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市区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丁德武 肖寒 +3 位作者 魏新明 李明哲 高翔 马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7期165-168,共4页
对某市区重点行业15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对普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家企业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卫生现状情况良好,但噪声危害程度较大;在6个重点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有害因素合格率最低,为84%,其次是纺... 对某市区重点行业15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对普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家企业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卫生现状情况良好,但噪声危害程度较大;在6个重点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有害因素合格率最低,为84%,其次是纺织行业,有害因素合格率为85%,其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工、木制家具、石材加工四个行业合格率均较高;市直以上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情况优于区属企业,300-2000人之间较大规模的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情况优于300人以下的企业。同时,对企业提出了职业危害现状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与评价 工作场所 有害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熔模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祁成 吴家兵 +3 位作者 吴琨 赵同强 姚惠琳 曾玉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通过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方法,对熔模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健康影响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噪声、高温、石蜡烟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已对作业人员健康造... 通过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方法,对熔模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健康影响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噪声、高温、石蜡烟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已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损害。其中矽尘、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制壳、熔炼、浇铸等岗位的职业病危害严重,需重点加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模铸造 职业病危害因素 矽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现场调查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中的重要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阳 杜欢永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06年第3期68-71,共4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建立在现场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的。本文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标准、规范要求,从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采样方案和检测方法确定、减少正式检测的工作量等方面,叙述了现场调查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建立在现场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的。本文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标准、规范要求,从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采样方案和检测方法确定、减少正式检测的工作量等方面,叙述了现场调查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中的重要性,主要有定性地鉴别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正式检测适用的方法,确保检测与评价工作的安全进行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调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与评价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冯士勇 蔡艳华 臧永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6期183-186,共4页
通过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实现了用人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的申报、传递、编制、审核、报告打印、统计等功能。信息化模板的建立,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 通过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实现了用人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的申报、传递、编制、审核、报告打印、统计等功能。信息化模板的建立,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方案和报告编辑,统一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生成格式,并自动生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提高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质量。本系统具有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等特点,实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现阶段基层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信息化管理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金属和类金属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率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俊 胡平成 +2 位作者 金若刚 罗磊 李继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3-435,共3页
目的了解长沙市金属和类金属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率变化趋势,建立季节性ARIMA模型进行短期预测,为控制工作场所金属和类金属危害提供措施建议。方法利用2008-2015年检测数据为训练集进行建模,利用2016年上半年数据为验证集检验,并进... 目的了解长沙市金属和类金属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率变化趋势,建立季节性ARIMA模型进行短期预测,为控制工作场所金属和类金属危害提供措施建议。方法利用2008-2015年检测数据为训练集进行建模,利用2016年上半年数据为验证集检验,并进一步预测2016-2017年的超标率。结果金属和类金属超标率长期趋势为逐年下降,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效应,其中二、三季度较高,一、四季度较低。建立ARIMA(0,1,1)×(0,1,1)_4模型,经检验残差为白噪声序列,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54%。结论长沙市金属与类金属危害的控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超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第二季度是金属与类金属危害控制的重点。季节性ARIMA模型在金属与类金属检测超标率预测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今后可以和其他模型联合降低预测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与类金属 职业病危害因素 超标率 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堡子煤矿采掘工作面职业病危害因素解析及防护措施 被引量:10
6
作者 牛德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5,共4页
根据堡子煤矿采掘工作面工艺流程特点,解析了井下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和普掘工作面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了粉尘、噪声与振动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为类似煤矿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煤矿井下采掘工作... 根据堡子煤矿采掘工作面工艺流程特点,解析了井下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和普掘工作面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了粉尘、噪声与振动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为类似煤矿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职业病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堡子煤矿 采掘工作面 职业病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铬酸盐生产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7
作者 程广超 王思华 孟成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5-1116,共2页
关键词 铬酸盐 超限倍数 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离子检测技术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海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9-172,共4页
通过对比国内外传统、现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确定了光离子检测技术的可行性。介绍了光离子检测技术的原理、使用方法等特点,总结了炼化企业将光离子检测技术应用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创新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光离子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矿职业病预评价中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振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54-158,共5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识别与分析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某铁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重点阐述了系统工程分析法和类比调查法在预评价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应...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识别与分析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某铁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重点阐述了系统工程分析法和类比调查法在预评价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应用。通过对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类比工程进行分析,识别了某铁矿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了职业病危害程度,得出来了凿岩工是白指病、噪声聋、尘肺的易感人群,球磨工和破碎工罹患尘肺病和噪声聋的概率较大,凿岩工、球磨工和破碎工是本项目重点保护对象和监护人群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职业病危害因素 预评价 危害因素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接触工人对职业病危害防护知晓情况及其对外周血象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仁强 刘艳荣 于素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3,77,共5页
目的了解苯接触工人对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知晓情况,分析知识知晓率对外周血象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苯接触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30人,男性422人(79.62%),女性10... 目的了解苯接触工人对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知晓情况,分析知识知晓率对外周血象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苯接触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30人,男性422人(79.62%),女性108人(20.38%)。46.60%的工人不太了解,47.17%的工人一般了解,6.23%的工人比较清楚;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和工龄。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工人白细胞计数减少检出率(2.10%)、外周血象异常率(3.15%)显著低于非正确使用者(7.79%,12.30%);注意检查并及时处理机器设备的跑、冒、滴、漏的工人白细胞计数减少检出率(3.79%)、红细胞计数减少检出率(1.79%)、外周血象异常率(5.58%)低于非注意检查并及时处理者(9.76%、7.32%、17.07%);采样、检尺时站在上风侧的工人外周血象异常率(4.35%)低于非上风侧者(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接触工人外周血象异常率与白细胞计数减少率有随知晓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P<0.01)。结论苯接触工人对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知晓程度较低,知晓本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是外周血象改变的保护性因素,正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行为可以减少外周血象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作业工人 职业病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外周血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职业病危害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妙珍 夏庆华 +2 位作者 顾竹青 唐传喜 王丽明 《中国健康教育》 2004年第10期940-941,共2页
目的 评价企业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对职业病危害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在对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职工进行职业危害基线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治理 ,主要采取健康知识宣传与培训 ;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作业场所的防护... 目的 评价企业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对职业病危害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在对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职工进行职业危害基线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治理 ,主要采取健康知识宣传与培训 ;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作业场所的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 ;仪器设备更新等。在干预前后以访谈和问卷形式开展调查 ,并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了控制 ,粉尘、毒物浓度下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防护措施落实及使用率、正确执行操作规程率均明显提高。各项统计结果干预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企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综合干预可收到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 综合干预 效果评价 健康促进工作 知识知晓率 基线调查 健康知识 结论 仪器设备 规章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造船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控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剑 《船海工程》 2012年第3期131-135,共5页
船舶建造过程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烟尘、噪声等;详细说明了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接触者的危害;阐述了船舶行业作业者目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提出了控制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从而保护作业者生命安全、健康的措施。
关键词 造船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医学小词典——职业病 被引量:1
13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 全科医学 词典 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活动 劳动者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机车制造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季丽丽 梁晶 高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88-194,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铁路机车制造企业职业病防治水平,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通过分析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浓度或强度,判断辨识职业病防治关键控制点,分析超标原因,提出控制措施和建议;结合调研分析结果探讨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从... 为进一步提升铁路机车制造企业职业病防治水平,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通过分析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浓度或强度,判断辨识职业病防治关键控制点,分析超标原因,提出控制措施和建议;结合调研分析结果探讨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从总体框架,防、治、保3个维度,危害治理、前期预防、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应急管理、相关方管理6个方面作系统阐述。研究结果表明:铁路机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关键控制点为铸造、打磨、水阻试验、空压机站、驱动试验和喷漆作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机车制造企业 职业病防治 管理体系 职业病危害因素 关键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卫生服务的特征及其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隋少峰 李士雪 耿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职业卫生服务 购买行为 职业病危害因素 个人防护用品 化学品毒性鉴定 职业病危害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技术服务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青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0期156-157,共2页
指出了标准与法规中对职业卫生相关术语描述不一致,工作日写实要求规范不清,内容较多且意义不大,调查表设计不合理,检测报告指导性不强。为探讨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个人在职业卫生领域的... 指出了标准与法规中对职业卫生相关术语描述不一致,工作日写实要求规范不清,内容较多且意义不大,调查表设计不合理,检测报告指导性不强。为探讨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个人在职业卫生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在调查和报告内容中剔除非关键性的内容,增加对企业有用的建议,增加危害因素汇总表及风险分类,强化措施建议的技术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期检测 检测报告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