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波流耦合数值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夏波 张庆河 蒋昌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1-1456,共6页
本文采用ADCIRC模型和SWAN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波流耦合数值模式,风浪计算和潮汐风暴潮计算均采用同一套三角网格,对复杂岸线和建筑物布置均有较好的描述,且避免了模型插值,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利用该模型对渤海湾西... 本文采用ADCIRC模型和SWAN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波流耦合数值模式,风浪计算和潮汐风暴潮计算均采用同一套三角网格,对复杂岸线和建筑物布置均有较好的描述,且避免了模型插值,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利用该模型对渤海湾西南海域几次强风过程中的风浪和潮汐风暴潮进行了研究,通过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精度,能较好地描述风浪、潮汐风暴潮的传播演变及其相互作用,可应用于风浪与潮汐风暴潮的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耦合数值模式 非结构网格 风浪 潮汐风暴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气候模式的始新世全球季风数值模拟
2
作者 郭衍游 王成善 +2 位作者 杨杰 张健 蔡惠慧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9-595,共7页
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季风区。为了研究温室气候时期全球季风气候的特征,利用耦合气候数值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模拟了距今最近的温室气候时期——始新世(40 Ma B.P.)的全球季风气候特征。该模式全面考虑了大气、海洋... 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季风区。为了研究温室气候时期全球季风气候的特征,利用耦合气候数值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模拟了距今最近的温室气候时期——始新世(40 Ma B.P.)的全球季风气候特征。该模式全面考虑了大气、海洋、陆地、陆冰、海冰、植被等气候子系统的耦合作用,大气CO2含量设为工业革命前的4倍。模拟结果表明,在始新世时期,全球季风的范围、强度与现今大体相当,但是区域上,各季风区的特征与现今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新世 温室气候 耦合气候模式 耦合气候数值模式(CE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海域的赤潮生消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卫忆 朱德弟 +2 位作者 张经 董礼先 陈耕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8-604,共7页
目前所了解的众多与发生赤潮有关的因素均非赤潮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而且不存在稳定的赤潮诱发因子。赤潮的发生是富营养化、适合的光合作用条件和赤潮藻本身的死亡率三方面的综合结果。这 3个因素以及与这 3个因素有关的其他因素都可... 目前所了解的众多与发生赤潮有关的因素均非赤潮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而且不存在稳定的赤潮诱发因子。赤潮的发生是富营养化、适合的光合作用条件和赤潮藻本身的死亡率三方面的综合结果。这 3个因素以及与这 3个因素有关的其他因素都可能成为赤潮发生的激发因子。根据此概念建立了赤潮生消过程的动力 -营养盐 -赤潮藻间的耦合数值模式 ,成功地数值模拟了 1 998年 3— 4月在香港沿海实际发生的赤潮生消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耦合数值模式 富营养化生消过程 赤潮藻 死亡率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时空变化对近岸风浪演化的影响——以渤海湾西南岸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夏波 张庆河 杨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共8页
采用SWAN模型和ADCIRC模型建立了风浪、潮汐和水流联合作用的耦合数值模式,并通过渤海湾西南岸实测资料对该模式进行了验证。利用该模式分析了近岸区水位和流场时空变化对风浪模拟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水位变化对近岸区风浪模拟结果... 采用SWAN模型和ADCIRC模型建立了风浪、潮汐和水流联合作用的耦合数值模式,并通过渤海湾西南岸实测资料对该模式进行了验证。利用该模式分析了近岸区水位和流场时空变化对风浪模拟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水位变化对近岸区风浪模拟结果有显著影响,特别是中等大风过程高潮位时波高受水位影响的变化幅值可达0.5m以上,且水深越浅影响越大。但在岸滩平缓的近岸海域由于流速、流向的时空变化不太剧烈,流场作用和波浪辐射应力作用对波浪场的影响都基本可以忽略。在模拟近岸风浪过程时,应选用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相互作用 SWAN模型 ADCIRC模型 风浪过程 耦合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模拟对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敏感性分析
5
作者 肖斌 舒启 乔方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基于全球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研究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模拟的影响。敏感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 基于全球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研究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模拟的影响。敏感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不同不仅会影响SST的模拟,而且会显著影响AMOC强度的模拟。相比高时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降低会造成AMOC模拟强度的减弱和SST的升高。月平均驱动场驱动的AMOC比6h分辨率驱动场驱动的控制实验减少6.7Sv,降低了34%;同为6h分辨率,粗空间分辨率大气驱动场模拟的AMOC比高空间分辨率实验减少1.4Sv,降低了7%。对海洋上层流场和海表热通量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风场的减弱是导致AMOC减弱和SST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数值模拟 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 海表驱动场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