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致自卷曲左旋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血管支架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承浩 王元非 +1 位作者 于腾波 吴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3,共6页
为研究热致自卷曲与生长因子梯度化修饰对血管内皮化的促进作用,使用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热致自卷曲特性的PLLA/PLGA纳米纤维血管支架。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梯度生长... 为研究热致自卷曲与生长因子梯度化修饰对血管内皮化的促进作用,使用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热致自卷曲特性的PLLA/PLGA纳米纤维血管支架。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梯度生长因子修饰血管支架内层,并对其自卷曲、微观结构、生物相容性及内皮化功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PLLA/PLGA血管支架具备多层取向纳米纤维结构,厚度为(6.75±0.4)μm,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可在37℃条件下自卷曲成管状结构;血管支架内层膜对生长因子成功进行了梯度修饰,修饰后血管支架的细胞迁移距离是未修饰的3.5倍,从而加快了内皮细胞迁移,促进血管内层的快速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血管支架 自卷曲 左旋乳酸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乙基白杨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小娟 杨宝乐 +4 位作者 马川 何蕾 景临林 黄琼 马慧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目的:制备和评价7-羟乙基白杨素(7-HE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7-HEC/PLGA纳米粒,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载药量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 目的:制备和评价7-羟乙基白杨素(7-HE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7-HEC/PLGA纳米粒,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载药量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对最优处方制备的7-HEC/PLGA纳米粒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结果:经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优处方为:药载比2.12∶20,油水体积比1∶14.7,乳化剂为2.72%大豆磷脂。最优处方条件制备的7-HEC/PLG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40.28±0.96)nm、PDI为0.25±0.69、包封率为(75.74±0.80)%、载药量为(6.98±0.83)%、电位为(-18.17±0.17)mV。体外释放48 h内累积释放度达到50%以上。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工艺稳定、操作简便。所得7-HEC/PLGA纳米粒粒度均匀,包封率较高。相对于7-HEC原料药,7-HEC/PLGA纳米粒的溶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乙基白杨素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 乳化溶剂挥发法 处方优化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因素结合Box-Ben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载青蒿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制备工艺
3
作者 胡迪迪 薛昊 +3 位作者 金旭东 李宛俞 徐湘迪 陈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2-1599,1572,共9页
本研究优化包载青蒿素(artemisinin,ART)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PLGA-ART-NPs)的最优工艺。首先采用乳化-溶剂法制备纳米粒,以单因素实验确定乳化剂种类(聚乙烯醇、吐温80、泊洛沙姆)、乳化... 本研究优化包载青蒿素(artemisinin,ART)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PLGA-ART-NPs)的最优工艺。首先采用乳化-溶剂法制备纳米粒,以单因素实验确定乳化剂种类(聚乙烯醇、吐温80、泊洛沙姆)、乳化剂浓度、水-油两相比例及载体-药物比例对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以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PLGA-ART-NPs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聚乙烯醇乳化效果最好,以乳化剂浓度、水-油两相比例、载体-药物比例为影响因素,最优处方确定为:乳化剂浓度为0.017 g/mL,水-油两相比例为18∶1(V/V),载体-药物比例为10∶1(W/W)。以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载药量为(4.43±0.22)%,zeta电位为-28.28±2.17 mV,表明本文优化后的处方工艺条件稳定,重复性良好,可行性高,制得的纳米溶液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青蒿素纳米粒 响应曲面法 单因素分析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矫树生 李兵仓 +1 位作者 陈建梅 游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新鲜分离的OECs细胞悬液接种于PLGA膜上,然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新鲜分离的OECs细胞悬液接种于PLGA膜上,然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及细胞与材料的附着情况;MT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测定OECs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PLGA膜上培养OECs的形态特征、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倍体水平等与正常培养的OECs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GA生物材料与OECs相容性好,适于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细胞相容性 人工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乳酸、L-乳酸、羟基乙酸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的结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斌 陈强 +1 位作者 喻春红 沈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69,共4页
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聚L-乳酸、聚羟基乙酸、D,L-乳酸和L-乳酸的共聚物以及乙酸和D,L-乳酸共聚物。以WAXD、FT-IR、DTA表征了上述系列聚合物的结晶性能,分析了单体种类和共聚物中单体的比例对聚合物中结晶性能的影响,并对该系... 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聚L-乳酸、聚羟基乙酸、D,L-乳酸和L-乳酸的共聚物以及乙酸和D,L-乳酸共聚物。以WAXD、FT-IR、DTA表征了上述系列聚合物的结晶性能,分析了单体种类和共聚物中单体的比例对聚合物中结晶性能的影响,并对该系列聚合物的晶区结构作了描述。用万能拉力计测试了PLA系列聚合物的力学性能,以DTA测定了PGLA系列聚合物的热性能,探讨通过调整聚合物的组成以改变其结晶特性来调控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羟基乙酸 共聚物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涂层的释药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兴凯 韩伟 +1 位作者 范德增 郑玉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配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雷帕霉素溶液,利用滴涂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PLGA载药涂层。于37℃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进行体外动态药物释放,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释放量。结果表明:PLGA涂层中PLGA...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配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雷帕霉素溶液,利用滴涂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PLGA载药涂层。于37℃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进行体外动态药物释放,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释放量。结果表明:PLGA涂层中PLGA分子量越小,羟基乙酸(GA)含量越高,药物释放越快;药物释放量与滴涂量呈线性关系,药物释放率与滴涂量的倒数呈线性关系;涂层中药物含量增加,其释放量也随之增加,而药物释放率先增加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雷帕霉素 滴涂 药物含量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英杰 许向阳 周建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载体的微粒缓释给药系统是近30年药剂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备工艺、应用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显示PLGA微球给药系统在药物缓释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工艺 应用 突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制备的优化筛选 被引量:5
8
作者 应懿 周世文 +2 位作者 汤建林 黄永平 徐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181-2184,共4页
目的 优化卡铂 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囊 ,单因素试验初选影响粒径和包封率的主要因素和范围 ,以 15 5均匀设计表优选提高包封率和控制粒径分布的实验条件 ,并进行结果预测及验... 目的 优化卡铂 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囊 ,单因素试验初选影响粒径和包封率的主要因素和范围 ,以 15 5均匀设计表优选提高包封率和控制粒径分布的实验条件 ,并进行结果预测及验证。结果 卡铂 载体投料比、载体浓度、内 外相体积比对微囊包封率和粒径影响显著。优化条件所得微囊形态圆整、均匀 ,平均粒径 ( 14 2 5± 3 5 2 ) μm ,平均载药量 ( 6 81± 0 0 4) %,平均包封率 ( 74 13± 0 5 6) %(n =3 )。结论 本制备工艺优化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囊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药效学和药动学的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余让辉 陈仲清 +2 位作者 陈辉 傅卫军 徐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2-505,共4页
目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 目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空白乳酸-羟基乙酸微球(PLGA-MS)400mg·kg-1。每组植入微球后按0.5、1、2、4、8、12、24、36、48、72、96h时间点,以小鼠热踏板法检测小鼠埋药侧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值的变化评价微球镇痛效果,每个时间点测定5只小鼠;小鼠热踏板测定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药效学实验表明ROP-DXM-PLGA-MS组麻醉镇痛时间达72h以上较RoP-PLGA-MS组36h明显延长(P<0.01),空白微球未显示麻醉镇痛作用;药动学实验显示A、B两组罗哌卡因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MRT、t1/2分别为117.8和119.8ng·ml-1,24和12h,8793.2和6861.15ng·h·ml-1,43.7491和38.7743h,65.799和46.166h,A、B、C三组均未测到地塞米松血药浓度数据,C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均未测到。结论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中包入地塞米松可明显延长罗哌卡因的麻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醋酸地塞米松 微球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效学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壳寡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对耐紫杉醇人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艾平 王奕 +2 位作者 刘珏 胡振夏 符旭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制备由叶酸壳寡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F-CS-PLGA-NPs),考察其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SKOV-3/TAX)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叶酸耦联的壳寡糖,以此作为普通纳米粒(PLGA-NPs... 目的制备由叶酸壳寡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F-CS-PLGA-NPs),考察其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SKOV-3/TAX)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叶酸耦联的壳寡糖,以此作为普通纳米粒(PLGA-NPs)的向导材料,采用界面沉积法制备F-CS-PLGA-NPs,噻唑蓝(MTT)法测定对SKOV-3和SKOV-3/TAX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LGA-NPs和F-CS-PLGA-NPs对SKOV-3/TAX的增殖抑制作用比SKOV-3更不敏感。F-CS-PLGA-NPs对SKOV-3和SKOV-3/TAX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17±2.45)和(88.81±10.69)nmol·L-1。结论叶酸壳寡糖对PLGA-NPs的修饰可增加其对耐药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为耐药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叶酸壳寡糖修饰 增殖 人卵巢癌细胞/耐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应懿 周世文 +2 位作者 汤建林 黄永平 徐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0-812,共3页
目的考察卡铂经微囊化后的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32.5mg/kg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混悬液或卡铂原料药溶液后,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0.083~48h心、肝、脾、肺和肾脏的卡铂浓度。结果与卡铂原料药相比... 目的考察卡铂经微囊化后的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32.5mg/kg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混悬液或卡铂原料药溶液后,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0.083~48h心、肝、脾、肺和肾脏的卡铂浓度。结果与卡铂原料药相比,卡铂微囊化后在肺脏的药物峰浓度增加为1.76倍,药物分布百分率保持较高水平(32.97%~45.59%);而心脏和肾脏中的药物峰浓度降低、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小。结论小鼠静脉注射微囊化卡铂后,肺脏的药物浓度和分布百分率均较高,呈明显的肺靶向和缓释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分布 肺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照飞 陈仲清 +2 位作者 田洪居 徐建设 徐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在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皮下注射罗哌卡因(RoP)4mg/kg、RoP-PLGA-MS200mg/kg(相当于RoP12mg/kg)和PLGA-MS200mg/kg。以针刺...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在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皮下注射罗哌卡因(RoP)4mg/kg、RoP-PLGA-MS200mg/kg(相当于RoP12mg/kg)和PLGA-MS200mg/kg。以针刺皮肤无反应圈直径(PND)和逃跑运动电刺激阈值(EMT)评价镇痛效果。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RoP浓度。结果:A、B组PNDmax为5.28和2.76cm,EMTmax为13.02和11.66s,给药1h后峰值浓度为2.238μg/mL和1.306μg/mL,消除半衰期为2.848h和17.606h,平均滞留时间为4.175h和24.823h。B组镇痛持续时间(34h)较A组(5h)长,C组无镇痛作用。结论:RoP-PLGA-MS局部镇痛持续时间长,扩散范围小,血药浓度稳定且水平低,表明其在体内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罗哌卡因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效学 药动学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施万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雷 郝淑煜 +4 位作者 李德志 陈刚 高川川 历俊华 万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种植神经干细胞(NSCs)与施万细胞(SCs)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s和SCs,以PLGA为支架移植入大鼠T8半横断脊髓损伤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PLGA组、PLGA+N... 目的探讨种植神经干细胞(NSCs)与施万细胞(SCs)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s和SCs,以PLGA为支架移植入大鼠T8半横断脊髓损伤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PLGA组、PLGA+NSCs组和PLGA+NSCs+SCs组。术前和术后进行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MEPs)检查及BBB评分;然后在同侧或对侧进行T6再次半横断,并进行CMEPs检测及BBB评分。结果 CMEPs的恢复率及波幅在PLGA+NSCs+SCs组最高。移植后,大鼠BBB评分逐渐改善;在移植后第2周及以后,PLGA+NSCs组和PLGA+NSCs+SCs组的BBB评分显著高于PLGA组(P<0.001)。同侧再次半横断后,CMEPs消失,BBB评分快速恢复;对侧再次半横断后,大鼠双下肢完全瘫痪。结论种植NSCs和SCs的PLGA支架移植有利于脊髓损伤功能重建,再生轴突可能形成了功能性连接;但是同侧再生轴突对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组织工程 神经干细胞 施万细胞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羟基喜树碱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超声微泡制备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青 朱照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表面形态等的影响,确定制备超声微泡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制备超声微泡的最佳条件是10-羟基喜树碱(10-hyd...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表面形态等的影响,确定制备超声微泡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制备超声微泡的最佳条件是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25 mg,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1.875 g,初乳和外水相体积比为1∶15,聚乙烯醇(PVA)浓度3%;此条件所制备超声微泡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电荷以-40~0 mV为主,粒径为500~1 000 nm,包封率为79.33%,载药量为0.478 3%,体外超声成像清楚。结论优化制备条件,可制备出符合注射要求的超声微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羟基喜树碱 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超声微泡 制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楠楠 马宁 +3 位作者 车鸿泽 焦鹏 陈飞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3-599,I0004,共8页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复合骨碎补总黄酮(TFRD)和野菊花总黄酮(TFC)的TF-PLGA缓释微囊,探讨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TFRD和TFC为原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PLGA缓释微囊...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复合骨碎补总黄酮(TFRD)和野菊花总黄酮(TFC)的TF-PLGA缓释微囊,探讨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TFRD和TFC为原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PLGA缓释微囊;以包封产率(EE)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筛选最佳的工艺参数;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微囊的形态特征、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采用提取法测定TF-PLGA微囊的体外累计释药率并绘制累计释放曲线。结果: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的最佳制备工艺,PLGA浓度为140g·L^(-1),油相体积为1.4mL,乳化速度为1 500r·min^(-1),乳化时间为5min。优化后微囊平均EE为(83.89±2.30)%,平均实际载药量(DL)为(5.90±0.07)%;LM和SEM下观察,微囊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44.34±14.68)μm,粒径分布较窄;体外释放实验检测,24h累计释药率达40%,第50天后累积释药率超过90%。结论:TF-PLGA缓释微囊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效果,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野菊花总黄酮 乳酸-羟基乙酸 微囊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负载汉防己甲素纳米微球治疗干眼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涛 张玉 +9 位作者 朱胜兰 唐娟 刘兴德 吴小利 方其林 李盈 漆星 林胜 戴传强 周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7-702,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旨在阻断干眼形成通路且具有抗炎、缓释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特性的纳米药物。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汉防己甲素(Tet)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纳米微球(Tet-ATS@PLGA)并检测其室温(25℃)下稳定性、包封率... 目的探索一种旨在阻断干眼形成通路且具有抗炎、缓释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特性的纳米药物。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汉防己甲素(Tet)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纳米微球(Tet-ATS@PLGA)并检测其室温(25℃)下稳定性、包封率、载药量等性质。分组实验:正常组(未行干预的正常兔眼);制备成功的干眼模型兔随机分为控制组(未行任何干预)、ATS组(人工泪液干预)、Tet-ATS组(人工泪液及Tet干预)、Tet-ATS@PLGA组(Tet-ATS@PLGA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干预24 h后炎症化兔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干预14 d后,观察并记录兔角膜上皮细胞着染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泪液分泌(Schirmer试纸检测)情况;HE染色观察兔角膜上皮细胞厚度、球结膜杯状细胞形态和数量;提取兔角膜蛋白行ELISA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1β、前列腺素E2(PGE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et-ATS@PLGA纳米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43%和30.26%,室温下性质稳定,在眼表温度(33℃)下易释放。与其他组比较,Tet-ATS@PLGA组BUT最大,泪液分泌量最大,角膜上皮厚度恢复接近正常,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恢复最多,24 h后炎症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细胞凋亡率最高,VEGF、IL-1β、TNF-α和PGE2表达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Tet-ATS@PLGA纳米药物可有效作用于炎症化兔角膜上皮细胞,促进炎症细胞凋亡,并进一步通过抑制VEGF、IL-1β、TNF-α和PGE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阻断干眼的炎症反应,改善眼表泪液分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汉防己甲素 纳米医学 干眼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神经导管的制备、表征及其生物学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仲宁 薛东鹤 +2 位作者 张婉衡 张明生 郑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6-291,共6页
目的:制备用于神经修复及再生的壳聚糖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神经导管支架。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比例的PLGA纤维膜,并按聚乳酸比例依次增长的顺序层层卷绕制备梯度降解的PLGA神经导管支架,用壳聚糖通过截留法对导... 目的:制备用于神经修复及再生的壳聚糖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神经导管支架。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比例的PLGA纤维膜,并按聚乳酸比例依次增长的顺序层层卷绕制备梯度降解的PLGA神经导管支架,用壳聚糖通过截留法对导管进行改性,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红外光谱分析壳聚糖的截留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导管亲水性,通过测量导管体积和干重计算孔隙率,通过拉伸实验检测导管力学性能。利用CCK-8实验检测大鼠神经施万细胞RSC96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预处理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SC96细胞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纤维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静电纺丝得到的PLGA纤维直径均匀,呈现取向分布。经壳聚糖改性,PLGA神经导管的亲水性有所提高,孔隙率有所下降,力学强度显著提高。RSC96细胞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预处理培养基中增殖良好,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纤维膜上的生长方向与纤维膜的取向一致。结论: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力学性能以及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神经修复再生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管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Gd-DTPA微球的弛豫性能和体外释放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鄢雄 郭大静 +2 位作者 余聪 王志刚 敖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Gd-DTPA微球制成Gd-PLGA,观察其弛豫性能、体外释放规律,为构建靶向MR分子探针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水/油/水)制备Gd-PLGA,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d-DTPA含量,以离心法测量Gd-PLGA微... 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Gd-DTPA微球制成Gd-PLGA,观察其弛豫性能、体外释放规律,为构建靶向MR分子探针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水/油/水)制备Gd-PLGA,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d-DTPA含量,以离心法测量Gd-PLGA微球包封率。采用MR扫描仪测定T1,计算Gd-PLGA微球的弛预率(R1);在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双蒸水环境下(双蒸水组)模拟Gd-PLGA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成功制备出Gd-PLGA,被包裹的Gd-DTPA为15.00 mg,包封率为31.99%,包裹后R1弛豫性能下降(P=0.008)。体外释放规律研究发现微球在双蒸水环境释放量多于PBS,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组间单位时间累计释放曲线形态相似。结论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备出Gd-PLGA,Gd-DTPA被PLGA包裹后R1下降,释放规律与其他PLGA微球体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钆DTPA 弛豫性能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胶原复合材料用于软骨再生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文达 张弛 +2 位作者 陈国平 姚振均 董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设计和制备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胶原(collagen)复合材料,研究其在体外对软骨再生的促进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型支架材料。方法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胶原多孔海绵复合于PLGA编织网膜;... 目的设计和制备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胶原(collagen)复合材料,研究其在体外对软骨再生的促进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型支架材料。方法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胶原多孔海绵复合于PLGA编织网膜;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利用图像软件统计孔径大小;分离与培养牛膝关节软骨细胞(bovine articular chondrocyte,BAC),接种于PLGA/胶原材料,检测细胞接种效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内部生长情况;体外培养1周后检测DNA和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real-time PCR检测I型胶原、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强度。牛膝关节软骨组织和体外单层培养的BACs做对照。结果成功构建新型PLGA/胶原复合材料,表面孔径为(136.4±11.8)μm;细胞接种效率为87.8%±1.6%;BACs在材料表面和中心生长活跃,培养1周后的DNA、GAG含量,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设计制备的PLGA/胶原复合材料能促进体外软骨再生,可作为支架材料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胶原 复合材料 软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表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晶晶 李慧 +1 位作者 傅红兴 纪建松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9-782,共4页
目的制备盐酸表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纳米粒,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表柔比星纳米粒;对主要处方因素如PLGA用量、外水相中聚山梨酯-80用量、泊洛沙姆188和聚山梨酯-80比例进行正交设计,以药... 目的制备盐酸表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纳米粒,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表柔比星纳米粒;对主要处方因素如PLGA用量、外水相中聚山梨酯-80用量、泊洛沙姆188和聚山梨酯-80比例进行正交设计,以药物的包封率、载药量和药物利用率等为考察指标。结果采用优化后处方制得的纳米粒药物包封率为(32.6±1.2)%,载药量为(7.2±0.5)%,药物利用率为(51.6±3.4)%,纳米粒平均粒径166.6 nm,药物可持续160 h释放。结论该方法制备盐酸表柔比星纳米粒工艺简单,无需使用聚乙烯醇,药物释放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 盐酸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