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二甲基-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与长链烷烃组成的二元体系的混合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栾文耕 张伟伟 +2 位作者 董红 伍川 瞿志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7-414,共8页
为了研究乙基有机硅材料作为柴油降凝剂的可能性,选用聚(二甲基-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和柴油主要成分正癸烷、正十二烷及正十四烷构成的二元混合物作为研究体系,在常压及288.15、298.15、308.15、318.15、328.15 K下通过DSA5000M+Lovis20... 为了研究乙基有机硅材料作为柴油降凝剂的可能性,选用聚(二甲基-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和柴油主要成分正癸烷、正十二烷及正十四烷构成的二元混合物作为研究体系,在常压及288.15、298.15、308.15、318.15、328.15 K下通过DSA5000M+Lovis2000ME联用仪测得的密度、黏度和声速,计算出它们的过量摩尔体积、黏度偏差、过量吉布斯自由能、热膨胀系数和等熵压缩系数偏差等热力学数据,并讨论了分子间作用力、空间位阻、分子堆积等因素对二元体系溶液过量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能是由于分子空间位阻变大,体系内分子间的色散作用增强,随着碳链的增长,过量摩尔体积、黏度偏差、等熵压缩系数偏差呈增大的趋势,而过量吉布斯自由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长链烷烃 元体系 密度 黏度 声速 过量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及其缩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宗林 王庆昭 +2 位作者 孟凡军 董建 韩念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49,153,共4页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及对二溴苯等为主要原料,经历三个反应步骤合成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所有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均用1H-NMR确证。首次采用辛酸己胺作催化剂,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进行缩聚,获得了聚四甲基对硅亚苯基硅氧烷;...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及对二溴苯等为主要原料,经历三个反应步骤合成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所有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均用1H-NMR确证。首次采用辛酸己胺作催化剂,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进行缩聚,获得了聚四甲基对硅亚苯基硅氧烷;研究了聚合时间以及催化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用1H-NMR及X射线衍射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甲基-)苯 甲基对硅亚苯硅氧烷 辛酸己胺 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双(3-羟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制备 被引量:7
3
作者 姜红芹 张墩明 +2 位作者 蒋锡群 刘芸 杨昌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234,240,共4页
介绍了一种合成1,3 双(3 羟丙基) 1,1,3,3 四甲基二硅氧烷(Ⅰ)的方法,以1,3 双(3 氯丙基) 1,3 二甲氧基 1,3 二甲基二硅氧烷(Ⅱ)为起始原料,其总收率可达75%以上。在25℃将450mL浓度为1mol/L的甲基碘化镁乙醚溶液滴加入70 2gⅡ中,并在4... 介绍了一种合成1,3 双(3 羟丙基) 1,1,3,3 四甲基二硅氧烷(Ⅰ)的方法,以1,3 双(3 氯丙基) 1,3 二甲氧基 1,3 二甲基二硅氧烷(Ⅱ)为起始原料,其总收率可达75%以上。在25℃将450mL浓度为1mol/L的甲基碘化镁乙醚溶液滴加入70 2gⅡ中,并在40℃回流反应5h,可得到52 6g1,3 双(3 氯丙基) 1,1,3,3 四甲基二硅氧烷(Ⅲ);以N,N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13 9gⅢ和14 2g醋酸钾在130℃反应7h,生成1,3 双(3 乙酰氧丙基) 1,1,3,3 四甲基二硅氧烷(Ⅳ)15 9g;以碳酸钾为催化剂,在室温下,10 0gⅣ用甲醇醇解1h可制得7 0g标题化合物Ⅰ。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产物Ⅰ和中间物Ⅲ、Ⅳ等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双(3-羟丙)-1 1 3 3-甲基硅氧烷 1 3-双(3-氯丙)-1 3-甲氧-1 3-甲基硅氧烷 1 3-双(3-氯丙)-1 1 3 3-甲基硅氧烷 1 3-双(3-酰氧丙)-1 1 3 3-甲基硅氧烷 格氏反应 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腈碱催化开环聚合制备含氟聚乙基硅氧烷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正阳 时金凤 +1 位作者 赵娜 李志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7-424,共8页
以有机环三磷腈碱(CTPB)作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六乙基环三硅氧烷(E3)开环聚合(ROP),以及E3与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开环共聚合,制备了聚二乙基硅氧烷(PDES)和含有不同三氟丙基甲基硅氧(F)单元摩尔... 以有机环三磷腈碱(CTPB)作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六乙基环三硅氧烷(E3)开环聚合(ROP),以及E3与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开环共聚合,制备了聚二乙基硅氧烷(PDES)和含有不同三氟丙基甲基硅氧(F)单元摩尔分数(0~46%)的聚(二乙基-ran-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PDES-ran-PTFPMS)。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微观接触角测量仪对聚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得PDES-ran-PTFPMS。当F单元摩尔分数高于6%时,可以有效抑制PDES的低温结晶,且PDES-ran-PTFPMS具有极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134℃)。含氟聚乙基硅氧烷薄膜的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F单元的引入有效提高了聚乙基硅氧烷的疏水性及降低了油的浸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腈碱 开环 (-ran-三氟丙甲基)硅氧烷 低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T法合成PDMAEMA-b-PLMA嵌段共聚物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李晓芸 薛皓丹 +2 位作者 王家一 葛轶岑 牟自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59-2966,共8页
基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链段长度比与低多分散性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基酯-b-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PDMAEMA-b-PLMA)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动... 基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链段长度比与低多分散性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基酯-b-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PDMAEMA-b-PLMA)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聚合物及其自组装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并利用往复摩擦实验考察添加该聚合物对液体石蜡的减摩润滑和抗磨分散性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N N-甲氨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型聚电解质的合成及对二氧化硅分散性能
6
作者 谢义鹏 王斌 +2 位作者 刘化珍 严杰 吕满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7-1521,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胺(DM)与1,3-丙磺酸内酯为原料合成了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盐(DMAPS)。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在水溶液中进行DMAPS本体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两性离子型聚电解质(PDMAPS),并...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胺(DM)与1,3-丙磺酸内酯为原料合成了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盐(DMAPS)。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在水溶液中进行DMAPS本体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两性离子型聚电解质(PDMAPS),并将其用作二氧化硅分散剂。利用FTIR、1HNMR以及GPC对DAMPS和PDAMPS进行分析与表征,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聚电解质分散性能的影响。为了使分散的二氧化硅达到最低的黏度和粒径,最优的制备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3 h、引发剂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1.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PDMAPS分散性能最佳,当其掺量为0.8%(质量分数)时,粒径分析表明其二氧化硅中值粒径(d50)从21.193μm降低到0.44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3-(2-甲基丙烯酰氧甲氨)丙磺酸(DMAPS) 氧化硅 分散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型LED封装材料基础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晓秋 杨雄发 +2 位作者 伍川 来国桥 蒋剑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透明的聚(二甲基-甲基苯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条件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该共聚物为基础聚合物,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硅氢加成硫化成型,获得折射率n2D5>1.5000,透光率大... 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透明的聚(二甲基-甲基苯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条件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该共聚物为基础聚合物,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硅氢加成硫化成型,获得折射率n2D5>1.5000,透光率大于90%(400 nm^800 nm,10 mm)的凝胶型发光二级管(LED)封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甲基-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有机硅凝胶 发光级管封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硒杂环红光聚芴电解质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罗潺 黄飞 +2 位作者 杨伟 彭俊彪 曹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利用新型的聚[9,9-二辛基芴-9,9-(双(3′-(N,N-二甲基)-N-乙基铵^+溴^-)丙基)芴-4,7-二噻吩-2-基-2,1,3-苯并硒二唑](PFNBr—DBse)共扼聚电解质制备了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这类共扼聚电解质可用乙醇等溶剂成膜,不仅可代... 利用新型的聚[9,9-二辛基芴-9,9-(双(3′-(N,N-二甲基)-N-乙基铵^+溴^-)丙基)芴-4,7-二噻吩-2-基-2,1,3-苯并硒二唑](PFNBr—DBse)共扼聚电解质制备了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这类共扼聚电解质可用乙醇等溶剂成膜,不仅可代替传统的甲苯等芳香性非极性溶剂,而且有利于制备溶液型的多层显示器件。文章研究了这类新型聚电解质的光致发光特性及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荧光特性。研究表明在紫外光照射或电激发下,窄带系的DBse链段通过俘获激子能够实现有效的能量转移。聚电解质中DBSe的含量在5%以上,其器件具有电致发光峰值为700-740nm的饱和红光发射。所制聚电解质器件在用铝作电极时的电致发光效率比用钡作电极时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发光极管 [9 9--9 9-(双(3′-(N N-甲基)-N-铵^+溴-)丙)芴-4 7-噻吩-2--2 1 3-苯并硒唑] 共扼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酮肟型耐低温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玉萍 李磊 +2 位作者 贾明岳 韩佳佳 刘少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7-140,共4页
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α,ω-二羟基聚甲基乙基硅氧烷(PMES),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PMES进行了结构表征。以PMES为基胶,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MOS)为交联剂制备了耐低温脱酮肟型室温硫化硅橡胶(RTV-MESR)。采用交联密度... 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α,ω-二羟基聚甲基乙基硅氧烷(PMES),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PMES进行了结构表征。以PMES为基胶,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MOS)为交联剂制备了耐低温脱酮肟型室温硫化硅橡胶(RTV-MESR)。采用交联密度、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和低温脆性测试对RTV-MESR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20phr白炭黑,6phr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MOS)时,MESR的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7 MPa,249%,9.58kN/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MESR为非结晶型硅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130℃左右,并且随着MOS用量的增加,MESR的Tg略有上升;动态力学分析和低温脆性的测试表明,RTV-MESR具有优异的耐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甲基硅氧烷 脱酮肟型室温硫化硅橡胶 耐低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