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才计划与科学家职业流动:以长江学者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史冬波 张子江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50,共9页
[目的/意义]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人才计划与科学家职业流动的关系,特别是与其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对于我国未来的人才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研究设计/方法]本文以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计划的... [目的/意义]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人才计划与科学家职业流动的关系,特别是与其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对于我国未来的人才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研究设计/方法]本文以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计划的科学家为样本,构建其职业经历数据,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入选人才计划对职业流动行为的影响。[结论/发现]研究发现,入选长江计划促进了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在入选长江计划5年内,科学家更多地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也更多地向排名级别更低的高校流动。[创新/价值]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回归模型而非描述性分析;研究结论为认知人才计划对科学家职业流动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计划 科学家职业流动 长江学者计划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学家及工程师早期职业总统奖及其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牛萍 曹凯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7-209,共3页
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防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做法为例,介绍并总结了美国科学家及工程师早期职业总统奖的遴选标准、程序和特点,从评价指标、同行评议、资助倾斜等方面,对我国人才计划的组织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美国科学家及工程师早期职业总统奖 人才计划 组织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结构 被引量:4
3
作者 蒋美仕 唐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97-603,618,共8页
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主要由微观层面的职业科学家,中观层面的无形学院、科学学派、科学学会或协会等科学共同体,以及随着日益增强的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趋势而逐渐形成的宏观层面的国家与国际组织等社会建制主体形式有机构成。主体结... 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主要由微观层面的职业科学家,中观层面的无形学院、科学学派、科学学会或协会等科学共同体,以及随着日益增强的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趋势而逐渐形成的宏观层面的国家与国际组织等社会建制主体形式有机构成。主体结构是科学社会建制的核心内容,厘清其各主体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结构 职业科学家 科学共同体 国家与国际组织 科学社会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院士的行政职级差异比较研究--以中美英科学院为例
4
作者 李小乐 苗杰 +1 位作者 石进 司徒凌云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5-193,共9页
[研究目的]科学家过度的行政任职可能导致科学家社会角色失范,对科学社会建制和科学的自由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现有对中外科学家行政任职的研究多基于中国科学院院士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两个群体进行比较,但二者在评选标准上的差异成为比较... [研究目的]科学家过度的行政任职可能导致科学家社会角色失范,对科学社会建制和科学的自由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现有对中外科学家行政任职的研究多基于中国科学院院士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两个群体进行比较,但二者在评选标准上的差异成为比较研究中的干扰变量。[研究方法]选择中外国家科学院院士作为杰出科学家群体的代表,通过行政分级进行定量比较,发现相对于英美国家,中国院士存在更大范围、更高级别的行政任职现象,不利于科学家职业化发展和科研体制改革。[研究结论]从科学家群体成长的内部规律、国家科技管理体制的外部宏观条件以及国家科学认可机制的中介变量等角度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旨在削弱杰出科学家行政任职的消极社会影响,保障科学发展的自主性以及科学家群体的职业性,推动国家科技战略和民族复兴目标的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士 行政任职 科学家职业 科技管理 科学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