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
67
1
作者
戴华阳
郭俊廷
+2 位作者
阎跃观
李培现
刘义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02-1610,共9页
我国岩层移动控制主要采用条带开采、充填开采和协调开采方法。针对条带开采采出率较低、全采全充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充-留"相结合的部分开采、部分充填、部分煤柱的协调开采方法,给出了留设煤柱、充填开采工作面...
我国岩层移动控制主要采用条带开采、充填开采和协调开采方法。针对条带开采采出率较低、全采全充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充-留"相结合的部分开采、部分充填、部分煤柱的协调开采方法,给出了留设煤柱、充填开采工作面、垮落法开采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和采充留尺寸确定原则,分析了由充填体与小煤柱所构建的联合支撑体的作用原理和形成非充分开采的岩层移动控制实质。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对地表下沉的良好控制作用,揭示了其控制覆岩及地表移动的机理。采用"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对某矿村庄下采煤试验区进行了方案设计,地表移动变形预测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减沉效果,建(构)筑物的损害等级可得到有效控制。该技术为提高滞压资源采出率、降低充填成本、减缓地表损害,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
联合支撑体
单元非充分开采
相似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
11
2
作者
张新国
刘伟韬
+4 位作者
孙希奎
刘进晓
刘兆平
李飞
庞振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16-3023,共8页
针对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技术难题,在系统分析粉煤灰高水材料特性、充填工艺和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2008年第2批)"巷道式采煤"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
针对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技术难题,在系统分析粉煤灰高水材料特性、充填工艺和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2008年第2批)"巷道式采煤"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计及围岩控制下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包括:①对粉煤灰高水充填材料发泡机理、材料特性、充填工艺进行了分析;②提出了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计方法及采-充程序及工艺,数值模拟表明50 m充填联合支撑体与20 m采空区底板塑性区范围为6-8 m,顶板塑性区范围10-12 m;③充填体密实性、原位强度和安全系数表明,充填体与顶板接顶率大于95%,原位强度1.93 MPa,安全系数6.8,粉煤灰高水充填体联合支撑体系能够保持围岩稳定;④充填体和底板变形监测表明,短壁部分充填采场顶板最大下沉量80 mm,底板最大破坏深度8 m,底板隔水层厚度在安全范围之内。在埠村煤矿9111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实施,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类似条件下的煤炭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
短壁部分充填
充填
联合支撑体
底板破坏深度
地表沉陷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
67
1
作者
戴华阳
郭俊廷
阎跃观
李培现
刘义生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02-1610,共9页
基金
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00231100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0YD05)
文摘
我国岩层移动控制主要采用条带开采、充填开采和协调开采方法。针对条带开采采出率较低、全采全充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充-留"相结合的部分开采、部分充填、部分煤柱的协调开采方法,给出了留设煤柱、充填开采工作面、垮落法开采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和采充留尺寸确定原则,分析了由充填体与小煤柱所构建的联合支撑体的作用原理和形成非充分开采的岩层移动控制实质。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对地表下沉的良好控制作用,揭示了其控制覆岩及地表移动的机理。采用"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对某矿村庄下采煤试验区进行了方案设计,地表移动变形预测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减沉效果,建(构)筑物的损害等级可得到有效控制。该技术为提高滞压资源采出率、降低充填成本、减缓地表损害,提供了新的手段。
关键词
“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
联合支撑体
单元非充分开采
相似模型试验
Keywords
'mining-backfilling-keeping'(MBK)method
combined support body of pillar with filling
subcritical extraction of MBK unit
similar material model test
分类号
TD82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
11
2
作者
张新国
刘伟韬
孙希奎
刘进晓
刘兆平
李飞
庞振忠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煤炭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16-302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415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7206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4EEM001)
文摘
针对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技术难题,在系统分析粉煤灰高水材料特性、充填工艺和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2008年第2批)"巷道式采煤"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计及围岩控制下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包括:①对粉煤灰高水充填材料发泡机理、材料特性、充填工艺进行了分析;②提出了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计方法及采-充程序及工艺,数值模拟表明50 m充填联合支撑体与20 m采空区底板塑性区范围为6-8 m,顶板塑性区范围10-12 m;③充填体密实性、原位强度和安全系数表明,充填体与顶板接顶率大于95%,原位强度1.93 MPa,安全系数6.8,粉煤灰高水充填体联合支撑体系能够保持围岩稳定;④充填体和底板变形监测表明,短壁部分充填采场顶板最大下沉量80 mm,底板最大破坏深度8 m,底板隔水层厚度在安全范围之内。在埠村煤矿9111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实施,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类似条件下的煤炭开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
短壁部分充填
充填
联合支撑体
底板破坏深度
地表沉陷控制
Keywords
mining above confined water and under buildings
shortwall part filling
filling joint support body
depth offloor damage
surface subsidence control
分类号
TD823.7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原理与应用
戴华阳
郭俊廷
阎跃观
李培现
刘义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技术研究与实践
张新国
刘伟韬
孙希奎
刘进晓
刘兆平
李飞
庞振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