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耦合纹波转移技术的交错boost变换器的研究
1
作者 沈红万 潘尚智 +3 位作者 蒋建波 林子森 宫金武 查晓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188,共11页
针对低电流纹波的应用需求,文章基于磁耦合纹波转移原理,提出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的零纹波耦合电感集成方法,实现了输入电流的“零纹波”。此外,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两相集成磁芯结构,将各个绕组集成至一副磁芯中,提高了磁芯利用率;基于... 针对低电流纹波的应用需求,文章基于磁耦合纹波转移原理,提出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的零纹波耦合电感集成方法,实现了输入电流的“零纹波”。此外,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两相集成磁芯结构,将各个绕组集成至一副磁芯中,提高了磁芯利用率;基于多相交错并联的零纹波耦合电感集成方法,将耦合参数设计问题转化为工程上易实现的磁阻设计问题,实现了两相电感电流和输入电流的纹波衰减;最后利用相间的负耦合特性,实现了磁芯结构中直流磁通分量和部分交流磁通分量的抵消,降低了磁芯损耗,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所提出方法和磁芯结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纹波转移 耦合电感 零纹波 两相集成磁芯结构 磁通抵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耦合电流转移的阻尼式直流开断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益飞 肖宇 +3 位作者 杨飞 荣命哲 吴翊 申家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68-176,共9页
直流系统中短路电流上升速度快、峰值高,而未来随着系统电压等级和容量的进一步增加,短路电流开断更为困难。为了降低直流断路器开断要求,在开断过程中考虑故障电流快速抑制是至关重要的,但现有的直流开断方案很难同时兼顾限流和开断过... 直流系统中短路电流上升速度快、峰值高,而未来随着系统电压等级和容量的进一步增加,短路电流开断更为困难。为了降低直流断路器开断要求,在开断过程中考虑故障电流快速抑制是至关重要的,但现有的直流开断方案很难同时兼顾限流和开断过程。文中提出了一种电流转移和阻尼一体的新型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该断路器在保证大容量开断和低成本的同时,能实现故障电流的快速限制。首先,对所提出的直流断路器开断原理进行介绍。然后,针对方案中阻尼模块和磁耦合转移模块的关键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获得了阻尼模块和磁耦合模块的参数优化设计。最后,基于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开断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拓扑结构在不同工况和不同电压等级下的开断适应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阻尼式直流开断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断路器 阻尼式开断 耦合转移 故障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c与氧化石墨烯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
3
作者 张冬冬 李晓毅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细胞色素c吸附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后会发生电子转移反应,计算二者之间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对研究二者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通过路径通道分析方法对8个细胞色素c-氧化石墨烯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的计算结果表明,P8体系的电子转移耦... 细胞色素c吸附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后会发生电子转移反应,计算二者之间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对研究二者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通过路径通道分析方法对8个细胞色素c-氧化石墨烯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的计算结果表明,P8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最大,细胞色素c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氧化石墨烯 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上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
4
作者 顾超越 于正游 +1 位作者 聂鑫 邵元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9-684,共6页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反应是生物和化学的重要过程,它与光合作用、呼吸过程、能量转化和存储,以及制备清洁能源材料等过程紧密相关。界面上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该...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反应是生物和化学的重要过程,它与光合作用、呼吸过程、能量转化和存储,以及制备清洁能源材料等过程紧密相关。界面上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该领域进行了简要综述,主要介绍了发生在液/液界面和固/液界面上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 液/液界面 固/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具有可逆热诱导电荷转移行为的二维氰基桥联W^(Ⅴ)-Co^(Ⅱ)配合物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丹 赵亮 +2 位作者 邵震 孟银杉 刘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7-374,共8页
具有不同自旋态的磁性双稳态材料因在存储器件和分子开关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W^(Ⅴ)-Co^(Ⅱ)电荷转移过程的新型磁性双稳态化合物。通过将4-((2-萘-1-基)乙烯基)吡啶(4-nvp)引入氰基桥接的W^(Ⅴ)-Co^(... 具有不同自旋态的磁性双稳态材料因在存储器件和分子开关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W^(Ⅴ)-Co^(Ⅱ)电荷转移过程的新型磁性双稳态化合物。通过将4-((2-萘-1-基)乙烯基)吡啶(4-nvp)引入氰基桥接的W^(Ⅴ)-Co^(Ⅱ)层框架中,合成了一例氰基桥联二维双金属网络配合物{[W^(Ⅴ)(CN)_(8)]_(2)[Co^(Ⅱ)(4-nvp)_(4)]_(3)}·4CH_(3)OH(1),其中辅助配体4-nvp可以提供分子内和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磁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表现出可逆的电子转移耦合诱导自旋转变行为(ETCST)。该过程使体系自旋态由W^(Ⅴ)—CN—Co^(Ⅱ)_(HS)(HS=高自旋)变到W^(Ⅳ)—CN—Co^(Ⅲ)_(LS)(LS=低自旋),并伴随着宽度为27 K的热迟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耦合诱导自旋转变 氰基桥联 二维网络结构 Π-Π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强光串扰效应的串扰线缺口现象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震 江天 +1 位作者 程湘爱 姜宗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05-1510,共6页
在激光辐照行间转移CCD相机的实验中发现了关于CCD串扰效应的一个新现象,即在串扰线上出现缺口,该缺口紧邻主光斑上侧且随光强增大而减小。基于行间转移面阵CCD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利用CCD串扰效应的一种新机制对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在激光辐照行间转移CCD相机的实验中发现了关于CCD串扰效应的一个新现象,即在串扰线上出现缺口,该缺口紧邻主光斑上侧且随光强增大而减小。基于行间转移面阵CCD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利用CCD串扰效应的一种新机制对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串扰线的形成依赖于在垂直转移动作过程中CCD信号积分势阱中的载流子向垂直转移CCD寄存器中的溢出。串扰线上缺口的出现则是由于CCD的信号积分势阱被读出转移动作清空后再次填满需要经过一定时间,该时间内无信号电荷溢出至转移沟道;读出转移清空存储势阱的时刻是构成主光斑的主体信号电荷按正常时序进入垂直转移CCD寄存器的时刻,故缺口紧邻主光斑的上侧;光强越大,光电子再次填满存储势阱乃至溢出形成串扰线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则缺口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CCD 串扰线缺口 溢出中断 耦合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hodol衍生物的电响应多重手性光学开关体系
7
作者 王彤彤 王铁峰 +1 位作者 许斐 于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8,共8页
通过在兼具酸碱响应变色的3′-氨基-6′-羟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氧杂蒽}-3-酮(Rhodol)衍生物主体上引入手性苯胺结构,制备了兼具酸碱响应特性的手性光学开关.然后,基于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制,将其与电致酸/碱分子结合,开发了... 通过在兼具酸碱响应变色的3′-氨基-6′-羟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氧杂蒽}-3-酮(Rhodol)衍生物主体上引入手性苯胺结构,制备了兼具酸碱响应特性的手性光学开关.然后,基于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制,将其与电致酸/碱分子结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电响应多重手性光学开关体系.在合适的电压控制下,该体系的圆二色光谱可在3种状态之间发生可逆切换:初始可见光波段无圆二色光谱信号,较大正电压下产生正圆二色光谱信号,较大负电压下产生负圆二色光谱信号,较小反向电压可恢复至初始状态.本文开拓了一种构建电响应多重手性光学开关体系的新路径,为多重手性光学开关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多重手性开关 电响应 电致酸/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猝灭Eosin Y的荧光(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经东 李爽 +1 位作者 吕荣 于安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87-1794,共8页
氨基酸残基对探针分子的荧光猝灭行为可以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构象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运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和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实验系统研究了在水(H2O)和氘代水(D2O)溶液中乙酰基取代酪氨酸(AcTyr)对Eosin Y的超快荧光... 氨基酸残基对探针分子的荧光猝灭行为可以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构象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运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和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实验系统研究了在水(H2O)和氘代水(D2O)溶液中乙酰基取代酪氨酸(AcTyr)对Eosin Y的超快荧光猝灭动力学过程.发现导致AcTyr对Eosin Y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们之间形成了短寿命的基态复合物.我们还发现Eosin Y与AcTyr形成的基态复合物的激发态寿命具有明显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表明AcTyr对Eosin Y的荧光猝灭是通过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 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 基态复合物 酪氨酸猝灭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二羟基苯磺酸增强离子水凝胶材料热电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王阳 戴永强 曾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46-3955,共10页
目前离子导体热电材料在低品位热源方面的热电转换研究已有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热电转换效率低和可持续性差等问题。研究了2,5-二羟基苯磺酸盐(HQS)在不同条件下对离子热电水凝胶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利用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反应协同... 目前离子导体热电材料在低品位热源方面的热电转换研究已有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热电转换效率低和可持续性差等问题。研究了2,5-二羟基苯磺酸盐(HQS)在不同条件下对离子热电水凝胶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利用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反应协同高扩散系数的质子的Soret效应,结果表明引入HQS可以提升热电性能,其热电势19.16 mV·K^(-1),离子热电优值0.98,热电转换效率为0.19%。在20 K温差下,可以维持120 mW·m^(-2)的功率输出近2.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热电 2 5-二羟基苯磺酸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热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