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边安全合作与美国亚太盟国的地位测度研究
1
作者 姜丽媛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7,共21页
当前美国正在大力推行“印太战略”,在亚太地区组建了诸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并要求盟国予以支持,盟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压力上升。但美国的亚太盟国却并未完全追随美国,而是选择性地参加这些多边合作安排,相应地,各盟国在该安全... 当前美国正在大力推行“印太战略”,在亚太地区组建了诸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并要求盟国予以支持,盟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压力上升。但美国的亚太盟国却并未完全追随美国,而是选择性地参加这些多边合作安排,相应地,各盟国在该安全体系中也存在显著的地位差异。本文探究了在此背景下美国亚太盟国之间出现地位差异的原因。本文提出,对美国亚太盟国进行地位测度的关键在于确定盟国与美国的威胁认知共识差异和安全分工水平差异。威胁认知共识决定了盟国是否选择加入多边安全机制;在此基础上盟国的安全分工水平决定了其在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当盟国与美国存在威胁认知共识,则会加入议题性多边安全机制;若盟国在其中的安全分工水平高,则居于重要地位,若安全分工水平低,则居于次要地位。若盟国与美国不存在威胁认知共识,则不会参加议题性多边合作,因此只能居于边缘地位。本文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三个盟国日本、韩国和菲律宾为案例验证上述假设。美国小多边安全合作给中国周边安全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压力。探究盟国在其中的参与逻辑与角色地位,对中国消解周边军事安全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胁认知 安全分工 亚太联盟 联盟地位测度 多边安全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