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对称性海洋平台结构与轴对称基础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裘春航 吴高峯 +1 位作者 钟万勰 钱令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61-266,共6页
对广义对称性海洋平台结构与分层轴对称基础所构成的体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进行三维耦合振动分析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将普通有限元与轴对称单元联合起来使用,充分利用了结构、基础及其耦合体系的对称性;它将在该类结构体系耦合分析的... 对广义对称性海洋平台结构与分层轴对称基础所构成的体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进行三维耦合振动分析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将普通有限元与轴对称单元联合起来使用,充分利用了结构、基础及其耦合体系的对称性;它将在该类结构体系耦合分析的计算速度、精度等方面获得很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结构 基础 耦合振动分析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整车系统耦合振动分析
2
作者 刘刚 高家兵 赵夕长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4年第9期54-58,共5页
针对汽车发动机引起的整车振动问题,本文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置于整车环境,研究其耦合振动特性。建立了包含动力总成和整车、车身和悬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动力总成与整车系统的耦合振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整车模型的振动特性... 针对汽车发动机引起的整车振动问题,本文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置于整车环境,研究其耦合振动特性。建立了包含动力总成和整车、车身和悬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动力总成与整车系统的耦合振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整车模型的振动特性与6自由度悬置系统模型的振动特性存在差异。经对悬置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其减振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 悬置系统 整车系统 耦合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交通大跨度桥梁轨道梁间横向联系影响分析
3
作者 刘阳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08,216,共9页
[目的]通常,悬挂式轨道交通左右幅轨道梁都是独立工作的,仅在桥墩处与桥墩联系在一起,跨中轨道梁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对于小跨径轨道梁来说影响不大。然而,当出现大跨度轨道梁时,由于轨道梁截面较小,刚度较弱,主跨的两根轨道梁之间是否... [目的]通常,悬挂式轨道交通左右幅轨道梁都是独立工作的,仅在桥墩处与桥墩联系在一起,跨中轨道梁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对于小跨径轨道梁来说影响不大。然而,当出现大跨度轨道梁时,由于轨道梁截面较小,刚度较弱,主跨的两根轨道梁之间是否存在横向联系会极大地影响系统的动力响应。对此,有必要分析悬挂式单轨交通大跨度桥梁轨道梁间横向联系的影响。[方法]为探究桥梁主跨不同横系梁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动力响应以及行车舒适度的影响,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与Universal Mechanis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80 m长的柔性吊杆拱桥及车辆模型进行联合仿真计算。分析了轨道梁间横系梁截面形式以及跨中左右幅横系梁数量为0根、1根、3根工况下系统的动力响应。[结果及结论]轨道梁横系梁截面的横向刚度对轨道梁的纵向位移贡献不大,但横系梁限制竖向位移的能力与竖向刚度成正比;轨道梁的动力响应与轨道梁主跨的横系梁密度呈负相关的关系;而主跨是否设置横系梁则对悬挂式单轨列车及桥梁的竖向动力响应影响更大;列车车速较低时,横系梁对列车横向响应优化较明显,而车速较高时则对列车竖向响应优化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交通 拱桥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横系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跨软土深基坑的钢格构柱连续刚构铁路便桥振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75,106,共8页
为满足某上跨软土深基坑的钢格构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连续刚构干线铁路便桥竖、横向刚度评估的需要,计算了软土深基坑挖土过程中便桥结构的桥体动力特性。采用随机振动理论,仿真分析了客货列车通过便桥时的运营性能及结构振动响应,结... 为满足某上跨软土深基坑的钢格构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连续刚构干线铁路便桥竖、横向刚度评估的需要,计算了软土深基坑挖土过程中便桥结构的桥体动力特性。采用随机振动理论,仿真分析了客货列车通过便桥时的运营性能及结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深入探讨了多方案便桥结构的振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软土深基坑开挖期间,该便桥结构也能确保列车限速安全、平稳运营。提出了便桥结构体系的局部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便桥 钢格构柱连续刚构体系 软土深基坑 耦合振动分析 结构动力性能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四肢桥塔遮风效应的常泰长江大桥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旭 向活跃 +2 位作者 李镇 苑仁安 李永乐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共8页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跨径布置(142+490+1176+490+142)m的双塔双索面双层公铁两用斜拉桥,采用空间钻石型桥塔。为保证该桥因四肢桥塔遮风效应引起风速突变时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通过风洞试验测得车-桥组合状态下列车及桥梁的气动力...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跨径布置(142+490+1176+490+142)m的双塔双索面双层公铁两用斜拉桥,采用空间钻石型桥塔。为保证该桥因四肢桥塔遮风效应引起风速突变时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通过风洞试验测得车-桥组合状态下列车及桥梁的气动力系数和四肢桥塔区桥面风环境,分析线路位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采用Matlab编制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研究桥塔遮风效应对风-车-桥耦合振动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风速和车速对列车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四肢桥塔遮风效应会引起连续2次风速突变,风速突变率达86%;四肢桥塔遮风效应使列车车体竖向加速度最大值由0.22 m/s^(2)增加到0.76 m/s^(2),横向加速度最大值由0.20 m/s^(2)增加到0.62 m/s^(2);风速越高,桥塔引起的列车动力响应突变程度越明显;不同车速下桥塔遮风效应对列车动力响应的影响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四肢桥塔 遮风效应 行车安全 风环境 风洞试验 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级风力发电机整机气-弹-控耦合联合仿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杜静 颜益峰 +2 位作者 黄伟 李成武 秦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8-608,共11页
以某型号MW级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Aerodyn接口实时计算空气动力载荷,用Matlab/Simulink建立整机变桨控制数学模型。并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基于GL 2010规范在充分考虑各零部件的柔性、齿轮啮合的时变刚度及轴承刚度... 以某型号MW级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Aerodyn接口实时计算空气动力载荷,用Matlab/Simulink建立整机变桨控制数学模型。并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基于GL 2010规范在充分考虑各零部件的柔性、齿轮啮合的时变刚度及轴承刚度等因素下建立整机动力学模型。最终实现整机气-弹-控耦合联合仿真分析。该方法可较好地模拟风力机的耦合振动特性和变桨控制过程中风力机性能,为风力机振动特性和控制进行了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整机多柔体建模 气-弹-控耦合联合仿真 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变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无砟轨道模拟方法及其在车-线-桥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永乐 鲍玉龙 向活跃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102,共8页
为解决轨道结构有限元建模的复杂性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针对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无砟轨道简化方法:K-G离散点支承梁模型。利用自适应Kriging代理模型,建立了无砟轨道简化模型与精细化模型响应间的对应关系,采用... 为解决轨道结构有限元建模的复杂性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针对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无砟轨道简化方法:K-G离散点支承梁模型。利用自适应Kriging代理模型,建立了无砟轨道简化模型与精细化模型响应间的对应关系,采用遗传算法(GA)确定了简化模型的结构参数,并与精细化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简化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将该无砟轨道简化模拟方法应用于某大跨铁路拱桥,进行车-线-桥耦合分析,结果表明:K-G离散点支承梁模型的竖向位移响应计算结果与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结果比较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5%,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IGING 代理模型 模型修正 无砟轨道 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曲率对半封闭式声屏障车致振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谢伟平 胡喆 +1 位作者 张良涛 花雨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28-133,共6页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为工程背景,实测列车在直线段和曲线段行驶时半封闭式声屏障的加速度响应,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时程和频谱分析。基于车-线-桥耦合振动理论,建立车-曲线桥-声屏障结构振动分析模型,对声屏障的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并...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为工程背景,实测列车在直线段和曲线段行驶时半封闭式声屏障的加速度响应,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时程和频谱分析。基于车-线-桥耦合振动理论,建立车-曲线桥-声屏障结构振动分析模型,对声屏障的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实测数据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数值模型分析了高架桥曲率对声屏障车致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曲线段半封闭式声屏障的车致振动响应大于直线段,以横向振动为主,优势频段为70~140 Hz,横向振动位移峰值与曲率呈线性正相关。研究得到了拟合公式,可近似计算不同曲率高架桥上半封闭式声屏障的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曲线桥 半封闭式声屏障 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上周期性高低不平顺成因分析及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国华 高芒芒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共4页
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在多次轨道检测过程中发现32 m简支梁上存在周期性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为了查明桥上轨道不平顺的成因以及其对车辆和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列车荷载的影响,并对实测混凝土徐变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在多次轨道检测过程中发现32 m简支梁上存在周期性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为了查明桥上轨道不平顺的成因以及其对车辆和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列车荷载的影响,并对实测混凝土徐变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徐变是桥上周期性不平顺形成的主要因素,桥上周期性不平顺值还未达到I级超限的标准。通过车-线-桥垂向耦合振动分析可知,在不同的徐变上拱情况下,轮重减载率相对于车体振动加速度和乘坐舒适度对轨道不平顺的变化更加敏感,而桥梁的动力响应均满足限值的要求。在轨道铺设后,当速度在300~350 km/h时,建议32 m简支梁上的徐变上拱值控制在7 mm内,该值与德国规范DIN-Fachbericht 103的要求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低不平顺 理论分析 耦合振动分析 轮重减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架-车体-座椅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及分析
10
作者 于曰伟 周长城 赵雷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座椅系统与传统轨道客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加以考察,建立轨道客车转向架-车体-座椅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并推导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根据转向架-车体-座椅耦合系统垂向振动微分方程组,通过变量变换,给出轨... 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座椅系统与传统轨道客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加以考察,建立轨道客车转向架-车体-座椅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并推导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根据转向架-车体-座椅耦合系统垂向振动微分方程组,通过变量变换,给出轨道客车转向架-车体-座椅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与传统轨道客车垂向动力学模型得到的垂向随机响应进行对比,验证轨道客车转向架-车体-座椅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为轨道客车的振动特性分析及车辆悬挂系统参数和座椅悬置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客车 转向架-车体-座椅耦合系统 垂向动力学模型 数值分析方法 耦合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作用下五峰山长江大桥列车行车安全控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小珍 秦羽 刘德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64,共7页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大跨度悬索桥越来越多地在铁路线路中被采用。为研究侧风作用下铁路悬索桥的行车安全,本文以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工程实例,建立对应的桥梁有限元模型,利用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通过仿真计算给出...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大跨度悬索桥越来越多地在铁路线路中被采用。为研究侧风作用下铁路悬索桥的行车安全,本文以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工程实例,建立对应的桥梁有限元模型,利用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五峰山长江大桥在各风速下保证行车安全的车速阈值。研究结论:(1)在侧风作用下,单双线CRH2、CRH3以设计速度通过五峰山长江大桥,桥梁的横、竖向位移响应以及加速度响应均能满足要求,桥梁结构能够保证安全;(2)通过分析车辆响应结果,结合现有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评价指标,给出了各平均风速横风作用下车辆安全通过桥梁的车速阈值;(3)本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以及行车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悬索桥 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动力响应 安全控制 车速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连续钢桁拱桥动力系数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蒲黔辉 魏召兰 李晓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3-128,共6页
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其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采用逐步积分法求解动力方程,以动力系数作评判标准,讨论行车速度、阻尼比、行车方向、车辆数、吊杆布置方式等参数对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力系数随行车速度的提高... 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其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采用逐步积分法求解动力方程,以动力系数作评判标准,讨论行车速度、阻尼比、行车方向、车辆数、吊杆布置方式等参数对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力系数随行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吊杆索力的动力系数与无应力索长成反比;随着阻尼比的增大,各构件动力系数均有所降低;同向行驶时,两侧对称构件动力系数稍有差别;异向行驶时中桁动力系数低于同向行驶的值且两侧对称构件动力系数差别较大。动力系数不随车辆数的增加而增大;尼尔森体系各构件的动力系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可见尼尔森体系有利于提高结构的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连续钢桁拱 动力系数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钢桁拱桥 动力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船型船体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13
作者 宫继萍 王丽莉 《舰船科学技术》 2025年第15期72-76,共5页
为了在复杂载荷条件下实现结构刚度最大化,同时控制变形并满足轻量化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船型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MAXSURF和HyperWorks建立船体有限元模型,采用PSHELL和PBEAM单元进行精细化网格划分,并通过湿模... 为了在复杂载荷条件下实现结构刚度最大化,同时控制变形并满足轻量化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船型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MAXSURF和HyperWorks建立船体有限元模型,采用PSHELL和PBEAM单元进行精细化网格划分,并通过湿模态分析评估船体耦合振动特性。其次,以结构刚度最大化为目标,结合人工鱼群算法对船体结构展开优化,通过觅食、聚群和追尾行为更新优化解,确保全局最优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网格质量、极限弯矩和最大变形控制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雅克比率稳定在0.8以上,极限弯矩显著提升,最大变形有效减少。该方法为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我国造船业的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耦合振动分析 结构刚度 人工鱼群算法 船体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贝叶斯网络的大型钢桁梁桥损伤识别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明贵 辛宇 +1 位作者 王佐才 段大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93-3302,共10页
为确保桥梁结构在运营期间的安全性能,以某大型公铁两用钢桁梁桥为研究背景,开展基于高斯贝叶斯网络(Gaussian Bayesian network,GBN)的钢桁梁桥损伤识别研究。建立该钢桁梁桥的有限元模型,对桥梁在汽车和列车作用下的耦合振动效应进行... 为确保桥梁结构在运营期间的安全性能,以某大型公铁两用钢桁梁桥为研究背景,开展基于高斯贝叶斯网络(Gaussian Bayesian network,GBN)的钢桁梁桥损伤识别研究。建立该钢桁梁桥的有限元模型,对桥梁在汽车和列车作用下的耦合振动效应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荷载因素对桥梁振动效应的影响;构建以移动荷载为1级节点,桥梁挠度为2级节点,桁架单元峰值应力为3级节点的GBN网络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取桥梁结构在不同荷载因素作用下的训练数据,并对构建的GBN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能够准确表征各级节点复杂映射关系的网络模型。结合训练后的GBN网络模型和基于结构单元峰值应力残差的损伤指标,分别对钢桁梁桥在单点损伤、多点损伤以及不同损伤程度工况下的损伤识别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不同移动荷载对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训练后的GBN网络,能够准确地实现钢桁梁桥的损伤定位,并根据损伤指标计算值对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量化;此外,对比汽车和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识别结果,基于汽车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识别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桥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高斯贝叶斯网络 损伤指标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置水箱对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影响
15
作者 林涛 魏泳涛 于建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11期50-53,共4页
为了研究顶置水箱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自振特性及动力响应的影响 ,在小扰动假设下 ,推导了流 固耦合系统自由振动的控制方程 ,阐述了自振频率和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最后以一个 14层框架结构为例 ,计算了在2种情况下的自振频率及地震响应 ... 为了研究顶置水箱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自振特性及动力响应的影响 ,在小扰动假设下 ,推导了流 固耦合系统自由振动的控制方程 ,阐述了自振频率和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最后以一个 14层框架结构为例 ,计算了在2种情况下的自振频率及地震响应 ,通过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置水箱 高层建筑 地震响应 建筑结构 自振频率 动力响应 流-固耦合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 train-track-bridge interaction analysis under earthquake using Simpack and OpenSees 被引量:5
16
作者 TANG Jian-yuan GUO Wei +2 位作者 WANG Yang LI Jun-long ZENG Zhe-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791-2806,共16页
Under high-level earthquakes,bridge piers and bearings are prone to be damaged and the elastoplastic state of bridge structural components is easily accessible in the train-track-bridge interaction(TTBI)system.Conside... Under high-level earthquakes,bridge piers and bearings are prone to be damaged and the elastoplastic state of bridge structural components is easily accessible in the train-track-bridge interaction(TTBI)system.Considering the complexity and structural non-linearity of the TTBI system under earthquakes,a single software is not adequate for the coupling analysis.Therefore,in this paper,an interactive method for the TTBI system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the multi-body dynamics software Simpack and the seismic simulation software OpenSees based on the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which takes full advantages of the powerful wheel-track contact analysis capabilities of Simpack and the sophisticated nonlinear analysis capabilities of OpenSees.Based on the proposed Simpack and OpenSees co-simulating train-track-bridge(SOTTB)method,a single-span bridge analysis under the earthquake was conducted and the accuracy of co-simulation method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it with result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Finally,the TTBI model is built utilizing the SOTTB method to further discuss the running safety of HST on multi-span simply supported bridges under earthquak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TTB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usability,high versatility and accuracy which can be further used to study the running safety of HST under earthquakes with high inten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n-track-bridge system CO-SIMULATION SOTTB CLIENT-SERVER running safe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al analysis on transverse vibration of axially moving roller chain coupled with lumped mass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立新 杨玉虎 +1 位作者 常宗瑜 刘建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08-115,共8页
The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verse vibration of an axially moving roller chain coupled with lumped mass were analyzed.The chain system was modeled by using the multi-body dynamics theory and the governing equ... The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verse vibration of an axially moving roller chain coupled with lumped mass were analyzed.The chain system was modeled by using the multi-body dynamics theory an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ere derived by means of Lagrange's equations.The effects of the parameters,such as the axially moving velocity of the chain,the tension force,the weight of lumped mass and its time-variable assign position in chain span,on the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verse vibration for roller chain were investigated.The numerical examples were given.It is found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de shapes of the transverse vibration for roller chain coupled with lumped mass change significantly when the variations of above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chain strand,the natural frequencies present a fluctuating phenomenon,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uniform chain.The higher the order of mode is,the greater the fluctuating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er chain modal analysis transverse vibration lumped m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XY scanner with minimized coupling motions for high-spe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18
作者 PARK Jong-kyu MOON Won-k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97-703,共7页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 of a novel scanner with minimized coupling motions for a high-spe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were addressed. An appropriate design modification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anal...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 of a novel scanner with minimized coupling motions for a high-spe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were addressed. An appropriate design modification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ing linear motion stages using a dynamic analysis program, Recurdyn. Because the scanning speed of each direction may differ, the linear motion stage for a high-speed scanner was designed to have different resonance frequencies for the modes, with one dominant displacement in the desired directions. This objective was achieved by using one-direction flexure mechanisms for each direction and mounting one stage for fast motion on the other stage for slow motion. This unsymmetrical configuration separated the frequencies of two vibration modes with one dominant displacement in each desired direction, and hence suppressed the coupling between motions in two directions. A pair of actuators was used for each axis to decrease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two motions and give a sufficient force to actuate the slow motion stage, which carried the fast motion stage, A lossy material, such as grease, was inserted into the flexure hinge to suppress vibration problems that occurred when using an input triangular waveforrn. With these design modifications and the vibration suppression method, a novel scanner with a scanning speed greater than 20 Hz is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SCANNER piezoelectric stack actuator CROSSTALK flexure hi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