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村干部群体与基层治理程式化——来自上海远郊农村的田野经验 被引量:43
1
作者 印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49,共8页
乡镇治理事务的公共服务取向与繁杂的公共行政事项对职业村干部群体形成制度性需求,农村社会格式化成为后备干部制度有效运作的社会土壤。职业村干部群体的科层化治理体现为权责明晰的行政责任制度、逐级晋升的官僚成长机制和常态化的... 乡镇治理事务的公共服务取向与繁杂的公共行政事项对职业村干部群体形成制度性需求,农村社会格式化成为后备干部制度有效运作的社会土壤。职业村干部群体的科层化治理体现为权责明晰的行政责任制度、逐级晋升的官僚成长机制和常态化的办公会议制度。职业村干部群体身处科层化的治理结构中,具有理性官僚的些许特征。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并非仅仅依靠科层制就能实现,基层治理程式化以相应的社会条件和雄厚的公共财政为依托。众多的治理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同样发挥不可替代的功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制度创新应通盘考虑相关治理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村干部 理性官僚制 乡村治理 基层治理程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职业认知,推进村干部职业化改革
2
作者 李红娟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0期68-70,共3页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农村社会治理问题日益凸显。村干部是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主要力量,对其进行职业化改革,有利于推动村干部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振兴。但是,现阶段我国村干部...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农村社会治理问题日益凸显。村干部是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主要力量,对其进行职业化改革,有利于推动村干部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振兴。但是,现阶段我国村干部职业化改革还存在认识上不到位、责任上不落实、发展上不平衡等问题。村干部职业化概念界定村干部是中国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主要由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成员和其他村民委员会成员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农村社会治理 村民委员会成员 村干部职业 农村基层治理 村干部队伍 职业认知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职业化的生成机制及路径创新 被引量:51
3
作者 王惠林 杨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62,共9页
沿海发达地区村干部呈职业化发展趋势。职业化村干部表现为层级制的职能分工、理性的选拔机制、稳定的职业预期及流动性任职。基层行政变迁是村干部职业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密集的输入性资源既是村干部职业化的经济基础,又加速村级组织... 沿海发达地区村干部呈职业化发展趋势。职业化村干部表现为层级制的职能分工、理性的选拔机制、稳定的职业预期及流动性任职。基层行政变迁是村干部职业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密集的输入性资源既是村干部职业化的经济基础,又加速村级组织行政化的形成。村干部职业化是在村庄自主性力量不足以支撑起村民自治运转的情况下,国家行政权力下沉到村一级,向基层输入资源及公共规则的过程。它重塑了正式激励系统,再造了公共性的治理主体。然而,它也造成村庄内部动员体系解体、村务与政务的选择性执行以及自下而上信息传达渠道阻塞等问题,导致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疏离。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元实行村民自治,是村干部职业化趋势下有效平衡自治与行政关系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行政权力 基层治理转型 村干部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村干部职业化和行政化之路——基于我国东中西部乡村治理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向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3,共8页
基层组织形态及其干部角色,是巨型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础性配置。沿着经验研究进路,从历史视角和区域差异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梳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东中西部村庄治理实践,以揭示非正式干部正式化的路径、类型及其限度。研究表明:东部... 基层组织形态及其干部角色,是巨型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础性配置。沿着经验研究进路,从历史视角和区域差异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梳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东中西部村庄治理实践,以揭示非正式干部正式化的路径、类型及其限度。研究表明:东部村庄,一般集体经济发达,治理资源丰富,治理事务密集且频发,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率先实现了村干部职业化;而后随着治理任务下沉、财权上收和精细化考核,村干部由职业化进一步走向了行政化;其治理事务密集频发且内生性强,形塑了其村庄内生型非正式干部正式化的实践道路。中西部村庄,集体经济弱势,治理资源极其有限,治理事务稀疏且偶发,村干部兼业状态突出;随着治理任务密集下沉,行政面向突出,依托地方政府财源供给,部分中西部村庄实现了村干部职业化、行政化转型,走向外生性行政建构型道路。同时,治理事务与村庄需求匹配度和治理资源与组织成本契合度差异,共同形塑了东中西部乡村不同的治理绩效。非正式干部正式化,事关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选择问题,要求各界必须审慎对待这一基层治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职业 治理事务 治理资源 组织成本 实践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干部职业化:生成逻辑、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扩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0,共8页
村干部职业化作为地方政府应对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双重挤压下村治治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有其必然的内生逻辑。村干部职业化也带来诸如干群关系悬浮化、村治导向市场化、村治方式格式化及村治资源私人化等问题,需要通过促进村干部职业化与村... 村干部职业化作为地方政府应对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双重挤压下村治治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有其必然的内生逻辑。村干部职业化也带来诸如干群关系悬浮化、村治导向市场化、村治方式格式化及村治资源私人化等问题,需要通过促进村干部职业化与村民委员会自治有效衔接,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及重塑基层政府权力体系等措施,坐实村干部职业化机制,真正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职业 村庄治理 治理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引领:中西部留守型村庄村干部职业化的动力机制探析——基于陕西扶风X村村干部职业化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向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4,共9页
既有研究难以对中西部留守型村庄村干部职业化实践背后的动力机制问题做出有效解释。基于陕西扶风X村村干部职业化实践的调研表明:"治理事务"和"治理资源"是内在决定基层组织形态和村干部角色的两大基础性变量。研... 既有研究难以对中西部留守型村庄村干部职业化实践背后的动力机制问题做出有效解释。基于陕西扶风X村村干部职业化实践的调研表明:"治理事务"和"治理资源"是内在决定基层组织形态和村干部角色的两大基础性变量。研究发现:以X村为代表的中西部留守型农村,村庄内生性治理事务有限,且村庄集体经济空壳化明显,不具备村干部职业化的内生需求和经济基础。近年来,随着治理任务密集下沉,村级治理事务密集且频发,对村干部职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增多,部分地区具备了支付村干部职业化所产生的组织成本的经济能力,走向了村干部职业化道路。但当中"政治引领"特征突出,这与中西部绝大多数普通农村村庄基础并不匹配,因此村干部职业化并非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留守型村庄 基层治理 兼业干部 村干部职业 政治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化城乡社区管理者:美国城市经理制对我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汉 张登国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6期98-105,共8页
我国农村社区化、城镇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强化,对村级组织建设和村干部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在农村治理中,在继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同时,必须促进农村治理绩效的提升,提高农村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农村干部的... 我国农村社区化、城镇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强化,对村级组织建设和村干部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在农村治理中,在继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同时,必须促进农村治理绩效的提升,提高农村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农村干部的职业化水平。美国的城市经理制倡导科学化管理以及决策和执行的适度分离,代表着公共管理中职业化社区管理者制度的发展。城市经理制对于我国建立职业化的农村社区管理者队伍的启示为:在农村干部制度改革中,应实行村务决策与执行适度分离、拓宽村干部选拔渠道,推动农村治理科学化与农村干部职业化,建立统一的农村干部管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职业 城乡社区管理者 城市经理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村干部职业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洋 简小鹰 《河南农业》 2017年第29期6-6,共1页
随着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也相继提出,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村干部作为村级治理的领导核心,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并非国家公务员,通过回顾村干部职业化已有研究成果,... 随着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也相继提出,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村干部作为村级治理的领导核心,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并非国家公务员,通过回顾村干部职业化已有研究成果,围绕村干部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管理规范化等职业化表现形式展开,探究村干部职业化争论及发展趋势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村干部职业 岗位职业 报酬工薪化 管理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村干部职业化: 时代特征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宝玲 黄英 国万忠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5,共9页
村干部职业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乡村治理现代化视角剖析江西省Z村干部职业化现象发现,在前提保障、边界划分、内核体现和外在延伸的进程中,村干部职业化表现出办公设备现代化、... 村干部职业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乡村治理现代化视角剖析江西省Z村干部职业化现象发现,在前提保障、边界划分、内核体现和外在延伸的进程中,村干部职业化表现出办公设备现代化、责任分工明晰化、岗位职务专业化、业务执行规范化等时代特征,是三重实践逻辑共同导引的结果。结果表明:从自下而上逻辑看,乡村社会结构变迁造就村干部职业化新格局;从自上而下逻辑看,乡村定位转型迎来村干部职业化新机遇;从横向逻辑看,社会认知转变缔造村干部职业化新态势。针对当前村干部职业化面临的制度缺位、错位、异位等问题,应深入夯实制度、优化制度、规范制度,持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村干部职业 时代特征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职业化的动因与成效 被引量:16
10
作者 桂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5-57,共3页
村干部制度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乡政村治的基层治理二元结构,村干部具有角色上的二重性特征。村干部职业化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正在全国推广,造成村干部的国家性加强和群众性弱化,不利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 村干部制度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乡政村治的基层治理二元结构,村干部具有角色上的二重性特征。村干部职业化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正在全国推广,造成村干部的国家性加强和群众性弱化,不利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农村基层治理要继续保持乡政与村治二元结构,村干部制度建设应当服务于村民自治体制激活,村干部职业化应保持在一定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体制 村干部角色 村干部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职业化的实践、后果及其制度监控——以南京远郊农村经验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万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90,165,166,共12页
不少学术观点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笔者在一些农村地区调研发现,村干部职业化并非只有利,而是利弊共存。村干部职业化虽然能够有效激励村干部积极行政,并促进村级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村干... 不少学术观点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笔者在一些农村地区调研发现,村干部职业化并非只有利,而是利弊共存。村干部职业化虽然能够有效激励村干部积极行政,并促进村级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村干部职业化并没有解决村干部作为"当家人"为民服务的动力问题;伴随村干部职业化的是村级组织的行政化和村民参与的缺失。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市政府通过一些制度化的监控手段,改进村干部职业化,使村干部有效地为民服务。南京市村干部职业化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及其为克服弊端进行的制度创新,回应了当下村干部职业化的争议,为村干部职业化提供了借鉴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职业 村级组织行政化 村干部角色 村民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职业化的逻辑、特征与影响——基于苏州农村调研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史明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后税费时代,村级组织的治理权力不断上移,治理责任、治理内容不断增多,薪酬回报低、工作不稳定的情形使得村干部大量流失。与多数地区不同的是,苏州将村干部职务职业化,工资福利待遇高且工作稳定的村干部职位成为村庄精英的理想职业,村... 后税费时代,村级组织的治理权力不断上移,治理责任、治理内容不断增多,薪酬回报低、工作不稳定的情形使得村干部大量流失。与多数地区不同的是,苏州将村干部职务职业化,工资福利待遇高且工作稳定的村干部职位成为村庄精英的理想职业,村干部队伍稳定有力。职业化使得村干部和村级组织被完全吸纳入国家科层体制之中,村干部成为忠诚于国家的代理人,基层组织展现出科层式特征:村干部队伍层级化、工作形式化、工作伦理职业化。职业化使得国家能够有效控制半正式官僚,同时也使得村干部"官僚化"并有脱离群众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职业 责权分离 科层式治理 国家代理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与自治互构:村干部职业化与内生治理需求的表达——基于鄂东Z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佳鹏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4-81,共8页
研究表明,村干部职业化并未导致"行政消解自治"的困境。笔者深入鄂东典型村庄,发现能人村干部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广泛的利益吸纳动员、治理单元下沉及多元治理策略成为连接村干部职业化与村民自治的有效机制。文章从经验研究... 研究表明,村干部职业化并未导致"行政消解自治"的困境。笔者深入鄂东典型村庄,发现能人村干部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广泛的利益吸纳动员、治理单元下沉及多元治理策略成为连接村干部职业化与村民自治的有效机制。文章从经验研究出发,论证了中西部一般农业型村庄村干部职业化背景下行政与自治的互构机制,在这一背景下村干部既能够完成自上而下的大量行政任务,又能应对村内繁杂的治理需求,基层组织依然保持"乡政村治"的权力格局。但,能人治村可能造成村庄政治垄断和集体资产私人化的意外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与自治 村干部职业 村民自治 能人治村 利益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职业化的现实价值探究
14
作者 陈繁芝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15期129-131,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理资源以及权力下放到基层,村级事务越来越繁重,传统的兼职型村干部难以胜任复杂化、多样化的乡村治理工作,村干部职业化应运而生。经研究发现,村干部职业化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如下,首先能够合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理资源以及权力下放到基层,村级事务越来越繁重,传统的兼职型村干部难以胜任复杂化、多样化的乡村治理工作,村干部职业化应运而生。经研究发现,村干部职业化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如下,首先能够合理吸纳乡村精英,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其次解决后顾之忧,激励扎实有效开展乡村工作;最后引领乡村内涵式发展,推动乡村治理有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干部职业 现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职业化制度变迁的时代背景
15
作者 李鸿程 《乡村论丛》 2022年第3期60-66,共7页
国情、党情、社情是村干部职业化制度变迁的总时代背景。国情方面,我国政权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纵深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快速发展。党情方面,党组织正在全面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组织建设全面展开、治理能力... 国情、党情、社情是村干部职业化制度变迁的总时代背景。国情方面,我国政权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纵深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快速发展。党情方面,党组织正在全面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组织建设全面展开、治理能力快速提高。社情方面,村庄自治空间与国家行政深入正在走向平衡,传统宗法整合向契约整合转变。总体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村干部职业化制度变迁的大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职业 制度变迁 时代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交城试水村干部职业化初显成效
16
作者 王子瑞 《村委主任》 2020年第1期6-7,共2页
如果不是一份工资保障,山西省交城县洪相乡广兴村的村委主任张高龙还在琢磨干个什么生意维持生计.2019年3月,由交城县委组织部下发的《交城县农村“两委”主干岗位报酬发放办法(试行)》《农村“两委”主干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让他吃了... 如果不是一份工资保障,山西省交城县洪相乡广兴村的村委主任张高龙还在琢磨干个什么生意维持生计.2019年3月,由交城县委组织部下发的《交城县农村“两委”主干岗位报酬发放办法(试行)》《农村“两委”主干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让他吃了定心丸,这是该县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将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劳动报酬确定下来,在这两个《办法》中,村干部的报酬给予了合理配比,迈出了探索农村干部专职化管理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委组织部 工资保障 绩效考核办法 劳动报酬 村干部职业 村干部 农村党支部书记 交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的适用性辨析——基于激励的视角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杜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5,共7页
村干部职业化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地村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所形塑的是一种职业化的村干部管理体制。相关研究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通过对村干部激励系统中制度性激励的强化来解决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实地调查表明,兼职化... 村干部职业化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地村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所形塑的是一种职业化的村干部管理体制。相关研究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通过对村干部激励系统中制度性激励的强化来解决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实地调查表明,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中非制度性激励的存在使村干部位置对留守在乡村的村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乡村依然能够保持较为完整的村干部队伍的重要原因,而制度性激励只是补充。非制度性激励的吸引力源于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与乡村经济机会的亲和性。近几年,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之所以弥漫着村干部的不满和抱怨情绪,其原因在于过多的行政任务与有限的报酬之间的不匹配,以及治理资源的匮乏弱化了村干部身份非制度性激励中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激励。针对该问题,应当做的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原有的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而是在保留这一体制形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并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 职业村干部管理体制 非制度性激励 乡村经济机会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女性参与村级治理实践研究
18
作者 余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4,共12页
农村女性公共参与是妇女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基层治理转型,农村女性不但在村干部职数中占比增加,而且越来越多女性占据权力结构核心地位,村庄层面“妇女当家”现象明显。与男性村干部相比,女性村干部注重服务意识、以心换心,能够守规... 农村女性公共参与是妇女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基层治理转型,农村女性不但在村干部职数中占比增加,而且越来越多女性占据权力结构核心地位,村庄层面“妇女当家”现象明显。与男性村干部相比,女性村干部注重服务意识、以心换心,能够守规矩有底线,女性参与村级治理具有柔性治理、情感治理和规范治理特征。基层治理转型下村级行政化和村干部职业化,村庄内部事务由利益纠纷型转向社会动员型,女性为谋求效用最大化的家庭发展策略,主动参与到村级治理中,满足其经济、抚育和赡养等多重复合性目标。从影响来看,农村女性参与村级治理有助于构建回应型基层政府和平权型村级权力结构,促进多元共治格局,提升女性村庄话语权。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女性成为村干部,政府应该加强乡村治理中的女性领导力,为女性村干部提供有利的外部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 村级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 村干部职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治理结构:一种现代农村社区的治理结构——基于苏南X镇的田野经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万芹 龙斧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5期68-79,154,共13页
现代农村社区的兴起对已有基层治理体系形成挑战,现代农村社区组织既要承担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又要对下处理村民自治事务,原有的治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双重治理事务的需要。面对基层治理困境,X镇进行治理体系的变革,建立了一种耦合型的... 现代农村社区的兴起对已有基层治理体系形成挑战,现代农村社区组织既要承担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又要对下处理村民自治事务,原有的治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双重治理事务的需要。面对基层治理困境,X镇进行治理体系的变革,建立了一种耦合型的治理结构:一方面通过村干部职业化、行政力量下沉的方式实现村级事务的行政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双重村级治理架构的设置和权力资源配置,建立行政权与自治权的边界和责权。这一机制设置是“双轨政治”在当代社会的延伸和变革,实现了行政权与自治权的有效耦合,满足了现代农村社区双重治理事务的需要,为农村地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治理 村干部职业 行政下沉 自治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型社会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41
20
作者 罗兴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过渡型社会”是乡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阶段,其形态上具有混合性、阶段性、过渡性等多种特征,表现为村干部权威弱化、半工半耕、混合文化和原子化半熟人社会,治理上面临治理目标与治理需求存在张力、策略性应对突出和弹性治... “过渡型社会”是乡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阶段,其形态上具有混合性、阶段性、过渡性等多种特征,表现为村干部权威弱化、半工半耕、混合文化和原子化半熟人社会,治理上面临治理目标与治理需求存在张力、策略性应对突出和弹性治理鲜明等多重样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嵌入在乡村社会结构与变迁之中的政治社会过程,其推进应该与乡村社会的性质相匹配,有相应的社会基础支撑,这一基础不仅蕴涵乡村社会结构的区域差异,还包括乡村社会转型的阶段性。深刻认识过渡型社会及其性质,对于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职业 半工半耕 混合文化 半熟人社会 乡村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