唐义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3-518,共6页
为提高聚乳酸(PLA)/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基体的综合性能,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改性高岭土(modified kaolin)纳米复合材料。利用DSC、DMA、旋转流变仪、扫描电镜(SEM... 为提高聚乳酸(PLA)/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基体的综合性能,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改性高岭土(modified kaolin)纳米复合材料。利用DSC、DMA、旋转流变仪、扫描电镜(SEM)等对复合体系的结晶、动态力学性能、流变行为、表面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冷结晶温度逐渐变小,降低了12.5℃,结晶能力有所提高。此外,结晶度由21.65%增加到35.22%,提高了62.68%。DMA结果显示,随着改性高岭土添加量的增多,复合体系的储能模量E′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熔融态下,复合体系的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属假塑性流体。当体系中改性高岭土添加量为4%时,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改善。利用SEM发现,少量改性高岭土可以均匀地分散在PLA/P(3HB-co-4HB)基体中并能显著提高复合体系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 改性高岭土 结晶 动态力学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混纤维的结构及其织物染色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钱红飞 KOBIR MD.Foysal +2 位作者 陈龙 李林祥 方帅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聚乳酸(PLA)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共混纺丝是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耐热性和柔韧性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共混纤维结构对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别对共混纤... 聚乳酸(PLA)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共混纺丝是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耐热性和柔韧性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共混纤维结构对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别对共混纤维和PLA纤维的微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采用高、中、低温3类分散染料,对2类纤维织物的染色升温速率曲线、提升性和各项染色牢度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混纤维中PLA与PHBV两相分离,PLA相具有与PLA纤维相似的晶型结构,其结晶度较高,而PHBV相中形成较低的结晶;与PLA纤维相比,共混纤维的熔点较高,玻璃化温度稍低,因此其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上染平衡;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共混纤维织物的表观染色深度几乎是PLA织物的2倍;2类纤维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性能均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 共混纤维 结构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喷非织造用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乳酸双组分生物降解材料的可纺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斐超 韩建 +2 位作者 于斌 余洁 欧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6,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质量比为100/0、75/25、50/50、25/75、0/100的熔喷非织造用PHBV/PLA共混材料,分别采用热重分析法(TG)、熔融指数法(MFI)、热台偏光镜法(POM)和毛细管流变法对共混材料的可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初生纤维的纺丝...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质量比为100/0、75/25、50/50、25/75、0/100的熔喷非织造用PHBV/PLA共混材料,分别采用热重分析法(TG)、熔融指数法(MFI)、热台偏光镜法(POM)和毛细管流变法对共混材料的可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初生纤维的纺丝性能给予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PHBV的热稳定性差,加工窗口窄且熔体流动性差,PHBV/PL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熔体流动性明显改善;PHBV结晶速率快,PLA对PHBV的结晶具有稀释作用;PHBV/PLA共混物为典型的切力变稀型流体,PHBV对温度和剪切速率变化敏感度高,PHBV/PLA共混材料的表观黏度随PLA含量的提高而有所增大,但均小于纯PLA;PHBV纤维发黏现象严重,纺丝困难,随着共混材料中PLA含量的提高,纺丝性能提高,初生纤维表面变得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酯) 乳酸 可纺性能 熔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粘非织造用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的可纺性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斐超 于斌 +1 位作者 韩建 丁新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24,共6页
为获得高质量的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LA/PHBV)双组分生物降解纺粘非织造材料,对PLA/PHBV母粒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熔体指数、热力学、结晶和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PLA/PHBV纺粘纤维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进行... 为获得高质量的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LA/PHBV)双组分生物降解纺粘非织造材料,对PLA/PHBV母粒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熔体指数、热力学、结晶和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PLA/PHBV纺粘纤维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LA/PHBV母粒重均分子质量约为120 000,分布指数为1.99;热失重起始热分解温度为285℃,适宜纺粘非织造挤出加工,合适的纺粘加工温度约为210℃。PLA/PHBV熔体在剪切速率小于1 000 rad/s时,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变化敏感;熔体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纺粘加工工艺对PLA/PHBV原料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影响显著。与PLA/PHBV母粒相比,纺粘纤维结晶度下降明显,但非晶区取向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酯) 纺粘 可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聚L-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艾 陈龙 +2 位作者 熊左春 熊成东 陈栋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1,共5页
合成了两种不同摩尔质量的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PCLA)大分子增韧剂。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CLA含量的大分子增韧剂与聚L-乳酸(PLLA)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摩尔质量和不同含量PCLA大分子增韧剂对PLLA的热力学性能和增韧... 合成了两种不同摩尔质量的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PCLA)大分子增韧剂。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CLA含量的大分子增韧剂与聚L-乳酸(PLLA)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摩尔质量和不同含量PCLA大分子增韧剂对PLLA的热力学性能和增韧效果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的相形态。结果表明,PCLA的引入降低了PLLA的结晶温度、熔点和结晶度;随着PCL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较PLLA有明显提高;当PCLA-2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23.41%,拉伸强度仍有37.72 MPa;PCLA相与PLLA相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其中高摩尔质量的PCLA-1与PLLA的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co-丙交酯) 乳酸 共混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乳酸阻燃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莫达杰 李旭明 许增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7,共6页
为制备具有阻燃性的生物可降解纤维,将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聚乳酸(PLA)和聚磷酸铵(APP)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制备PHBV/PLA/APP复合材料并进行熔融纺丝,同时对其热学性能、热稳定性、拉伸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结... 为制备具有阻燃性的生物可降解纤维,将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聚乳酸(PLA)和聚磷酸铵(APP)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制备PHBV/PLA/APP复合材料并进行熔融纺丝,同时对其热学性能、热稳定性、拉伸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PP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的冷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没有明显影响;随着APP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残炭率提高;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加,PHBV/PLA/APP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增大,且其断裂强度随APP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APP质量分数为5%时,断裂强度出现最大值;复合纤维的阻燃性能随AP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当APP质量分数达到10%时,阻燃效果最佳,其极限氧指数为32.3%,阻燃等级达到V-0级,且燃烧过程中无熔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酯) 乳酸 磷酸铵 熔融纺丝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乳酸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结晶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作显 洪剑寒 +1 位作者 严喆 潘志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共8页
针对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热稳定性差、易分解的问题,通过与聚乳酸(PLA)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PHBV/PLA共混物,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PHBV/PLA共混物... 针对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热稳定性差、易分解的问题,通过与聚乳酸(PLA)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PHBV/PLA共混物,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PHBV/PLA共混物的相容性、热学性能和结晶性等,并用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了PHBV/PLA共混物的动态热结晶过程。结果表明:PHBV/PLA共混物呈现分离的熔融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X射线衍射曲线上没有出现新的衍射峰,说明PHBV和PLA的相容性较差;PLA的加入提高了PHBV的热稳定性,拓宽了PHBV的熔融加工窗口;随着共混物中PLA比例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相由"海-岛"相逐渐变成两聚合物分别连续成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酯) 乳酸 共混 相容性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性聚(L-乳酸)/单宁酸接枝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娅洁 杜乐 +3 位作者 胡健 孙滔 云雪艳 董同力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4,29,共6页
分别合成聚(衣康酸-co-丁二醇)(PBI)和低分子量聚(L-乳酸)(OLLA),将两者混合后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L-乳酸-co-衣康酸-co-丁二醇)(PLBI)。然后,采用单宁酸(T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开环反应,制备了带有双键的光敏单宁酸(pTA... 分别合成聚(衣康酸-co-丁二醇)(PBI)和低分子量聚(L-乳酸)(OLLA),将两者混合后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L-乳酸-co-衣康酸-co-丁二醇)(PLBI)。然后,采用单宁酸(T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开环反应,制备了带有双键的光敏单宁酸(pTA)。最后,采用紫外光照表面接枝法制备了一系列抗菌性PLBI-pTA薄膜,对其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亲水性、疏水性及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接枝pTA后,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结晶度均降低,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升高,最高可达328.1%,使PLBI-pTA薄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薄膜的水接触角由72.20°减小至30.47°,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提高。另外,随着pTA含量的增加,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逐渐提升,最高可达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衣康酸-co-丁二醇) 光敏单宁酸 力学性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共混材料3D打印线材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祖钰 任亚男 胡晶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6-43,共8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LA/PHBV),以及分别添加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DR)、柠檬酸三丁酯(TBC)的共混物PLA/PHBV/ADR和PLA/PHBV/TBC,通过注塑和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标准测试样...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LA/PHBV),以及分别添加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DR)、柠檬酸三丁酯(TBC)的共混物PLA/PHBV/ADR和PLA/PHBV/TBC,通过注塑和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标准测试样条,研究了添加ADR和TBC后对PLA/PHBV共混材料及三维(3D)打印样品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BV结晶度均降低,加入ADR的注塑样品断裂伸长率最大提高到32%,加入TBC的注塑样品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提高到2.8%;加入ADR的3D打印制品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添加TBC的3D打印制品相容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无明显的颗粒相,拉伸强度在改性前后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 扩链剂 增塑剂 三维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殥扩链剂TMP-6000对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艳宁 金江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77,共7页
以扩链剂TMP-6000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和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HBV)复合材料,研究了TMP-6000对PLA/PHBV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定形PLA的加入抑制了PHBV的结晶,TMP-6... 以扩链剂TMP-6000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和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HBV)复合材料,研究了TMP-6000对PLA/PHBV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定形PLA的加入抑制了PHBV的结晶,TMP-6000的加入使得PLA/PHBV复合材料的结晶能力变弱,提高了PLA的冷结晶温度,且当TMP-6000含量为0.5%(质量分数,下同)时,PLA的冷结晶峰开始消失,且适量的TMP-6000使得PHBV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升高;TMP-6000的加入使得PHBV均匀分散于PLA基体中,且当TMP-6000含量为0.7%时,PLA与PHBV的相容性最好;TMP-6000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LA/PHBV复合材料的分子量;TMP-6000提高了PLA与PHBV之间的结合力,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但断裂伸长率有稍微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 结晶性能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酯偶联剂对聚乳酸/3-羟基丁酸同4-羟基丁酸共聚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共混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多平 智慧 +4 位作者 孙智慧 张彪 胡更生 刘晓华 旺盛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6-89,93,共5页
采用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HA)改性,再与聚乳酸(PLA)/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HA)熔融共混法制备PLA/PHA/HA纳米复合降解材料。利用流变仪对其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PHA基... 采用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HA)改性,再与聚乳酸(PLA)/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HA)熔融共混法制备PLA/PHA/HA纳米复合降解材料。利用流变仪对其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PHA基体在没有添加钛酸酯偶联剂和纳米HA时,基体储存模量G′和复数黏度η*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纯的纳米HA的加入可以提高PLA/PHA基体的储存模量G′和损耗模量G″,然而,PLA/PHA/HA纳米复合降解材料引入钛酸酯偶联剂反而会使储存模量G′和损耗模量G″降低。当过量引入钛酸酯偶联剂会明显降低体系线性-非线性转变的临界应变。在190℃,PLA/PHA基体加入纯的纳米HA时,储存模量G′升高,引入钛酸酯偶联剂后,基体储存模量G′反而有一定降低,但所有样品至少在30min内能保持较稳定的线性粘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3 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 纳米羟基磷灰石 钛酸酯偶联剂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聚(乳酸-天冬酰胺)的制备与表征
14
作者 叶瑞荣 罗时荷 +1 位作者 汪朝阳 谭越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144,共4页
以氯化亚锡为催化剂,L-乳酸(LA)与天冬酰胺(Asn)直接熔融聚合,所得生物材料聚(乳酸-天冬酰胺)[P(LA-co-Asn)]用[η]、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进行表征。... 以氯化亚锡为催化剂,L-乳酸(LA)与天冬酰胺(Asn)直接熔融聚合,所得生物材料聚(乳酸-天冬酰胺)[P(LA-co-Asn)]用[η]、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进行表征。随着投料比中Asn增加,共聚物由结晶性逐渐转变为无定型态,M-w逐渐降低(9,500~2,700),但能满足药物缓释要求。该合成方法经济、简单易行。与具有一定分支结构的聚(乳酸-天冬氨酸)相比,新型直链共聚物P(LA-co-Asn)侧链中伯酰胺可望进一步结合生物活性分子以改善聚乳酸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天冬酰胺 (乳酸-co-天冬酰胺) 熔融 生物医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相对分子质量线型和星形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多元醇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朔 顾林 +1 位作者 杨义浒 余海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丙交酯在小分子多元醇链转移剂和辛酸亚锡催化剂的作用下开环聚合或与己内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线型和星形聚乳酸和聚(乳酸-co-己内酯)多元醇。获得的聚乳酸和聚(乳酸-co-己内酯)实际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且相对分子... 利用丙交酯在小分子多元醇链转移剂和辛酸亚锡催化剂的作用下开环聚合或与己内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线型和星形聚乳酸和聚(乳酸-co-己内酯)多元醇。获得的聚乳酸和聚(乳酸-co-己内酯)实际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聚合过程研究表明,在多元醇链转移剂下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较快,其转化率在10min内达到95%以上,且之后聚乳酸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不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研究了聚乳酸和聚(乳酸-co-己内酯)多元醇的热性能。聚乳酸多元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己内酯的引入可以有效地降低聚乳酸多元醇的Tg,且提高了聚乳酸多元醇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co-己内酯) 多元醇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共混物辐照交联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西明 钟路华 +1 位作者 蓝小平 谭观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1,共3页
聚乳酸(PLA)/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共混后,通过电子束辐照在0~ 100 kGy的剂量范围内使之交联,然后测试凝胶含量、材料回缩性能、力学性能,并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辐照交联PLA/P(3HB-co-4H... 聚乳酸(PLA)/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共混后,通过电子束辐照在0~ 100 kGy的剂量范围内使之交联,然后测试凝胶含量、材料回缩性能、力学性能,并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辐照交联PLA/P(3HB-co-4HB)后,材料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其屈服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辐照交联提高了PLA/P(3HB-co-4HB)耐热性,降低了材料结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 辐照 交联 形状记忆 耐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PLA/PHVB抗菌纱线的一浴一步法染色
17
作者 宋梦颜 尚润玲 堵国君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了解决PLA/PHVB纤维在碱性和高温条件下长时间染整加工受损严重的问题,选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对棉/PLA/PHVB抗菌纱线进行一浴一步法染色。优化的染色工艺为:活性红ATC-DS 1.6%(omf)、分散红ATC-T5B 0.4%(omf),平衡剂DY 1.0 g... 为了解决PLA/PHVB纤维在碱性和高温条件下长时间染整加工受损严重的问题,选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对棉/PLA/PHVB抗菌纱线进行一浴一步法染色。优化的染色工艺为:活性红ATC-DS 1.6%(omf)、分散红ATC-T5B 0.4%(omf),平衡剂DY 1.0 g/L,染浴pH 7,染色温度100℃,硫酸钠质量浓度65 g/L,染色时间45 min。染色后的棉/PLA/PHVB抗菌纱线的耐日晒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均可达到3级及以上,抗菌性能达到3A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分散染料 一浴一步法染色 乳酸 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3HB-co-4HB)共混膜的制备及降解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茗匀 张丽影 +2 位作者 侯俊萍 赵小菁 范圣第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1,共3页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A)改性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共混材料。通过对共混物拉伸性能以及其在土壤及模拟体液中的质量损失率、表面形貌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3HB-co-4HB)做了...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A)改性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共混材料。通过对共混物拉伸性能以及其在土壤及模拟体液中的质量损失率、表面形貌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3HB-co-4HB)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PLA含量的提高,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均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共混膜的降解能力显著提高,在土壤中降解90 d质量损失率可达98.2%,模拟体液中降解失重小于土壤降解,为6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 乳酸(PLA) 降解 扫描电镜(SEM)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醚聚酯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pH响应性水凝胶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药物释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宗丹 盛扬 +5 位作者 李新庆 潘艳 孙一新 邓林红 Mark Bradley 张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12-218,共7页
以聚乙二醇(M_(w)1000)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和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co-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二醇(PCLA),用甲基丙烯酸酐封端得到PCLA预聚物单体(PCLAMA),并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 以聚乙二醇(M_(w)1000)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和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co-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二醇(PCLA),用甲基丙烯酸酐封端得到PCLA预聚物单体(PCLAMA),并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PCLAMA为大分子交联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丙烯酸为共聚单体,利用紫外引发聚合制备水凝胶纳米微球(PCLAMA-AP),并对其溶胀、降解、药物释放、细胞毒性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LAMA-AP具有pH响应性,其溶胀率随着pH的增大而变大,其中最佳配比下的纳米微球包载茶多酚的载药量超过57%,132 h的累计释放率达到30%,PCLAMA-AP与人脂肪干细胞共培养48 h后,细胞存活率高于94%,并且纳米微球能成功进入细胞。因此该水凝胶纳米微球具有作为药物载体的潜力,有可能极大地提高茶多酚的生物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co-乳酸) 水凝胶纳米微球 药物缓释 生物可降解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聚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陶蕾 石刚 倪才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51-1955,共5页
为了克服壳聚糖薄膜力学强度差和在体液内降解太快的缺陷,首先用"一步法"合成了—COOH含量及疏水性可控的苹果酸与乳酸共聚物(PML),再将共聚物与壳聚糖(CS)复合,通过溶液浇铸-挥发的方法制备改性复合薄膜。通过红外(FT-IR)、... 为了克服壳聚糖薄膜力学强度差和在体液内降解太快的缺陷,首先用"一步法"合成了—COOH含量及疏水性可控的苹果酸与乳酸共聚物(PML),再将共聚物与壳聚糖(CS)复合,通过溶液浇铸-挥发的方法制备改性复合薄膜。通过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力学性能测试、降解实验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方法对复合膜进行分析,研究L-苹果酸(MA)与D,L-乳酸(LA)的投料比(nMA∶nLA)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nMA∶nLA为1∶1.5时,该共聚物与CS的复合膜拉伸强度达到54.8MPa,断裂伸长率为10.7%,质量损失50%所需时间为28天,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8.7%。研究表明:通过共聚物与壳聚糖之间的聚电解质相互作用,有效形成了结构均匀、性能改善的薄膜,复合膜的柔韧性提高,降解时间适当延长,性能可由共聚物的投料比来调节。复合膜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好,作为手术后防组织粘连材料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co-乳酸) 电解质复合膜 防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