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5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时代的职业变迁趋势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变革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博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2,共8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未来社会职业的加速变迁,人机智能协作将成为职业存在的新形态。新的工作模式将显著改变各职业领域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呈现出职业能力需求结构加速变迁的态势。职业教育需要根据智能时代的特征对其人才...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未来社会职业的加速变迁,人机智能协作将成为职业存在的新形态。新的工作模式将显著改变各职业领域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呈现出职业能力需求结构加速变迁的态势。职业教育需要根据智能时代的特征对其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变革,以职业功能的稳定性为切入点,构建“个人—院校—产业”间的新型动态均衡机制,并针对不同人机协作模式的特征差异,对传统工作任务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变迁 人机智能协作 职业功能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石笑朋 景向欣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3-65,共3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情况的分析,总结近年来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取得的典型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围绕提高服务龙江经... 通过对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情况的分析,总结近年来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取得的典型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围绕提高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基于"工匠精神及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省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机制改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现实问题及破解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伊琳 钱旭升 朱景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4,共8页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体系构建具有深远影响。它能够有效打破培养的人才地方留用率不足的困境、缓解产教“融而不和”“供需失衡”的问题、突破人才培养凝聚力不强的短板...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体系构建具有深远影响。它能够有效打破培养的人才地方留用率不足的困境、缓解产教“融而不和”“供需失衡”的问题、突破人才培养凝聚力不强的短板,为职业教育发展凝聚更多思想基础与行动共识。基于建设理念、教育创新、产教衔接、协同分工等关键点,应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来夯实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发展基石,以“产教对接”来完善市域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机制,以“职普融通”来构建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共建共享”来完善责权利清晰的育人分工机制,从而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市域产教联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班牙职业教育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翠香 崔之昂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3-80,共8页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加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是全球各国面对的共同主题。西班牙政府为了解决近年来所遇到的技能人才供需错配以及受零工经济冲击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困境问题,不断完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制...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加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是全球各国面对的共同主题。西班牙政府为了解决近年来所遇到的技能人才供需错配以及受零工经济冲击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困境问题,不断完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并推进改革实践。在制度供给方面,西班牙政府不断强化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建立与政策配套的资金投入机制、制定数字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在实践推进方面,西班牙通过构建多主体协同培养数字技能人才共同体、规范促进不同阶段职教教师数字能力提升、持续建设学习场域的数字资源、开发与数字技能相融合的课程等,不断提升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 数字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 制度供给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视野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5
作者 余红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76-278,282,共4页
从现代化视野出发,通过分析乡村人才振兴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与挑战,探索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进一步研究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从而提出了职业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从现代化视野出发,通过分析乡村人才振兴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与挑战,探索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进一步研究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从而提出了职业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乡村教学课堂模式、开发乡土化和技能化教学内容、打造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队伍、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策略和建议,旨在促进职业教育对乡村人才振兴的赋能作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职业人到志业人: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取向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捷 李慧 何茜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1,共7页
从职业到志业既是对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然样态的一种回应与反思,更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然理想的一种探索和追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其严格有限的意义,而以志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是为了让技术技能人才获取世俗意义... 从职业到志业既是对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然样态的一种回应与反思,更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然理想的一种探索和追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其严格有限的意义,而以志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是为了让技术技能人才获取世俗意义上的物质财富,而是在于促进技术技能人才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超越对技术人和职业人的追求,将志业人作为最终目标。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重视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性,树立“人格本位+能力本位”的育人理念;要夯实人才培养的内容基础,完善“职业规划+生涯导向”的育人模式;要彰显培养路径的灵活多样,设计“学分银行+弹性学制”的育人制度,从而使技术技能人才达到志业人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 志业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技术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环境”匹配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建强 金红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的“要求—能力”匹配、“需求—供给”匹配、“人—组织”匹配三个维度审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匹配关系,发现“要求—能力”不匹配表现为学生技能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需求—供给”不... 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的“要求—能力”匹配、“需求—供给”匹配、“人—组织”匹配三个维度审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匹配关系,发现“要求—能力”不匹配表现为学生技能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需求—供给”不匹配表现为培养环境难以满足学生的技能发展需求,以及“人—组织”不匹配表现为学生价值观念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工匠精神之间尚有差距。为此,需要着重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新技能促成“要求—能力”匹配,构建分布式的学习生态体系实现“需求—供给”匹配,打造情境化学习环境实现“人—组织”匹配,不断完善技能预测系统有效感知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环境”匹配理论 产业转型升级 技能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特质、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小青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6,共8页
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要求,面向新质产业,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要具备跨越边界的学习能力、滚动更新的技术技能、自主自立的创新思维、持续成长的发展潜力、技文共生的合伦精神、面向国际的开放意识等内在... 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要求,面向新质产业,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要具备跨越边界的学习能力、滚动更新的技术技能、自主自立的创新思维、持续成长的发展潜力、技文共生的合伦精神、面向国际的开放意识等内在特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全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在逻辑指向上必须坚持精准适配逻辑、数智驱动逻辑、整合融合逻辑、跨域协同逻辑,在发展进路上要面向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打造职业教育新基建;要立足新介质劳动资料,强化人才高效应用新工具;要依托新材质劳动对象,推动人才融合使用新要素;要瞄准高素质劳动者目标,锻造技术技艺高超新工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育赋能职业教育新质人才培养的价值彰显、关键挑战与发展方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利海 周化光 郝鑫岐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2-46,共5页
美育赋能职业教育新质人才培养是匹配时代“专业—审美”融合需求,提高新质人才培养质量的时代命题;是呼应国家教育规划从“软性补充”到“刚性核心”转变,响应“大国工匠”育人诉求的迫切要求;是推动文化创意与审美价值的融合,促进社... 美育赋能职业教育新质人才培养是匹配时代“专业—审美”融合需求,提高新质人才培养质量的时代命题;是呼应国家教育规划从“软性补充”到“刚性核心”转变,响应“大国工匠”育人诉求的迫切要求;是推动文化创意与审美价值的融合,促进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然而,以美育赋能职业教育新质人才培养仍然面临诸多关键挑战,如社会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固有观念与职业教育底层架构的局限;美育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专职教师与实践平台资源匮乏;学生美育意识薄弱且评价体系忽视学生多元审美的发展。基于此,应强化美育政策的系统化支持,完善职业院校美育文化管理体系;推动美育养成与职业教育跨专业、跨学科融合,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学生美育的自主发展,构建职业院校美育评价与激励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职业教育 新质人才 人才培养 美育意识 审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省域实践与优化路径
10
作者 陈颖淑 刘冰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41,共10页
深入实施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遵循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服务发展的价值逻辑,通过长周期培养层次高移、跨类型培养互融互... 深入实施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遵循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服务发展的价值逻辑,通过长周期培养层次高移、跨类型培养互融互通和响应产业升级与学历技能提升需求,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美誉度、吸引力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但在实施过程中,统筹不足、产教脱钩、中高分立、机制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制度优势效能释放和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应遵循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两个导向,树立集成改革思维,优化制度设计,切实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职业教育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长学制 人才培养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嵌入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双重效应与风险应对
11
作者 安立魁 邓会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2-30,共9页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背景下,数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嵌入”职业教育生态,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变革,并产生了显著的双重效应。赋能方面,通过数智技术合力构建虚实融合的教育生态、革新教学范式、拓展产教协同创新发展路径...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背景下,数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嵌入”职业教育生态,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变革,并产生了显著的双重效应。赋能方面,通过数智技术合力构建虚实融合的教育生态、革新教学范式、拓展产教协同创新发展路径、重构现代化治理体系,显著提升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但同时,数智技术的工具理性导向与技术中心主义倾向弱化了育人逻辑、减少了师生互动、偏离能力建构目标、技能训练碎片化和评价体系失衡。为平衡技术红利与育人本质,需要:重塑教育逻辑,确立人本导向的技术使用价值观;重建交互机制,强化人机协同下的师生关系建构;优化育人体系,推动技能建构向情境整合转型;重构评价体系,建立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职业教育 技能人才培养 双重效应 技术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
12
作者 王浪 孙齐鸣 李琼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32,共9页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本科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创设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新维度,助力产...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本科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创设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新维度,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区域经济稳定发展,扩大人才资源储备、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本科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师资团队能力不足、产学需求适配度低及校企合作顽障难破等多重困境。为应对这些挑战,本科职业教育应坚持人才培养高层次与职业性的耦合,打造一批技艺精湛的高质量师资团队,加强课程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探索校企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乡村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13
作者 钟文艳 《广东蚕业》 202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乡村地区对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具有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优势。文章分析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乡村地区对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具有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优势。文章分析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如:“双师型”教师队伍配备不足、专业设置供需错位、校企合作不紧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质量评价缺乏特色等,提出了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人才评价体系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以期提升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人才 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培养
14
作者 翁佩莹 《村委主任》 2025年第8期55-57,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主阵地,承担着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的重任。基于此,本文围绕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合格的农村技术人才提供创新路径和借鉴经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主阵地,承担着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的重任。基于此,本文围绕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合格的农村技术人才提供创新路径和借鉴经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新型农民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点
15
作者 和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共1页
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指出:“一体化... 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指出:“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这为探索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目前来看,一方面,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存在政策支持不足、人才培养实施脱节、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面对教育强国建设提出的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等新的改革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需要进一步从形式一体化向内涵一体化深化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未来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需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一体化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完善相关支持政策,能够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制度性、资源性和方向性的引导。具体来讲,政府层面要加大对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等;要健全优化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充分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 积极性和主动性 办学能力 人才培养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 质量保障体系 专项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意蕴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5
16
作者 于扬 牛彦飞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强就业”为导向,以“高技能”为核心,以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以服务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为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国内外相关实践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强就业”为导向,以“高技能”为核心,以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以服务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为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国内外相关实践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和范本,后续推进过程中应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坚持以能力与素质提升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与高端性;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责并重,突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坚持以服务终身教育为类型特征,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终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内涵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导向的政策演进及未来调整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天红 程利群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4,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呈现出从“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和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倾向”“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到“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渐进调适发展脉络。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出现的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呈现出从“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和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倾向”“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到“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渐进调适发展脉络。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出现的人才培养工具化、学历化倾向以及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够紧密等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面向未来,职业教育应注重个性化、终身化发展,彰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突出能力导向、生涯导向,强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推进产教紧密融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导向 政策演进 现实困境 未来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姜文魁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112,共4页
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路是注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社会服务... 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路是注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开展职业教育数字生态系统建设。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标准化培养和模块化定制优化教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职业教育 新商科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生态视角下新农科人才培养推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龙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210-216,共7页
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教育生态视角下由政策、教育、实践和环境4个层面组成的新农科人才培养多元推进机制。结果显示,政策机制为其他机制提供方向和支持,教育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知识和技能,实践机制强调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环境机... 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教育生态视角下由政策、教育、实践和环境4个层面组成的新农科人才培养多元推进机制。结果显示,政策机制为其他机制提供方向和支持,教育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知识和技能,实践机制强调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环境机制为新农科人才培养提供了社会和环境保障;4个层面的机制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教育生态视角下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完整框架。此外,还进一步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提升新农科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 新农科 人才培养 推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双轨并行”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
作者 文彤 韩瑞东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91-94,共4页
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举措,实施“双轨并行”人才培养机制,有助于延长人才培养周期,提升农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助力终身教育和技能型社会建设。在当前现代农业适度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培... 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举措,实施“双轨并行”人才培养机制,有助于延长人才培养周期,提升农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助力终身教育和技能型社会建设。在当前现代农业适度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三支队伍”,即农技创新与推广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新型农民。为解决农业人才职前职后培养衔接不畅的问题,有必要从运行机制构建、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等维度构建“双轨并行”现代化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从完善产学研协同的时间育人体系、优化农业教学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三方面形成合力,进而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经济同步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双轨并行 农业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