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氨基酸作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开环聚合
1
作者 刘继延 刘学清 张远方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研究了几种中性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的开环聚合反应。1H-NMR和端基滴定分析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DTC上的酰氧键断裂,氨基酸通过氨基接在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链上。3-氨基丙酸、4-氨基丁酸、6... 研究了几种中性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的开环聚合反应。1H-NMR和端基滴定分析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DTC上的酰氧键断裂,氨基酸通过氨基接在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链上。3-氨基丙酸、4-氨基丁酸、6-氨基己酸等存在时,DTC的聚合反应也可以发生,但单体的转化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低于天然氨基酸引发的聚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氨基酸 2 2-甲基-三亚甲基碳酸 开环 (2 2-甲基-三亚甲基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雷刚 吴婧 +2 位作者 侯瑞霞 王进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4-1957,1961,共5页
以表面溶蚀性可降解聚合物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和溶液浇注法制备了以PTMC为涂层载体的他克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载药薄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他克莫司分散在PTMC中。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 以表面溶蚀性可降解聚合物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和溶液浇注法制备了以PTMC为涂层载体的他克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载药薄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他克莫司分散在PTMC中。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撑开后的药物涂层保持连续均匀,没有开裂和剥落。他克莫司洗脱支架的药物释放行为与Weibull模型的相关性最高。体外血小板粘附和平滑肌粘附、增殖实验表明包载他克莫司的PTMC表面具有显著地抑制血小板粘附和平滑肌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三亚甲基碳酸 他克莫司 药物释放 平滑肌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体内外降解和释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裴香玲 余四九 岳海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42,共4页
在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LA-PTMC)中加入含量约为30%的兽药恩诺沙星,于家兔体内、体外观察其降解和释药特性.结果发现,第10周时体外药物释放率约为80%,110 d时体外材料降解率约为48%;体内第6周时材料开始破碎,第10周... 在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LA-PTMC)中加入含量约为30%的兽药恩诺沙星,于家兔体内、体外观察其降解和释药特性.结果发现,第10周时体外药物释放率约为80%,110 d时体外材料降解率约为48%;体内第6周时材料开始破碎,第10周时破碎完全.因此,PLA-PTMC是一种降解性、释药性及生物相容性均良好的外科用可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三亚甲基碳酸 恩诺沙星 体外降解 体外释药 体内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三维网络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酶解性能比较
4
作者 张金哲 朱晓琳 +3 位作者 张巍 李淼 郭晶 杨立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0,114,共4页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与氯甲酸乙酯为原料制备双六元环状碳酸酯(BTB),并以其为交联剂制备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考察BTB的交联效果;以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为降解介质,研究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体外...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与氯甲酸乙酯为原料制备双六元环状碳酸酯(BTB),并以其为交联剂制备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考察BTB的交联效果;以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为降解介质,研究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体外酶解性能。结果表明:BTB可有效促使PTMC或PCL发生交联反应,得到性能良好的三维网络聚合物,且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酶解明显快于PTMC三维网络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甲基碳酸 己内酯 交联 三维网络合物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甲基碳酸酯/己内酯可生物降解共聚物的热性能分析
5
作者 杨立群 杨丹 +2 位作者 关艳敏 李建新 李淼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32-34,共3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与己内酯(CL)的共聚物P(TMC-co-CL),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P(TMC-co-CL)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P(TMC-co-CL)为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温度...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与己内酯(CL)的共聚物P(TMC-co-CL),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P(TMC-co-CL)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P(TMC-co-CL)为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温度值随着TMC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符合Fox方程;当CL含量达到80%(物质的量分数,下同)时,共聚物出现熔点且随CL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此外,制备的P(TMC-co-CL)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热分解温度在2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甲基碳酸 己内酯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CO-γ-丁内酯)酯]的热稳定性及热氧分解过程
6
作者 卢凌彬 黄可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8期3281-3284,共4页
利用热重及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对聚[碳酸(亚丙酯-CO-γ-丁内酯)酯](PPcG)的热稳定性及热氧降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γ-丁内酯(GBL)造成了PPCG热稳定性的降低和瓦的提高。提高PPCG的分子量有助于提高其热稳定性和玻... 利用热重及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对聚[碳酸(亚丙酯-CO-γ-丁内酯)酯](PPcG)的热稳定性及热氧降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γ-丁内酯(GBL)造成了PPCG热稳定性的降低和瓦的提高。提高PPCG的分子量有助于提高其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PPCG的Tg最高可达42.6℃,相应的起始热分解温度达到175℃。PPCG的热分解方式与其分子量大小有关。PPCG热氧分解的表观活化能为97.8~104.77kJ/mol,在空气中的热氧降解反应遵循一维的相边界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亚丙-CO-γ-内酯)] 热性能 热稳定性 热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混膜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小丽 张昌辉 刘保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将消旋聚乳酸(PDLLA)和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按一定比例共混,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以流延法制成PDLLA/PTMC共混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1%、3%、5%、10%的P... 将消旋聚乳酸(PDLLA)和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按一定比例共混,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以流延法制成PDLLA/PTMC共混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1%、3%、5%、10%的PTMC得到的共混膜,由无定形变为半结晶型。共混膜中PTMC的含量越大,共混膜表面结晶度越高;当PTMC的质量分数为1%时,共混膜结晶度最高。PDLLA和PTMC为物理共混。PTMC可作为成核剂,诱导无定形PDLLA结晶,结晶形态为α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三亚甲基碳酸 共混膜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成胶束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淼 冯婷婷 +1 位作者 蔡孟锬 罗祥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27-5031,5036,共6页
通过开环聚合(ROP)、DCC偶合反应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3种不同臂数(线性、三臂和六臂)的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CL-PEG-PHEMA)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 H NMR)红外谱图证明合成了设计产物。以... 通过开环聚合(ROP)、DCC偶合反应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3种不同臂数(线性、三臂和六臂)的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CL-PEG-PHEMA)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 H NMR)红外谱图证明合成了设计产物。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胶束并进行载药实验。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束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用荧光光谱仪以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胶束载药量、包封率。结果表明,3种三嵌段共聚物均能形成稳定的载药胶束,其中具有星形结构的六臂的三嵌段共聚物具有最低的胶束粒径和临界胶束浓度、最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因此,星形六臂的PCL-PEG-PHEMA可作为新的药物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b-乙二醇-b-甲基丙烯酸(2-羟乙) 两亲性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富马酸丙二醇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丁俊杰 谢德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5-649,692,共6页
以N,N-羰基二咪唑(CDI)为活性剂,将羧基封端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HO-PTMCCOOH,Mn=1964 g/mol)与聚富马酸丙二醇酯(PPF,Mn=1079 g/mol)偶联,成功合成了PPF与PTMC的新型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GPC测试表明数均分子量达到10357 g/mol。红外... 以N,N-羰基二咪唑(CDI)为活性剂,将羧基封端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HO-PTMCCOOH,Mn=1964 g/mol)与聚富马酸丙二醇酯(PPF,Mn=1079 g/mol)偶联,成功合成了PPF与PTMC的新型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GPC测试表明数均分子量达到10357 g/mol。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表征证实了产物的组成与结构。产物经热固化后拉伸强度为(39.9±1.6)MPa。对该材料的降解性能以及细胞毒性进行评价,体外模拟降解28 d后其降解率达到12.07%(m/m),细胞毒性评估为1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丙二醇 羧基封端三亚甲基碳酸 机械性能 生物降解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巴胺自聚合及多肽固定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细胞相容性评价
10
作者 张江 刘阳 +5 位作者 袁书恒 温煦 许芷菡 杨晓婷 王进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0037-20042,共6页
针对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内皮细胞相容性不足的特点,通过在其表面沉积聚多巴胺涂层并固定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EDV)多肽改善PTMC的细胞相容性。水接触角测试表明PTMC表面沉积聚多巴胺及固定REDV后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原... 针对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内皮细胞相容性不足的特点,通过在其表面沉积聚多巴胺涂层并固定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EDV)多肽改善PTMC的细胞相容性。水接触角测试表明PTMC表面沉积聚多巴胺及固定REDV后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相比于PTMC,沉积聚多巴胺及固定REDV后的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QCMD结果显示表面固定的REDV密度可达到98.4 ng/cm2,证明REDV可实现对PTMC薄膜的固定修饰。体外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粘附与增殖评价表明REDV改性的PTMC薄膜可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与增殖,但对平滑肌细胞粘附增殖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三亚甲基碳酸 REDV 多巴胺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丹 张翀 +4 位作者 李淼 张巍 郭晶 关艳敏 李建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26,共3页
以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利用核磁共振分析(1H-NMR)对PTMC的结构进行了验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对PTMC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乌氏黏度计测定... 以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利用核磁共振分析(1H-NMR)对PTMC的结构进行了验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对PTMC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PTMC的特性黏度,并研究了PTMC的特性黏度与数均分子量M-n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MC是一种在室温下呈橡胶态的无定型聚合物,其开始失重的温度在280℃以上,并且受分子量影响较小;可以通过改变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例([M]/[C])来调整PTMC的-Mn,随着[M]/[C]比值的增大,-Mn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甲基碳酸 合成 表征 特性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黏土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与阻透性能
12
作者 陈寿 冯健 +1 位作者 蒋果 王文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80,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黏土和PPC/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黏土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和阻氧性能,并对其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基材PPC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时,PPC/黏土复合材料的复...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黏土和PPC/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黏土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和阻氧性能,并对其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基材PPC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时,PPC/黏土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也较高;随着黏土和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的添加,PPC/EVOH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和损耗模量明显增加,PE-g-MAH的加入使PPC、EVOH和黏土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增强,改善了PPC与EVOH的相容性,同时提高了PPC/EVOH复合材料的阻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撑碳酸 乙烯-乙烯醇共 黏土 流变性能 阻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的合成、性能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38
13
作者 於秋霞 朱光明 +2 位作者 梁国正 杜宗刚 宫兆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40,共4页
就近年来聚己内酯的合成、性能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一些关于聚己内酯的最新应用研究。
关键词 Ε-己内酯 合成 生物降解性 渗透性 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 互穿网络 共混 改性 催化剂 特丁基锂 甲基氟磺酸 乙基氟磺酸 甲基硝基苯磺酸 甲基磺酸甲 稀土化合物 开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二醇的制备和表征
14
作者 谢敏 刘馨心 +3 位作者 严卫 袁明龙 杨美英 袁明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5,共5页
利用三亚甲基碳酸酯在1,4-丁二醇链转移剂和辛酸亚锡催化剂的作用下开环聚合,合成三种不同低分子量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二元醇。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产物进行表征。... 利用三亚甲基碳酸酯在1,4-丁二醇链转移剂和辛酸亚锡催化剂的作用下开环聚合,合成三种不同低分子量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二元醇。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红外分析和核磁表征表明聚合物结构与预设的分子结构相吻合;凝胶渗透色谱法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多分散系数在1.5左右。热性能分析表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室温,拓宽了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二元醇在较低温反应中的应用。热分解温度在200℃左右,能满足聚合物合成及加工工艺的热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甲基碳酸 (三亚甲基碳酸)二醇 开环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二异氰酸酯为增容剂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乳酸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招启强 肖敏 +2 位作者 王拴紧 阮镜棠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155,共4页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乳酸(PLA)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使TDI与PPC及PLA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制备了一系列共混物。共混物的DSC曲线及扫描电镜图表明,形成的扩链产物使该二元...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乳酸(PLA)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使TDI与PPC及PLA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制备了一系列共混物。共混物的DSC曲线及扫描电镜图表明,形成的扩链产物使该二元共混体系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当TDI加入量由0 phr增加到5 phr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23 MPa增加到了44.7 MPa,维卡软化点由38℃提高到了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撑碳酸 乳酸 2 4-甲苯二异氰酸 增容剂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型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桂吉 李伯全 +4 位作者 赵敬东 甘力强 王拴紧 肖敏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151,共4页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体系中加入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TTI)作为增容剂,与PPC和PBS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原位生成PPC和PBS的相容剂,从而提高材料的相容性。文中采用熔体流动速率分析、微...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体系中加入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TTI)作为增容剂,与PPC和PBS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原位生成PPC和PBS的相容剂,从而提高材料的相容性。文中采用熔体流动速率分析、微卡软化温度测定、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度测试来表征材料的性能。共混物制备过程扭矩的提高和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的降低表明了扩链反应的进行,材料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的提高表明,TTI的加入能促进两组分相容性的明显改善,扩链反应的进行和体系相容性的提高也使共混材料的热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TTI加入量由0 phr增加到0.36 phr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由46.3%增加到了212.0%,缺口冲击强度由4.5kJ/m2增加至9.0 kJ/m2,维卡软化点由57.6℃提高到了6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撑碳酸 丁二酸丁二醇 4 4’ 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亚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51-53,共3页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AX8900用量为1phr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乙烯-丙烯酸甲-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氨基酸引发六元环碳酸酯开环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继延 刘学清 张远方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31-34,共4页
研究了多种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和三亚甲基环碳酸酯(TMC)的开环聚合反应。其中中性两官能团氨基酸作用下所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量和产率最高,在反应温度110°C、反应时间60h、DTC与L-苯丙氨酸摩尔比为200... 研究了多种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和三亚甲基环碳酸酯(TMC)的开环聚合反应。其中中性两官能团氨基酸作用下所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量和产率最高,在反应温度110°C、反应时间60h、DTC与L-苯丙氨酸摩尔比为200∶1的条件下,得到数均分子量为18900g.mol-1的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在反应温度90°C、反应时间24h、TMC与L-亮氨酸摩尔比为100∶1的条件下,得到数均分子量为15000g.mol-1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氨基酸 开环 2 2-甲基三亚甲基碳酸 (2 2-甲基三亚甲基碳酸) 三亚甲基碳酸 (三亚甲基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聚碳酸酯纳米微球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勤 胡新良 李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8-391,430,共5页
以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为单体,异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采用开环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聚碳酸酯.将所得聚合物作为载体,采用复乳法制备了聚碳酸酯纳米微球,并探讨了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与聚合物产率以及分... 以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为单体,异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采用开环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聚碳酸酯.将所得聚合物作为载体,采用复乳法制备了聚碳酸酯纳米微球,并探讨了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与聚合物产率以及分子量大小的关系.还探讨了乳化剂吐温-60的百分含量、稳定剂PVA的百分含量、外水相与内水相的体积比以及油相(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与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与粒径的关系.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产率最高,分子量最大的反应条件为: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200/1,聚合温度为130℃,聚合时间为20h.最小粒径条件为:PVA百分含量为2%,吐温-60百分含量为0.75%,外水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45/1,二氯甲烷与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PDTC)质量比为6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甲基三亚甲基碳酸 生物可降解碳酸 开环 复相乳液法 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构复合PL(D) LA-TMC无规共聚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小蒙 陈萧宇 +1 位作者 石莉 范仲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01-2107,共7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了聚左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LLA-TMC)和聚右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DLA-TMC)无规共聚物.利用共聚物中PLLA/PDLA链段形成立构复合体,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LLA-TMC/PDLA-TMC立构复合聚乳酸材料...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了聚左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LLA-TMC)和聚右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DLA-TMC)无规共聚物.利用共聚物中PLLA/PDLA链段形成立构复合体,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LLA-TMC/PDLA-TMC立构复合聚乳酸材料(sc-PLA-TMC).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链中的柔性TMC单元可以增强L(D)LA链段的运动能力,有助于不同旋光性的LA链段形成立构复合晶体,但也使得L(D)LA链段的规整度和序列长度降低.即随着共聚物链段中柔性TMC单元摩尔含量的增加,sc-PLA-TMC中同质结晶能力降低.当TMC含量≥5%时,仅生成熔点>200℃的PLLA/PDLA立构复合结晶,表明sc-PLA-TMC的耐热性有所提高.蛋白酶K降解实验表明,PL(D)LA-TMC共聚物的降解速率不但比PLLA高,而且可通过共聚物中TMC含量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三亚甲基碳酸 立构复合 结晶 酶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