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耳蕨属孢子形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全宏 肖娅萍 +3 位作者 田先华 黄建成 刘亚仁 冯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文在经典分类基础上,就秦岭地区常见的7种耳蕨属(Polystichum)植物,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孢子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在扫描电镜下,从形态和周壁纹饰上可将孢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周壁具明显的褶皱,其表面分布稀疏或... 本文在经典分类基础上,就秦岭地区常见的7种耳蕨属(Polystichum)植物,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孢子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在扫描电镜下,从形态和周壁纹饰上可将孢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周壁具明显的褶皱,其表面分布稀疏或较密集的小瘤状或小疣状突起,无穿孔;另一种周壁较薄,褶皱具明显穿孔,穿孔大小及形状不一致,周壁表面有颗粒状或小刺状突起。研究表明,孢子形态、周壁纹饰在种间具有明显差异,从而可为本属种间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孢粉形态 孢子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产耳蕨属(鳞毛蕨科)一新种—韭菜坪耳蕨 被引量:5
2
作者 骆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5,共2页
描述了贵州耳蕨属一新种,即韭菜坪耳蕨(Polystichum jiucaipingense P.S.WangetQ.Luo)。新种与栗鳞耳蕨(P.castaneum(Clarke)Nayaret Kaur)相近,但植株较小,叶柄、叶轴上的鳞片淡棕色,孢子囊群着生于全部羽片上而不同。
关键词 耳蕨属 韭菜坪 鳞毛 新种 贵州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复叶耳蕨属新分类群(三)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寅堂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报导了复叶耳蕨属4新种:近异羽复叶耳蕨,Arachniodespara-simplicior Ching ex Y.T.Hsieh,sp.nov.;凤阳山复叶耳蕨,Arachniodes fengyangshanensis Ching et C.F.Zhang ex Y.T.Hsieh,sp.nov.;孟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menglianensis... 本文报导了复叶耳蕨属4新种:近异羽复叶耳蕨,Arachniodespara-simplicior Ching ex Y.T.Hsieh,sp.nov.;凤阳山复叶耳蕨,Arachniodes fengyangshanensis Ching et C.F.Zhang ex Y.T.Hsieh,sp.nov.;孟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menglianensis Y.T.Hsieh.sp.nov.; 披针复叶耳蕨Arachniodes lanceolata Y.T.Hsieh,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叶耳蕨属 新分类群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刺叶耳蕨组(耳蕨属)的研究
4
作者 孔宪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67-278,共12页
日本植物学家S.Daigobo于1972年研究日本和台湾等地耳蕨属Polystichum Roth植物时建立了刺叶耳蕨组Sect.Scleropolystichum**,作为他对该属区分的1个并行的属下次级单位之一。这个组以Polystichum aculeatum(L.)Roth为模式,并只列举了P.... 日本植物学家S.Daigobo于1972年研究日本和台湾等地耳蕨属Polystichum Roth植物时建立了刺叶耳蕨组Sect.Scleropolystichum**,作为他对该属区分的1个并行的属下次级单位之一。这个组以Polystichum aculeatum(L.)Roth为模式,并只列举了P.neolobatum Nakai和P.ilicifolium(Don) Moore(应称为P.stimulans (kunze ex Mett.)Bedd.)作为新组的成员。从Daigobo列举的种类看来,这个组应大体上相当于C.Christensen的Group.Polystichum lobatum 1924,和Group Polystichum squarrostim 1931。可以认为这些种组成了一个自然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刺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的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Bl.)植物
5
作者 陆树刚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6,共8页
对云南产复叶耳蕨属植物进行了再次的分类订正研究,确认云南有该属植物20个种类,其中,华南复叶耳蕨Arachniodesfestina(Hance)Ching和齿头复叶耳蕨A.aristata(Forst.)Tindale为云南分布新记录;将《中国植物志》等资料中的Acrorumohradis... 对云南产复叶耳蕨属植物进行了再次的分类订正研究,确认云南有该属植物20个种类,其中,华南复叶耳蕨Arachniodesfestina(Hance)Ching和齿头复叶耳蕨A.aristata(Forst.)Tindale为云南分布新记录;将《中国植物志》等资料中的Acrorumohradissecta、Arachniodesailaoshanensis、A.australis、A.austro-yunnanensis、A.caudata、A.chinensisvar.cornopteris、A.chinensisvar.jinpingensis、A.chingii、A.dayaoensis、A.futeshanen-sis、A.gongshanensis、A.guangtongensis、A.lushuiensis、A.pianmaensis、A.pseudo-aristata、A.pseudo-assa-mica、A.shuangbaiensis、A.sinoaristata、A.sporadosora和A.triangularis等20个名称作为新异名处理。还列出了云南产该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名称的处理及分类讨论、地理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叶耳蕨属 分类订正 云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复叶耳蕨属植物孢子形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玉菊 刘拥军 +1 位作者 周新茂 和兆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15-2223,共9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0种复叶耳蕨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复叶耳蕨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裂缝长度为赤道轴的1/2~3/4,极面观为卵圆形或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为(25.45~43.43)μm×(18.09~31.92)μm。(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0种复叶耳蕨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复叶耳蕨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裂缝长度为赤道轴的1/2~3/4,极面观为卵圆形或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为(25.45~43.43)μm×(18.09~31.92)μm。(2)复叶耳蕨孢子主要纹饰有:片状、刺状、瘤块状、翅状、脊状、耳状及粗糙7种类型。(3)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对长期存在分类争议的种进行了探讨,并列出基于孢子形态的检索表。结果支持:将灰脉复叶耳蕨处理为西南复叶耳蕨的异名;大姚复叶耳蕨处理为日本复叶耳蕨的异名;镰形复叶耳蕨作为南川复叶耳蕨的异名;钝羽复叶耳蕨和浅裂复叶耳蕨孢子纹饰一致,因此其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叶耳蕨属 孢子形态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坪耳蕨及其近缘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孔宪需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4,共14页
作者对耳蕨属的穆坪耳蕨群作了分类学的研究,共记录了国产种类18种。其中P.habaense,P.obtusipinnum,P.salminense,P.nigrum,P.melano-stipes等为新种;P.lichiangense(Wright)Ching为新组合。对P.tsuchuense等4种及P.qamdoense var.elon... 作者对耳蕨属的穆坪耳蕨群作了分类学的研究,共记录了国产种类18种。其中P.habaense,P.obtusipinnum,P.salminense,P.nigrum,P.melano-stipes等为新种;P.lichiangense(Wright)Ching为新组合。对P.tsuchuense等4种及P.qamdoense var.elongatum作了归并。本文还附有分类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穆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