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药理学挖掘丹参-苦参药对提取物的抗炎药效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成鹏 黄帅 +4 位作者 杨宇 吴佳伟 陈文星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丹参-苦参药对的潜在靶点,探索其对于炎症模型的抗炎药效,为新药开发以及药对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采用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研究药对提取物的抗炎药效...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丹参-苦参药对的潜在靶点,探索其对于炎症模型的抗炎药效,为新药开发以及药对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采用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研究药对提取物的抗炎药效;基于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探究丹参-苦参提取物经皮给药后外周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改变;采用伊文思蓝腹腔注射实验模拟炎性因子的渗出,探究药对提取物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提取物发挥抗炎作用主要与免疫过程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相关,说明机制与抑制促炎因子,改善血管通透性等相关。结论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确证了抗炎作用涉及降低STAT3通路中IL-6、G-CSF水平及血管通透性,此作用与丹参苦参药对中主要成分丹参酮、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苦参药对 网络药理学 耳肿胀模型 白介素-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没搽剂急性毒性试验及药效学研究
2
作者 黄楠 任昊 +2 位作者 裴芳樱 李嘉威 王文魁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考察乳没搽剂的急性毒性及其抗炎、消肿、止痛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SD大鼠、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考察乳没搽剂的急性毒性;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足肿胀模型、热板致痛试验、醋酸扭体试验考察乳没搽剂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结果... 目的:考察乳没搽剂的急性毒性及其抗炎、消肿、止痛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SD大鼠、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考察乳没搽剂的急性毒性;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足肿胀模型、热板致痛试验、醋酸扭体试验考察乳没搽剂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结果:急性毒性试验显示,乳没搽剂经皮最大给药量达60 g/kg,24 h及随后一周内没有死亡。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乳没搽剂高、中、低剂量组对雌、雄小鼠的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5.38%、35.26%、26.99%和27.06%、25.59%、22.25%;对雌、雄小鼠的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4.31%、32.26%、7.62%和27.16%、46.42%、24.95%;对雌、雄小鼠的扭体镇痛率分别为16.22%、49.58%、11.04%和33.39%、19.29%、42.86%;热板试验中,乳没搽剂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乳没搽剂经皮给药安全范围大,具有较好的消肿作用,对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对物理刺激引起的疼痛止痛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没搽剂 急性毒性试验 耳肿胀模型 肿胀模型 热板试验 扭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取代-[1,2,4]三唑[1,5-a]嘧啶-5(4H)-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勇 张洪健 尹秀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6-200,共5页
本文设计合成一系列7-取代-[1,2,4]三唑[1,5-a]嘧啶-5(4H)-酮(1a-p)类衍生物,并用小鼠耳肿胀法测定其抗炎活性。其中,在100 mg·kg^(-1)剂量下,三个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吲哚美辛,而化合物7-(4-甲氧基苯基)-[1,2,4]三唑[1... 本文设计合成一系列7-取代-[1,2,4]三唑[1,5-a]嘧啶-5(4H)-酮(1a-p)类衍生物,并用小鼠耳肿胀法测定其抗炎活性。其中,在100 mg·kg^(-1)剂量下,三个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吲哚美辛,而化合物7-(4-甲氧基苯基)-[1,2,4]三唑[1,5-a]嘧啶-5(4H)-酮(1k)表现出最强的抗炎活性,其耳肿胀抑制率为70.71%,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三唑 嘧啶 抗炎 耳肿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