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职业社会学视域下中国补习讲师的“入市”与“出市” |
潘冬冬
周忆粟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职业社会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再定位研究 |
戴锐
肖楚杰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
2016 |
22
|
|
3
|
职业社会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赋权论析 |
刘振威
金林南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4
|
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国家介入方式的演进——基于职业社会学的视角 |
林美
张新平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5
|
职业如何发挥社会融合的功能——德国“职业融合”在职业教育学与职业社会学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实践反思 |
徐纯
连晓庆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6
|
马克思恩格斯职业社会学思想探微 |
肖宁灿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4
|
|
7
|
国家、社会与职业:青年村医行为嬗变的职业社会学研究 |
张雨薇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8
|
民国编辑职业管辖权的构建——基于职业社会学视角 |
王龙珺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9
|
以社会学为业: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初的学术职业建构 |
张龙
|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审视与建构: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辨析 |
张社字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1
|
联邦德国社会学教授代表团访华 |
郭鲁晋
蒋梁贽
|
《社会》
|
1983 |
2
|
|
12
|
“是助手而不是同事”:新闻从业者如何理解与使用人工智能 |
强月新
杨雨凌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论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化 |
刘育锋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14
|
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职业说 |
姜大源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
15
|
论口译职业化过程中的口译资格认证考试 |
陈瑞青
穆雷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6 |
0 |
|
16
|
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 |
李平
|
《社会》
|
1986 |
1
|
|
17
|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考 |
王文华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18
|
中西警察文化观念发展述略及比较研究(二) |
张兆端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0 |
|
19
|
面向共同体:超越业界中心主义的三个迷思 |
曹林
张红光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20
|
高调求职低调做事 |
小渔儿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