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声默共生期联华影业声像平衡的市场策略 |
窦兴斌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
2
|
联华时期卜万苍导演的创作特征分析 |
窦兴斌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3
|
新市民电影:超阶级的人性观照和新电影视听模式的构建——配音片《渔光曲》(1934年)再读解 |
袁庆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
4
|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制片生态与电影形态解读——兼析《迷途的羔羊》(1936) |
袁庆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5
|
新中国早期电影乐团音乐创演的特色与启迪(1949-1966) |
杨静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6
|
“华南影帝”吴楚帆 |
季强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
7
|
大“家”风范艺“品”长青——看白杨的《洒向人间都是爱》感言 |
毛学用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
8
|
沪西职工影协举行白杨电影表演艺术研讨会 |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