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漏波和高次谐波的耦合模式模型公式的严格推导
1
作者 童健 林基明 +2 位作者 陈慧 王宁 水永安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0-332,408,共4页
表面波理论中 ,广泛采用耦合模式 (COM)模型来描述指间多次反射效应。现有 COM模型是建立在一个简化基础模型上的 ,其简化包括 :1)耦合反射系数κ和换能系数α均假定为常数以保证偏微分方程有解 ,而实际上它们是空间位置的函数 ;2 )传... 表面波理论中 ,广泛采用耦合模式 (COM)模型来描述指间多次反射效应。现有 COM模型是建立在一个简化基础模型上的 ,其简化包括 :1)耦合反射系数κ和换能系数α均假定为常数以保证偏微分方程有解 ,而实际上它们是空间位置的函数 ;2 )传播常数 k假设为实数 ,但对漏表面波 ,k应为复数。为此 ,本文严格推导了 COM理论公式 ,得到了耦合反射系数的谐波级数展开 ,由此可以重建指条反射系数的空间分布 ,同时将周期栅格阵下的COM方程推广到波传播有体波泄漏的情况 ,即包括漏波和 Rayleigh波高次谐波的情形。最后给出一个实例 ,对一种单向单相换能器的基本单元计算了其耦合反射系数和换能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模型 漏波 谐波 表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长FEM/BEM提取COM参量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波 王为标 +2 位作者 王昊 水永安 吴浩东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0,175,共5页
介绍了一种理论提取耦合模式模型(COM)参量的方法。利用有限长有限法/边界元法(FEM/BEM)计算声表面波同步单端对谐振器的导纳曲线,根据导纳曲线与表面波色散特性相关的特征量,通过解析计算、单变量拟合、再次单变量拟合及两变量拟合4个... 介绍了一种理论提取耦合模式模型(COM)参量的方法。利用有限长有限法/边界元法(FEM/BEM)计算声表面波同步单端对谐振器的导纳曲线,根据导纳曲线与表面波色散特性相关的特征量,通过解析计算、单变量拟合、再次单变量拟合及两变量拟合4个步骤依次提取出全部COM参量。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简单、稳定、可靠。根据得到的COM参量对一种混合结构的滤波器进行了模拟,与直接使用FEM/BEM得到的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所提取的COM参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有限法 边界元法(FEM BEM) 表面波色散关系 导纳曲线 耦合模式模型(COM)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栅格中的场与COM参量提取 被引量:2
3
作者 史向龙 王昊 +2 位作者 王为标 吴浩东 水永安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从耦合模式模型(COM)方程出发,得到周期短路栅格与开路栅格中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利用给出COM参量,研究了场分布的特征,通过对解析表达式和典型频率的场分布图形的研究,找到与场分布有关的一些特征量,并将这些特征量与COM参量通过一定... 从耦合模式模型(COM)方程出发,得到周期短路栅格与开路栅格中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利用给出COM参量,研究了场分布的特征,通过对解析表达式和典型频率的场分布图形的研究,找到与场分布有关的一些特征量,并将这些特征量与COM参量通过一定的解析关系联系起来。在用其他方法得到了周期栅格中的场分布时,可拟合场分布包含的这些特征量从而得出对应的COM参量。该文给出了一种从场分布提取随频率变化的COM参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器件 耦合模式模型(COM)参量 短路栅 开路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通信载波聚合用B34&B39双接收滤波器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史向龙 陈晓阳 +3 位作者 苏波 张俊茜 于倩至 孙伟彬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4,255,共6页
该文提出了5G通信载波聚合用B34&B39双接收滤波器的研制方法。首先根据产品指标,从双信道滤波器拓扑结构设计与信号端隔离两方面确定设计方案;再通过耦合模式模型结合全波仿真对产品进行仿真优化;最后通过有限元法/边界元法(FEM/BEM... 该文提出了5G通信载波聚合用B34&B39双接收滤波器的研制方法。首先根据产品指标,从双信道滤波器拓扑结构设计与信号端隔离两方面确定设计方案;再通过耦合模式模型结合全波仿真对产品进行仿真优化;最后通过有限元法/边界元法(FEM/BEM)进行器件性能验证。结果表明,产品实验与仿真结果图形吻合良好,且完全满足市场要求,证明了该文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接收滤波器 耦合模式模型 电磁仿真 低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SAW滤波器仿真与设计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晓阳 苏波 +4 位作者 叶志 史向龙 范佰杰 张俊茜 于倩至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0-565,共6页
该文介绍了温度补偿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研究温度补偿结构的材料,在性能和温度系数之间求取最佳的层间参数搭配。在此基础上提取三维耦合模式模型(COM)参数数据库,并置于设计仿真软件中,最终可以实现高温稳定型声表面波(TC-SAW)滤波... 该文介绍了温度补偿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研究温度补偿结构的材料,在性能和温度系数之间求取最佳的层间参数搭配。在此基础上提取三维耦合模式模型(COM)参数数据库,并置于设计仿真软件中,最终可以实现高温稳定型声表面波(TC-SAW)滤波器的设计优化。根据指标要求设计目标函数,设计出满足要求的低损耗TC-SAW滤波器。利用多层FEM/BEM软件对性能进行精确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SAW) 滤波器 高温稳定型声表面波(TC-SAW) 三维耦合模式模型(COM) FEM/B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