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职后教师教育中“教师身份认同”的思考
- 1
-
-
作者
姜蕴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3年第3期20-24,共5页
-
基金
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教师文化价值观--初中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叙事研究"成果之一(JA12382S)
-
文摘
教师身份是一种建构的过程,需要对于身份自身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期待在发生改变,而教师对其身份的自我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却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外在的"角色规定"与内在的"身份认同"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做认真的思考,而如何化解矛盾也是实现有效的职后教师教育之关键所在。
-
关键词
职后教师教育
教师身份
自我认同
社会认同
-
Keywords
in - 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s1 identity
self - identity
social identity
-
分类号
G6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发达国家教师职后教育之比较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陈时见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
出处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9-62,共4页
-
文摘
教师职后教育与在职教师培训、在职进修等概念可以说是同义语。不过,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并非在所有地方都完全相同。英国教育和科学部于1970年发表《1967年教师在职培训的调查》认为,在职培训是教师在任教后参与的任何与其专业工作相联系的活动。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在职培训这一概念的准确性开始受到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培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过于狭窄,不能准确反映教师在任职后接受教育的意义,主张使用“在职教育”取代“在职培训”。1981年莫兰特(R.W.Morant)在《校内的在职教育》中认为,“教育与培训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培训是通过标准化的学习过程获得技能和方法,而在职教育则不然,它是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人格的发展。培训与教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培训只是教育的一个部分”。但在很多地方,在职教育同在职培训的含义确实又是同一的。我国的《教育大辞典》就将在职教师培训定义为“对在职教师进行的职后教育”。不过,从人们惯常的理解而言,培训主要是指知识的更新、拓展和观念、方法、艺术、技能的改进,而教育除此之外还包括人格的发展,更加注重素质的全面性。从世界的发展趋势而言,人们已对教师职后教育中关于教师人格的培养给予广泛的关注。
-
关键词
教师职后教育
教师专业团体
中小学教师
在职教育
职后教师教育
发达国
在职培训
教师职前教育
在职教师培训
地方教育
-
分类号
G719.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