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类听神经病的耳蜗微音电位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杰 莫玲燕 +3 位作者 刘辉 张帆 陈静 姬晨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7期341-344,共4页
目的研究类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病例的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s,CMs)特征,探索CMs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ANSD 33例(49... 目的研究类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病例的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s,CMs)特征,探索CMs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ANSD 33例(49耳),2~75月龄,平均(19±17)月龄,中位数16月龄,依据CMs、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和中耳分析仪/颞骨CT检测结果分为3个组,中耳正常且DPOAE引出组26耳,中耳正常且DPOAE未引出组16耳,中耳异常组7耳。结果当刺激声强度为100 dB nHL时,有DPOAE组CMs幅值(0.45±0.12)μV,无DPOAE组CMs幅值为(0.37±0.08)μV,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而中耳异常组全部记录到CMs,且其幅值与DPOAE未引出的中耳正常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在ANSD中部分病例外毛细胞功能会发生损害,表现为OAEs消失、CMs持续存在。而这种情况下的CMs单纯来自于内毛细胞的可能性较小,更可能来自于部分受损外毛细胞与部分或全部内毛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耳蜗微音电位 畸变产物声发射 类听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度重振与耳蜗微音电位及耳聋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秀伍 刘鋋 +3 位作者 郭连生 赵小燕 刘博 韩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了解响度重振与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CM)及耳聋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重振的形成机制。方法对104例一耳正常,另一耳为感音性听力下降并有响度重振的患者施行双耳CM测试,测试频率为0.5、1kHz,以高频下降为主者加测2、4、8... 目的了解响度重振与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CM)及耳聋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重振的形成机制。方法对104例一耳正常,另一耳为感音性听力下降并有响度重振的患者施行双耳CM测试,测试频率为0.5、1kHz,以高频下降为主者加测2、4、8kHz。将患者初诊时纯音听阈、双耳CM检测阈值与最终稳定之后的纯音听阈相比较,为便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CM分型标准:Ⅰa型:患耳CM检测阈值<健耳,阈值差≤10dB;Ⅰb型:双耳CM检测阈值相等,检测阈≤55dBSPL。Ⅱa型:患耳CM检测阈值>健耳,差值≥15dBSPL;Ⅱb型:患耳检测阈值为60~75dBSPL。Ⅲ型患耳CM检测阈值>75dBSPL或引导不出。结果听力正常组各频率CM绝对振幅在不同个体差异较大,但同一正常个体双耳之间CM幅值及阈值则较接近并稳定,因此不采用平均值而仅以同一个体正常一侧CM幅值的大小来评价患耳的CM幅值。重振耳CM有增大和延长现象。104例单侧感音性聋,95例(91.3%)主观检测有重振的频率出现CM振幅明显增大,其中34例在CM增大同时伴有CM延长(5.8%),与正常耳比较延长1~11个周波,平均时间延长(5.2±2.5)ms。初诊时即遵照CM分型标准分类,随后经6个月以上随诊,发现CMⅠ型预后明显好于Ⅱ型和Ⅲ型,Ⅰ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78.19%;Ⅱ型多数预后不佳,治疗有效率仅为2.5%;Ⅲ型治疗均无效;将CMⅠ型与Ⅱ型做预后比较,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53.709,P<0.001);Ⅰ型与Ⅲ型比较,差异亦具显著性意义(x2=21.444,P<0.001);Ⅱ型与Ⅲ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230,P>0.05)。睡眠状态下CM幅值略有增大,与此同时CM阈值减低。结论CM检测可为了解重振发生机理以及重振与CM和耳聋预后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客观信息。听力下降耳CM幅值正常或增大为重振所特有客观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过敏 耳蜗微音电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声疏密波诱发的耳蜗微音电位对听神经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邱素梅 李湘辉 +4 位作者 陈越勃 刘佳浩 邹雨滴 陈惠娟 谢薇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人工耳蜗候选者中采用ABR短声疏密波诱发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测试,探讨其在听神经病的诊断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中筛选双耳ABR100dBnHL刺激无反应、耳声发射(OAE)引不出的婴幼儿共65例(130耳... 目的人工耳蜗候选者中采用ABR短声疏密波诱发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测试,探讨其在听神经病的诊断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中筛选双耳ABR100dBnHL刺激无反应、耳声发射(OAE)引不出的婴幼儿共65例(130耳)。所有受试者口服水合氯醛镇静辅助睡眠,采用ABR测试,刺激声为短声,用疏波和密波诱发耳蜗微音电位测试(CM)。为验证真正CM存在,在相同测试条件下采用了夹紧插入式耳机导声管及拔出耳机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65例(130耳)中能真正引出CM有8例(16耳),占12.3%。结论CM测试能客观反映内耳毛细胞的功能,稳定性比OAE好,在ABR严重异常或缺失、OAE引不出时,建议常规进行CM测试,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听神经病,避免漏诊,为蜗性及蜗后鉴别诊断及精准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短声疏密波 耳蜗微音电位 听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谱复合音对幼龄豚鼠耳蜗电位的作用分析
4
作者 彭中进 朱道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1期99-101,共3页
研究在鼓阶或前庭阶记录由频谱复合音诱发的耳蜗电位,应用微机化生理药理实验教学系统,对幼龄豚鼠耳蜗的不同声音刺激予以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持续声短纯音诱发耳蜗电位CM与CAP重叠;而脉冲短声诱发耳蜗电位的CM与CAP分离。并对频谱... 研究在鼓阶或前庭阶记录由频谱复合音诱发的耳蜗电位,应用微机化生理药理实验教学系统,对幼龄豚鼠耳蜗的不同声音刺激予以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持续声短纯音诱发耳蜗电位CM与CAP重叠;而脉冲短声诱发耳蜗电位的CM与CAP分离。并对频谱复合音的振幅与微音电位(CM)、听神经复合电位(N1,N2)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刺激频率的振收稿日期:2002-06-15作者简介:彭中进(1981-),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学士在读。幅Amp是负值时听神经复合电位N1与N2随Amp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复合音 听神经复合电位 耳蜗微音电位 幼龄豚鼠 振幅 总和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福地平对豚鼠耳蜗功能和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军 孙勍 +3 位作者 韩冰 孙建和 于宁 李兴启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观察L-型钙通道阻滞药尼福地平对耳蜗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hearingloss,NIHL)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杂种豚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人工外淋巴液组;尼福地平组;人工外淋巴液加噪声暴露组;尼福地平加噪声暴露组... 目的观察L-型钙通道阻滞药尼福地平对耳蜗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hearingloss,NIHL)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杂种豚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人工外淋巴液组;尼福地平组;人工外淋巴液加噪声暴露组;尼福地平加噪声暴露组。四组动物按分组条件分别行耳蜗外淋巴液灌流,给予噪声暴露或不给噪声暴露,从圆窗记录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actionpotential,CAP)阈值和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s,CM)幅值,上述两个指标在灌流前和灌流120分钟各记录一次。结果人工外淋巴液组灌流前后的CAP阈值和CM幅值无显著差异(P>0.05);尼福地平组灌流后CAP阈值升高、CM幅值下降(P<0.05)。尼福地平加噪声暴露组及人工外淋巴液加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后较噪声暴露前CAP阈值升高和CM幅值下降(P<0.05),CAP阈值升高和CM幅值降低程度,前组比后组低(P<0.01)。结论尼福地平可能作用于耳蜗毛细胞上的L-型钙通道,对耳蜗功能有抑制作用并对NIHL有部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福地平 听觉丧失 噪声性 耳蜗微音电位 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电图检查临床操作要点 被引量:6
6
作者 冀飞 梁思超 +2 位作者 陈艾婷 韩莹 周其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86-389,共4页
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phy,ECochG)是声刺激后来自耳蜗及初级耳蜗神经纤维的电活动,是诊断内耳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耳蜗电图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波形成分: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1]、总和电位(summating pote... 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phy,ECochG)是声刺激后来自耳蜗及初级耳蜗神经纤维的电活动,是诊断内耳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耳蜗电图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波形成分: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1]、总和电位(summating potential,SP)、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或AP)。CM是一种能跟随刺激声波形的感受器电位,与刺激信号的频率、极性相同,主要反映外毛细胞功能。SP是耳蜗内不同非线性机制的多种成分反应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图 临床操作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检查 神经纤维 耳蜗微音电位 感受器电位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对豚鼠耳蜗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贾学斌 李兴启 张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对耳蜗电位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100只,随机等分为10组:①人工外淋巴液组;②L-精氨酸组;③Ca2+-ATP酶抑制剂组;④Ca2+-ATP酶抑制剂+L-精氨酸组;⑤Ca2+-ATP酶抑...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对耳蜗电位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100只,随机等分为10组:①人工外淋巴液组;②L-精氨酸组;③Ca2+-ATP酶抑制剂组;④Ca2+-ATP酶抑制剂+L-精氨酸组;⑤Ca2+-ATP酶抑制剂+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mophosphate,cGMP)组;⑥Ca2+-ATP酶抑制剂+L-精氨酸+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⑦神经元性一氧化氮合酶(neure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抑制剂组;⑧Ca2+-ATP酶抑制剂+nNOS抑制剂组;⑨Ca2+-ATP酶抑制剂+nNOS抑制剂+L-精氨酸组;⑩Ca2+-ATP酶抑制剂+nNOS抑制剂+L-精氨酸+eNOS抑制剂组。全耳蜗灌流以上各组药物120 min,由蜗窗龛每隔30 min测1次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和耳蜗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结果第3组灌流Ca2+-ATP酶抑制剂前后CAP阈移为28.5 dB SPL,第4组在此基础上加入L-精氨酸可使CAP阈移改善9 dB SPL,与加入cGMP后作用相似。第8组多加入nNOS抑制剂抑制螺旋器的功能后CAP阈移为43 dB SPL,再加入L-精氨酸可使CAP阈移改善7 dB SPL,而第10组加入eNOS抑制剂后CAP阈移较第9组增加6 dB SPL,与第8组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精氨酸能改善Ca2+-ATP酶抑制剂对eNOS在耳蜗血管纹上表达的影响。结论 NO/cGMP通路可以通过调节血管纹上小动脉的收缩舒张状态,起到调节耳蜗微循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耳蜗微音电位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郭玲伶 余力生 李兴启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11-414,共4页
目的观察白噪声条件下多巴胺(dopamine,DA)对耳蜗内毛细胞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多巴胺对耳蜗传入通路的负反馈保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杂色豚鼠40只,随机分4组,行活体全耳蜗灌流:①单纯给予100dB白噪声组(以下同);②灌流人工外淋... 目的观察白噪声条件下多巴胺(dopamine,DA)对耳蜗内毛细胞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多巴胺对耳蜗传入通路的负反馈保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杂色豚鼠40只,随机分4组,行活体全耳蜗灌流:①单纯给予100dB白噪声组(以下同);②灌流人工外淋巴液组;③灌流人工外淋巴液并给予白噪声组;④灌流1mmol/L多巴胺并给予白噪声组。在灌流第0、2h记录4kHz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rophonics,CM)幅值,并做相对幅度输入/输出函数曲线,和不同频率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阈值。结果给予噪声暴露的3组灌流后CM输入/输出曲线非线性特点均消失,相对幅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噪声暴露的3组2小时后各频率CAP阈值较前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第4组较第1组除8kHzCAP阈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频率CAP阈移明显减小(P<0.05)。高频的阈移相差程度均较低频明显,其中16kHz阈移相差程度最为明显。结论白噪声暴露下多巴胺对耳蜗传入通路具有保护作用,并存在频率选择性,对高频纤维保护作用较低频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实验 豚鼠 多巴胺 听觉丧失 噪声性 动作电位 耳蜗微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