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试验法优化制备用于小分子物质分离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乙烯基苯)型整体柱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伟 徐环昕 +1 位作者 刘坐镇 宁方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环己醇和正十二醇为致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直接以50mm×4.6mm色谱柱为模具,通过原位聚合制备聚(GMA-DVB)型整体柱。以GMA和DVB的体积比、环己醇和十二醇...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环己醇和正十二醇为致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直接以50mm×4.6mm色谱柱为模具,通过原位聚合制备聚(GMA-DVB)型整体柱。以GMA和DVB的体积比、环己醇和十二醇的体积比以及BPO占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三因素,以分离苯和乙苯等小分子物质时的半峰宽分离度(R1/2)为考察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测定整体柱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分布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整体柱的最优配方为V(GMA):V(DVB):V(环己醇):V(正十二醇)=0.825:0.825:1.32:2.03,BPO的质量分数为0.7%。应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分离苯和乙苯等小分子物质,理论塔板数达到37000塔板/m,R1/2值达到7.14,完全达到基线分离,分离时间小于10min。该方法制备整体柱的重复性好,柱效较高,基本满足商品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乙烯基苯) 整体柱 制备 高效液相色谱 小分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增韧PBT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琪 何祥 +2 位作者 吕通建 王鹏 吴树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自制的不同接枝率的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剂以及国外商业化增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增韧研究,将不同增韧剂与纯PBT树脂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增韧改性PBT的缺口冲击强度、拉... 采用自制的不同接枝率的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剂以及国外商业化增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增韧研究,将不同增韧剂与纯PBT树脂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增韧改性PBT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当自制增韧剂的接枝率为1.96%,用量为15%时增韧效果最好,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增加65%,断裂伸长率增加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剂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增韧 冲击强度 断裂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朱亚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51-53,共3页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AX8900用量为1phr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酯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氨酯浇注胶的研制
4
作者 孟季茹 梁国正 +1 位作者 赵 磊 秦华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66,共5页
采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对聚氨酯进行了改性研究,利用一步法工艺,制备了与三元乙丙橡胶具有化良粘接性能的双组分室温固化的改性浇注胶,克服了预聚法工艺所存在的合成工艺较长、固化工艺复杂、设备要求较高等缺点。通过正交实验确定... 采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对聚氨酯进行了改性研究,利用一步法工艺,制备了与三元乙丙橡胶具有化良粘接性能的双组分室温固化的改性浇注胶,克服了预聚法工艺所存在的合成工艺较长、固化工艺复杂、设备要求较高等缺点。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配方,并对最佳体系的主要力学性能与ABS和三元乙丙橡胶的粘接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控制-NCO/-OH比值、低分子二元醇与聚酯多元醇的-OH摩尔比、催化引发体系用量等,可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稳定体系。当R=1.10、a=0.5、BPO/St=0.02、β=0.04%、γ=30%、ε=4%的力学性能均轶佳;改性剂、交联剂的用量对体系的粘接性能影响较大。该双组分浇注胶与三元乙丙橡胶/ABS的拉伸剪切强度可达15.0 MPa,粘接机理与传统的扩散机理、配位键理论等有所不同,主要遵循共轭互穿网络粘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 氨酯浇注胶 力学性能 粘接性能 改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氨酯浇注胶的粘接性能
5
作者 孟季茹 梁国正 +1 位作者 赵磊 秦华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对聚氨酯进行了改性研究 ,利用一步法工艺 ,制备了与三元乙丙橡胶具有优良粘接性能的双组分室温固化的改性浇注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配方 ,并对最佳体系与 ABS以及三元乙丙橡胶的粘接性能如拉伸剪切强度、... 采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对聚氨酯进行了改性研究 ,利用一步法工艺 ,制备了与三元乙丙橡胶具有优良粘接性能的双组分室温固化的改性浇注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配方 ,并对最佳体系与 ABS以及三元乙丙橡胶的粘接性能如拉伸剪切强度、剥离强度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 - NCO/- OH比值、低分子二元醇与聚酯多元醇的 - OH摩尔比、催化引发体系用量等 ,可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稳定体系。当 R=1.10、α=0 .5、BPO/ St=2 .0 %、β=0 .0 4 %、γ=30 %、ε=4 %时力学性能均较佳 ;改性剂、交联剂的用量以及粘接时间等对体系的粘接性能影响较大。该双组分浇注胶与三元乙丙橡胶 / ABS的拉伸剪切强度可达 15 .0 MPa,剥离强度达 7.4 k N/ m,粘接机理与传统的扩散机理、配位键理论等有所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 氨酯浇注胶 粘接性能 力学性能 氨酯浇注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扩链改性
6
作者 石甜甜 寇雪晨 +3 位作者 黄浩 赵玲 杨曙光 王韵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6,共9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与扩链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DR)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可生物降解的材料(PBAT/ADR)。考察了ADR在不同共混温度下对PBAT熔体流动速率、端羧基含量、凝胶含量、热性...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与扩链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DR)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可生物降解的材料(PBAT/ADR)。考察了ADR在不同共混温度下对PBAT熔体流动速率、端羧基含量、凝胶含量、热性能、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DR含量的增加,PBAT/ADR的熔体流动速率显著降低,当ADR与PBAT质量比为1.8∶100时,熔体流动速率符合工业生产要求。此外,随着温度升高,PBAT/ADR的端羧基含量明显减少,而凝胶含量显著增加,PBAT与ADR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了支化大分子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PBAT/ADR的结晶温度略有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均有所上升。加入ADR后,PBAT的黏弹性显著增强,内部形成支化交联结构,加工性能改变。相较于纯PBAT,PBAT/ADR的抗拉强度变大,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加,其中最大抗拉强度为19.2 MPa,断裂伸长率为10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可生物降解 熔融共混 扩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程红原 田明 张立群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3-918,共6页
采用玻璃纤维(GF)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增强、增韧改性。用扩展流变仪测定了PET,PET-GF,PET-GF-EGMA熔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黏度(h)等随角频率(... 采用玻璃纤维(GF)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增强、增韧改性。用扩展流变仪测定了PET,PET-GF,PET-GF-EGMA熔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黏度(h)等随角频率(ω)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ET熔体的G′远小于G″,h很小,PET熔体的形变主要来源于分子链的滑移;GF可同时提高PET熔体的G′和G″,但对G′的贡献略大,PET熔体的tanδ变小,h变大;EGMA可显著提高PET-30%GF(w(GF)=30%)熔体的G′和G″,但对G′的影响远大于G″,添加很少量的EGMA可使PET-GF熔体的tanδ迅速降低,PET-GF熔体形变中弹性形变的比例增大,同时PET-GF熔体的h(尤其在低角频率区)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玻璃纤维 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复合材料 动态流变 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MA-b-PS二嵌段共聚物的RAFT/细乳液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梁 郭长昊 +4 位作者 李晓芳 宫希杰 叶妮雅 李海英 雷良才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24,共7页
以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2-甲基丙烯酸为链转移剂,利用RAFT/细乳液联合技术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PDI=1.53)的大分子链转移剂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再以该大分子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通过连续加料的方式加入... 以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2-甲基丙烯酸为链转移剂,利用RAFT/细乳液联合技术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PDI=1.53)的大分子链转移剂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再以该大分子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通过连续加料的方式加入苯乙烯后进一步引发聚合,得到PGMA-b-PS二嵌段共聚物。采用GPC、FT-IR、1H-NMR、DSC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为线型二嵌段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87,该聚合过程具有活性/可控特征。DSC测得二嵌段共聚物具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77.33℃和98.30℃。此外,还考察了单体加料顺序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 细乳液 嵌段共 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容剂对聚酰胺1010/聚丙烯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风霞 王雪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6-40,共5页
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3种增容剂增容的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对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乙烯-丙... 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3种增容剂增容的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对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对PA1010/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和非增容体系相比,PP-g-MAH、POE-g-MAH和PTW的拉伸强度分别是非增容体系的125%、89%和94%,冲击强度分别是非增容体系的140%、200%和200%,PTW具有较好的增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1010 丙烯 共混物 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 马来酸酐接枝丙烯 乙烯-丙烯酸 酯一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季铵化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改性的阴离子交换固定相的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宗英 陈新 +1 位作者 章飞芳 杨丙成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0-735,共6页
制备了一种季铵化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llyl glycidyl ether,AGE)改性聚合物基质的阴离子固定相应用于离子色谱系统。它是利用AGE与水解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乙烯基苯poly(glycidylmethacrylate-divinylbenzene,GMA-DVB)微球表面... 制备了一种季铵化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llyl glycidyl ether,AGE)改性聚合物基质的阴离子固定相应用于离子色谱系统。它是利用AGE与水解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乙烯基苯poly(glycidylmethacrylate-divinylbenzene,GMA-DVB)微球表面残留双键通过表面自由基共聚,再通过N,N-二甲基乙醇胺(一种叔胺)进行开环反应制备得到的。通过考察有机叔胺类型、微球水解、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7种阴离子分离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对所得阴离子固定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预先水解的GMA-DVB微球(水解过程中微球表面丰富的环氧基团转化为羟基)相对于直接采用GMA-DVB微球有助于降低固定相的交换容量和微球自身的非离子吸附作用;通过淋洗液浓度和目标离子保留因子的拟合结果证实了该固定相保留机理为典型的离子交换作用。使用碳酸根淋洗液,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该固定相可在13 min内实现常见7种无机阴离子的基线分离,并表现出较高的柱效(Cl-理论塔板数为49000块/m)。该色谱柱实用性通过分析自来水实际样品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乙烯基苯 残留双键 固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辅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珠粒发泡
11
作者 陈先娇 梁锦涵 胡圣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9,共10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碳纳米管(CNTs)协同改性PET/PBT,并通过超临界CO_(2)浸渍辅助发泡制备了PET/PBT发泡珠粒。结果表明,EMA-g-GMA(EG)的加入起到了扩链增容效果,提高了体系交联度和黏弹性;CNTs的加入有效提高了体系稳定性和黏度,并延缓了PET/PBT基体的降解;EG和CNTs的加入使可发泡温度从260℃降至200℃,泡孔分布趋于均匀,泡孔结构得到改善;在260℃,平均泡孔尺寸从4.4μm降至3.37μm,泡孔密度从3.06×10^(9)cm^(-3)提高至5.32×10^(9)cm^(-3);PET/PBT/EG,PET/PBT/CNTs和PET/PBT/EG/CNTs的拉伸强度相比于PET/PBT,分别提高了97%,67.6%和79.3%,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93.4%,57.4%和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碳纳米管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珠粒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W含量对回收饮料瓶R-PET/PC共混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迎春 马星慧 +2 位作者 乔冰 贺茂勇 宋晶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6-71,共6页
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TW)是一种含有缩水甘油酯型环氧的三元共聚物。以PTW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制备出R-PET/PC/PTW共混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黏度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冲击断面扫描电镜分析等,研究了PT... 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TW)是一种含有缩水甘油酯型环氧的三元共聚物。以PTW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制备出R-PET/PC/PTW共混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黏度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冲击断面扫描电镜分析等,研究了PTW含量的变化对共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PTW含量的不断增多,RPET/PC/PTW共混材料冲击断面中两相相界面越来越模糊,相容性明显改善;共混材料特性黏度不断提高,熔体流动速率(MFR)逐渐变小;当PTW含量在10%时,黏度达到0.6328dL/g,共混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1.74kJ/m2,比不加PTW的R-PET/PC共混物的冲击强度2.41kJ/m2提高近4倍。共混材料弯曲强度有所提高,拉伸强度有少许的下降,但断裂伸长率大幅提高,说明PTW对R-PET/PC共混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增韧增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回收酯饮料瓶 碳酯酯 增容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PC/E-MA-GMA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亚微相态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刚 彭娅 +1 位作者 龙盛如 黄锐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4,69,共5页
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三元共聚物与聚碳酸酯(PC)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研究了其力学性能、亚微相态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当m(PBT)/m(PC)为50:50,三元共混体系在w(E-MA-GMA)为10%时,缺口冲击强... 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三元共聚物与聚碳酸酯(PC)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研究了其力学性能、亚微相态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当m(PBT)/m(PC)为50:50,三元共混体系在w(E-MA-GMA)为10%时,缺口冲击强度达93 kJ/m2,同时拉伸强度达到54 MPa。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E- MA-GMA作为柔性界面层,起到反应性增容作用,使PC分散相的相畴尺寸变小。PC相特有的相形态以及柔性界面层的存在是三元共混体系强韧化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碳酸酯 亚微相态 强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线性溶剂化能相关(LSERs)方法评价聚合物包覆钛胶固定相并与相关固定相比较
14
作者 雷荣 邢毓杰 +1 位作者 杨俊佼 左育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45-49,共5页
利用线性溶剂化能相关(LSERs)方法对聚(乙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包覆钛胶固定相(ES-DVB-TiO2)的保留行为进行评价,并与聚丁二烯涂覆钛胶固定相(PBD-TiO2)、键合硅胶固定相(ODS)和树脂固定相(PRP-1)作了比较,计算出各变量对logk'的百分... 利用线性溶剂化能相关(LSERs)方法对聚(乙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包覆钛胶固定相(ES-DVB-TiO2)的保留行为进行评价,并与聚丁二烯涂覆钛胶固定相(PBD-TiO2)、键合硅胶固定相(ODS)和树脂固定相(PRP-1)作了比较,计算出各变量对logk'的百分方差数,发现V2、∑α2H、和∑β2H对logk'有较大的贡献,与聚合物固定相PRP-1近似,因此它们有相似的保留机理,即吸附机理大于分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包覆钛胶固定相(ES-DVB-TiO2) 线性溶剂化能相关(LSERs) 方差数 保留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PE-LLD/EGMA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博 富露祥 +2 位作者 张成宇 周杭 都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5,共3页
以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GMA)为增容剂,利用反应增容技术制备了聚酰胺6(PA6)∕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LLD)/EGMA合金。利用力学性能测试、红外谱图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研究了该合金的力学性能、分子结构和微观形态结构。... 以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GMA)为增容剂,利用反应增容技术制备了聚酰胺6(PA6)∕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LLD)/EGMA合金。利用力学性能测试、红外谱图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研究了该合金的力学性能、分子结构和微观形态结构。结果表明,EGMA中的环氧基团和PA6端氨基发生了化学反应,且EGMA的乙烯基长链与PE–LLD具有结构相似性,明显改善了PA6和PE–LLD共混两相的界面相容性,PA6/PE–LLD/EGMA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6 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合金 反应挤出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A-GMA对PC/PET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若澜 李澜鹏 +1 位作者 尹波 杨鸣波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3,55,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增容剂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的含量及共混时间对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体系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MA-GMA与PC和PET反应生成的接枝产...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增容剂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的含量及共混时间对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体系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MA-GMA与PC和PET反应生成的接枝产物可改善两者的相界面作用,并产生一种特殊的发散丝状连接物,达到一定的增容效果;加入E-MA-GMA可提高PET的熔点和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当混合时间为20 min时,增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酯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增容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g-GMA的制备及其对PBAT/PLA共混物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嘉铨 李孙辉 +1 位作者 郭熙桃 严玉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5-672,共8页
以制备的聚乳酸(PL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物(PLA-g-GMA)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与PLA共混物的相容剂,制得了PBAT/PLA共混物。采用FTIR、^(1)HNMR分析了GMA质量分数对PLA-g-GMA接枝率的影响。发现当GMA质量分数... 以制备的聚乳酸(PL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物(PLA-g-GMA)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与PLA共混物的相容剂,制得了PBAT/PLA共混物。采用FTIR、^(1)HNMR分析了GMA质量分数对PLA-g-GMA接枝率的影响。发现当GMA质量分数为20%时,制备的PLA-g-GMA(G-20)有效接枝率为6.44%。通过DSC、SEM考察了G-20质量分数对PBAT/PLA共混物(BAx,其中,x%为G-20的质量分数,下同)结晶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G-20的加入使共混物中PLA在降温过程中形成的结晶结构更完善,BA6冷结晶峰消失;BA4结晶温度由未添加相容剂共混物(BA0)的75.4℃降至68.0℃;G-20的加入使共混物在结晶初期速率常数由0.83(BA0)降至BA10的0.68,抑制了初期PLA晶核产生,但促使第2阶段结晶速率由1.28(BA0)提高到1.38(BA2),促进了PBAT晶体生长;G-20使脆断截面中PLA与PBAT之间剥离程度减小;BA8纤维强度由BA0的0.25 cN/dtex提高至0.33 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乳酸 乳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物 相容剂 结晶动力学 橡塑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增容PBT/Mg(OH)_2阻燃复合体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倩 刘述梅 赵建青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5-50,共6页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增容氢氧化镁(MH)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复合体系。通过母料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MH的用量,并考察了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G)对复合体系性能的调节作用,通过UL94垂直燃烧和极限...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增容氢氧化镁(MH)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复合体系。通过母料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MH的用量,并考察了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G)对复合体系性能的调节作用,通过UL94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并用热重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SEM)分析PP-g-MAH、EMG对复合体系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PP-g-MAH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复合体系的加工性能,并且当PP-g-MAH为4%(质量分数,下同),EMG为2%,MH为50%时,PBT的LOI为36.1%,UL94垂直燃烧通过V-0级,并基本保持了PBT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马来酸酐接枝丙烯 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氢氧化镁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蛋白酶亲和有机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性能考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池翠杰 王伟 季一兵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1-797,共7页
以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毛细管整体柱,对整体柱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柱内部结构均匀、渗透性好;整体柱能... 以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毛细管整体柱,对整体柱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柱内部结构均匀、渗透性好;整体柱能够实现苯等中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具有反相色谱特征,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利用整体柱环氧基团的活性,采用间接法,以戊二醛为连接臂制备胃蛋白酶亲和手性整体柱。在毛细管电色谱模式下进行了柱分离性能研究,并对缓冲液pH值和运行电压等分离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亲和整体柱对4种碱性手性药物(奈福泮、氨氯地平、西酞普兰、扑尔敏)有拆分效果,奈福泮、氨氯地平、西酞普兰能达到基线分离。本文为蛋白质亲和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胃蛋白酶亲和手性整体柱 碱性药物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co-GMA增容PBAT/PLA共混材料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玉骏 孙树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147,共7页
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共聚物(MG)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生物降解共混材料。MG中的环氧官能团与PBAT和PLA中的端基之间的增容反应生成PBAT-co-MG-co-PLA... 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共聚物(MG)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生物降解共混材料。MG中的环氧官能团与PBAT和PLA中的端基之间的增容反应生成PBAT-co-MG-co-PLA大分子相容剂提高二者之间的相容性。MG的加入导致PLA相的最大分解速率温度明显向高温方向移动,耐热性提高,而PBAT相最大分解速率温度几乎没有变化。MG的增容作用促进了PBAT相的均匀分散、较小的粒子尺寸和窄的分布。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PBAT/PLA/MG共混材料比PBAT/PLA共混物具有更高的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增容反应增加了界面相互作用和熔体强度。同PBAT/PLA共混材料相比,MG的增容作导致PBAT/PLA/MG共混物表现出更高的冲击韧性、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乳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增容作用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