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向渗透分层取样技术在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薛凯喜 周朝慧 +4 位作者 田兴华 多会会 丁辰 曹凯 齐小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岩土工程实践中,一般通过测定黏性土的液塑性指数来确定其具体分类,并据此判断土体的基本工程性质。但目前《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中推荐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制作出的土样干密度差异明显,使得试验过... 岩土工程实践中,一般通过测定黏性土的液塑性指数来确定其具体分类,并据此判断土体的基本工程性质。但目前《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中推荐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制作出的土样干密度差异明显,使得试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点在双对数坐标轴上离散性很大。通过对国标中推荐的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进行改进,得到了一种新的联合测定法——竖向渗透分层取样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这种测定法在制作土样时流程更为严密,使得数据在双对数坐标轴上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对网纹红土、棕钙土、淤泥质土和潮土4种土样的界限含水率进行室内测试,验证了所制备试样干密度均匀、含水率分布层次丰富;将实施改进的试验方法与国标推荐法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塑限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干密度 含水率 锥入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土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自动化方案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清海 杨贵林 +3 位作者 李友 付建海 刘云 马贵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4-651,共8页
为解决现行细粒土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效率低下和试验流程难以自动化的难题,通过对现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原理的扩展应用进行讨论,得出无论是对烘干土还是天然土试样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都可通过监测土膏调制过程中水... 为解决现行细粒土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效率低下和试验流程难以自动化的难题,通过对现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原理的扩展应用进行讨论,得出无论是对烘干土还是天然土试样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都可通过监测土膏调制过程中水的增量求得各级土膏含水率,而无需对各级土膏采用烘干法逐级测试含水率的结论,并给出了试样干、湿2种状态下求解各级土膏含水率的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结合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岩土勘察获取的大量细粒土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操作的计时观察结果,对现行试验方法系统功能进行优化分析,进而得出界限含水率试验的优化流程。该流程人工操作时长可减少75%,完成单组试样界限含水率测试所需时长t可由16.5 h缩减为6.5 h。根据优化试验流程和试验方法特征,提出液、塑限闭式联测法这一自动化实现方案,并对其试验应用条件进行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试验 界限含水率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液、塑限闭式联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镧、钇-8-羟基喹啉-5-磺酸萤光反应的敏化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史慧明 崔万苍 王如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2年第S01期46-52,共7页
本文讨论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对萤光反应敏化作用的机理;提出了镧、钇的萤光分析方法,并确定了萤光反应的最佳条件。镧、钇的三元络合物与其二元络合物相比,萤光强度分别增强了四倍和十倍。表面活性剂的... 本文讨论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对萤光反应敏化作用的机理;提出了镧、钇的萤光分析方法,并确定了萤光反应的最佳条件。镧、钇的三元络合物与其二元络合物相比,萤光强度分别增强了四倍和十倍。表面活性剂的引入也大大地增加了方法的选择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先测定钇含量,然后用简单的作图法测定镧含量的镧、钇联合测定法。用本法测定了混合稀土样中谰、钇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络合物 敏化作用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元络合物 萤光分析 混合稀土 联合测定法 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界限含水率自动检测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孟元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3-479,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土壤界限含水率检测中存在的需人工现场操作、耗时久、数据采集困难、数据传输实时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土壤界限含水率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以西门子S7-200PLC为控制核心,由传送带、正方体容器、搅拌容器、电子秤、抹平... 为了解决传统土壤界限含水率检测中存在的需人工现场操作、耗时久、数据采集困难、数据传输实时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土壤界限含水率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以西门子S7-200PLC为控制核心,由传送带、正方体容器、搅拌容器、电子秤、抹平系统、圆锥仪和加热箱等组成,使用MCGS组态软件进行数据监控,并采用采样烘干法测定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液、塑性指数。实际应用中,该系统能够完成自动搅拌、多组数据同时测定和数据实时传送,基于含水率和液、塑性指数实现土体的分类以及地基土承载力的估算。该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及成本低廉的特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土壤界限含水率的测定,对农业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含水率 采样烘干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S7-200PLC MCGS组态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特异性效应对紫色土孔隙状况的影响机制研究
5
作者 宋孝帅 丁武泉 +1 位作者 刘新敏 李廷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298,共7页
土壤孔隙对土壤水分和养分迁移及水土保持有着关键作用,不同离子条件下土壤颗粒相互作用控制着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而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结构对土壤孔隙状况起重要影响。紫色土是三峡库区代表性土壤之一,探究离子特异性效应下颗粒的相互作... 土壤孔隙对土壤水分和养分迁移及水土保持有着关键作用,不同离子条件下土壤颗粒相互作用控制着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而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结构对土壤孔隙状况起重要影响。紫色土是三峡库区代表性土壤之一,探究离子特异性效应下颗粒的相互作用对紫色土孔隙状况的影响,对三峡库区水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工业CT扫描技术和联合测定法分别对不同类型离子条件下的土壤孔隙状况和颗粒表面电荷性质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形成土壤孔隙特征差异原因。结果表明,(1)当浓度为0.01 mol·L^(−1)时,Cs^(+)体系下土壤孔隙的数量分别是Li^(+)、Na^(+)和K^(+)体系下的2.90、2.23和1.44倍,其中,Li^(+)、Na^(+)、K^(+)和Cs^(+)体系下>1 mm孔隙数量分别占0.33%、1.06%、1.57%和1.88%;同时,Cs^(+)体系下土壤最大孔隙的直径分别是Li^(+)、Na^(+)、K^(+)体系下的1.97、1.81、1.30倍。(2)当浓度为0.01 mol·L^(−1)时,Li^(+)、Na^(+)、K^(+)、Cs^(+)体系土体中>1 mm土壤孔隙体积占所有孔隙比例分别为22.7%、40.1%、56.5%、59.9%,并且,Cs^(+)体系下土体中>1 mm土壤孔隙体积分别为Li^(+)、Na^(+)、K^(+)体系的13.70、5.22、2.70倍;同时,土壤孔隙度在Li^(+)、Na^(+)、K^(+)、Cs^(+)体系下分别为1.36%、2.06%、2.84%、7.22%。(3)在测定孔隙相同离子浓度条件下,Li^(+)、Na^(+)、K^(+)、Cs^(+)体系中紫色土颗粒表面电位分别为−210.34、−198.63、−186.29、−175.57 mV,绝对值表现为Li^(+)>Na^(+)>K^(+)>Cs^(+),进一步计算发现,在相同颗粒间距离3 nm时,Li^(+)、Na^(+)、K^(+)、Cs^(+)体系下颗粒间净作用力分别为4.68、3.90、2.32、−0.15 atm,同样表现为Li^(+)>Na^(+)>K^(+)>Cs^(+)。该研究表明Li^(+)、Na^(+)、K^(+)、Cs^(+)通过改变紫色土表面电荷性质,进而引起土壤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土壤的孔隙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孔隙 相互作用力 CT扫描 离子特异性效应 联合测定法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近海口软黏土液塑限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毕庆涛 曹世超 +2 位作者 吴琦 吴家琦 丁柄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151,共4页
液塑限是为细粒土定名分类、评价工程性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渤海近海口沉积的软黏土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和颗粒分析试验,研究了该地区细粒土的液塑限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土体中胶粒含量影响着土体的塑性指数,... 液塑限是为细粒土定名分类、评价工程性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渤海近海口沉积的软黏土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和颗粒分析试验,研究了该地区细粒土的液塑限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土体中胶粒含量影响着土体的塑性指数,并且在反映土样可塑性时有一定的界限和范围,渤海近海口软黏土胶粒临界含量为7.5%。对不同规范所取的测点入土深度区间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土工试验规程》与《土工试验方法标准》测得的土体液塑限指标不同,其原因可能是测点入土深度和对应的含水率并非理想的线性关系,建议在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时考虑此因素,从而使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塑性指数 可塑性 胶粒 测点入土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