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务侵占罪认定中的三个争议问题剖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肖中华 闵凯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3-126,共4页
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包括从事公务活动的便利和从事劳务活动的便利。该罪中的“非法占为己有”包括行为人把财物转移给本人以外的他人所有,手段上除侵吞外,也包括盗窃、诈骗及其他非法方法。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 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包括从事公务活动的便利和从事劳务活动的便利。该罪中的“非法占为己有”包括行为人把财物转移给本人以外的他人所有,手段上除侵吞外,也包括盗窃、诈骗及其他非法方法。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侵占本单位财物中的共同犯罪,应坚持根据共同犯罪案件的整体性质定罪和根据刑法对身份犯的特殊要求定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侵占罪 司法认定 职务 非法占为己有 共同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民营企业视角下职务侵占罪的司法适用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艳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5-197,共13页
为保护民营企业利益,《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加大了对职务侵占罪的打击力度,但基于现阶段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等现象,司法实践中如何协调法益保护与罪刑法定的关系存在难题。综合运用多种解释方法分析,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不应限定为... 为保护民营企业利益,《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加大了对职务侵占罪的打击力度,但基于现阶段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等现象,司法实践中如何协调法益保护与罪刑法定的关系存在难题。综合运用多种解释方法分析,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不应限定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人员,而应按照实际的“职务”标准进行认定;“本单位财物”包括单位现存的财物,也包括确定的收益。若“预期利益”属于单位“必然可得”的财产性利益,亦属于“确定的收益”;“本单位”是行为人所在的被害单位,在两个以上单位的合作关系中,被害单位的确定需要穿透复杂的法律关系,从行为人的劳动归属关系和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损害的利益归属于哪一方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在刑罚适用上,应该贯彻实质平等原则,在量刑时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尽可能通过从轻量刑来维系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此基础上,刑法能够实现依法合理地保护民营企业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保护 职务侵占罪 犯罪主体 本单位财物 被害单位 刑罚适用 司法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职务侵占罪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翔飞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3-75,共3页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行为,构成犯罪。由于新《刑法》未对本罪罪名作出...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行为,构成犯罪。由于新《刑法》未对本罪罪名作出明确规定,最高法院还未作出司法解释。笔者根据新《刑法》规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侵占罪 利用职务之便 其他单位 我国刑法 非法占有 贪污罪 行为人 数额较大 司法解释 国家工作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司法误区与规范性解读——基于职务侵占罪双重法益的立场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伟琦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9,共10页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职务侵占罪必备的行为要件,通说对该罪持"单一法益论"的立场,仅仅关注财产权益,缺失从实质解释论上考证对单位公共权力法益的侵犯,造成对其误解和误判。应在双重法益的指导和制约下对其作实质...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职务侵占罪必备的行为要件,通说对该罪持"单一法益论"的立场,仅仅关注财产权益,缺失从实质解释论上考证对单位公共权力法益的侵犯,造成对其误解和误判。应在双重法益的指导和制约下对其作实质的解读和细致的框定,"职务"范围的认定标准是从事具有控制、支配单位财产地位的事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实质内涵是利用因承担有关事务所具有的控制、支配单位财产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 职务侵占罪 双重法益论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之再解读——以单一法益论与侵占手段单一说为立场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啸天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6-48,共13页
我国学界对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的既有理解过于模糊。虽然近来学界有新观点对上述要件做出再界定,但都尚存问题。应当说,职务侵占罪所保护的法益仅仅是财产,在这一基础上,该罪的手段也仅仅是侵占一种。以保... 我国学界对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的既有理解过于模糊。虽然近来学界有新观点对上述要件做出再界定,但都尚存问题。应当说,职务侵占罪所保护的法益仅仅是财产,在这一基础上,该罪的手段也仅仅是侵占一种。以保护法益单一论与职务侵占罪手段单一说为立场,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解读为"利用基于业务而占有本单位财产的便利"就是应然的理论结论。这一理解能够合理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疑难案例,从而具备良好的应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法益 加重构成要件 职务侵占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侵占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顾肖荣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刑法 职务侵占罪 第271条 非法占有 侵犯对象 本单位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之比较
7
作者 谢慧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国家工作人员 职务侵占罪 从事公务 贪污罪 非国有公司 非国有单位 国家机关 非法占有 国有财产 非国家工作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侵占罪客观要件争议问题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周光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56,共8页
职务侵占罪是身份犯,其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不是公司、企业内部的正式职工,不在公司、企业职工名册上的人员,也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司法实务中,公司、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以及虽无公司、企业人员身份... 职务侵占罪是身份犯,其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不是公司、企业内部的正式职工,不在公司、企业职工名册上的人员,也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司法实务中,公司、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以及虽无公司、企业人员身份但实际承担了公司、企业管理职责的人员都能够成立本罪。职务侵占罪客观要件中"利用职务便利"的实质是行为人根据其工作职责能够占有、控制本单位财物,仅仅短时间内"握有"单位财物,或者是财物仅仅从行为人手中"过一下",而对该财物并无占有、处分权限的,不属于本罪的"利用职务便利",这种被告人可能构成盗窃罪。职务侵占罪的行为对象不应包括股权,股权是财产性利益,其不是"本单位财物",而是归属于特定股东即出资者个人的财产权益。有关部门关于非法占有他人股权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的意见法律位阶较低,不属于司法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侵占其他股东股权(而非本单位财物)的行为如果确有定罪必要的,也应由被害股东根据我国《刑法》第270条的规定以(普通)侵占罪提起自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侵占罪 犯罪主体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占股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侵占罪的沿革、比较与借鉴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旭 于世忠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本文就职务侵占罪的历史沿革、各国刑法相关规定的比较来探求职务侵占罪的本质与立法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 职务侵占罪 刑法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侵占罪的刑法教义学分析
10
作者 段恩佳 《福建茶叶》 2020年第1期169-170,共2页
是否具备公司、企业、单位人员的身份及公司、企业之所有制性质不应成为主体范围的限定性因素。职务侵占罪主体范围的人员不仅仅包括具备内部员工身份的人员,也涵盖非具备内部员工身份的人员。“职务”的本质内涵可以确定为对于自身业... 是否具备公司、企业、单位人员的身份及公司、企业之所有制性质不应成为主体范围的限定性因素。职务侵占罪主体范围的人员不仅仅包括具备内部员工身份的人员,也涵盖非具备内部员工身份的人员。“职务”的本质内涵可以确定为对于自身业务具备实际的控制、支配地位。利用职务便利作为客观要件,应定义为:因工作之职责能够实质上占有、支配财物的行为。如果仅仅是短时间内“过手”单位的财物,或者仅仅是财物从行为人的手中传递一下,并不能认定为客观方面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侵占罪 职务 主体 利用职务便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委主任玩贪心 职务侵占被判刑
11
作者 林永生 曾志初 《山西农业(村委主任)》 2008年第9期39-39,共1页
最近,福建省永安市法院对一起村干部私卖集体山场案件做出一审判决:原永安市安砂镇茶仔林村村委会主任陈某春犯职务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判决曹远镇某村村民陈某木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
关键词 有期徒刑 永安市 村委会 村干部 福建省 职务侵占罪 村委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说误读了侵占犯罪构成要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洪兵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7-412,共6页
刑法通说关于侵占类犯罪主体、对象及行为方式的解读存在错误。遗忘物包括遗失物,但不宜扩大解释为脱离占有物;遗忘物、埋藏物以外的脱离占有物可以解释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 刑法通说关于侵占类犯罪主体、对象及行为方式的解读存在错误。遗忘物包括遗失物,但不宜扩大解释为脱离占有物;遗忘物、埋藏物以外的脱离占有物可以解释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窄于贪污罪,行为方式不包括窃取、骗取,应限定于将基于业务上占有的财物占为己有,公司人员窃取、骗取本单位财物的,成立盗窃、诈骗罪;我国《刑法》第270、271、382条的规定,形成了法定刑依次加重的脱离占有物侵占罪、委托物侵占罪、业务侵占罪、公务侵占罪的侵占罪罪群体系;受委托占有财物是违法身份,基于业务占有财物是责任身份,基于公务占有财物属于二重的责任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占 职务侵占罪 贪污罪 构成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系性诠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洪兵 《法治研究》 2015年第4期59-71,共13页
刑法中有十个罪名存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利用职务便利"的罪状表述,因主体、对象、行为方式及法益的差异,其含义呈现相对性;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一要件,相对于不同的贪污行为而言,具有不同... 刑法中有十个罪名存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利用职务便利"的罪状表述,因主体、对象、行为方式及法益的差异,其含义呈现相对性;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一要件,相对于不同的贪污行为而言,具有不同的含义;主张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同样包括"窃取、骗取"之通说,基本上是只有结论而没有论证;应该认为,我国刑法中的职务侵占罪相当于域外刑法中的业务侵占罪,仅限于狭义的侵占,故所谓利用职务之便窃取、骗取本单位财物的,应以盗窃、诈骗罪定罪处罚;贿赂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一要件,旨在说明贿赂的职务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贪污罪 职务侵占罪 受贿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冒用他人信用卡”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古加锦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42,共11页
同时拾得他人信用卡和密码后在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ATM机可以成为诈骗的对象;"冒用他人信用卡"符合诈骗行为的特征;同时拾得他人信用卡和密码并不等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内的资金... 同时拾得他人信用卡和密码后在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ATM机可以成为诈骗的对象;"冒用他人信用卡"符合诈骗行为的特征;同时拾得他人信用卡和密码并不等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内的资金。使用他人遗忘在ATM机上运作的信用卡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定性可能存在三种情形:应认定为诈骗罪;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属于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应根据案情具体分析。盗划信用卡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用 信用卡 信用卡诈骗罪 诈骗罪 盗窃罪 侵占 职务侵占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代持中显名股东侵害隐名股东权益的刑民认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兰英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103,共13页
股权代持中,显名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变相占有公司财物,进而侵害隐名股东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此类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民商事、行政手段无法对其有效规制的情况下,有必要让刑事手段介入,但前提是坚守罪刑法定原则,行为符合... 股权代持中,显名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变相占有公司财物,进而侵害隐名股东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此类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民商事、行政手段无法对其有效规制的情况下,有必要让刑事手段介入,但前提是坚守罪刑法定原则,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在现行的刑法中,背信类犯罪无法适用于非国有、非上市公司,民营经济需要刑事法的平等保护。民事重外观,刑事看实质,刑事实质可以穿透民商事外观,刑民认定虽表面冲突但实质统一。因此,从刑事实质角度看,显名股东利用经营管理公司之便占有公司财物的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构成要件。对此类行为的刑事认定无需以民事和行政认定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代持隐名股东职务侵占罪 刑民交叉民营经济平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中的公司性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乃刚 竹青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在刑法适用中如何认定公司的性质 ,是司法实务中比较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案例分析出发 ,认为刑法司法实践中对公司的认定应以犯罪行为的侵害客体和对象、刑法的立法目的、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对公益的保护为考量。
关键词 刑法 公司性质 个人出资行为 社会秩序 受害客体 犯罪行为 职务侵占罪 犯罪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刑法关于贪污罪主体范围之界定
17
作者 康凤英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60-64,共5页
论新刑法关于贪污罪主体范围之界定康凤英一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修订的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论新刑法关于贪污罪主体范围之界定康凤英一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修订的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第2款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家工作人员 从事公务 贪污罪主体 非国有公司 职务侵占罪 国家机关 人民团体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公共财物 新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会计犯罪的界定及其与相关经济犯罪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陈红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96-99,共4页
针对当前会计虚假信息严重泛滥 ,会计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经济犯罪的现象日益增多 ,提出会计犯罪的概念 ,对会计犯罪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界定 ,同时还对会计犯罪和相关经济犯罪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会计犯罪 界定 经济犯罪 比较研究 偷税罪 贪污罪 犯罪主体 职务侵占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册会计师司法会计鉴定案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叔军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2020年9月1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广东高院”)作出终审判决,上诉人梁**犯贪污罪、诬告陷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撤销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深圳中院”)对梁**定罪部分(职务侵占罪);鉴于上诉不加刑,对深圳中院的量... 2020年9月1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广东高院”)作出终审判决,上诉人梁**犯贪污罪、诬告陷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撤销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深圳中院”)对梁**定罪部分(职务侵占罪);鉴于上诉不加刑,对深圳中院的量刑维持不变。同时,广东高院对梁**妻子罗某、妻弟罗某分别判决贪污罪三年四个月、四年六个月。此案历经一审判决贪污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终审判决 上诉不加刑 职务侵占罪 一审判决 司法会计鉴定 上诉人 注册会计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分药品回扣8万会计获刑三年
20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0,共1页
沈阳市大东区中医肿瘤医院原会计孙某因私分8万元药品回扣款,日前被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
关键词 会计 药品回扣 东区 沈阳市 职务侵占罪 肿瘤医院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