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王E”形耦合电感器的设计及其在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玉岗 叶菁源 +1 位作者 宁浩轩 马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7,共10页
为了克服传统EE形耦合电感器的气隙过于集中、磁压和磁通分布不均匀、气隙离绕组过近等缺点,提出一种"E王E"形耦合电感器结构,建立了磁路模型,给出了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该结构增加了一条并联气隙磁路从而使磁路的... 为了克服传统EE形耦合电感器的气隙过于集中、磁压和磁通分布不均匀、气隙离绕组过近等缺点,提出一种"E王E"形耦合电感器结构,建立了磁路模型,给出了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该结构增加了一条并联气隙磁路从而使磁路的磁压和磁通分布比较均匀,磁路的磁阻减小,电感因数和耦合强度增大;气隙远离绕组从而减小气隙扩散磁通和旁路磁通及绕组涡流损耗;绕组绕在长宽比较小的铁心中柱上从而减小绕组长度;所给出的改进磁路模型和设计方法可以用于这种耦合电感器的设计;将这种耦合电感器用于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输出电压纹波小、电感电流波形平滑、毛刺少、开关管开通和关断时的电流尖峰小等优点,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路的轻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王E”形耦合电感器 气隙扩散磁通和旁路磁通 磁路模型和设计方法 交错并联磁集成 双向DC-DC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字形耦合电感器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玉岗 万冬 张凯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3,共9页
为适应新一代变换器低压、大电流和快速暂态响应的功率需求,提出一种"目"字形耦合电感结构,通过分析耦合电感的磁通分布,建立了磁路模型,从而得到自感、漏感和互感的计算公式,并给出耦合电感的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 为适应新一代变换器低压、大电流和快速暂态响应的功率需求,提出一种"目"字形耦合电感结构,通过分析耦合电感的磁通分布,建立了磁路模型,从而得到自感、漏感和互感的计算公式,并给出耦合电感的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磁件模型的正确性,得出"目"字形耦合电感器具有加工简单、电感量大、磁通密度分布更均匀以及直流叠加特性好等优点,将其应用于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相电流纹波小及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目”字形耦合电感器 耦合 交错并联磁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耦合电感器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均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玉岗 邓申 姚君优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6-96,共11页
在大功率的应用场合中,为了减小LLC谐振变换器的电流应力和损耗,常将多相LLC谐振变换器并联运行,由于LLC谐振变换器的增益对元器件参数非常敏感,因此并联运行时,各相间由于器件参数不一致引起的均流问题较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 在大功率的应用场合中,为了减小LLC谐振变换器的电流应力和损耗,常将多相LLC谐振变换器并联运行,由于LLC谐振变换器的增益对元器件参数非常敏感,因此并联运行时,各相间由于器件参数不一致引起的均流问题较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自动均流方法,通过在多相LLC谐振变换器的各个谐振槽中串联全耦合电感器,实现变换器相与相间的自动均流。建立了基于耦合电感器的谐振回路交流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耦合电感器的耦合度对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影响,分析了耦合电感器的电感量与均流效果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耦合电感器的设计方法。最后搭建了一台输入48 V、输出400 V/1000 W的实验样机,从仿真和实验两方面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和所提出均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 LLC谐振变换器 均流 耦合电感器 耦合 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中耦合电感的通用设计准则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玉岗 马杰 +2 位作者 马云巧 邹雨霏 张书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122-6134,共13页
针对多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中的耦合电感器设计困难这一问题,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耦合电感器通用设计准则。以电感全部对称型耦合电感器的Buck+Boost型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研究变换器的Buck模态转换规律,得到变... 针对多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中的耦合电感器设计困难这一问题,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耦合电感器通用设计准则。以电感全部对称型耦合电感器的Buck+Boost型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研究变换器的Buck模态转换规律,得到变换器的等效稳态电感和等效暂态电感表达式,推导出变换器的稳态电流纹波和暂态电流响应速度与占空比、相数及电感耦合系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中耦合电感的通用设计准则,按照这一准则,在给定占空比时,通过合理选择耦合电感器的耦合系数,可以既减小稳态相电流纹波又提高暂态输出电流响应速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通用设计准则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交错并联磁集成 耦合电感器 稳态电流纹波 暂态电流响应速度 通用设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电压调整模块中“EΠ”形耦合电感的建模与设计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玉岗 李洪珠 冯本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87,共7页
为适应新一代微处理器低压、大电流和快速暂态响应的功率需求,提出一种用于三相电压调整模块(VRM)的"EΠ"形耦合电感结构,通过分析耦合电感的磁通分布,建立了磁路模型及包括气隙边缘磁阻和绕组外面空气磁阻的改进磁路模型,采... 为适应新一代微处理器低压、大电流和快速暂态响应的功率需求,提出一种用于三相电压调整模块(VRM)的"EΠ"形耦合电感结构,通过分析耦合电感的磁通分布,建立了磁路模型及包括气隙边缘磁阻和绕组外面空气磁阻的改进磁路模型,采用空间切割的方法得出空气磁阻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出自感、漏感和互感的计算公式,给出耦合电感的设计方法,并通过电感值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EΠ"形耦合电感结构的有效性及其磁路模型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电压调整模块 “EΠ”形耦合电感器 磁路模型 空气磁阻 自感和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中耦合电感的设计准则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玉岗 代少杰 《电源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26-33,共8页
深入研究了四相Buck+Boost交错并联双向DC-DC磁集成变换器运行在Buck模式下的稳态电流纹波和暂态电流响应速度,同时研究了耦合电感的非对称性对变换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磁集成变换器的占空比和电感耦合系数对稳态电流纹波和暂态电流... 深入研究了四相Buck+Boost交错并联双向DC-DC磁集成变换器运行在Buck模式下的稳态电流纹波和暂态电流响应速度,同时研究了耦合电感的非对称性对变换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磁集成变换器的占空比和电感耦合系数对稳态电流纹波和暂态电流响应速度的影响,总结出四相Buck+Boost交错并联双向DC-DC非对称磁集成变换器运行在Buck模式下的设计准则,即在设计这种非对称变换器时,利用给出的设计公式和设计区域选择相关参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准则 非对称耦合电感器 双向DC-DC变换器 交错并联磁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耦合电感的限流型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晓明 田俊 +4 位作者 贾冠龙 陈海 姜文涛 任宇朋 史红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885-8896,共12页
为解决多端直流电网故障电流抑制与消除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耦合电感的限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在直流电网发生异常状况时,实现限流与分断、限流与恢复以及小电流分断3种模式的控制与保护。拓扑设计中,利用晶闸管和辅助电容相互配合... 为解决多端直流电网故障电流抑制与消除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耦合电感的限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在直流电网发生异常状况时,实现限流与分断、限流与恢复以及小电流分断3种模式的控制与保护。拓扑设计中,利用晶闸管和辅助电容相互配合实现耦合电感器的一次绕组快速投入,并抑制故障电流;根据故障检测结果,利用耦合电感器配合晶闸管代替IGBT,实现限流后快速切除故障线路或恢复正常运行。在对拓扑回路限流及分断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PSCAD/EMTDC搭建直流系统单端等效电路和±500kV四端直流系统仿真电路,并进行可行性验证和分析。与现有典型方案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拓扑在保证限流能力、分断速度和降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耗能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IGBT数量,具备一定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网 耦合电感器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故障电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直流系统六相磁耦合非隔离型双向DC-DC变流器研究
8
作者 郭瑞 陈超 +2 位作者 王秋实 王磊 海航 《电源学报》 CSCD 2017年第5期52-63,共12页
针对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对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双向变流器的需求,采用交错并联磁集成技术,深入研究了适用于大功率系统的六相交错型非隔离全耦合双向功率变换器,同时研究了适用于该变换器的、具备多自由度可变耦合度的阵列式... 针对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对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双向变流器的需求,采用交错并联磁集成技术,深入研究了适用于大功率系统的六相交错型非隔离全耦合双向功率变换器,同时研究了适用于该变换器的、具备多自由度可变耦合度的阵列式对称化六相耦合电感器。首次提出了可实现六通道变换器主电感之间对称化全耦合的磁集成理论;通过对主电感全耦合理论和变换器的工作模态的详述分析,推导了不同占空比区间下静态及动态等效电感,采用归一化的处理方法,给出最佳耦合系数设计准则,并同时给出了通用扩展型阵列式耦合磁件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采用非耦合与全耦合电感的变换器进行性能对比测试,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六相非隔离磁耦合技术能够降低每个通道的电流应力、增大功率输出容量、降低总电压电流纹波,并同时改善变换器每相电流纹波和动态响应特性,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更适用于大功率直流变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直流变换系统 六相交错并联 耦合电感器 阵列式磁集成 最佳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均流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春喜 于航 刘文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4,共8页
针对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器件参数不一致引起的相间电流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在变换器二次侧串接耦合电感的均流方法。通过在变换器二次侧串联耦合系数为-的全耦合电感,使变换器两路输出电流进行反向耦合,在实现两相间均流的同时,又避... 针对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器件参数不一致引起的相间电流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在变换器二次侧串接耦合电感的均流方法。通过在变换器二次侧串联耦合系数为-的全耦合电感,使变换器两路输出电流进行反向耦合,在实现两相间均流的同时,又避免了耦合电感的漏感对变换器一次侧谐振产生影响。分析了耦合电感实现均流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串联耦合电感的谐振变换器交流等效电路模型,对改进后的变换器的均流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电感对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影响随耦合系数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耦合电感量越大变换器的均流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 均流 耦合系数 电感 耦合电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osion detection of tinplate cans containing coffee using EIS/EN sensor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珂 王吉会 +5 位作者 王慧慧 付丛伟 夏大海 郑鑫 党丽华 石江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76-82,共7页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inplate cans containing coffe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novel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and electrochemical noise(EN) sensors.The contents of iron and tin dissolved in cans w...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inplate cans containing coffe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novel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and electrochemical noise(EN) sensors.The contents of iron and tin dissolved in cans were detect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P-MS),and the morphology of corroded surface was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SPM).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ating resistance,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and noise resistance decrease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storage time.The iron and tin contents in cans increase with the storage time,while the bump height of coating surface increases from 30 nm to 80 nm during the corrosion of twelve months.The existence of deformation would enhance the corrosion process of tinplate cans.Finally,the corrosion mechanism of tinplate cans in coffee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stry sensor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lectrochemical noise tinplate can CORRO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