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柳永《少年游》十首是一组联章词 被引量:2
1
作者 温孟孚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82-86,共5页
柳永《乐章集》中《少年游》十首是很惹眼的。原因有二:柳词同一牌调下的词作很少有五首以上的,而在一个词牌下,连续写了十首词,唯有《少年游》一例,此其一。细读这十首词,实是写同一情事的,可以作一整体来读;就是说这十首词,... 柳永《乐章集》中《少年游》十首是很惹眼的。原因有二:柳词同一牌调下的词作很少有五首以上的,而在一个词牌下,连续写了十首词,唯有《少年游》一例,此其一。细读这十首词,实是写同一情事的,可以作一整体来读;就是说这十首词,是词体中的联章,此其二。《少年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柳词 少年 《乐集》 词人 叙事 《唐宋词鉴赏辞典》 长安 联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词在晚唐的奠基与开拓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希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126,共5页
词史上向来唐与五代并称,盖因词繁盛于五代,其发展契机则孕育于晚唐。正是在晚唐,从浪子词人到帝王词人,各种词人范型得到确立;词体深而隐、美而艳、小而狭的天然审美趋向得以确立;为了增强表现力和增加表现内容,联章体开始广泛运用,这... 词史上向来唐与五代并称,盖因词繁盛于五代,其发展契机则孕育于晚唐。正是在晚唐,从浪子词人到帝王词人,各种词人范型得到确立;词体深而隐、美而艳、小而狭的天然审美趋向得以确立;为了增强表现力和增加表现内容,联章体开始广泛运用,这又为篇幅更长的中调、长调得到长足发展并加入到流行的令词中提供了可能。因此,晚唐在作者、审美、体制这几个词体的关键因素上进行了充分的奠基和开拓,从而实现了词体在五代的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人范型 美学风格 联章体 奠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 被引量:1
3
作者 温显贵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79,130,共2页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睹夔地江山风物,追思历史人物,写下了五首联章体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吟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中第三首咏王昭君,诗...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睹夔地江山风物,追思历史人物,写下了五首联章体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吟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中第三首咏王昭君,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干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图 “省” 历史人物 王昭君 联章体 诸葛亮 组诗 吟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歌舞形式“传踏”形成初探——兼论中国古代戏曲演进之轨迹
4
作者 吴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2,共7页
北宋歌舞形式"传踏"源于宫廷或民间艺人演出开始时表演的致语,"传"即传颂之意;"踏"即踏歌亦即歌舞相兼之意。后来文人宴集省略了致语,只创作一诗一词迎互循环的形式,故又称"转踏"。当转踏只歌... 北宋歌舞形式"传踏"源于宫廷或民间艺人演出开始时表演的致语,"传"即传颂之意;"踏"即踏歌亦即歌舞相兼之意。后来文人宴集省略了致语,只创作一诗一词迎互循环的形式,故又称"转踏"。当转踏只歌不舞时,转踏又称"转达"。当传踏的勾队词和放队词演进为引子和尾声时,更称"缠达"。最后简要勾勒了从传踏—鼓子词—唱赚—诸宫调—戏曲的演进之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踏 致语 鼓子词 诸宫调 戏曲 联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旧的时代氛围与中唐宫词的丕变
5
作者 刘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8,共7页
尽管宫词自六朝即已有之,但题材和主题一直相当狭隘。这种状况一直到中唐才在怀旧心理的驱动下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抒发怨情和描写宫廷秘事两种主题双峰并峙的局面。其中最为著名的王建《宫词》通过对类似题材之作的积极扬弃,采用写实... 尽管宫词自六朝即已有之,但题材和主题一直相当狭隘。这种状况一直到中唐才在怀旧心理的驱动下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抒发怨情和描写宫廷秘事两种主题双峰并峙的局面。其中最为著名的王建《宫词》通过对类似题材之作的积极扬弃,采用写实的手法和大型七绝组诗的形式,着力描绘宫廷生活的全景,对当时乃至后世均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词 主题 联章体 王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宫词重心在中唐的偏移
6
作者 刘航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2期65-70,共6页
尽管宫词自齐梁即已有之 ,但题材一直相当狭隘 ,仅被用来抒发宫女后妃的幽怨。直到中唐 ,宫词的主题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抒发怨情与描写宫闱内幕两类主题双峰并峙的局面。这种巨变与中唐怀旧的时代心理有直接关系。安史之乱后 ,... 尽管宫词自齐梁即已有之 ,但题材一直相当狭隘 ,仅被用来抒发宫女后妃的幽怨。直到中唐 ,宫词的主题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抒发怨情与描写宫闱内幕两类主题双峰并峙的局面。这种巨变与中唐怀旧的时代心理有直接关系。安史之乱后 ,在怀旧心理的驱使下 ,开、天遗事广泛流传 ,并扩展到宫词创作之中 ,对宫词写作重心的转移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王建的作品就是一个显例。宫词的革新还给诗坛带来了另一个启示 ,即 :用联章体的形式揭示某一民俗圈的独特风貌 ,以求得诗歌的新奇感。这也正是当时求新求怪的诗歌美学追求的表现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词 主题 联章体 民俗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遗民词“以词存史”的叙事功能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7,共7页
宋元之际南宋遗民词普遍存在"以词存史"的创作现象。存史纪史的叙事性主题、词人行迹的叙事性记载,拓展了词体的功能结构,使南宋遗民诸家词作具备了叙事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南宋遗民词人这种创作实践,在部分词人的创作过程... 宋元之际南宋遗民词普遍存在"以词存史"的创作现象。存史纪史的叙事性主题、词人行迹的叙事性记载,拓展了词体的功能结构,使南宋遗民诸家词作具备了叙事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南宋遗民词人这种创作实践,在部分词人的创作过程中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当可视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自觉。纪实手法、褒贬笔法、铺叙手法及联章体的运用,可视为词人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遗民词 以词存史 叙事功能 褒贬笔法 联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