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 被引量:155
1
作者 陈晓琴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6-18,共3页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高职教育这一阶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和"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的描述,一方面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等功能,另一方面是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高职...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高职教育这一阶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和"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的描述,一方面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等功能,另一方面是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高职课程体系解构与重构、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功能及内容进行阐述,探讨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否需要对接,如何对接,旨在为高职课程标准制定提供新思路,有力推进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高职教育 课证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技能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清 鲁维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92,共2页
安装工程造价员是高职院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之一,其职业任务就是安装工程计价。文章通过对"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的职业技能与知识要求的分析,确立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安装工程计价的工学结... 安装工程造价员是高职院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之一,其职业任务就是安装工程计价。文章通过对"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的职业技能与知识要求的分析,确立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安装工程计价的工学结合,使安装工程造价员达到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从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思路和课程设计理念着手,以项目为载体,计价工作过程为导向,探讨安装工程计价职业技能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装工程造价员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 职业技能培养思路 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 课程设计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教育与生产的脱节对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脱节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32-34,共3页
社会分工使教育和生产由融合到分离,教育得以独立为具有专门社会职能的部门。然而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又使教育与生产的分离不能彻底,于是出现了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企业技术培训)的分野。这种关系反映到作为教育成果的... 社会分工使教育和生产由融合到分离,教育得以独立为具有专门社会职能的部门。然而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又使教育与生产的分离不能彻底,于是出现了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企业技术培训)的分野。这种关系反映到作为教育成果的证书上,就分别有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也出现了两个证书脱节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工 脱节 滞后性 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岗位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电力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构思
4
作者 牟石勇 《职教论坛》 2004年第09X期50-51,共2页
电力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大体系.校内实践教学由配合公共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及文化综合素质实训、与专业基础课相适应的专业平台式实践教学和培养职业岗位技能的实践教学三个环节.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要... 电力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大体系.校内实践教学由配合公共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及文化综合素质实训、与专业基础课相适应的专业平台式实践教学和培养职业岗位技能的实践教学三个环节.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电力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职业岗位技能 评价体系 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考试舞弊看教学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杨 《职教论坛》 2007年第12X期57-58,共2页
考试作弊是由多种因素所构成。从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等教学环节分析了考试作弊的原因,并提出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等... 考试作弊是由多种因素所构成。从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等教学环节分析了考试作弊的原因,并提出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等为防止考试作弊的积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考试作弊 教学模式 职业岗位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任重道远 被引量:8
6
作者 邵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29,35,共3页
2002年,全国农民进城打工年收入5278亿元,农民带回家3274亿元,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逐渐成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各地非农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 2002年,全国农民进城打工年收入5278亿元,农民带回家3274亿元,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逐渐成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各地非农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农民工受过初级的专业培训,而大多数农民工达不到劳动市场对他们在素质上的要求。在劳动力转移中农民所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文化素质低、技术素质缺、心理素质弱、竞争意识淡和创业意识差所导致的对职业的低竞争力和低适应力,致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不了。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在2003年9月9日联合颁发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要加大投入,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一项重要举措,总之,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只有农村劳动力得以充分转移,才能有真正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本期组织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意义、作用及培训方式,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此项工作的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行业 农民工培训 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制度 就业准入制度 培训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