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心甘为“助推器”——编辑生涯漫忆
1
作者 麦伟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1990年3月,我正式成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即《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前身)的一名编辑。从那时起至2016年1月退休,我在学报编辑部连续工作近26年。由于我在正式调入学报编辑部之前,就已经耳濡目染了老编辑们的工作,所以我深知作为学... 1990年3月,我正式成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即《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前身)的一名编辑。从那时起至2016年1月退休,我在学报编辑部连续工作近26年。由于我在正式调入学报编辑部之前,就已经耳濡目染了老编辑们的工作,所以我深知作为学术期刊编辑责任之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编辑 编辑生涯 学报编辑部 财政金融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 助推器 耳濡目染 潜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英语教学中单词有效记忆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霜 《当代教育论坛》 2014年第6期115-118,共4页
单词记忆枯燥乏味、词汇课程空洞无内容是许多师生的同感。文章从师生角度,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剖析了这一现象。学习效果不佳、授课反应平平主因是学生急功近利,依赖短时记忆能力,未能及时将短时记忆转为永久记忆储存。有的学生则依赖于... 单词记忆枯燥乏味、词汇课程空洞无内容是许多师生的同感。文章从师生角度,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剖析了这一现象。学习效果不佳、授课反应平平主因是学生急功近利,依赖短时记忆能力,未能及时将短时记忆转为永久记忆储存。有的学生则依赖于时间仗,靠拉长战线,长时间疲劳记忆导致记忆效果不佳。教师在单词教学过程当中方法单一,单纯通过听抄翻译词义的方式授课,增加教学负担,学生反应也不好。文章提出根据人的记忆特点,采用高频度短时间反复记忆,用听、说双管齐下的"懒人"方法结合画面感辅助记忆方法加强记忆,加速短时记忆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记忆 永久性记忆存储 疲劳式记忆 传统记忆方法 耳濡目染式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杜甫与道教 被引量:13
3
作者 钟来茵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6-53,80,共9页
本文对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杜甫的宗教信仰”章之部分论点提出商榷,就该章涉及的下列五方面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见解:一,杜甫求仙访道,是否受李白影响的问题;二,关于《三大礼赋》;三,关于《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四... 本文对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杜甫的宗教信仰”章之部分论点提出商榷,就该章涉及的下列五方面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见解:一,杜甫求仙访道,是否受李白影响的问题;二,关于《三大礼赋》;三,关于《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四,关于《前殿中侍御史柳公紫微仙阁画太乙天尊图文》;五,关于丹砂、葛洪、蓬莱及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儒守官 耳濡目染 求仙访道 文学夸张 民本思想 斑烂浪漫 忧国忧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怀我的外公
4
作者 游弋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I0062-I0063,共2页
外公如同一棵大树,他用智慧的树荫,庇佑了我们整个家庭。他的著作给我们以巨人的肩膀,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高度。少年时,我睡在书房,那是他工作奉献的地方。每天早上,我从折叠床醒来,映入眼帘的,都是那本《世界城市交通发展规划》,还... 外公如同一棵大树,他用智慧的树荫,庇佑了我们整个家庭。他的著作给我们以巨人的肩膀,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高度。少年时,我睡在书房,那是他工作奉献的地方。每天早上,我从折叠床醒来,映入眼帘的,都是那本《世界城市交通发展规划》,还有他放在相框里的一幅建筑速写。好奇心强盛的我,很想一探究竟,但毕竟未有涉世,无法理解此等深奥著作。不过,家庭事业的耳濡目染从那一刻起,为我埋下一颗求知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速写 工作奉献 好奇心 耳濡目染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又到菊花凋零时
5
作者 姜满珍 《花卉》 2021年第3期47-47,共1页
我是从乡下调到县城工作才开始真正喜欢菊花的。单位三个即将退休的男同事嗜花成瘾,几米长的阳台简直成了一个袖珍花园,特别是到了秋高气爽的日子,那一簇簇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菊花惹得你心花怒放,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我对菊花的钟爱... 我是从乡下调到县城工作才开始真正喜欢菊花的。单位三个即将退休的男同事嗜花成瘾,几米长的阳台简直成了一个袖珍花园,特别是到了秋高气爽的日子,那一簇簇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菊花惹得你心花怒放,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我对菊花的钟爱之情也渐入佳境。小时候读过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男同事 菊花 小时候 耳濡目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开花落,朱顶红这一年
6
作者 轻风 《花卉》 2020年第15期18-19,共2页
有些植物是一直就喜欢的,时间甚至早于种植之前。比如月季,从小耳濡目染,早就扎根于内心深处,很多花友正是凭着对某种植物的喜爱渐渐走上了园艺之路。后来,我们接触的植物会越来越多,喜欢的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爱某种植物,变成对多种植物... 有些植物是一直就喜欢的,时间甚至早于种植之前。比如月季,从小耳濡目染,早就扎根于内心深处,很多花友正是凭着对某种植物的喜爱渐渐走上了园艺之路。后来,我们接触的植物会越来越多,喜欢的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爱某种植物,变成对多种植物的喜爱。然而植物的世界品种繁多,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认识和喜欢所有的植物,所以园丁与某种植物相遇也是缘分。种花几年最初对朱顶红毫无好感,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周围常见有人种植“土朱”,我嫌弃它花朵硕大颜色艳丽,连叶片也毫无特色,怎么评价也难免一个“俗”字。另一个原因是还在种植摸索阶段,没有精力研究更多的品种。遇见朱顶红对我来说就是一场缘分,2017年在论坛的种植比赛中我获奖了,奖品是可以去某店铺挑选园艺资材,其中就包含几个朱顶红种球,就这样开始了朱顶红种植之旅(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开花落 朱顶红 缘分 园艺 耳濡目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