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地基输流管道的耦合模态颤振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忠民 冯振宇 +1 位作者 赵凤群 刘宏昭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060-1068,共9页
推导出了弹性地基输流管道的固_液耦合振动微分方程 ,用幂级数法计算了Winkler模型地基和双参数模型地基输流管道的临界流速和复频率 ,分析了弹性地基对输流管道静力稳定性与动力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不考虑弹性地基的情况... 推导出了弹性地基输流管道的固_液耦合振动微分方程 ,用幂级数法计算了Winkler模型地基和双参数模型地基输流管道的临界流速和复频率 ,分析了弹性地基对输流管道静力稳定性与动力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不考虑弹性地基的情况相比较 ,弹性地基的作用可使管道发生静力失稳和动力失稳的临界流速增大 ,并且增大弹性地基参数可提高静力失稳和动力失稳的临界流速 ,从而推迟发散与颤振的发生· 当质量比 β较大时 ,管道会在某个地基参数组合下 ,在发生静力失稳后 ,会在较高流速下出现再稳定和再发散现象 ,然后发生耦合模态颤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 输流管道 耦合模态颤振 稳定性 幂级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BPF的工业机器人铣扩孔模态耦合颤振信号提取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陶庚 程阳 姚宝国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2,共6页
工业机器人铣扩孔作为一种精细扩孔方法,旨在消除孔内外缺陷,改善机器人的制孔精度。但由于机器人的刚度缺陷,加工过程易出现与本体固有特性相关的模态耦合颤振。针对工业机器人铣扩孔模态耦合颤振信号有效提取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 工业机器人铣扩孔作为一种精细扩孔方法,旨在消除孔内外缺陷,改善机器人的制孔精度。但由于机器人的刚度缺陷,加工过程易出现与本体固有特性相关的模态耦合颤振。针对工业机器人铣扩孔模态耦合颤振信号有效提取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和带通滤波(band-pass filter,BPF)的颤振信号提取方法。通过EEMD对加工信号的预处理确定出以耦合颤振频率为主激振频率的本征模态,利用单边趋势判别法改善EEMD中极值计算的效率。通过选取能量熵值比和相关系数为特征并结合BPF提取本征模态中的颤振信息,重构模态耦合颤振信号。实验表明,EEMD较经验模态分解EMD有一定的模态混叠抑制作用。主轴转速1 800 r/min、径向切削厚度0.6 mm下的实验结果显示,EEMD-BPF较EMD-BPF超前0.31 s识别出颤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铣扩孔 模态耦合颤振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单边趋势判别法 信号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桥梁多模态耦合颤振二分法全自动搜索
3
作者 曾宪武 韩大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6,共6页
在分析和评价国内外对大跨度桥梁风致颤振研究的成果和目前各种常用颤振分析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基于结构的固有模态坐标,进一步完善了大跨度桥梁多模态耦合颤振的双参数搜索状态空间法。通过将结构和气流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最后将颤振... 在分析和评价国内外对大跨度桥梁风致颤振研究的成果和目前各种常用颤振分析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基于结构的固有模态坐标,进一步完善了大跨度桥梁多模态耦合颤振的双参数搜索状态空间法。通过将结构和气流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最后将颤振问题归结为数学上一个非对称实矩阵的广义特性值问题。在求解中,风速搜索采用了二分法加速收敛技术,频率采用搜索迭代法,该方法可以按指定的搜索精度,迅速搜索到颤振临界风速和颤振频率,无须设定步长,且能真实地给出各阶模态频率和阻尼比随风速的全过程。最后对具有理想平板截面的悬臂梁进行颤振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对总跨度1177m的香港汀九大桥进行颤振分析,计算得到的颤振临界风速基本与风洞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模态耦合颤振 双参数搜索 二分法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方法的机器人铣削加工颤振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宇 何凤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3-687,共5页
将可靠性概率方法引入到机器人铣削模态耦合颤振预测中,首先建立可靠性模型,得到极限状态方程.其次,应用四阶矩法计算其可靠度和灵敏度以分析各参数对于铣削加工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基于机器人铣削加工骨头的工程背景给出了一个算例研究... 将可靠性概率方法引入到机器人铣削模态耦合颤振预测中,首先建立可靠性模型,得到极限状态方程.其次,应用四阶矩法计算其可靠度和灵敏度以分析各参数对于铣削加工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基于机器人铣削加工骨头的工程背景给出了一个算例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两自由度方向的刚度、切削力系数和加工进给方向会影响铣削加工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X方向刚度,降低Y方向的刚度,减小切削力系数以及合理选择加工进给方向有利于避免模态耦合颤振的发生;系统对于切削力系数的变化相较于X,Y方向刚度更加敏感,对稳定性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铣削 模态耦合颤振 可靠性 灵敏度 四阶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支Maxwell模型粘弹性输流管道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凤群 王忠民 +1 位作者 冯振宇 刘宏昭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91-1298,共8页
在弹性输流管道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递推格式的有限差分法 ,对简支Maxwell模型粘弹性输流管道 (回转守恒系统 ) ,探讨了其动力特性和稳定性问题 ,具体分析了材料的松弛时间对无量纲流速与前三阶模态的无量纲频率的实部及虚部之间的变化... 在弹性输流管道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递推格式的有限差分法 ,对简支Maxwell模型粘弹性输流管道 (回转守恒系统 ) ,探讨了其动力特性和稳定性问题 ,具体分析了材料的松弛时间对无量纲流速与前三阶模态的无量纲频率的实部及虚部之间的变化曲线的影响· 发现发散临界流速随松弛时间的减小而降低 ,随后发生的耦合模态颤振临界流速随松弛时间的减小而增大 ;甚至在质量比较大时 ,随着松弛时间的减小 ,可推迟乃至不发生耦合模态颤振· 当无量纲松弛时间达到 10 3量级以上时 ,即可将其按弹性管道处理· 甚至在 H为 10 2 量级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管道 稳定性 松弛时间 耦合模态颤振 简支Maxwell模型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环状流诱发管道振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刚 王跃社 +1 位作者 何仁洋 黄辉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0-1125,共6页
根据两相流动过程中弹性恢复力、离心力、科氏力、惯性力的平衡关系,并考虑因管道弯曲产生的非线性因素,建立了气液两相环状流诱发两端简支管道振动的模型;采用Galerkin方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了系统的非线性矩阵方程。通过对方... 根据两相流动过程中弹性恢复力、离心力、科氏力、惯性力的平衡关系,并考虑因管道弯曲产生的非线性因素,建立了气液两相环状流诱发两端简支管道振动的模型;采用Galerkin方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了系统的非线性矩阵方程。通过对方程系数矩阵线性部分的求解,具体分析了不同折算流速以及不同弹性模量下管道前四阶模态的量纲归一化特征值的实部及虚部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折算液速一定时,随着折算气速的增大,管道系统的前4阶固有频率会不断减小;在不同的折算液速下,随着折算气速的增大,管道系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管道的弹性模量对管道的振动也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整个方程的求解,分析了管道横向振动位移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模量较小时,管道的振动位移情况较为复杂;而弹性模量较大时,在同样的折算流速下,管道在平衡位置做振幅较小的周期性往复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流 简支端 非线性因素 耦合模态颤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铣削加工稳定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宇 何凤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91-996,共6页
机器人铣削加工时容易发生模态耦合颤振,对刀具和机器人本体造成伤害,从而导致机器人定位精度降低.为了研究机器人铣削加工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大量的铣削加工实验,研究主轴转速、轴向切深、进给速度、刀具悬长、顺逆铣以及切削材料... 机器人铣削加工时容易发生模态耦合颤振,对刀具和机器人本体造成伤害,从而导致机器人定位精度降低.为了研究机器人铣削加工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大量的铣削加工实验,研究主轴转速、轴向切深、进给速度、刀具悬长、顺逆铣以及切削材料等因素对于机器人铣削加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主轴转速越低、进给速度越快、轴向切深越大、刀具悬长越短、采用逆铣、材料硬度越大越容易导致模态耦合颤振的发生,且主轴转速和刀具悬长对于模态耦合颤振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铣削 模态耦合颤振 切削参数 刀具悬长 顺逆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度定向的工业机器人铣削姿态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靖 张小俭 +3 位作者 吴毅 叶松涛 严思杰 陆家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957-1964,共8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结构非对称引起的主刚度方向难以确定、因刚度低导致的铣削过程中容易发生模态耦合颤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加工系统主刚度定向方法,并利用机器人功能冗余特性优化姿态,以提高铣削过程的稳定性。计算工业机器人末端... 针对工业机器人结构非对称引起的主刚度方向难以确定、因刚度低导致的铣削过程中容易发生模态耦合颤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加工系统主刚度定向方法,并利用机器人功能冗余特性优化姿态,以提高铣削过程的稳定性。计算工业机器人末端笛卡儿坐标系中的刚度椭球,确定切削平面内机器人的主刚度方向;通过建立加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得到机器人铣削模态耦合颤振的稳定性判据;基于刚度定向方法,提出一种机器人铣削姿态优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其他参数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工业机器人姿态,可以保证机器人沿给定轨迹加工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铣削 模态耦合颤振 刚度定向 姿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