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l_(3)-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聚偏二氟乙烯膜电导率的影响
1
作者 李欢 周继承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以FeCl_(3)和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改进熔融盐法制得高导电的FeCl_(3)插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_(3)-GICs);将其作为导电填料,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基体,制备了具有各向异性导电的FeCl_(3)-GICs/PVDF复合导电膜。利用多种表征方法对... 以FeCl_(3)和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改进熔融盐法制得高导电的FeCl_(3)插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_(3)-GICs);将其作为导电填料,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基体,制备了具有各向异性导电的FeCl_(3)-GICs/PVDF复合导电膜。利用多种表征方法对所制备的FeCl_(3)-GICs填料及复合导电膜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评测。结果表明,FeCl_(3)-GICs产品层间距从石墨原料的0.335 nm增加至0.94 nm;其粉末电导率从石墨原料的2.86×10^(4) S/m提高到9.09×10^(4) S/m,导电性能提高3倍以上。以FeCl_(3)-GIC为导电填料制备的复合导电膜不仅可以将PVDF膜的水平方向电导率提高10个数量级,且具有电导率分布的各向异性;此外,复合导电薄膜表现出极好的柔性与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l_(3)-石墨层间化合物 石墨高分子复合导电膜 电导率 各向异性 二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电压稳定剂改性聚偏氟乙烯基介电薄膜的储能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琳 郑楷川 +6 位作者 马海鑫 牛晟堃 于浩 张健 邢照亮 张天栋 迟庆国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3,共8页
聚偏氟乙烯的三元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氯氟乙烯)(P(VDF-TrFE-CFE),简称PVTC)因具有较高的相对介电常数而有望作为新型电容器薄膜材料。本文首先通过优化薄膜制备的热压工艺来调控PVTC的晶相结构,探讨不同热压温度对PVTC薄膜晶... 聚偏氟乙烯的三元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氯氟乙烯)(P(VDF-TrFE-CFE),简称PVTC)因具有较高的相对介电常数而有望作为新型电容器薄膜材料。本文首先通过优化薄膜制备的热压工艺来调控PVTC的晶相结构,探讨不同热压温度对PVTC薄膜晶相结构的影响;然后利用溶液流延法制备掺杂低含量电压稳定剂芳香酮类小分子4-丙烯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ALRB)的PVTC复合薄膜,系统研究ALRB掺杂含量对复合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为180℃时,PVTC薄膜内部形成了α晶相、β晶相和γ晶相共存的多相结构,对其介电性能和储能性能提升效果显著。适量的电压稳定剂ALRB能够耗散高能电子能量,提高PVTC薄膜的绝缘性能。当ALRB质量分数为0.5%时,PVTC/ALRB复合薄膜的电气强度达到了485.7 kV/mm,储能密度和充放电效率分别为12.12 J/cm^(3)和6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三氟乙烯-乙烯) 复合薄膜 电压稳定剂 储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改性PVDF-HFP复合聚乙烯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3
作者 李明晔 李钒 +1 位作者 周敬源 郭红霞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采用溶液浇铸法将含β-环糊精(β-CD)添加剂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浇涂于预处理的聚乙烯(PE)基体上,制备了PVDF-HFP/β-CD@PE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利用SEM、FTIR、交流阻抗法、计时电流法等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表面形貌... 采用溶液浇铸法将含β-环糊精(β-CD)添加剂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浇涂于预处理的聚乙烯(PE)基体上,制备了PVDF-HFP/β-CD@PE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利用SEM、FTIR、交流阻抗法、计时电流法等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表面形貌、结构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探究了不同β-CD添加量对PVDF-HFP/β-CD@PE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β-CD添加质量分数为5.0%时,得到的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稳定窗口分别为4.85×10^(-4)S/cm、0.77和5.2 V(vs Li^(+)/Li),以其组装的Li||LiFePO4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为160.4 mAh/g,循环150圈仍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隔膜 乙烯-六氟丙烯共 Β-环糊精 凝胶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多孔膜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欣 刘海亮 +1 位作者 黄庆林 肖长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1-177,共7页
以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具有非对称膜结构的P(VDC-co-VC)平板膜,通过扫描电镜、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 以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具有非对称膜结构的P(VDC-co-VC)平板膜,通过扫描电镜、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及凝固浴温度对P(VDC-co-VC)平板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DC-co-VC)平板膜由表面皮层及大孔支撑层组成,上表面较下表面致密。提高聚合物浓度或升高凝固浴温度均能提高P(VDC-coVC)平板膜表面的致密程度,进而改善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及膜通量恢复率。低凝固浴温度下所得膜通透性能较好。力学性能随聚合物浓度提高而增加,随凝固浴温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乙烯-乙烯)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合物浓度 凝固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秋光 刘海亮 肖长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1-848,共8页
以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VDC-co-VC)膜.通过聚合物-稀释剂二元体系相图、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 以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VDC-co-VC)膜.通过聚合物-稀释剂二元体系相图、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纯水通量、接触角、孔径及其分布、截留率及力学性能等研究了聚合物含量对P(VDC-co-VC)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C-co-VC)-DMP二元体系成膜过程以液-液(L-L)分相为主,随着聚合物含量增加,膜的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向胞腔状结构转变,膜的孔连通性降低,结构变得较为致密,同时膜上表面孔隙率降低,粗糙度增大. L-L分相时间和聚合物含量的变化,导致膜结晶度先降低后增大.聚合物含量的增加使膜上表面接触角、断裂强度及蛋白截留率增加,但膜的平均孔径、孔隙率及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当聚合物质量分数为30%时,所得膜通透性较优,断裂强度可达7.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法 二氯乙烯-乙烯物多孔膜 合物含量 -液分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SiO2改性聚偏二氯乙烯涂膜材料及提高清洁鸡蛋贮藏保鲜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梁艳文 严文静 +3 位作者 赵见营 赵媛 赵国峰 章建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35-242,共8页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Ag@SiO_2改性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涂膜材料,以期提高PVDC涂膜材料对清洁鸡蛋的涂膜保鲜效果,延长鸡蛋货架期。结果表明:纳米Ag@SiO_2可以明显提高PVDC成膜材料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并...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Ag@SiO_2改性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涂膜材料,以期提高PVDC涂膜材料对清洁鸡蛋的涂膜保鲜效果,延长鸡蛋货架期。结果表明:纳米Ag@SiO_2可以明显提高PVDC成膜材料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并且能够稳定地填充于PVDC涂膜材料的分子空隙中,提高PVDC成膜致密度,显著降低PVDC涂膜液的黏度并提高其成膜阻水性(P<0.05);纳米Ag@SiO_2质量分数为0.21%时对PVDC材料有较好的改性效果,并且可以明显减小清洁鸡蛋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鸡蛋的新鲜度。综上所述,纳米Ag@SiO_2改性PVDC涂膜材料是一种良好的清洁鸡蛋涂膜保鲜包装新材料,可延长清洁鸡蛋保质期至7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SiO2 改性二氯乙烯 杀菌作用 贮藏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二氯乙烯基炭用作高功率EDLC电极材料 被引量:3
7
作者 时志强 钱庆利 +3 位作者 王成扬 张抒峰 袁国卿 王亮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4-320,共7页
在600℃~1100℃对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仅进行炭化处理,制备了一系列PVDC基活性炭。由TG、XRD和N2吸附等温线(77K)分别测定了PVDC基炭经历的热解过程与其晶型、比表面积和孔结构;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考察了它们在... 在600℃~1100℃对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仅进行炭化处理,制备了一系列PVDC基活性炭。由TG、XRD和N2吸附等温线(77K)分别测定了PVDC基炭经历的热解过程与其晶型、比表面积和孔结构;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考察了它们在质量分数30%的KOH水溶液中的电容特性。结果表明:PVDC基炭属于无定形碳,其大的比表面积(874.5m2/g~969.2m2/g)和丰富的微孔在固相炭化过程中形成;PVDC基炭具有适于双电层形成的优异孔径分布、高的质量比电容和面积比电容;900℃炭化的PVDC基炭具有最高的比电容值和良好的功率特性,50mA/g电流密度时的放电比电容达256.9F/g,5000mA/g电流密度时的放电比电容保持率达76.5%;提高炭化温度可提高PVDC基炭的电导率,降低电解质离子在孔内的扩散阻抗,改善双电层电容器的功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 二氯乙烯 离子尺寸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聚偏二氯乙烯膜中癸二酸二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微山 焦毅 +5 位作者 沈荣静 李元月 齐永润 秘铭 梁金海 张智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0,126,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聚偏二氯乙烯(PVDC)膜中癸二酸二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经自动索式提取完成后用气相色谱-质谱仪上机测定,外标法定量,癸二酸二丁酯和乙...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聚偏二氯乙烯(PVDC)膜中癸二酸二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经自动索式提取完成后用气相色谱-质谱仪上机测定,外标法定量,癸二酸二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很好分离,峰型好,可以准确定量,在两种加标水平下,癸二酸二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回收率为94. 17%、95. 8%和93. 3%、95. 9%,相对标准偏差为1. 04%、1. 22%和1. 47%、0. 77%,相关系数为0. 999以上,检出限为0. 2 mg/kg。对色谱柱、气相色谱参数、提取方式条件等进行对比优化,该方法操作简捷高效,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可实现PVDC膜中癸二酸二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二氯乙烯 癸二酸二丁酯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及蜂蜡改性聚偏二氯乙烯基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梁艳文 严文静 +3 位作者 赵见营 强敏 韩祥云 章建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299,共7页
为了提高聚偏二氯乙烯(PVDC)的成膜阻水性能及其成膜机械性能,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修饰纳米Si O_2并结合蜂蜡改性PVDC材料。结果表明,当Si O_2/SDS配比为0.81时,纳米Si O_2水溶液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并且当纳米Si O_2添加量为0.12 g/100... 为了提高聚偏二氯乙烯(PVDC)的成膜阻水性能及其成膜机械性能,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修饰纳米Si O_2并结合蜂蜡改性PVDC材料。结果表明,当Si O_2/SDS配比为0.81时,纳米Si O_2水溶液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并且当纳米Si O_2添加量为0.12 g/100 m L、蜂蜡添加量为0.45 g/100 m L时,对PVDC有最好的改性效果,具体表现为:改性后的PVDC乳液粘度及成膜透光率显著(p<0.05)降低,并且成膜机械性能显著(p<0.05)增加;扫面电镜结果显示,通过改性的PVDC成膜后分子空隙明显减少,成膜阻隔性明显增加。因此,纳米Si O_2及蜂蜡改性PVDC可以提高其成膜机械性能、阻隔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食品涂膜保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乙烯 蜂蜡 纳米SIO2 改性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_(2)-NC/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性能
10
作者 徐雪玲 李玲 +2 位作者 张哲 张丁匀 章晓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146,共6页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不仅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而且还会危害人类健康。鉴于此,亟需开发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来解决电磁辐射污染。本文结合简单的水热法、原位化学...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不仅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而且还会危害人类健康。鉴于此,亟需开发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来解决电磁辐射污染。本文结合简单的水热法、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和高温碳化工艺成功制备出一维异质纳米填料MoO_(2)-NC,并将其填充于柔性聚偏氟乙烯(PVDF)基体中,通过简单的溶液混合和热压技术制备出一系列MoO_(2)-NC不同质量分数下的MoO_(2)-NC/PVDF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整体的电磁屏蔽性能。结果表明,经高温处理后,将前驱体聚吡咯(PPy)热解为碳材料,同时通过碳热还原法将MoO3还原成MoO_(2),使得纳米填料的电导率获得大幅提升,MoO_(2)-NC的电导率在20 MPa下最高能达到133.67 S/cm,比煅烧前的样品增加了28倍。当MoO_(2)-NC的质量分数为40%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这一复合物的总屏蔽效能在X波段范围内最高能达到32.2 dB,比商用标准(20 dB)高出60%,由此表明MoO_(2)-NC具有作为高效电磁屏蔽功能填料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结构 异质纳米填料 乙烯 可控制备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电磁屏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二氯乙烯的合成、性能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梦 肖作杰 +3 位作者 马晨 鲍岩松 赵永仙 高建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3-57,共5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有关聚偏二氯乙烯的合成工艺、应用进展及其优异的阻隔性能与其他性能的相关文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聚偏二氯乙烯为关键词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聚偏二氯乙烯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论... 目的总结近年来有关聚偏二氯乙烯的合成工艺、应用进展及其优异的阻隔性能与其他性能的相关文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聚偏二氯乙烯为关键词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聚偏二氯乙烯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论聚偏二氯乙烯主要有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等2种聚合方式,其最突出性能是阻隔性能优异,在食品、药品、军品等阻隔性要求较高的包装领域应用广泛。我国聚偏二氯乙烯材料刚开始进入市场,有很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乙烯 合成 阻隔性 性能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氯乙烯-氯乙烯悬浮共聚树脂的加工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健 黄志明 +4 位作者 袁助 朱云新 包永忠 单国荣 翁志学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8-61,共4页
研究了偏氯乙烯 (VDC) -氯乙烯 (VC)悬浮共聚树脂的加工流变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增加共聚树脂中VC单元的含量 ,可改善树脂的流变性能 ,而对热稳定性几乎无影响 ;提高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导致树脂流变性能降低 ;环氧大豆油 (ESO)、... 研究了偏氯乙烯 (VDC) -氯乙烯 (VC)悬浮共聚树脂的加工流变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增加共聚树脂中VC单元的含量 ,可改善树脂的流变性能 ,而对热稳定性几乎无影响 ;提高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导致树脂流变性能降低 ;环氧大豆油 (ESO)、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 (ATBC)助剂能改善树脂的加工流变性 ,其中ESO兼有热稳定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悬浮共树脂 流变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二氯乙烯构象分布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志杰 吕中元 +1 位作者 李泽生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73-2276,共4页
在MP2/6-311++G**水平下,对2,2,4,4-四氯戊烷与2,2,4,4,6,6-六氯庚烷旋转异构体构象进行几何优化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对于2,2,4,4-四氯戊烷,采用gauche-gauche排列的旋转异构体的能量较低;2,2,4,4,6,6-六氯庚烷旋转异构体中,采用trans-... 在MP2/6-311++G**水平下,对2,2,4,4-四氯戊烷与2,2,4,4,6,6-六氯庚烷旋转异构体构象进行几何优化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对于2,2,4,4-四氯戊烷,采用gauche-gauche排列的旋转异构体的能量较低;2,2,4,4,6,6-六氯庚烷旋转异构体中,采用trans-gauche-trans-gauche排列的构象能量较低.反之,完全采用trans-trans排列的旋转异构体构象能量较高,不稳定.通过比较模型分子不同旋转异构体构象的能量差值可以得到一级和二级特征的相互作用能差,进而计算统计权重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计算得到的模型分子的几何构型与统计权重参数,分别构建针对—CH2—和—CCl2—中心的聚偏二氯乙烯的6态旋转异构态模型.通过旋转异构态模型可以计算聚偏二氯乙烯分子中各种构象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算 二氯乙烯 构象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改性聚偏二氯乙烯涂膜对咸鸭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芳 严文静 +2 位作者 梁艳文 赵见营 章建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06-312,共7页
以共混法制备纳米SiO_2改性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基复合涂膜材料并研究其对咸鸭蛋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涂膜组相比,纳米SiO_2/TiO_2交联改性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基膜材料、纳米蒙脱土(montm... 以共混法制备纳米SiO_2改性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基复合涂膜材料并研究其对咸鸭蛋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涂膜组相比,纳米SiO_2/TiO_2交联改性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基膜材料、纳米蒙脱土(montmorillonite,MMT)改性PVA基膜材料、PVDC膜材料以及纳米SiO_2改性PVDC基膜材料均能显著减少咸鸭蛋在贮藏过程中的不良品质变化(质量损失率增加、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升高、菌落总数增加)(P<0.05)。SiO_2改性PVDC膜材料涂膜处理对咸鸭蛋质量损失率、菌落总数、TVB-N和游离脂肪酸的累积以及蛋青蛋黄中p H值变化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涂膜处理组(P<0.05)。另外,SiO_2改性PVDC膜材料能显著抑制咸鸭蛋中菌落总数的增长(P<0.05),并维持产品的感官品质(P<0.05)。在28℃、相对湿度70%条件下,与未涂膜组相比较,SiO_2改性PVDC膜材料能够延长咸鸭蛋的贮藏保质期70 d(P<0.05),该研究结果为咸鸭蛋的保鲜运输及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鸭蛋涂膜保鲜包装 纳米SiO2 二氯乙烯(PVDC)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二氯乙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多仁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79,84,共4页
偏二氯乙烯的生产方法包括三氯乙烷法与高温热脱氯化氢法,聚偏二氯乙烯(PVDC)的典型生产工艺是悬浮聚合法。加入功能增塑剂后的PVDC可用于生产多层共挤薄膜,生产成本低。用于加工多层共挤流延膜、多层共挤吹塑膜和多层共挤吹塑双向拉伸... 偏二氯乙烯的生产方法包括三氯乙烷法与高温热脱氯化氢法,聚偏二氯乙烯(PVDC)的典型生产工艺是悬浮聚合法。加入功能增塑剂后的PVDC可用于生产多层共挤薄膜,生产成本低。用于加工多层共挤流延膜、多层共挤吹塑膜和多层共挤吹塑双向拉伸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乙烯 丙烯酸树脂 二氯乙烯 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二氯乙烯树脂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强 徐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5,共5页
介绍了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包括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方法。化学改性主要是通过提高氯乙烯(VC)单体含量、引入缩水甘油基丙烯酸甲酯(GMA)或丙烯腈(AN)单体来改善PVDC的韧性。物理改性方法主要有弹性体增韧改性和纳米碳... 介绍了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包括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方法。化学改性主要是通过提高氯乙烯(VC)单体含量、引入缩水甘油基丙烯酸甲酯(GMA)或丙烯腈(AN)单体来改善PVDC的韧性。物理改性方法主要有弹性体增韧改性和纳米碳酸钙刚性粒子增韧,文中主要介绍了 PVDC 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ILS)弹性体、丙烯酸酯共聚弹性体(ACR)的共混增韧体系。最后,指出了PVDC 增韧改性的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乙烯 增韧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台法研究聚偏二氯乙烯(PVDC)共聚物的熔融与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苑会林 毛立新 《塑料》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7-21,共5页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测定 PVDC 共聚物熔融温度和热稳定性的热台测试装置和方法。用此装置所得到的熔融温度与 DSC 测得的结果相当吻合。所得结果对于该树脂的加工工艺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二氯乙烯 热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黄芪中2,2-双(4-氯苯基)-1,1-二氯乙烯
18
作者 蒲晓亚 郭亮 +2 位作者 胡莹莹 宋高林 杨丽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1,共6页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条件下有机氯农药残留2,2-双(4-氯苯基)-1,1-二氯乙烯(p,p′-DDE)的检测分析方法.收集8批黄芪样品,采用分析柱、验证柱和加标试验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方法验证干扰物质,在GC-63Ni-ECD条件下成功实现干扰物质的分离和目标...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条件下有机氯农药残留2,2-双(4-氯苯基)-1,1-二氯乙烯(p,p′-DDE)的检测分析方法.收集8批黄芪样品,采用分析柱、验证柱和加标试验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方法验证干扰物质,在GC-63Ni-ECD条件下成功实现干扰物质的分离和目标成分的测定.p,p′-DDE在1.06~106.09 ng/mL范围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6),阴性样品的回收率为81.31%~88.27%,阳性样品的回收率为75.81%~79.94%.阴性样品的加标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3.21%).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21μg/kg,定量限为0.71μg/kg.结果表明,黄芪中存在干扰p,p′-DDE测定的物质,检测过程中应予以高度关注.该检测方法准确、可靠、成本低,可用于黄芪中有机氯农药残留p,p′-DDE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气相色谱法 2 2-双(4-苯基)-1 1-二氯乙烯 有机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接枝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19
作者 李衡峰 郝泽铭 +1 位作者 谭凯元 秦牡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4-1729,共6页
以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chlorotrifluoroethylene),即P(VDF-CTFE))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其主链上接枝液晶6-((4-cyano-4-biphenyl)oxy)hexyl methacrylate(CBHM),合成一种新型的接枝聚合... 以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chlorotrifluoroethylene),即P(VDF-CTFE))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其主链上接枝液晶6-((4-cyano-4-biphenyl)oxy)hexyl methacrylate(CBHM),合成一种新型的接枝聚合物P(VDF-CTFE)-g-PCBHM。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接枝是否成功。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线衍射考察了接枝链段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接枝链段参与下,聚合物出现了有利于改善材料电致伸缩性的极性β相;这种合成方式也为其他含CTFE的氟聚合物的修饰改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 乙烯-三氟乙烯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氯乙烯-丙烯腈悬浮共聚物的热行为与结晶度
20
作者 周树学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3-127,共5页
用 DSC法研究了 VDC- AN悬浮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和热熔融行为 ,并用 Barton方程定量关联了Tg 与组成的关系。用 TGA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热分解行为 ,结果表明 ,AN单元对与其相邻连接的 VDC单元脱 HCl有诱导催化作用。由 DSC法和 X射线衍射... 用 DSC法研究了 VDC- AN悬浮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和热熔融行为 ,并用 Barton方程定量关联了Tg 与组成的关系。用 TGA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热分解行为 ,结果表明 ,AN单元对与其相邻连接的 VDC单元脱 HCl有诱导催化作用。由 DSC法和 X射线衍射法得到高 VDC含量的共聚物结晶度与 AN含量成线性关系 ,而在高 AN含量时则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腈共 玻璃化转变 热熔融 热分解 结晶度 悬浮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