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拓扑结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1
作者 殷杰 韩翎 +3 位作者 王珅 贾雪飞 张龙贵 祝桂香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子链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但随支化剂官能度的增加,PBST-Kx的支链数增加,Mn呈减小的趋势,分子量分布变宽。支化结构的引入增加了PBST-Kx的熔体黏度,使其具有更高的弹性和更长的松弛时间,且随着支化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支化度的增加,PBST-Kx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 (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支化剂 熔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改性的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孟祥亮 武钰铃 +1 位作者 曹成林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7,共6页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纳米粒子与PBST基质的相容性,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显著提高。此外,复合薄膜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B)的抑菌率均超过99%。在保鲜实验,使用3%改性抗菌剂所制复合膜(K5-PMA-3)包裹的樱桃番茄的质量损失率仅为5.6%。所有这些性能表明,制备的生物膜作为食品包装薄膜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氧化镁 表面改性 抗菌活性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苯醚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彩霞 李鑫 +2 位作者 范期程 邹国享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43,共8页
以4,4-二苯醚二甲酸(OBBA)、丁二酸(S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催化剂,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苯醚二甲酸丁二醇)酯(PBSO),研究了二元酸单体SA与OBBA的摩尔比(10∶0、9∶... 以4,4-二苯醚二甲酸(OBBA)、丁二酸(S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催化剂,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苯醚二甲酸丁二醇)酯(PBSO),研究了二元酸单体SA与OBBA的摩尔比(10∶0、9∶1、7∶3、5∶5、3∶7、1∶9、0∶10)对聚酯的结构、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成功地制备了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M_w在22070~43530之间,多分散性指数(PDI)在2.0左右。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PBS和PBSO(9∶1)为结晶聚合物,结晶度分别为43%和24%,其它共聚酯均为无定形聚合物。随着共聚酯中OBBA单体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T_g逐渐升高。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共聚酯初始分解温度均高于275℃。流变性能分析表明,共聚酯均属于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中,PBSO(5∶5)的黏度对剪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随着OBBA单体含量增加,聚酯拉伸强度先下降后上升,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其中,PBSO(5∶5)的拉伸强度为1.2 MPa,断裂伸长率最大为1523.2%,表现出良好的韧性,且循环拉伸测试表明PBSO(5∶5)的拉伸永久变形在10~30℃内对温度具有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co-二苯醚二甲酸丁二醇) 结构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张佳宁 郭睿劼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56,261,共5页
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为基体,纳米氧化镁(MgO NPs)为抗菌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BST/MgO纳米复合薄膜,并探讨了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了MgO NPs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汽透过率(WVP)、氧气透过... 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为基体,纳米氧化镁(MgO NPs)为抗菌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BST/MgO纳米复合薄膜,并探讨了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了MgO NPs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汽透过率(WVP)、氧气透过率(OTR)和紫外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 NPs的加入改善了PBST基体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与PBST薄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3.7%和32.2%,水蒸汽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了28.1%和23.6%,并具有良好的紫外阻隔性能。当MgO NPs质量含量为5%时,复合膜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纳米氧化镁 溶剂挥发法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钛催化剂上制备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孝恒 陈伟 +3 位作者 祝桂香 吕静兰 张艳霞 张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稀土-钛复合物为催化剂,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和1,4-丁二酸为单体,制备了-系列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酯。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稀土-钛复合物为催化剂,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和1,4-丁二酸为单体,制备了-系列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酯。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示差扫描量热和广角x射线衍射等手段表征了该系列共聚酯的结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并对它们的宏观力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实验结果表明,在共聚酯中当脂肪族单元的摩尔分数为60%~80%时,共聚酯具有较好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且具有-定的生物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催化剂 脂肪-芳香共 生物降解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丁二酸丁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噻唑-4,4′-二甲酸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改性及其性能
6
作者 罗昱嵩 王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5-1571,共7页
以1,4-丁二酸(SA)、1,4-丁二醇(BDO)和2,2′-联噻唑-4,4′-二甲酸二乙酯(BTDC-Et)为原材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BTDC-Et摩尔分数的聚丁二酸/2,2-联噻唑(E)-4,4-二甲酸(B)-丁二醇酯(S)(PBEBS)。通过核磁共振(NMR)、差示扫描量... 以1,4-丁二酸(SA)、1,4-丁二醇(BDO)和2,2′-联噻唑-4,4′-二甲酸二乙酯(BTDC-Et)为原材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BTDC-Et摩尔分数的聚丁二酸/2,2-联噻唑(E)-4,4-二甲酸(B)-丁二醇酯(S)(PBEBS)。通过核磁共振(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凝胶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采用压差法气体渗透等技术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当SA、BDO和BTDC-Et的投料摩尔比为1∶2.5∶0.1时,PBEBS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达到4.1×10^(4),材料由脆性塑料转变为韧性塑料;同时,与PBS相比,阻隔性能提升了80倍。此外,PBEBS共聚酯的热稳定性随BTDC-Et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升高,分解温度T_(d,5%)由295℃升高至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噻唑-4 4′-二甲酸 丁二酸丁二醇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共聚物聚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的序列结构及结晶性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郭宝华 丁慧鸽 +2 位作者 徐晓琳 徐军 孙元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312-2316,共5页
制备了高分子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并通过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无规共聚调节其生物可降解性及力学性能 ,得到了具有优良机械性能和不同生物降解速度的一系列共聚物 ,并对共聚物序列结构、热力学性能、结晶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 制备了高分子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并通过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无规共聚调节其生物可降解性及力学性能 ,得到了具有优良机械性能和不同生物降解速度的一系列共聚物 ,并对共聚物序列结构、热力学性能、结晶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PBS和 PBT分别结晶 .共聚物的结晶熔点符合无规共聚物的 Flory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 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序列结构 结晶性 缩合 丁二酸丁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勇 吴春红 +3 位作者 冯增国 刘凤香 张爱英 王连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6-381,共6页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 -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 PBCG) ,用 NMR,GPC,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GPC分析显示 ,共聚物分子量均具有较为对称的单峰...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 -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 PBCG) ,用 NMR,GPC,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GPC分析显示 ,共聚物分子量均具有较为对称的单峰分布 ,多分散性指数低于 1 .70 .1 3C NMR谱结果表明 ,随 PCT摩尔分数 ( x PCT)从 1 0 %增至 60 % ,PBT平均序列长度由 4.0 2降到 1 .41 ;而 PCT平均序列长度则由 1 .1 7升至 2 .5 0 ,二者呈无规分布 .受硬段平均序列长度及结晶能力影响 ,硬段熔点及结晶度在 x PCT为 2 0 %~ 3 0 %处均达到最小值 ,可能是硬段间形成共晶所致 .TGA分析显示 ,引入芳香族聚酯组分 PCT确可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测试说明 ,降低结晶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断裂延伸率 ,相反 ,则有助于增强弹性模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b-乙二醇 嵌段共 合成 结构表征 熔融缩 力学性能 热分析 序列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英 姜敏 +4 位作者 孙长江 张强 付志鹏 徐蕾 周光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2-1027,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物,探究了制备PEF/PBS共混物的影响因素,考察了共混温度、共混时间、螺杆转速、共混比例对PEF/P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并用示差扫描量热仪、热失重、...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物,探究了制备PEF/PBS共混物的影响因素,考察了共混温度、共混时间、螺杆转速、共混比例对PEF/P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并用示差扫描量热仪、热失重、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其热性能和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BS的含量为15%、共混温度为230℃,共混时间为90 s、螺杆转速为150 r/min时,为最佳共混制备条件,此时相容性最好,热性能良好,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最大,冲击强度相对纯PEF提高了6倍,拉伸强度提高了近20%,从而大幅提高了PEF的冲击强度,有效地增强了PEF的抗冲击韧性。这些工作为这一生物基聚酯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二甲酸乙二醇 丁二酸丁二醇 共混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酯的挤出扩链反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静兰 陈伟 +2 位作者 祝桂香 朱孝恒 向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46-1051,共6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可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PBTA)共聚酯进行挤出扩链改性,比较了不同扩链剂和过氧化物引发剂对PBTA共聚酯的改性效果。通过对扩链改性前后PBTA共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及流变性能的...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可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PBTA)共聚酯进行挤出扩链改性,比较了不同扩链剂和过氧化物引发剂对PBTA共聚酯的改性效果。通过对扩链改性前后PBTA共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及流变性能的表征和分析,研究了扩链剂添加量和过氧化物引发接枝反应对PBTA共聚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加工要求可适当调整扩链剂的添加量,制得了适合常规薄膜吹塑加工的可生物降解PBTA共聚酯。通过对扩链改性后的PBTA共聚酯进行堆肥埋片降解时发现,PBTA共聚酯经适当的接枝改性,在保证物理和加工性能得到改善的前提下,PBTA共聚酯仍具有很好的可生物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芳香共 生物降解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 扩链改性 反应性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聚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等温结晶行为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小全 赵彩霞 +1 位作者 邹国享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1,共6页
以1,4-丁二醇(BDO)、丁二酸(SA)和二聚酸(DA)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法合成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聚酸丁二醇)酯(PBSBDA)。采用核磁共振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等... 以1,4-丁二醇(BDO)、丁二酸(SA)和二聚酸(DA)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法合成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聚酸丁二醇)酯(PBSBDA)。采用核磁共振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分析聚酯结构组成及结晶行为。研究发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与PBSBDA同为单斜α晶系,无晶型变化;球晶形貌呈环带状,球晶形态随化学结构和结晶温度改变。利用Avrami方程分析聚酯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Avrami指数(n)均在2.2~2.8之间,聚酯主要表现为异相成核的三维球晶生长,DA单体的引入没有改变其成核方式和生长方式。聚酯的熔融-重结晶行为使其在等温结晶后的升温过程中呈现熔融双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醇) 等温结晶动力学 环带球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型石墨/水滑石对聚丁二酸-co-己二酸丁二醇酯的复合成核作用及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硕 徐军 +3 位作者 郭宝华 李彩霞 夏鹏翎 田正刚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PBSA和PBSA/膨胀型石墨/水滑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结果表明:膨胀型石墨/水滑石可以提高PBSA的结晶温度,并可以将其非等温结晶温度提高15~22℃。通过Jeziornyz用于非等温结晶峰修正的Avrami方程拟合得...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PBSA和PBSA/膨胀型石墨/水滑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结果表明:膨胀型石墨/水滑石可以提高PBSA的结晶温度,并可以将其非等温结晶温度提高15~22℃。通过Jeziornyz用于非等温结晶峰修正的Avrami方程拟合得到PBSA和PBSA/膨胀型石墨/水滑石复合材料的n值分别为4.3~4.9和4.2~6.3,但是Ozawa方法在实验中并不能得到理想的处理结果。通过莫志深法进一步处理此非等温结晶过程,可以计算得到Ozawa指数m为3.0和2.7,表明膨胀型石墨/水滑石在PBSA体系中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PBSA) 膨胀型石墨 水滑石 非等温结晶 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10-羟基癸酸)的等温结晶行为
13
作者 原文冉 张衍 刘育建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91-1898,共8页
为研究10-羟基癸酸(HDA)的加入量对聚酯的结晶结构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以丁二酸、1,4-丁二醇、10-羟基癸酸(HDA)为单体,通过酯化—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10-羟基癸酸)(PBHs)共聚物,测试了随着HDA... 为研究10-羟基癸酸(HDA)的加入量对聚酯的结晶结构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以丁二酸、1,4-丁二醇、10-羟基癸酸(HDA)为单体,通过酯化—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10-羟基癸酸)(PBHs)共聚物,测试了随着HDA加入量的增加,结晶结构、平衡熔点以及结晶速率的变化,结晶速率随结晶温度的变化,以及聚酯共聚物的球晶形态。结果表明:PBHs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有着相同的结晶结构,然而结晶度和平衡熔点随着HD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Avrami方程分析表明,随着HDA含量的增加和结晶温度的升高,共聚物的结晶速率降低。并且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PBH等温结晶时出现了环带球晶现象,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规整性变差,环带间距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co-10-羟基癸酸) 等温结晶动力学 环带球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烷酸酯熔融共混物的结晶及流变力学行为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义祥 梁多平 楼白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1,35,共5页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oly(3HB-co-4HB)]复合降解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旋转流变仪及万能拉力机对其结晶、流变行为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BS中加入Poly(3HB-co-4...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oly(3HB-co-4HB)]复合降解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旋转流变仪及万能拉力机对其结晶、流变行为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BS中加入Poly(3HB-co-4HB)后,发现结晶起始温度(To,c)、结晶峰温度(Tp,c)以及结晶结束温度(Te,c)有所提高,结晶度随着Poly(3HB-co-4HB)的增加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PBS/Poly(3HB-co-4HB)复合降解材料随着Poly(3HB-co-4HB)添加量的增大,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却呈下降趋势;同时剪切储能模量(G′)、剪切损耗模量(G″)呈现出单增趋势。因此,在复合降解材料中添加适量的Poly(3HB-co-4HB)能改善PBS的结晶、流变及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 结晶性能 流变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1,2-己二醇的共聚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艳萍 杨景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4-558,共5页
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1,2己二醇为原料,采用直接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得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己二醇酯)(PBSH)共聚物。采用乌氏黏度计、^1HNMR、DSC和流变仪等手段对其分... 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1,2己二醇为原料,采用直接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得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己二醇酯)(PBSH)共聚物。采用乌氏黏度计、^1HNMR、DSC和流变仪等手段对其分子量、化学结构、热学性能、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1,2-己二醇摩尔分数的增加,相应PBS共聚酯的熔点(Tc)、结晶温度(Tc)、结晶度(Xc)、弯曲强度、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另外,1,2-己二醇的加入对PBS的零切黏度(ηc)、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酸1 2-己二醇) 改性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改性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艳萍 杨景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32,45,共5页
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用丁二酸和丁二醇分别与1,2-丙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共聚改性合成得到一系列产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丙二醇酯)(PBSP)、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戊二醇酯)(PBST... 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用丁二酸和丁二醇分别与1,2-丙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共聚改性合成得到一系列产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丙二醇酯)(PBSP)、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戊二醇酯)(PBST)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己二醇酯)(PBSH)。利用乌氏黏度计、1H NMR、DSC等对其摩尔质量、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共聚酯分子主链上支链长度的增加,数均摩尔质量(Mn)几乎无变化,对应的熔点(Tm)、结晶温度(Tc)、结晶度(Xc)、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冲击强度变化:PBSP-10<PBST-10<PBSH-10<PBS,总体上PBSH-10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酸1 2-丙二醇) (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酸1 2-戊二醇) (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酸1 2-己二醇)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酸对PBAT的共聚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葛铁军 张扬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5,171,共6页
以对苯二甲酸(PTA)、己二酸(AA)、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及1,4-丁二醇(BDO)4种单体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得到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co-环己烷二甲酸丁二醇酯(PBCAT)。利用核磁共振仪(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 以对苯二甲酸(PTA)、己二酸(AA)、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及1,4-丁二醇(BDO)4种单体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得到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co-环己烷二甲酸丁二醇酯(PBCAT)。利用核磁共振仪(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万能力学测试仪等方法表征了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BCAT共聚酯的相对数均分子量随CHDA投料比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当投料比PTA:AA:CHDA为1:1:1.1时PBCAT的数均相对分子量为33 450,断裂伸长率为1 314.66%,与PBAT相比,提升了1.7倍。PBCAT共聚酯的熔点和结晶温度随着CHDA投料比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熔点先由103.9℃升高至119.5℃,后下降至108.6℃。结晶温度先由64.8℃升高至91.7℃,后下降至7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 改性 1 4-环己烷二甲酸 降解塑料 熔融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催化剂合成可降解共聚酯PBAT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新乐 卫宏远 +3 位作者 王瀚霖 肖越 刘恒之 孟繁茂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0,56,共6页
通过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以及磷酸三乙酯的反应制备了一种复合催化剂,然后以1,4-丁二醇、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使用该复合催化剂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聚己二酸丁二酯(PBAT)。研究了酯化率、缩聚时间对合... 通过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以及磷酸三乙酯的反应制备了一种复合催化剂,然后以1,4-丁二醇、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使用该复合催化剂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聚己二酸丁二酯(PBAT)。研究了酯化率、缩聚时间对合成的PBAT特性黏度的影响,重点对比了制备的复合催化剂与传统聚酯催化剂的活性。采用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酯化率由80%增加至95%时,PBAT的特性黏度从0.95 dL/g增加到1.25 dL/g;随着缩聚反应时间的增加,PBAT的特性黏度先增加后减小,当缩聚时间为65 min时,PBAT的特性黏度达到最大,为1.25 dL/g。当制备的复合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25%时,PBAT的特性黏度可以达到1.1 dL/g以上,并且缩聚温度只需要240℃左右(传统的催化剂需要270℃以上),这大大降低了反应能耗。从熔融温度、结晶温度、拉伸断裂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等性能测试结果来看,采用自制复合催化剂合成的PBAT的结晶温度为84.75℃,拉伸断裂强度为26.2 MPa,断裂伸长率为870%,性能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 直接 复合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醇和芳香酯共聚改性PBS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燕 杨杨 +2 位作者 王建 顾芳 闰明涛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34,共8页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进行熔融缩聚制得低聚物,再用低聚物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硅醇进行熔融缩聚制得共聚改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材料。通过核磁共振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表征了...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进行熔融缩聚制得低聚物,再用低聚物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硅醇进行熔融缩聚制得共聚改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材料。通过核磁共振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表征了该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结晶和熔融行为、热性能、断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以PBS为主体、硅醇为扩链剂和增韧段、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为增强段,共聚后获得了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线形共聚物和少量交联结构聚合物;共聚物的球晶完善程度下降,结晶度降低,但结晶速度提高;同时,该共聚物的热稳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由于硅段的高柔顺性和PBT段的刚性,该共聚物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提高了1.4~2.1倍,冲击强度提高了4~7倍,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对苯二甲酸二甲 硅醇 扩链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PBS聚酯合金的制备与性能调控 被引量:8
20
作者 姜英勇 任亮 +4 位作者 任重 李文博 帅嘉欣 张明耀 张会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2151-22159,22171,共10页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因具有完全的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无害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PBS的结晶速率低、韧性较差等不足限制了其进一步深入与广泛的应用。本工作在不牺牲PBS生物可降解性的前提下,针对其韧性不足等缺点采...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因具有完全的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无害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PBS的结晶速率低、韧性较差等不足限制了其进一步深入与广泛的应用。本工作在不牺牲PBS生物可降解性的前提下,针对其韧性不足等缺点采用化学接枝与物理共混相结合的方法对PBS进行了增韧改性。采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与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改性后的PBS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韧性的PBS聚酯合金,研究了PBS聚酯合金中PBAT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聚酯合金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剪切形变行为愈发明显,材料的断裂行为由脆性断裂转为韧性断裂;聚酯合金中PBAT含量为30%(质量分数,下同)时,综合性能最好。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聚酯合金的结晶焓、熔融焓下降,结晶度逐渐降低,在合金中PBAT含量为50%时,聚酯合金的结晶度为29.51%,相比纯PBS下降了39%,同时PBAT的加入也使得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对材料的流变行为分析表明,在加入PBAT后聚酯合金的熔体强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加工成型性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BAT使PBS聚酯合金韧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随着合金中PBAT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逐渐上升,拉伸强度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在PBAT含量为30%时,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为687%,相比纯PBS提升了136%;缺口冲击强度在PBAT含量为50%时达到397 J/m,相比纯PBS增加了892.5%。同时将其与未进行接枝改性的PBS/PBAT合金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对比,发现经过接枝改性后的PBS-g-GMA与PBAT的相容性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 合金 生物可降解 增韧改性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