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冉 王保盛 张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80-6096,共17页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县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县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综合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改进管理学中的多要素权衡模型来计算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量化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先后经历了振荡期(2000—2011年)和迅速攀升期(2011—2020年),在此过程中,自然维度指数整体上比社会经济维度指数更高,但同时也表现出了更强的不稳定性;(2)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值区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其周围丘陵区和川南少数区县,从两个高值中心向四周延伸,高质量水平逐渐下降,川西北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较于广大平原和丘陵区域仍相对滞后;(3)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作用下,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低值不协调向低值协调,再到高值不协调的转变,不同时期的耦合不协调区域及其面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短板差异显著;(4)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数之间存在复杂交错的相互作用关系,且这种关系在不同地貌类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山地县表现得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自然-社会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 地貌类型 四川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地球系统的深部过程响应与地表自然灾害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静 孙照通 +4 位作者 王文鑫 李云帅 姚文倩 崔凤珍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2,共16页
地球深部过程对表层地球系统的影响构成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通过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多种机制,深部过程改变了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的深浅部模式,进而对表层地球系统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活... 地球深部过程对表层地球系统的影响构成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通过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多种机制,深部过程改变了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的深浅部模式,进而对表层地球系统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活动通过地形的重塑,调控了流域尺度的侵蚀-沉积过程;(2)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环流格局,在地质时间尺度上驱动了气候变化,其中硅酸盐风化作用在调节大气中CO_(2)浓度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3)深部过程可能引发生态系统演化中的生物灭绝事件,同时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地震和地质灾害通过影响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进一步加剧其不稳定性。随着观测技术的持续进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将继续深入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对深部过程的响应机制、量化其影响强度、预测自然灾害的演化趋势,以及增强社会-生态系统对灾害的适应能力。本文系统梳理了深部过程-表层系统-社会生态的跨尺度耦合机制,有助于理解地球系统整体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地球系统 地球关键带 构造-气候耦合 自然灾害链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的生态保护修复转型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军 孙雨芹 +1 位作者 杨智威 彭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7-1304,共8页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要素关联的系统性不足、空间尺度统筹的联动性不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强化系统目标进行模式与格局优化、跨层级联动统筹、高质量协同匹配等,以期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 转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科学衡量自然对人类的贡献——一个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双成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35,共8页
人与自然关系贯穿人类文明演进的全过程,与自然冲突对立抑或和谐共生均对人类福祉影响重大。面对自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下降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可持续... 人与自然关系贯穿人类文明演进的全过程,与自然冲突对立抑或和谐共生均对人类福祉影响重大。面对自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下降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基于衡量"自然对人类贡献"的研究框架,需要重新认识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的作用,识别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客观厘定地球界限和社会界限阈值,科学度量安全运行空间变化特征,稳步探寻绿色可持续的最优发展路径,以为我国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有效开展国土空间治理、保障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人类贡献 社会-生态系统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邓健 刘文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136,共11页
【目的】水、能源、粮食是保障人类生存与福祉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以促进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建立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水、能源、粮食是保障人类生存与福祉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以促进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建立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2003—2020年W-E-F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运用GM(1,1)预测2021—2030年耦合协调度。【结果】结果表明:吉林省W-E-F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由0.29增长至0.67,其中水资源系统发展指数对综合系统发展指数影响大;耦合度在0.88~0.99范围内,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关系由勉强失衡逐步发展到中级协调水平,表现出向好的趋势,预测2030年将达到高级协调,最后为促进吉林省W-E-F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结论】耦合协调度模型能够有效定量评价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为吉林省水-能源-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粮食系统 耦合协调度模型 GM(1 1) 人类活动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取得系统性成果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6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2-62,共1页
西南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翟婉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等持续支持下,经过15年研究,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领域取... 西南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翟婉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等持续支持下,经过15年研究,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性成果。“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入选200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一等奖 车辆-轨道耦合 动力学研究 铁道机车 系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开发计划 动力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取得系统性成果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7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科技进步一等奖 车辆-轨道耦合 铁道机车车辆 动力学研究 系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开发计划 动力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区远程耦合系统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晋东 郭桢杉 +1 位作者 陈瑞 李玉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80,共8页
远程耦合系统(远距离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之间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研究最新的理论与实践工具,可在多层次时空尺度上研究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全球化不断增强,偏远保护区与外界(如城市)的联系愈加紧密,形成多... 远程耦合系统(远距离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之间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研究最新的理论与实践工具,可在多层次时空尺度上研究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全球化不断增强,偏远保护区与外界(如城市)的联系愈加紧密,形成多种远程耦合系统。目前,针对人与自然耦合关系的研究集中在保护区内,而关于保护区远程耦合系统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先前开展的保护区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和远程耦合系统研究进行分析,从远程耦合系统理论框架、我国保护区主要远程耦合系统类型及自然干扰下保护区远程耦合系统的动态变化3个方面介绍保护区远程耦合系统研究进展。本文旨在系统梳理保护区远程耦合系统的内涵、类型与动态特征,以促进其理论发展,并针对基于远程耦合系统框架上的保护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耦合系统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 动态变化 自然干扰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信息-能量耦合节点重要度的主动配电网灾后孤岛划分方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振华 边晓燕 +3 位作者 周波 徐波 林毅 林伟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1,共8页
针对自然灾害导致的主动配电网连锁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信息-能量耦合节点重要度的主动配电网灾后孤岛划分方法,以实现对重要节点的持续供电。基于电力网络与电力通信网的耦合关系,以电力网络为基础网,构建分布式信息物理系统的网... 针对自然灾害导致的主动配电网连锁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信息-能量耦合节点重要度的主动配电网灾后孤岛划分方法,以实现对重要节点的持续供电。基于电力网络与电力通信网的耦合关系,以电力网络为基础网,构建分布式信息物理系统的网络架构,并结合能量流与信息流二者的业务特征,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得到耦合节点的重要度;基于全局信息发现模型,通过局部信息交换获取全局信息以完成孤岛划分模型输入参数的获取,满足灾后的通信需求;通过控制自动开关设备、分布式电源(DG)和储能的开关状态,将主动配电网划分为多个由DG或DG与储能协同供电的微电网,以实现等效恢复负荷的最大化。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分布式信息物理系统 孤岛划分 信息-能量耦合 节点重要度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与特征——以洞庭湖区地质环境系统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人权 梁杏 +1 位作者 靳孟贵 皮建高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65,共7页
地质环境系统是对人类经济技术活动作出共同响应的一定范围内地质环境的有机整体 ,是复杂的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文中以洞庭湖区防洪减灾为例 ,探讨了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特征与研究思路。地质环境系统具有边界不确定性 ,影响传递的远距... 地质环境系统是对人类经济技术活动作出共同响应的一定范围内地质环境的有机整体 ,是复杂的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文中以洞庭湖区防洪减灾为例 ,探讨了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特征与研究思路。地质环境系统具有边界不确定性 ,影响传递的远距性与滞后性 ,系统行为的取向性、不确定性、难控性与反直观性 ,系统的社会性与共享性。因此 ,必须从成生、发展的角度 ,对其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把握自然状态下系统演变的固有规律 ,分析叠加人为活动后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顺应自然、约束自然与人类自身 ,是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优化地质环境系统的根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系统 人工-自然复合系统 洞庭湖区 人类经济-技术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耦合世界的可持续性框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建国 Vanessa Hull +20 位作者 Mateus Batistella Ruth DeFries Thomas Dietz 付峰 Thomas W.Hertel R.Cesar Izaurralde Eric F.Lambin 李舒心 Luiz A.Martinelli William J.McConnell Emilio F.Moran Rosamond Naylor 欧阳志云 KarenR.Polenske Anette Reenberg Gilberto de Miranda Rocha Cynthia S.Simmons Peter H.Verburg Peter M.Vitousek 张福锁 朱春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870-7885,共16页
远距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日益广泛。这种远程相互作用往往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可持续性研究都是针对某个特定地点进行的,很少注重多个地点之间远程相互作用对可持续性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有... 远距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日益广泛。这种远程相互作用往往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可持续性研究都是针对某个特定地点进行的,很少注重多个地点之间远程相互作用对可持续性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有些研究涉及到远程因素,但通常都把它们看作外在变量,而未把它们看作反馈。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综合各种远程相互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程耦合的综合框架,它是一个远距离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概念。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是研究在特定地点发生的相互作用,远程耦合概念是对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研究的自然延伸。远程耦合框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即: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流、代理、原因、和影响。本文通过农产品贸易和物种入侵两个远程相互作用的例子来解释远程耦合框架,重点阐述远程耦合框架的影响,并讨论促进远程耦合研究发展的研究条件和方法。这个框架有助于分析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研究差距,探索其中的隐含成本以及尚未开发的优势,提供引入反馈及多系统(发送、接收和外溢系统)之间权衡和协同的有效手段,从本地到全球各个层面加深对远程相互作用的认识,并提高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 原因 人类与环境耦合系统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 社会与生态耦合系统 扩散 远程相互作用 影响 反馈 全球化 投资 知识传播 迁移 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 物种入侵 可持续性 技术转让 远程连接 远程耦合 贸易 跨国土地交易 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ent农业土地变化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余强毅 吴文斌 +3 位作者 杨鹏 唐华俊 周清波 陈仲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90-1700,共11页
农业土地变化是全球变化与可持续研究的热点,当前研究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集中表现在对农业土地系统复杂性与动态性的认识不够。近年来,基于Agent的农业土地变化研究(农业ABM/LUCC,Agent-based agricultural landchange ... 农业土地变化是全球变化与可持续研究的热点,当前研究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集中表现在对农业土地系统复杂性与动态性的认识不够。近年来,基于Agent的农业土地变化研究(农业ABM/LUCC,Agent-based agricultural landchange modeling)逐渐兴起,极大的丰富了传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体表现在:(1)农业ABM/LUCC将微观层面的人类个体行为整合进土地变化研究框架,有助于更加清楚的认识农业土地系统的"人类-自然"综合复杂性问题。(2)农业ABM/LUCC能够动态表达土地系统变化的内生反馈机制,有助于弥补传统的静态土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的不足。(3)基于ABM/LUCC的农业土地利用格局动态研究是整合"人类-自然"综合研究的关键桥梁,农业ABM/LUCC能够与其他生物地球物理模型或经济模型动态嵌套,使多尺度、多维度综合模型研究成为可能。然而,农业ABM/LUCC研究也存在诸多挑战,如理论研究滞后于应用研究,大尺度应用难以开展,以及农户行为的模拟结果很难得到校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M LUCC 农业土地变化 复杂性 动态性 耦合的“人类-自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灾害与地学 被引量:16
13
作者 高庆华 马宗晋 苏桂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4,共6页
环境与灾害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保护环境、减轻灾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科学支撑。环境与灾害的形成主要受两大因素控制 :一是自然变异 ,二是人类社会活动。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 ,致使人类、地球、环境发生日... 环境与灾害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保护环境、减轻灾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科学支撑。环境与灾害的形成主要受两大因素控制 :一是自然变异 ,二是人类社会活动。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 ,致使人类、地球、环境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并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表面看 ,地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地质环境的变迁和地震及地质灾害的产生 ;水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水环境的变化和水灾害的发生 ;气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气候环境的变化和气象灾害的发生 ;地球表层系统和生物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物灾害的发生。然而 ,从深层次看 ,由于地球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 ,各个圈层自身运动变化的同时 ,彼此也在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流 ,各个圈层的运动与变化受控于全球运动与全球变化 ,并受太阳及其它天体运动和变化的影响。由此看来 ,地球各个圈层的环境与灾害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现象 ,而是彼此相关 ,形成环境灾害系统 ,并作为地球系统的一个分支 ,属于全球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这一认识 ,环境与灾害应当是地学研究的新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灾害系统 地球系统 自然变异 人类活动 地震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视角下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立 孙振钧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共5页
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从动物营养学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入手,根据动物营养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动物营养学发展的理想模式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现代生态学 动物营养学 生态系统 -自然关系 生态工程技术 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 人类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足迹核算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赛军 邓明君 罗文兵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915-920,共6页
随着全球氮污染日趋严重,作为评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活性氮排放影响的一个新研究方法,氮足迹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以氮足迹核算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氮足迹核算的个人氮足迹模型(N-Calculator)、人类-自然耦合系统质量平衡法与机构氮足迹模... 随着全球氮污染日趋严重,作为评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活性氮排放影响的一个新研究方法,氮足迹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以氮足迹核算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氮足迹核算的个人氮足迹模型(N-Calculator)、人类-自然耦合系统质量平衡法与机构氮足迹模型,回顾了国内外氮足迹核算工具在国家尺度、城市与机构尺度、农业产业尺度、农业产品尺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氮中和研究,并指出了未来几年氮足迹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足迹 个人氮足迹模型 机构氮足迹模型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质量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发展主体的当代转换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诗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3-26,共4页
论发展主体的当代转换及其意义邹诗鹏发展问题,就它所包含的发展观念、目标和实施过程来看,是由一定的主体所确定的。这一点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发展是人的发展,发展主体自然是人类本身。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中心主义确实表征了人类存... 论发展主体的当代转换及其意义邹诗鹏发展问题,就它所包含的发展观念、目标和实施过程来看,是由一定的主体所确定的。这一点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发展是人的发展,发展主体自然是人类本身。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中心主义确实表征了人类存在的本性,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主体 转换 人类-自然系统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