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特征动态流变响应 被引量:9
1
作者 杜淼 王利群 +2 位作者 杨碧波 宋栩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4,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叠加失效温度Tb 与用SALLS测定的浊点温度Tc一致,用低频区域动态储能模量G’与频率 的关系[1gG’~lg( αT)] 偏离线性粘弹模型或时温叠加失效温度表征PMMA/SAN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 动态流变响应 动态流为行为 时温叠加 相分离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凝胶电解质的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彪 林建明 +4 位作者 李树全 张秀坤 徐波 兰章 李品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6-108,共3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共聚物为凝胶电解质基体,取代传统的液体电解质制备准固态染料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表现出了较好的光电性能,经过优化后,这种凝胶电解质的最高室温电导率可达到4.38mS.cm-1。该电解质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在...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共聚物为凝胶电解质基体,取代传统的液体电解质制备准固态染料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表现出了较好的光电性能,经过优化后,这种凝胶电解质的最高室温电导率可达到4.38mS.cm-1。该电解质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在100mW/cm2(AM1.5)的模拟光照下,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12.6mA.cm-2、750mV、0.53、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 准固态电解质 纳米晶TiO2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稀溶液的粘度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程璐 王浩静 +1 位作者 欧阳琴 郭向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6-311,共6页
采用乌氏粘度计研究了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稀溶液的粘度行为,探讨了羧基含量对聚丙烯腈稀溶液偏离Huggins方程的异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羧基含量增加,溶液粘度偏离Huggins方程越严重,要准确测定聚丙烯腈树脂的分子量,必需适当提... 采用乌氏粘度计研究了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稀溶液的粘度行为,探讨了羧基含量对聚丙烯腈稀溶液偏离Huggins方程的异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羧基含量增加,溶液粘度偏离Huggins方程越严重,要准确测定聚丙烯腈树脂的分子量,必需适当提高其溶液浓度,避开偏离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衣康酸 稀溶液 特性粘度 吸附效应 电解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接枝聚乙二醇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牟思阳 郭静 +3 位作者 齐善威 张勃 张鸿 于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57-2562,共6页
将衣康酸与丙烯腈共聚,构建具有双端羧基活性点的聚合物骨架,以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桥基,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聚合物骨架上,制备了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接枝聚乙二醇(AIPCMs).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 将衣康酸与丙烯腈共聚,构建具有双端羧基活性点的聚合物骨架,以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桥基,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聚合物骨架上,制备了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接枝聚乙二醇(AIPCMs).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热失重及水静态接触角等方法研究了其结构、相变潜热性能、结晶性能、结晶形态、热稳定性及亲水性.结果表明,合成的AIPCMs具有固-固相变特性及优异的热储能性能,相变潜热达到70.5 J/g.化学接枝改变了AIPCMs中PEG的结晶结构及结晶形态.AIPCMs的热稳定性优异,初始分解温度达289℃,并且其亲水性较好,接触角最小可达3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变材料 乙二醇 能量储存与转换 丙烯腈-衣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MMA)基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易金 谭春林 +2 位作者 李伟善 廖友好 饶睦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98-102,共5页
综述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以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P(AN-MMA)共聚物为基体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讨论了P(AN-MMA)基电解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措施.
关键词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 凝胶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作相分离造孔剂制备P(VDF-HFP)/PMMA聚合物电解质膜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毅 王涛 +1 位作者 徐帆 江志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22-925,共4页
介绍了一种以水代替常用的有机物质作为相分离造孔剂制备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新方法 .所研究的混合型聚合物为聚 (偏二氟乙烯 -六氟丙烯 )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 .扫描电镜 SEM图表明这种混合型聚合物膜具有蜂窝状结构 ,有利于膜... 介绍了一种以水代替常用的有机物质作为相分离造孔剂制备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新方法 .所研究的混合型聚合物为聚 (偏二氟乙烯 -六氟丙烯 )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 .扫描电镜 SEM图表明这种混合型聚合物膜具有蜂窝状结构 ,有利于膜电导率的增加 .利用 FTIR,XRD和 DSC等方法研究了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中两种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 .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方法测得在 3 0℃下 P( VDF-HFP) /PMMA摩尔比为 1 :1的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为 0 .80 4× 1 0 - 3S/cm.对照其它方法 ,本方法具有制备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合物电解质 (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离子电池 电解质基质薄膜 相分离造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剂对PBA/P(MMA-ITA)核壳粒子的制备影响及其增韧聚酰胺6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喜军 宋波 娄春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47,共6页
研究了接枝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LMA)对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BA/P(MMA-ITA)]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其增韧聚酰胺6的影响,探讨了ALMA用量对核壳粒尺寸、凝胶含量及其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乳胶... 研究了接枝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LMA)对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BA/P(MMA-ITA)]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其增韧聚酰胺6的影响,探讨了ALMA用量对核壳粒尺寸、凝胶含量及其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尺寸在340 nm左右且分布均匀;接枝剂提高了核壳粒子的凝胶含量,但对粒子尺寸影响不大;ALMA用量为1 mL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近20%,同时共混物的结晶度由18.5%下降到16.2%,熔点由225.0℃下降到217.3℃。通过SEM对共混物冲击断面的观察发现,核壳粒子的引入使共混物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 核壳粒子 增韧 酰胺6 接枝剂 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P(AN-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何丽霞 王存国 +4 位作者 董献国 朱岩 刘雏 林琳 孙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0-23,共4页
采用丙烯腈(AN)和丙烯酸甲酯(MA)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轻度交联的 P(AN-MA)共聚物自支撑膜,可用做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膜基体。通过 FTIR、DSC、SEM 等测试方法对交联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电解质膜的... 采用丙烯腈(AN)和丙烯酸甲酯(MA)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轻度交联的 P(AN-MA)共聚物自支撑膜,可用做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膜基体。通过 FTIR、DSC、SEM 等测试方法对交联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电解质膜的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用量为1.5%时,轻度交联的P(AN-MA)共聚物膜形成立体网状结构且富含大量纳米、超微米孔洞,有利于大量锂离子的嵌入;室温下该聚合物膜的电导率可达3.50×10^(-4)S/cm,达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电导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合物电解质 溶液 离子电导率 (丙烯腈-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MSAN共聚物的组成对PMMA/α-MSAN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9
作者 孟婷 任亮 +2 位作者 张立新 马晓琳 张明耀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29,共3页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配比不同的α-甲基苯乙烯和丙烯腈共聚物粉料(α-MSAN),将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熔融共混,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力学黏弹谱仪(DMA)考察了PMMA/α-MSAN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α-MSAN共聚物中...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配比不同的α-甲基苯乙烯和丙烯腈共聚物粉料(α-MSAN),将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熔融共混,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力学黏弹谱仪(DMA)考察了PMMA/α-MSAN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α-MSAN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为15%~25%时,α-MSAN与PMMA形成相容体系,其相容性随丙烯腈含量的增加而变好;当丙烯腈含量大于30%时,共混物均为不相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甲酯 乳液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存国 何丽霞 +5 位作者 董献国 王怡臻 赵树高 孙琳 林琳 肖红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73-2376,共4页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衣康酸锂(IALi)为自由基共聚反应的主要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轻度交联的P(AN-MA-IALi)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FTIR,DSC和SEM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衣康酸锂(IALi)为自由基共聚反应的主要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轻度交联的P(AN-MA-IALi)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FTIR,DSC和SEM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该膜的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交联聚合物的室温电导率达到10^-5~10^-4S/cm,当IALi的质量分数为3%时,所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最大可达到1.89×10^-4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合物电解质 (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衣康酸) 溶液共 离子电导率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ZIF-8-HP(AN-MA)光催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娜 张浩然 +1 位作者 张雅琪 谭林立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为优化聚丙烯腈基光催化膜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以羧基化二氧化钛(TiO_(2))和咪唑沸石骨架(ZIF-8)为原料,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异质结光催化剂TiO_(2)@ZIF-8,并以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的聚丙烯腈-丙烯酸甲酯(P(AN-MA))膜为基膜,经... 为优化聚丙烯腈基光催化膜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以羧基化二氧化钛(TiO_(2))和咪唑沸石骨架(ZIF-8)为原料,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异质结光催化剂TiO_(2)@ZIF-8,并以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的聚丙烯腈-丙烯酸甲酯(P(AN-MA))膜为基膜,经碱性水解和氢键自组装得到TiO_(2)@ZIF-8-HP(AN-MA)光催化膜,并采用XRD、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复合膜的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的TiO_(2)@ZIF-8在可见光波段表现出了优异的吸光优势,在氢键的作用下,以氢键自组装法将TiO_(2)@ZIF-8锚定在P(AN-MA)基膜的表面;与TiO_(2)@HP(AN-MA)膜相比,TiO_(2)@ZIF-8-HP(AN-MA)膜对罗丹明B溶液的吸附能力从7.5%提高到19.1%,可见光下光催化膜的降解效率从61.2%提高到99.2%;TiO_(2)@HP(AN-MA)膜也具有良好的可循环性,经过4个循环的测试,仍能保持90%以上的降解罗丹明B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丙烯酸甲酯) 异质结光催化剂 氢键自组法 可见光催化 光催化膜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P(MMA-ITA)核壳胶乳粒子的合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喜军 田瑞霞 李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30,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MMA-ITA)]核壳乳胶粒子,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非水酸碱滴定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壳乳胶粒子平均粒径为33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MMA-ITA)]核壳乳胶粒子,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非水酸碱滴定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壳乳胶粒子平均粒径为330nm,其中,PBA核平均粒径为290nm;通过接枝共聚物P(MMA-ITA)实现了核壳间的化学键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 种子乳液 核壳结构 胶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占良 唐致远 +1 位作者 耿新 薛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2-275,共4页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加入交联剂使其形成网状结构,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对MMA以及交联剂的含量作了优化,并测试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温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MMA、EGD(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电解液(L...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加入交联剂使其形成网状结构,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对MMA以及交联剂的含量作了优化,并测试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温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MMA、EGD(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电解液(LiBF4/EC-DMC)含量分别为25%、2%、73%(质量分数)时,所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室温条件下可以达到2×10-3S·cm-1,电化学窗口为4.8V.用其作为电解质组装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合物电解质 甲基丙烯酸甲酯 碳酸乙烯酯-二甲基碳酸酯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玻璃化温度对共混高聚物α内耗峰的影响
14
作者 石军 王亚明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3-35,共3页
选择两组分玻璃化温度较远的PEO/PMMA以及玻璃化温度相近的SAN/PMMA两个均相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组分组成对共混物α内耗峰峰高、峰宽以及温频关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共混物α内耗峰峰高及温频关系介于纯组分之间 ,随组分组成有... 选择两组分玻璃化温度较远的PEO/PMMA以及玻璃化温度相近的SAN/PMMA两个均相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组分组成对共混物α内耗峰峰高、峰宽以及温频关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共混物α内耗峰峰高及温频关系介于纯组分之间 ,随组分组成有规律地变化 ;PEO/PMMA体系的弛豫谱明显地比纯组分的宽 ,而SAN/PMMA体系的弛豫谱宽度跟纯组分的相差不多 .认为由于PEO/PMMA两组分的玻璃化温度相差甚远 ,组成涨落造成玻璃化温度及弛豫时间的分布变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 共混高 PEO/PMMA SAN/PMMA α内耗峰 玻璃化温度 动态力学 丙烯腈-苯乙烯共 氧化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作为造孔剂对聚乙烯支撑的PAMS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朗 饶睦敏 +4 位作者 李伟善 许梦清 廖友好 谭春林 易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89-1694,共6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笨乙烯)(P(AN-MMA-ST)或者共聚物PAMS),并利用尿素作为造孔剂制备了聚乙烯(PE)支撑的PAMS聚合物膜(PE-PAMS-U)及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扫...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笨乙烯)(P(AN-MMA-ST)或者共聚物PAMS),并利用尿素作为造孔剂制备了聚乙烯(PE)支撑的PAMS聚合物膜(PE-PAMS-U)及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TG)分析、线性电位扫描(LSV)、电化学阻抗谱(EIS)以及充放电等方法对PAMS聚合物以及PE支撑的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PE-PAMS)聚合物隔膜及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尿素作为造孔剂可以提高PE-PAMS凝胶聚合物的性能.由于尿素的加入,聚合物膜呈现均匀的微孔结构,室温下的电导率从1.1×10^(-3)S·cm^(-1)提高到2.15×10^(-3)S·cm^(-1).同时,锂电极/聚合物电解质界面上的电荷传递电阻也从480Ω·cm^2降低到250Ω·cm^2.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0V.电池(Li/PE支撑的GPE/LiCoO_2)的测试证明,用尿素作为造孔剂的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表现出优良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凝胶合物电解质:(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尿素 造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增塑剂对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一婷 任亮 +2 位作者 蒋萌 张明耀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88,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将聚氯乙烯(PVC)、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MSAN)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PVC/α-MSAN/DOP和PVC/PMMA/DOP共混物,利用动态黏弹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 采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将聚氯乙烯(PVC)、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MSAN)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PVC/α-MSAN/DOP和PVC/PMMA/DOP共混物,利用动态黏弹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相形态。结果表明,PVC/α-MSAN和PVC/PMMA共混物均为完全相容体系,引入增塑剂DOP后,PVC/PMMA共混物仍为相容体系,而对于PVC/α-MSAN共混物,随着DOP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愈趋明显;最后阐明了小分子化合物对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 增塑剂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片/共聚物复合材料及其耐热、导电和气密性(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Gyanaranjan Prusty Sarat K Swain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1-277,共7页
通过原位乳化聚合制备了不同膨胀石墨含量(1%、2%、3%和4%质量分数)的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膨胀石墨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紫外-可见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验证了共聚物及纳米复合材料结构的形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 通过原位乳化聚合制备了不同膨胀石墨含量(1%、2%、3%和4%质量分数)的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膨胀石墨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紫外-可见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验证了共聚物及纳米复合材料结构的形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了膨胀石墨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其形貌。用热重考察了复合材料的耐热稳定性,同时也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电导特性及其阻抗随膨胀石墨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复合材料中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氧气密性和热稳定性获得较大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 膨胀石墨 气密性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旭金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8,24,共5页
介绍了聚合物电解质的优缺点,发展简史和分类;并对聚环氧乙烷类(PE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PMMA)、聚丙烯腈类(PAN)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类(PVDF-HFP)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合物电解质 环氧乙烷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ASA合金材料改性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辉 郑富颢 +4 位作者 谷召辉 覃清钰 杨柳 李建亭 曹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9,共7页
为了满足薄壁化注塑需求,提出了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方法来对塑件进行改性及优化。首先使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ASA)合金改性材料,并分析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为了满足薄壁化注塑需求,提出了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方法来对塑件进行改性及优化。首先使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ASA)合金改性材料,并分析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流动改性剂(ST-PA210)和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对PMMA/ASA合金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协同优化材料组分范围,再进行材料与工艺协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EMA-GMA可以改善PMMA/ASA合金的冲击强度,但会导致其他力学性能的下降,ST-PA210对PMMA/ASA合金的流动性能有显著提升且对力学性能无较大影响,添加2%~4%的nano-CaCO_(3)可以使PMMA/ASA合金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有小幅度提升,当其添加量超过6%时会使合金力学性能和流动性下降;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可增加满足塑件性能需求的组合,降低了塑件对材料性能的依赖,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EMA-GMA、ST-PA210和nano-CaCO_(3)改性PMMA/ASA合金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物合金 注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座盖塑件模内装饰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茂青 王雷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125,共9页
针对空调座盖采用塑件模内装饰(IMD)方式进行成型的要求,为其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压成型3D膜片镶件的IMD成型工艺用于该塑件的成型。工艺中,IMD塑件的保护层3D膜片镶件使用0.25 m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高压压制+真空吸附3D成型,内衬... 针对空调座盖采用塑件模内装饰(IMD)方式进行成型的要求,为其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压成型3D膜片镶件的IMD成型工艺用于该塑件的成型。工艺中,IMD塑件的保护层3D膜片镶件使用0.25 m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高压压制+真空吸附3D成型,内衬使用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注塑成型。所设计的IMD工艺路径包括9道工序。其中3D膜片镶件高压成型模具为一种模具闭合后具备膜片上表面高压压制和下表面真空吸附能力的双作用成型凸模,对应的高压成型工艺参数为:成型压力(35±1)Kg/保压时间(7.0±1)s/模具温度183℃。内衬的注塑成型中,内衬注塑模具为一种两板式单浇口热流道倒装模具,3D膜片镶件在型腔镶件内的定位依靠2个定模限位滑块进行定位,塑件的脱模由倒装模具动模内设置的2个油缸驱动推板及其上的10个斜顶和14根顶针共同顶出来实现。运用CAE软件Moldflow中“重叠注塑”分析序列对内衬的注塑成型进行了内衬/3D膜片镶件之间的重叠注塑成型仿真优化分析,优化结果为:内衬模腔注塑时,热浇口直径取Ø4 mm,模温79℃,熔料温度260℃,注塑压力90 MPa,保压分4段保压,分别为40 MPa-2 s/30 MPa-2 s/15 MPa-2 s/10 MPa-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座盖 IMD/IMF 膜片高压成型 重叠注塑CAE分析 IMD注塑模 甲基丙烯酸甲酯 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