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岩体裂隙结构面的温度-应力-水力耦合本构关系
被引量:
23
1
作者
刘亚晨
蔡永庆
+1 位作者
刘泉声
吴玉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6-200,共5页
进行了单、正交裂隙岩体的渗透实验 ,并针对单、正交裂隙岩样在不同温度及应力下的渗流试验特点 ,分析了裂隙结构面变形规律 ,并以此实验成果为基础 ,给出了岩样裂隙结构面温度 -应力 -水力的耦合本构关系式。
关键词
岩体裂隙
高温
高压
水力
耦合本构关系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碎软煤层韧性破坏-渗流耦合本构关系及其间接压裂工程验证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浩
梁卫国
+3 位作者
李国富
白建平
王建美
武鹏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4-936,共13页
间接压裂是提高碎软低渗煤层地面井煤层气产量的新技术之一,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顶板水力裂缝能否有效穿透煤岩界面并进入煤层,核心要素是碎软低渗煤层的韧性破坏与渗流耦合响应特征。将二维问题的Park-Paulino-Roesler势能函数扩展到...
间接压裂是提高碎软低渗煤层地面井煤层气产量的新技术之一,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顶板水力裂缝能否有效穿透煤岩界面并进入煤层,核心要素是碎软低渗煤层的韧性破坏与渗流耦合响应特征。将二维问题的Park-Paulino-Roesler势能函数扩展到三维应力空间,结合立方定律,得到煤结构面的韧性断裂-裂缝切向渗流关系;构建煤基质塑性变形与拉、压损伤的Helmholtz自由能表达式,结合达西定律,导出煤基质在塑性变形、张拉损伤变量影响下的渗透系数(或滤失系数)表达式。在数值计算中,将煤基质与结构面的力学属性分别赋予实体单元和零厚度的黏聚力单元,通过共享节点的方式连接并由此实现2者间的应力-渗流耦合。采用断裂力学实验识别材料参数,结合水力压裂实验验证碎软煤层的韧性破坏-渗流(DF-S)耦合本构方程组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模拟研究了多因素影响下水力裂缝从顶板向煤层延伸的过程,包括水平井和界面的间距D,竖向与最小水平地应力之差Δσ,煤岩界面摩擦因数f_(c,r)。结果表明:(1)DF-S本构方程组可以较好地反映间接压裂过程中碎软煤层的韧性破坏-渗流耦合响应特征;(2)煤岩界面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水力裂缝扩展,其机理在于水力压裂引起煤岩界面处煤结构面的韧性断裂、煤基质的塑性损伤、压裂液滤失引发的水力能量耗散,导致实际用于水力裂缝扩展的弹性能(或裂缝表面能)最低只占到水力能量的2%;(3)数值模拟条件下,水力裂缝穿透煤岩界面的临界f_(c,r)与D呈正相关,与Δσ呈负相关关系。D对临界f_(c,r)的影响更大,将D控制在1 m之内有望使18%~30%的水力能量用于水力裂缝扩展,提高间接压裂煤层技术的成功率。水力裂缝穿透碎软煤层与顶板界面的临界条件成果在山西晋城矿区赵庄矿得到应用,实现碎软煤层地面井煤层气增产,为煤层间接压裂方程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软低渗煤层
耦合本构关系
间接压裂
煤岩界面
临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的尖化前缘气动加热影响研究
3
作者
杨俊沅
李旭东
+3 位作者
曾舒华
赵文文
张赋
陈伟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21-2330,共10页
结合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技术,在高超声速连续/稀薄滑移流条件下对尖化前缘这一典型构型的气动加热影响开展深入研究.在三维有限体积框架下,应用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nonlinear coupled constitutive relations,NCCR)模型对试验工况下的...
结合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技术,在高超声速连续/稀薄滑移流条件下对尖化前缘这一典型构型的气动加热影响开展深入研究.在三维有限体积框架下,应用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nonlinear coupled constitutive relations,NCCR)模型对试验工况下的尖化前缘外形开展数值计算,检验NCCR模型在尖化前缘构型中准确描述局部稀薄非平衡流动和物面气动热的性能.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在等效高度33 km的风洞试验条件下,NCCR模型计算得到的驻点热流系数峰值同实验值偏差为1.81%,Fay-Riddell公式和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NS)方程得到的驻点热流系数峰值同实验值偏差均在5%以内,物面其他位置的壁面热流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均在10%以内,证明此时飞行器尖化前缘区域局部稀薄气体效应对气动加热影响程度较弱;在等效高度60 km时,飞行器尖化前缘区域附近的局部稀薄气体效应对气动加热的影响较为明显,NS方程计算的驻点热流系数偏差为33.31%,Fay-Riddell公式计算驻点热流系数同实验值偏差为29.5%,NCCR模型计算的驻点热流系数与实验值的偏差为11.77%.体现出NCCR模型求解稀薄非平衡流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风洞试验
非线性
耦合本构关系
尖化前缘
气动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体裂隙结构面的温度-应力-水力耦合本构关系
被引量:
23
1
作者
刘亚晨
蔡永庆
刘泉声
吴玉山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福建省漳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9772 1 63)
文摘
进行了单、正交裂隙岩体的渗透实验 ,并针对单、正交裂隙岩样在不同温度及应力下的渗流试验特点 ,分析了裂隙结构面变形规律 ,并以此实验成果为基础 ,给出了岩样裂隙结构面温度 -应力 -水力的耦合本构关系式。
关键词
岩体裂隙
高温
高压
水力
耦合本构关系
渗透率
Keywords
fracture rock mass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hydraulic pressure
coupl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permeability rate
分类号
TU45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碎软煤层韧性破坏-渗流耦合本构关系及其间接压裂工程验证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浩
梁卫国
李国富
白建平
王建美
武鹏飞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能源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4-936,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4206,51904196)。
文摘
间接压裂是提高碎软低渗煤层地面井煤层气产量的新技术之一,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顶板水力裂缝能否有效穿透煤岩界面并进入煤层,核心要素是碎软低渗煤层的韧性破坏与渗流耦合响应特征。将二维问题的Park-Paulino-Roesler势能函数扩展到三维应力空间,结合立方定律,得到煤结构面的韧性断裂-裂缝切向渗流关系;构建煤基质塑性变形与拉、压损伤的Helmholtz自由能表达式,结合达西定律,导出煤基质在塑性变形、张拉损伤变量影响下的渗透系数(或滤失系数)表达式。在数值计算中,将煤基质与结构面的力学属性分别赋予实体单元和零厚度的黏聚力单元,通过共享节点的方式连接并由此实现2者间的应力-渗流耦合。采用断裂力学实验识别材料参数,结合水力压裂实验验证碎软煤层的韧性破坏-渗流(DF-S)耦合本构方程组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模拟研究了多因素影响下水力裂缝从顶板向煤层延伸的过程,包括水平井和界面的间距D,竖向与最小水平地应力之差Δσ,煤岩界面摩擦因数f_(c,r)。结果表明:(1)DF-S本构方程组可以较好地反映间接压裂过程中碎软煤层的韧性破坏-渗流耦合响应特征;(2)煤岩界面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水力裂缝扩展,其机理在于水力压裂引起煤岩界面处煤结构面的韧性断裂、煤基质的塑性损伤、压裂液滤失引发的水力能量耗散,导致实际用于水力裂缝扩展的弹性能(或裂缝表面能)最低只占到水力能量的2%;(3)数值模拟条件下,水力裂缝穿透煤岩界面的临界f_(c,r)与D呈正相关,与Δσ呈负相关关系。D对临界f_(c,r)的影响更大,将D控制在1 m之内有望使18%~30%的水力能量用于水力裂缝扩展,提高间接压裂煤层技术的成功率。水力裂缝穿透碎软煤层与顶板界面的临界条件成果在山西晋城矿区赵庄矿得到应用,实现碎软煤层地面井煤层气增产,为煤层间接压裂方程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碎软低渗煤层
耦合本构关系
间接压裂
煤岩界面
临界条件
Keywords
broken soft and low-permeability coal
coupl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
indirect fracturing
coal-rock interface
critical condition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的尖化前缘气动加热影响研究
3
作者
杨俊沅
李旭东
曾舒华
赵文文
张赋
陈伟芳
机构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出处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21-233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271114,92271204,U20B2007和120023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26-2022-00172)资助项目.
文摘
结合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技术,在高超声速连续/稀薄滑移流条件下对尖化前缘这一典型构型的气动加热影响开展深入研究.在三维有限体积框架下,应用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nonlinear coupled constitutive relations,NCCR)模型对试验工况下的尖化前缘外形开展数值计算,检验NCCR模型在尖化前缘构型中准确描述局部稀薄非平衡流动和物面气动热的性能.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在等效高度33 km的风洞试验条件下,NCCR模型计算得到的驻点热流系数峰值同实验值偏差为1.81%,Fay-Riddell公式和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NS)方程得到的驻点热流系数峰值同实验值偏差均在5%以内,物面其他位置的壁面热流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均在10%以内,证明此时飞行器尖化前缘区域局部稀薄气体效应对气动加热影响程度较弱;在等效高度60 km时,飞行器尖化前缘区域附近的局部稀薄气体效应对气动加热的影响较为明显,NS方程计算的驻点热流系数偏差为33.31%,Fay-Riddell公式计算驻点热流系数同实验值偏差为29.5%,NCCR模型计算的驻点热流系数与实验值的偏差为11.77%.体现出NCCR模型求解稀薄非平衡流动的优势.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风洞试验
非线性
耦合本构关系
尖化前缘
气动加热
Keywords
hypersonic flow
wind tunnel test
nonlinear coupled constitutive relations
sharpened leading edge
aerodynamic heating
分类号
V21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岩体裂隙结构面的温度-应力-水力耦合本构关系
刘亚晨
蔡永庆
刘泉声
吴玉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碎软煤层韧性破坏-渗流耦合本构关系及其间接压裂工程验证
李浩
梁卫国
李国富
白建平
王建美
武鹏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的尖化前缘气动加热影响研究
杨俊沅
李旭东
曾舒华
赵文文
张赋
陈伟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