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嵌段聚合物增韧聚乳酸
1
作者 韩闯 丁宁 +3 位作者 徐鹏武 杨伟军 钮德宇 马丕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聚乳酸(PLA)的增韧效率,以聚乳酸二元醇和聚己内酯二元醇为原料,采用预聚和扩链两步法合成了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嵌段聚合物(PCLA),并将其作为改性剂,提升聚乳酸的韧性同时使其保持较高的强度。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为了进一步提升聚乳酸(PLA)的增韧效率,以聚乳酸二元醇和聚己内酯二元醇为原料,采用预聚和扩链两步法合成了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嵌段聚合物(PCLA),并将其作为改性剂,提升聚乳酸的韧性同时使其保持较高的强度。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等表征手段确认了PCLA的成功合成,并评估了其对PLA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2%(质量分数)的PCLA,可以使PLA的断裂伸长率由6.0%提高至150.4%,同时保持较高的拉伸强度(76.7 MPa),这是由于PCLA与PLA基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PCLA能均匀分散在PLA基体中,相尺寸仅为0.28μm;当PCLA质量分数提高至5%时,断裂伸长率提高至267.3%,而拉伸强度几乎不变,同时保持了较高的透光率和较低的雾度。最后通过流变分析了共混物黏弹性的变化,PLA/PCLA共混物主要以黏性形变为主,其低黏度使得共混物容易发生剪切屈服和内部空化,促使共混物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大形变。这种增韧剂与增容剂一体的设计方案使得聚乳酸的增韧效率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己内酯多嵌段合物 乳酸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素/胶原/聚(左旋乳酸-己内酯)三维纳米纤维支架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红 张忠芮 +5 位作者 黄嵩涛 殷丽华 王琳 王家奎 彭鹏 余占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7,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丝素(SF)胶原(COL)混合聚(左旋乳酸-己内酯)(PLCL)制备不同配比的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表征其理化性能并检测细胞相容性,旨为牙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型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等...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丝素(SF)胶原(COL)混合聚(左旋乳酸-己内酯)(PLCL)制备不同配比的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表征其理化性能并检测细胞相容性,旨为牙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型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等方法表征其理化性能;接种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检测其细胞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SF/COL/PLCL纤维形貌良好,直径随PLCL含量的增加而变大;SF/COL对PLCL的结构几乎没有影响,但PLCL会破坏丝素胶原之间形成的氢键,使以β折叠结构为主的SF变为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结构为主;当SF/COL与PLCL质量比为50:50时,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亲水性能良好,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在纤维表面粘附稳定,增殖活性良好,表明该支架材料细胞生物相容性好,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 丝素 胶原 (乳酸-己内酯)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对聚左旋乳酸-共-ε-己内酯电纺丝支架体内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作用
3
作者 程自申 杨成伟 +3 位作者 刘莉 杨洋 邓国英 叶晓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SF)对聚左旋乳酸-共-ε-己内酯[P(LLA-CL)]电纺丝支架的体内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作用。方法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P(LLA-CL),(w/w=1∶1)及混有含25%SF的P(LLA-CL)[SF/P(LLA-CL)]纳米纤维支架,将两种支架分别植入至4...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SF)对聚左旋乳酸-共-ε-己内酯[P(LLA-CL)]电纺丝支架的体内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作用。方法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P(LLA-CL),(w/w=1∶1)及混有含25%SF的P(LLA-CL)[SF/P(LLA-CL)]纳米纤维支架,将两种支架分别植入至45只6个月龄大鼠皮下6个月,以观察评估SF对P(LLA-CL)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病理切片显示,支架植入3个月时,P(LLA-CL)支架明显肿胀,并开始分层,6个月时支架已支离破碎;而SF/P(LLA-CL)支架植入6个月时仍能保持相对完整的结构。免疫组化切片显示,在支架植入1个月时P(LLA-CL)支架表面及内部有大量的巨噬细胞,3个月时仍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同时伴有异物巨细胞生成;而SF/P(LLA-CL)支架组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均不明显。炎症基因相对表达结果显示,在支架植入1周时P(LLA-CL)支架组TNF-α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1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NF-α、IL-1β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2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NF-α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3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GF-β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6个月时P(LLA-CL)支架组IL-1β及TGF-β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结论 SF能延缓P(LLA-CL)降解,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乳酸--ε-己内酯 降解 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 异物巨细胞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己内酯)/明胶静电纺丝支架对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成血管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夏 郑雷蕾 +3 位作者 刘艳 明叶 何昊珏 胡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聚(左旋乳酸-己内酯)[poly(L-lactic acid caprolactone),PLCL]/明胶静电纺丝支架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成血管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EPCs后进行培养、鉴定。制作PLCL/明胶静电纺丝支... 目的·探讨聚(左旋乳酸-己内酯)[poly(L-lactic acid caprolactone),PLCL]/明胶静电纺丝支架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成血管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EPCs后进行培养、鉴定。制作PLCL/明胶静电纺丝支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水接触角测试。EPCs种植于PLCL/明胶静电纺丝支架上,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RT-PCR检测成血管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激酶插入区受体(kinases insert region receptor,Kdr)表达,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配合差速贴壁法可有效分离EPCs,PLCL/明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高密度多孔,亲水性能有利于细胞黏附,EPCs在支架上生长良好。PLCL/明胶组Vegf及Kdr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0),VEGF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强(P=0.000)。结论·PLCL/明胶是组织工程理想支架,且对EPCs成血管分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己内酯) 内皮祖细胞 分离培养 生物学鉴定 静电纺丝 成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聚乳酸-己内酯无规共聚物对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物的结构调控和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博 李琦 +4 位作者 李晓露 齐悦 董振峰 王锐 张秀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6,共8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聚己内酯(PCL)和右旋乳酸-己内酯无规共聚物(PDLA-r-PCL)的共混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伸测试等手段探究了相容剂PDLA-r-PCL对PLLA/PCL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聚己内酯(PCL)和右旋乳酸-己内酯无规共聚物(PDLA-r-PCL)的共混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伸测试等手段探究了相容剂PDLA-r-PCL对PLLA/PCL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DLA-r-PCL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立构晶(SC)含量增加;降温过程中,α晶结晶温度由93℃提高至108℃,表明SC晶对共混体系中α晶有异相成核作用。无规共聚物PDLA-r-PCL的加入,显著改善了PLLA与PCL的相容性,且随着无规共聚物含量增加,共混物中PCL的相尺寸减小,界面模糊;与PLLA/PCL相比,淬冷和退火处理PLLA/PCL/PDLA-r-PCL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且强度也略微提升;并且PDLA-r-PCL可有效提高退火的PLLA/PCL样品的冲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己内酯 乳酸-己内酯无规共 结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左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静电纺人工血管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涛 陈剑锋 +7 位作者 赵珺 吴桐 莫秀梅 梅家才 张健 邵明哲 潘烨 吴海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6-752,共7页
探讨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构建的可降解人工血管材料的降解规律以及生物相容性.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混合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成静电纺人工血管材料作为实验组(n=40),市售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材料作为对照组(n=40),分... 探讨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构建的可降解人工血管材料的降解规律以及生物相容性.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混合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成静电纺人工血管材料作为实验组(n=40),市售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材料作为对照组(n=40),分别植入兔背部脊柱两侧肌肉,于术后10、30、90、180 d取材,行形态学、组织学观察;并在400倍光学显微镜视野下进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镜下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组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术后90 d材料碎裂,纤维组织长入材料网孔间隙内,逐步取代材料部位,形成囊状纤维膜;术后180 d材料基本降解殆尽,植入区域组织重塑后形态接近正常组织.聚四氟乙烯组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术后180 d仍基本保持原有结构,材料周围有薄层纤维组织膜包绕.细胞计数结果提示植入后不同时期两组材料引起的细胞反应类型和反应趋势相同;仅术后10 d时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多(224.4±37.2 vs 192.2±18.1个/0.25 mm2,P <0.05),其余两组各期各类细胞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材料降解时间为3~6月,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解规律适宜的良好生物学性能,有作为血管替代物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 降解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己内酯/茶多酚复合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艳 覃宇悦 +4 位作者 袁明龙 杨继怡 梁小波 袁明伟 曹建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44-146,223,共4页
以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和茶多酚为原料,制备了聚乳酸-聚己内酯/茶多酚活性包装膜材料,测定了不同茶多酚含量对膜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谱图说明茶多酚与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基质间发生相互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以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和茶多酚为原料,制备了聚乳酸-聚己内酯/茶多酚活性包装膜材料,测定了不同茶多酚含量对膜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谱图说明茶多酚与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基质间发生相互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和茶多酚共混成膜时,茶多酚均匀分散。添加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合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和透明度,却有效提高其柔韧性和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己内酯 茶多酚 复合膜 机械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乳酸)的直接熔融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赵耀明 周玲 汪朝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1,共5页
以乳酸(LA)、ε-己内酯(CL)为单体,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聚(己内酯-乳酸)[P(CL-co-LA)].文中探讨了预聚时间、催化剂种类、熔融共聚时间等因素对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氯化亚锡(用量为0.5%(质量分数))为催化剂... 以乳酸(LA)、ε-己内酯(CL)为单体,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聚(己内酯-乳酸)[P(CL-co-LA)].文中探讨了预聚时间、催化剂种类、熔融共聚时间等因素对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氯化亚锡(用量为0.5%(质量分数))为催化剂,外消旋乳酸(dl-LA)和CL以3∶7(摩尔比)投料,将dl-LA和CL在180℃、70Pa下直接熔融共聚12 h,可获得特性粘数为0.473 3 dL/g的聚(己内酯-乳酸)[P(CL-co-dl-LA)];将左旋乳酸(l-LA)和CL在同样条件下直接熔融共聚16 h,可获得特性粘数为0.412 1 dL/g的聚(己内酯-乳酸)[P(CL-col--LA)].与丙交酯开环聚合二步法相比,LA与CL直接熔融共聚的合成工艺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乳酸) 直接熔融 合成 结构表征 可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聚乳酸-聚己内酯/泊洛沙姆静电纺纳米材料作为皮肤支架的可能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宁华 缪月娥 +1 位作者 亓发芝 顾建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聚乳酸-聚己内酯/泊洛沙姆[poly(ε-caprolactone-co-lactide)/Poloxamer,PLCL/Poloxamer]静电纺材料作为皮肤组织支架的可能性。方法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纯PLCL及PLCL/Poloxamer比例75/25、85/15、90/10、95/5的纳米纤维...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聚乳酸-聚己内酯/泊洛沙姆[poly(ε-caprolactone-co-lactide)/Poloxamer,PLCL/Poloxamer]静电纺材料作为皮肤组织支架的可能性。方法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纯PLCL及PLCL/Poloxamer比例75/25、85/15、90/10、95/5的纳米纤维材料,测定支架表面形态、机械以及亲水性能。将脂肪干细胞接种至支架表面,第1、3、7、10天行水溶性四唑盐(CCK-8)分析,并于第3天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90/10、95/5比例支架的断裂强度高于纯PLCL及75/25、85/15比例支架(分别为9.31±0.29,9.27±0.50,7.08±0.21,7.46±0.27和7.47±0.21,MPa),90/10、85/15、75/25比例的水接触角低于纯PLCL及95/5比例(分别为0°,0°,0°,131.5°±8.9°和7.8°±2.7°)。在第1、3、7、10天时,PLCL/Poloxamer材料脂肪干细胞黏附及增殖能力明显高于纯PLCL。扫描电镜显示90/10比例PLCL/Poloxamer支架上有大量脂肪干细胞生长,细胞形态完整、表面光滑。结论 90/10比例PLCL/Poloxamer支架的机械性能及亲水性能高于其他组,该材料与大鼠脂肪干细胞的相容性良好,是更适合脂肪干细胞黏附及增殖的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静电纺丝 皮肤 乳酸-己内酯 泊洛沙姆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对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辜婷 朱大勇 +2 位作者 郑强 于杰 鲁圣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7,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聚ε-己内酯含量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ε-己内酯(PLA/PBS/PCL)共混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流变仪和万能试验机等对PLA/PBS/PCL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聚ε-己内酯含量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ε-己内酯(PLA/PBS/PCL)共混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流变仪和万能试验机等对PLA/PBS/PCL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L的加入未改变共混物的结晶结构;加入PCL后,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Ti)和分解终止温度(Tf)显著提高,当PCL用量为3 phr时,共混物的Ti和Tf分别提高了27.14℃和23.31℃;当PCL用量不超过2 phr时,PCL对共混体系主要起增容作用,PLA与PBS之间的相容性得到改善;随着PCL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CL用量为2 phr时,达到最大值69.3 MPa,冲击强度呈增加的趋势,PCL用量为3 phr时,达到最大值5.59 k J/m2,较PLA/PBS共混物分别增加了35.4%和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丁二酸丁二醇酯 Ε-己内酯 流变行为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己内酯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玉东 徐源 +6 位作者 周强 宋磊 刘威 甘翼搏 李培 李松涛 莫秀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乳酸-聚己内酯[P(LLA-CL)]纳米纱作为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可行性,检测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方法在传统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LLA-CL)纳米纤维支架的基础上,改用动态水流接收装置制备相同成分的纳米纱支... 目的探讨新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乳酸-聚己内酯[P(LLA-CL)]纳米纱作为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可行性,检测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方法在传统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LLA-CL)纳米纤维支架的基础上,改用动态水流接收装置制备相同成分的纳米纱支架,并对材料的表面形态、纤维直径、孔径、孔隙率、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分离培养兔纤维环细胞种植到支架上,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形态、黏附、增殖、渗透情况。结果 P(LLA-CL)纳米纤维支架表面呈致密的网状结构,纤维排列无方向性,而P(LLA-CL)纳米纱支架表面呈疏松的网状结构,纤维排列有一定的取向;纳米纤维支架的孔径为(4.57±1.87)μm,孔隙率(74.2±1.5)%,纳米纱的孔径为(38.43±15.54)μm,孔隙率(86.7±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力学性能相似。扫描电镜(SEM)显示纤维环细胞在纳米纤维支架上呈多边形生长,在纳米纱支架上呈长梭形生长;CCK-8结果显示细胞在两种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均很好,细胞在纳米纱上的增殖较纳米纤维支架明显增加;HE染色提示细胞虽然只能生长在纳米纤维支架表面,但却很好地渗透到纳米纱支架内部。结论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P(LLA-CL)纳米纱支架具有良好的三维孔隙结构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 组织工程 支架 乳酸-己内酯 纳米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聚L-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艾 陈龙 +2 位作者 熊左春 熊成东 陈栋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1,共5页
合成了两种不同摩尔质量的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PCLA)大分子增韧剂。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CLA含量的大分子增韧剂与聚L-乳酸(PLLA)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摩尔质量和不同含量PCLA大分子增韧剂对PLLA的热力学性能和增韧... 合成了两种不同摩尔质量的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PCLA)大分子增韧剂。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CLA含量的大分子增韧剂与聚L-乳酸(PLLA)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摩尔质量和不同含量PCLA大分子增韧剂对PLLA的热力学性能和增韧效果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的相形态。结果表明,PCLA的引入降低了PLLA的结晶温度、熔点和结晶度;随着PCL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较PLLA有明显提高;当PCLA-2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23.41%,拉伸强度仍有37.72 MPa;PCLA相与PLLA相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其中高摩尔质量的PCLA-1与PLLA的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co-丙交酯) 乳酸 共混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己内酯的聚乳酸基立构复合物的形成及对聚右旋乳酸的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卓 黄冬玲 +3 位作者 鲁越 邢璐瑶 熊成东 熊左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本体开环聚合法制备聚(L-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LLCA),与聚右旋乳酸(PDLA)进行溶液共混生成立构复合物,对PDLA进行改性,探讨了PLLCA的含量以及共聚物中LA/CL的物质的量比对立构复合物的形成以及对PDLA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采用本体开环聚合法制备聚(L-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LLCA),与聚右旋乳酸(PDLA)进行溶液共混生成立构复合物,对PDLA进行改性,探讨了PLLCA的含量以及共聚物中LA/CL的物质的量比对立构复合物的形成以及对PDLA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己内酯(PCL)柔性链段的引入对PDLA具有增韧效果,且共聚物中的PLLA链段与PDLA之间形成的立构复合物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一定的提升(保持)作用,LA/CL物质的量比为90/10,添加量为50%时效果最佳,材料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14%,并且保持了一定的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Ε-己内酯 乳酸 乳酸立构复合物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己内酯均聚物及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炼 魏志勇 +2 位作者 张瑶 杨璠 齐民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0,共5页
分别以D,L-乳酸和L-乳酸为原料制得D,L-丙交酯(D,L-LA)和L-丙交酯(L-LA);以辛酸亚锡为内酯开环聚合引发剂,用ε-己内酯(ε-CL)开环均聚合制备聚ε-己内酯,考察了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和温度等对聚合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由ε-CL与D,L-LA... 分别以D,L-乳酸和L-乳酸为原料制得D,L-丙交酯(D,L-LA)和L-丙交酯(L-LA);以辛酸亚锡为内酯开环聚合引发剂,用ε-己内酯(ε-CL)开环均聚合制备聚ε-己内酯,考察了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和温度等对聚合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由ε-CL与D,L-LA和L-LA共聚合制得聚(ε-己内酯-D,L-丙交酯)和聚(ε-己内酯-L-丙交酯),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ε-己内酯-L-丙交酯)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较高的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己内酯-D L-丙交酯) -己内酯-L-丙交酯) 丙交酯 辛酸亚锡 丙交酯 合成 结构表征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己内酯的聚乳酸基立构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卓 黄冬玲 +3 位作者 鲁越 邢璐瑶 熊成东 熊左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4,109,共4页
将聚(右旋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DLCA)以及聚(左旋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LLCA)分别与聚左旋乳酸(PLLA)进行溶液共混,对PLLA进行改性,并进行对比。探讨了共聚物的添加量以及共聚物中LA/CL(LA/CL为共聚物中丙交酯与ε-己... 将聚(右旋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DLCA)以及聚(左旋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LLCA)分别与聚左旋乳酸(PLLA)进行溶液共混,对PLLA进行改性,并进行对比。探讨了共聚物的添加量以及共聚物中LA/CL(LA/CL为共聚物中丙交酯与ε-己内酯的投料摩尔比)的共聚摩尔比对立构复合物的形成以及PLLA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己内酯(PCL)柔性链段对PLLA具有增韧效果,经过对比发现,PDLCA中的PDLA链段与PLLA之间形成的立构复合物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一定的保持作用,当LA/CL为90/10,PDLCA添加量为50%时,效果最佳,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30%,比PLLA的韧性提高了328%,同时,拉伸强度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乳酸 乳酸立构复合物 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降解聚乳酸共混增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丁正 林强 +1 位作者 彭少贤 赵西坡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97,105,共4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热塑性脂肪族聚酯,但PLA的性能较脆,冲击强度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需要通过改性来提高其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选择完全降解的第二组分来共混增韧PLA,继而形成对环境...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热塑性脂肪族聚酯,但PLA的性能较脆,冲击强度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需要通过改性来提高其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选择完全降解的第二组分来共混增韧PLA,继而形成对环境友好的共混物,综述了近年来淀粉、植物纤维等天然高分子和PCL、PBAT等合成高分子增韧PLA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天然高分子 己内酯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 丁二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PCL-PLA芯-壳结构复合纤维及其形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崔志香 涂建炳 +3 位作者 司军辉 刘琼 王乾廷 陈文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6-790 830,共6页
本文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芯-壳结构复合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纺丝电压和收集距离对PCL-PLA复合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 本文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芯-壳结构复合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纺丝电压和收集距离对PCL-PLA复合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比对PCL-PLA芯-壳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层溶液推进速度大于芯层时,形成了完整的芯-壳结构;另外,随着壳层溶液推进速度的增加,PCL-PLA复合纤维芯层含量降低;随着纺丝电压和收集距离的增加,PCL-PLA复合纤维平均直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壳结构 乳酸(PLA) 己内酯(PCL) 复合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在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金凤 杨勇 +4 位作者 李永泉 胡嘉伟 徐长安 胡孝义 丁树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简述了木质素的结构、特性和分类情况,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木质素来增强和改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聚乳酸、聚己内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酯等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指出木质素与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可以赋... 简述了木质素的结构、特性和分类情况,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木质素来增强和改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聚乳酸、聚己内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酯等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指出木质素与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可以赋予复合材料多种功能特性,如紫外屏蔽、抗菌、阻隔等,并能改善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同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最后提出当前木质素与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工业化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木质素基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乳酸 己内酯 丁二酸丁二酯 复合材料 可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热塑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宁 于九皋 马骁飞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广泛的合成类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聚羟烷基酯、聚ε-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聚乙烯醇及其共聚物)和淀粉类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探讨了... 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广泛的合成类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聚羟烷基酯、聚ε-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聚乙烯醇及其共聚物)和淀粉类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生物降解 降解塑料 乳酸 羟烷基酯 Ε-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SF/COL/PLLA和SF/COL/PLCL三维纳米纤维支架化学结构和浸润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琳 王红 +5 位作者 张忠芮 黄嵩涛 殷丽华 彭鹏 何许霞 余占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5,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丝素(SF)、胶原(COL)混合聚左旋乳酸(PLLA)和聚(左旋乳酸-己内酯)(PLCL),制备不同质量配比的SF/COL/PLLA和SF/COL/PLCL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高分子聚合物对丝素、胶原结构的影响,测量接...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丝素(SF)、胶原(COL)混合聚左旋乳酸(PLLA)和聚(左旋乳酸-己内酯)(PLCL),制备不同质量配比的SF/COL/PLLA和SF/COL/PLCL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高分子聚合物对丝素、胶原结构的影响,测量接触角以检测其亲水性能。结果表明:高分子聚合物破坏丝素胶原之间形成的氢键,使以β折叠结构为主的SF变为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结构为主;当SF/COL与高聚物质量比为70∶30时,接触角θ<90°,液体对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润湿性较好,且SF/COL/PLCL的亲水性比SF/COL/PLLA的亲水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 丝素 胶原 乳酸 (乳酸-己内酯)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