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构建的中国方案 被引量:1
1
作者 战东升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0,共12页
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者的人格从属性趋于弱化,大量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因无法认定劳动关系而被排除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之外,其面临着日益上升的职业伤害风险却长期缺乏制度保障。为解决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我国各地陆续启动... 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者的人格从属性趋于弱化,大量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因无法认定劳动关系而被排除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之外,其面临着日益上升的职业伤害风险却长期缺乏制度保障。为解决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我国各地陆续启动试点实践,学术界亦展开广泛研究。纵观各地试点和理论研究的现状,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面临保障模式不统一、未对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进行分类保护以及具体规则设计不健全等挑战。在借鉴域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国情,我国可通过将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纳入工伤保险体系,根据有无经济从属性对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进行分类保护,进而从保障对象、参保方式、工伤认定以及工伤待遇等层面进行具体规则构建,切实回应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职业伤害保障 工伤保险 经济从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去组织化”到“再组织化”:数字时代非正规就业者职业伤害保障模式探索
2
作者 王一 孙蒋胜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9,共15页
以典型劳动关系为基础、以正规就业者为核心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在工业社会中逐步发展完善,起到保护劳动者权益、分散企业工伤风险、促进职业伤害预防与康复的作用。但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群体受数量庞大、构成... 以典型劳动关系为基础、以正规就业者为核心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在工业社会中逐步发展完善,起到保护劳动者权益、分散企业工伤风险、促进职业伤害预防与康复的作用。但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群体受数量庞大、构成复杂,以及劳动关系等因素制约,非正规就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障权益很难得到合理维护。为解决这一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为统一和完善非正规就业者职业伤害保障提供了方向。非正规就业者职业伤害保障问题的底层逻辑是如何将“去组织化”的非正规就业者进行“再组织化”,使职业伤害保障等问题以有组织的形式解决。强调集体福祉、合作互惠、共建共享的社会团结经济通过建立非正规就业者合作联社,将分散而弱势的非正规就业者重新团结起来,并以非正规就业者合作联社为依托形成非常规就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适应非正规就业者的特点和需要,形成统一的制度框架,为解决非正规就业者职业伤害保障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者 职业伤害保障 社会团结经济 非正规就业者合作联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职业伤害保障缺失深层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大松 吴菲 熊羽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4,共4页
长期以来农民工职业伤害保障是一个较少被关注的问题。利用经济学中经典的工资理论,引入制度性预算软约束的新概念,在分别对我国农民工职业伤害保障面临的内生困境和外延环境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农民工自身保障需求呈现弱弹性和劳动市... 长期以来农民工职业伤害保障是一个较少被关注的问题。利用经济学中经典的工资理论,引入制度性预算软约束的新概念,在分别对我国农民工职业伤害保障面临的内生困境和外延环境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农民工自身保障需求呈现弱弹性和劳动市场价格信号无效的新观点,农民工职业伤害保障缺失的深层因素,即劳动市场上的价格信号无效以及在道德和保障制度等方面丞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伤害保障 劳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研究——从地方自行试点到国家统一试点的探索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思斌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6-49,共14页
有效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问题,不仅关系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和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工伤保障制度的完善。一些地区自行开展了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建立统一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提供了经验与启示。新就业... 有效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问题,不仅关系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和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工伤保障制度的完善。一些地区自行开展了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建立统一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提供了经验与启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需要从制度属性、筹资机制与基金管理、职业伤害确认、经办服务与管理、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等方面构建。与此同时,应加强顶层设计,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起坚实的职业伤害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职业伤害保障 工伤保险 社会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用工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治理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伟进 王天玉 冯文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0,共9页
当前平台经济构成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用工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应看到,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普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平台用工存在对劳动者社会保护不足的问题。平台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事实上的绝对... 当前平台经济构成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用工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应看到,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普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平台用工存在对劳动者社会保护不足的问题。平台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事实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平台用工法治建设的滞后,是平台用工劳动保护不足的两个重要原因。对平台用工应按照顺势而为、促进健康发展的思路,从注重鼓励转向积极规范和引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当务之急是加强适应数字时代劳动关系发展需要的法治建设,建立行业劳动基准协商机制,规范平台权力,促进平台与从业人员之间健康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同时,要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尽快构建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保障平台用工尤其是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正当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用工 数字经济 劳动法 劳动保护 劳动关系 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保障的法治进路
6
作者 袁文全 毛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88-200,共13页
新业态用工属于新兴用工方式,伴随平台经济的兴起而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维护是数字经济时代法治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社会保险权益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重要方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的保... 新业态用工属于新兴用工方式,伴随平台经济的兴起而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维护是数字经济时代法治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社会保险权益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重要方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的保障应遵循从属性理论的分析逻辑,克服公平失灵问题,最终实现对从业人员的社会保护。实践中从业人员参保积极性不高、用工单位承担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责任范围不明的问题突出,主要是由调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保障的法律机制不完备、现行法制将社会保险权益与劳动关系捆绑所致。基于对用工单位的从属性强弱程度不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的保障与维护应分层分类施策,并注重公平性和充分性。公平性是指用工单位和从业人员依法共同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同时由用工单位对低频接单员工和业余接单员工承担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给付;充分性是指由强制性社会保险和自愿性商业保险共同提供保障,后者发挥补充作用。一般性、普遍性需求由强制性社会保险提供保护,个性化、多样性需求则应通过自愿性商业保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平台用工 社会保险权益 不完全劳动关系 职业伤害保障 劳务外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