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ε-己内酯均聚物及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炼 魏志勇 +2 位作者 张瑶 杨璠 齐民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0,共5页
分别以D,L-乳酸和L-乳酸为原料制得D,L-丙交酯(D,L-LA)和L-丙交酯(L-LA);以辛酸亚锡为内酯开环聚合引发剂,用ε-己内酯(ε-CL)开环均聚合制备聚ε-己内酯,考察了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和温度等对聚合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由ε-CL与D,L-LA... 分别以D,L-乳酸和L-乳酸为原料制得D,L-丙交酯(D,L-LA)和L-丙交酯(L-LA);以辛酸亚锡为内酯开环聚合引发剂,用ε-己内酯(ε-CL)开环均聚合制备聚ε-己内酯,考察了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和温度等对聚合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由ε-CL与D,L-LA和L-LA共聚合制得聚(ε-己内酯-D,L-丙交酯)和聚(ε-己内酯-L-丙交酯),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ε-己内酯-L-丙交酯)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较高的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ε-己内酯-D L-丙交酯) (ε-己内酯-L-丙交酯) 丙交酯 辛酸亚锡 丙交酯 合成 结构表征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薄膜结晶形貌及分子取向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震 谢续明 +1 位作者 杨睿 王秀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165,共5页
用匀胶机通过溶液铸膜方法在硅片和铝箔基板上分别制备具有不同厚度的聚(ε-己内酯)(PCL)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偏光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对薄膜中PCL的结晶形貌、片晶生长方式及分子链取向进行了研究.AFM结果表明... 用匀胶机通过溶液铸膜方法在硅片和铝箔基板上分别制备具有不同厚度的聚(ε-己内酯)(PCL)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偏光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对薄膜中PCL的结晶形貌、片晶生长方式及分子链取向进行了研究.AFM结果表明,在200 nm或更厚的薄膜中,PCL主要以侧立(edge-on)片晶的方式生长;对于厚度小于200 nm的薄膜,PCL片晶更倾向于以平躺(flat-on)的方式生长.这种片晶生长方式的改变在硅片和铝箔基板上都表现出同样的倾向.此外,在15 nm或更薄的薄膜中,PCL结晶由通常的球晶结构变为树枝状晶体.偏光ATR-FTIR结果表明,当膜厚小于200 nm时,薄膜结晶中PCL分子链沿垂直于基板表面方向取向,并且膜越薄,取向程度越高,与AFM的观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薄膜 结晶形貌 分子取向 原子力显微镜 偏光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氨基酸基团的聚(ε-己内酯)合成与表征
3
作者 冯亚凯 韩颖 曹宏飞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0-314,共5页
采用氨基酸钠游离的氨基引发ε-己内酯单体开环得到酯肽齐聚物,并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扩链剂,将这些齐聚物扩链合成4种聚酯酰胺.将4种天然氨基酸(L-丙氨酸、L-亮氨酸、L-谷氨酸、L-赖氨酸)引入到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 采用氨基酸钠游离的氨基引发ε-己内酯单体开环得到酯肽齐聚物,并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扩链剂,将这些齐聚物扩链合成4种聚酯酰胺.将4种天然氨基酸(L-丙氨酸、L-亮氨酸、L-谷氨酸、L-赖氨酸)引入到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中,合成和表征了4种含有氨基酸残基的聚合物.通过1H-NMR、FT-IR、水接触角、水吸收率和降解实验对该聚酯酰胺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氨基酸改性PCL的亲水性和降解性得到了改善,其中含有L-赖氨酸残基的聚酯酰胺因亲水性最高,降解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肽 氨基酸 (ε-己内酯) 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b-聚(ε-聚己内酯)在内耳给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煜 戴春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1-544,共4页
内耳给药是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内耳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某些药物能渗透圆窗及卵圆窗的特点,或者直接运用手术的方法,使药物不经过血-内耳屏障直达内耳组织细胞中,从而对疾病进行治疗[1]。内耳局部用药有着... 内耳给药是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内耳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某些药物能渗透圆窗及卵圆窗的特点,或者直接运用手术的方法,使药物不经过血-内耳屏障直达内耳组织细胞中,从而对疾病进行治疗[1]。内耳局部用药有着全身用药无法比拟的优点,如药物目的性强,可直接进入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等[2]。目前如何有效、精确、定量给药是内耳局部给药的难点。内耳给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在内耳疾病的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PEG -b-PCL )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纳米材料,具有稳定性好、载药能力强、有靶向性和可控性等优点。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PEG -b -PCL在内耳给药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疾病 局部给药 乙二醇 己内酯 应用 (ε-己内酯) 药物浓度 全身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聚L-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艾 陈龙 +2 位作者 熊左春 熊成东 陈栋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1,共5页
合成了两种不同摩尔质量的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PCLA)大分子增韧剂。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CLA含量的大分子增韧剂与聚L-乳酸(PLLA)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摩尔质量和不同含量PCLA大分子增韧剂对PLLA的热力学性能和增韧... 合成了两种不同摩尔质量的聚(ε-己内酯-co-L-丙交酯)(PCLA)大分子增韧剂。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CLA含量的大分子增韧剂与聚L-乳酸(PLLA)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摩尔质量和不同含量PCLA大分子增韧剂对PLLA的热力学性能和增韧效果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的相形态。结果表明,PCLA的引入降低了PLLA的结晶温度、熔点和结晶度;随着PCL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较PLLA有明显提高;当PCLA-2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23.41%,拉伸强度仍有37.72 MPa;PCLA相与PLLA相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其中高摩尔质量的PCLA-1与PLLA的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co-丙交酯) 乳酸 共混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为核的聚(ε-己内酯)-嵌段-聚[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的合成及性能
6
作者 黄雅菲 章玉华 汤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1-1338,1343,共9页
通过开环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3个四臂星型卟啉为核的聚(ε-己内酯)-嵌段-聚[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4sPCL-b-PGAMA)共聚物。产物的结构通过1HNMR、GPC、UV-vis得以确证。通过DSC发现,当共聚物中亲水聚[甲基丙烯酸... 通过开环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3个四臂星型卟啉为核的聚(ε-己内酯)-嵌段-聚[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4sPCL-b-PGAMA)共聚物。产物的结构通过1HNMR、GPC、UV-vis得以确证。通过DSC发现,当共聚物中亲水聚[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PGAMA)的质量分数由0%增至79%时,结晶度由73.9%降至0.9%,证明PGAMA能有效改善聚(ε-己内酯)(PCL)的结晶性。通过荧光探针法研究含等量潜在卟啉核的四(4-羟基苯基)卟啉(THPPH2)、4sPCL24和4sPCL24-PGAMA37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的荧光淬灭程度(ΔI),发现ΔI THPPH2>ΔI4sPCL24>ΔI4sPCL24-PGAMA37,证明大分子骨架能有效延缓卟啉核的自淬灭。4sPCL-bPGAMA自组装胶束的形态随着PGAMA质量分数从79%降至21%,由70 nm左右的球过度为蠕虫状,最终转变为200 nm左右囊泡。此外,加入刀豆球蛋白(Con A)后的4sPCL-b-PGAMA胶束水溶液的紫外吸光度明显增大,说明两者在水中形成更大的交联聚集体,证明该共聚物对Con A具有特定的生物分子识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 原子自由基转移 卟啉 (ε-己内酯)嵌段[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 自组装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内酯与碳酸亚乙酯的共聚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喜群 袁明龙 +2 位作者 朱延新 杜碧林 张高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共3页
以ε-己内酯和碳酸亚乙酯为原料,使用催化剂氯化亚锡在常压氩气保护下引发ε-己内酯与碳酸亚乙酯开环共聚,得到了不同组成和摩尔质量的聚(ε-己内酯-碳酸亚乙酯)的共聚物。用FT-IR、1H-NMR、GPC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氯... 以ε-己内酯和碳酸亚乙酯为原料,使用催化剂氯化亚锡在常压氩气保护下引发ε-己内酯与碳酸亚乙酯开环共聚,得到了不同组成和摩尔质量的聚(ε-己内酯-碳酸亚乙酯)的共聚物。用FT-IR、1H-NMR、GPC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氯化亚锡引发ε-己内酯和碳酸亚乙酯开环共聚得到的是二者的线型无规共聚物,通过GPC和1H-NMR等方法检测得到了共聚物摩尔质量及其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碳酸亚乙酯 ε-己内酯 碳酸亚乙酯 (ε-己内酯-碳酸亚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QEE改性PCL基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制备
8
作者 刘佩佩 关静 +2 位作者 曾鑫志 于佳宏 张彦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聚(ε-己内酯)(PCL)是一种半结晶性聚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形状记忆性能,PCL的改性被广泛关注和研究。通过分子交联的方式将氢醌-双(β-羟乙基)醚(HQEE)引入一种具有树枝状拓扑结构的PCL基形状记忆聚氨酯。其中,六亚甲基二... 聚(ε-己内酯)(PCL)是一种半结晶性聚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形状记忆性能,PCL的改性被广泛关注和研究。通过分子交联的方式将氢醌-双(β-羟乙基)醚(HQEE)引入一种具有树枝状拓扑结构的PCL基形状记忆聚氨酯。其中,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三羟甲基丙烷(TMP)作为交联剂。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形状记忆性能分析表征所制备的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分析结果表明,异氰酸酯(—NCO)活性基团全部参与反应,成功制备得到SMPU试样。所制备的SMPU均具有结晶性,且其结晶性能随扩链剂(HQEE和三甲基戊二醇)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热降解性能良好,在30.9~40.2℃范围内出现结晶/熔融峰,形状回复率均为100%,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时间均随扩链剂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综合分析得到,试样SMPU-H2和SMPU-H3的结晶性能适中,表现出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其中,SMPU-H2和SMPU-H3的硬段含量分别为38.51%和46.39%,形状记忆转变温度分别为35.5,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氨酯 形状记忆合物 氢醌-双(β-羟乙基)醚 结晶性 微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极性聚合物纳米合金的可控构造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董金勇 刘源 王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3-1447,共5页
构造了一种聚丙烯(PP)/极性聚合物纳米合金的新方法。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丙烯在MWCNTs表面的原位聚合获得PP/NWCNTs纳米复合材料,然后再利用MWCNTs表面的羟基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得到PP/聚... 构造了一种聚丙烯(PP)/极性聚合物纳米合金的新方法。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丙烯在MWCNTs表面的原位聚合获得PP/NWCNTs纳米复合材料,然后再利用MWCNTs表面的羟基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得到PP/聚(ε-CL)(PCL)合金,其中,PCL分子链接枝于MWCNTs的表面。利用SEM,TEM,FTIR,GPC等方法对催化剂、PP/NWCNTs纳米复合材料和PCL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P/PCL合金中PCL相的形貌及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PP/PCL合金中,PCL在PP基体中形成了稳定的纳米尺度相区,相区大小取决于PCL的相对分子质量,PCL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相区尺度越小;PCL相在PP中呈均匀的分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极性合物 (ε-己内酯)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合金 可控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多孔聚酯基PolyHIPE支架在肝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苗苗 张咪 +1 位作者 周燕 肖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9,共10页
以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端基双键化的聚(ε-己内酯)(PCL)或聚(4-甲基-ε-己内酯)(PMCL)为基体,通过乳化剂Hypermer T96制备高内相乳液(HIPE)。该乳液在紫外光引发下,通过后加入的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与碳碳双键化的PCL(PCL... 以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端基双键化的聚(ε-己内酯)(PCL)或聚(4-甲基-ε-己内酯)(PMCL)为基体,通过乳化剂Hypermer T96制备高内相乳液(HIPE)。该乳液在紫外光引发下,通过后加入的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与碳碳双键化的PCL(PCL-AC)或者PMCL(PMCL-AC)发生巯基-烯点击反应而交联成聚高内相乳液(PolyHIPE),经冷冻干燥得到PolyHIPE三维多孔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材料试验仪对支架的微观形貌、热力学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以及肝细胞培养实验对支架的生物学性能进行了评估。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乳液制备过程中,去离子水温度对支架的力学性能影响更为显著。体外细胞毒性以及肝细胞培养结果表明:支架无细胞毒性,且支架的刚性越小越有利于肝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4-甲基-ε-己内酯) 高内相乳液 贯通多孔 肝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PCL增韧PLA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兵 郑金辉 孙建丽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1,共5页
采用两种不同分子量的聚(ε-己内酯)(PCL)(粘均分子量60 000和3 000)与聚乳酸(PLA)在175℃下共混10 min制备PLA/PCL共混物。通过动态流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等研究了PLA/PCL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动态流变显示,在PCL低含量... 采用两种不同分子量的聚(ε-己内酯)(PCL)(粘均分子量60 000和3 000)与聚乳酸(PLA)在175℃下共混10 min制备PLA/PCL共混物。通过动态流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等研究了PLA/PCL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动态流变显示,在PCL低含量(质量分数小于15%)时,PCL与PLA是相容的,质量分数为15%时PCL与PLA表现出明显的相分离行为。SEM显示,随着PCL含量的增加,PCL相的尺寸变大;低分子量PCL(L-PCL)的相尺寸明显大于高分子量PCL(H-PCL),而且相形态不是规则的球状。随着PCL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下降,而断裂伸长率增加。当H-PCL质量分数为8.3%时,PLA/H-PCL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为137.32%。当H-PCL质量分数为15%时,其断裂伸长率高达232.76%。在添加相同含量PCL时,PLA/H-PCL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高于PLA/L-PCL;而PCL质量分数<8%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相差不多,当PCL质量分数大于8%时,PLA/H-PCL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明显比PLA/L-PCL共混物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ε-己内酯) 动态流变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