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种植业净碳汇与农业经济发展时空变化及其耦合特征
1
作者 黄丽萍 陈荣清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40,共9页
种植业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为促进区域种植业的净碳汇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发展,揭示一定区域内种植业净碳汇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及其耦合程度是精准调控农业发展的必要之举。综合考虑种植业碳吸收与碳... 种植业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为促进区域种植业的净碳汇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发展,揭示一定区域内种植业净碳汇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及其耦合程度是精准调控农业发展的必要之举。综合考虑种植业碳吸收与碳排放双效应,借助Arcgis10.2软件,对广东省2012—2020年的种植业碳汇量、碳排放量与净碳汇量进行测算与可视化,分析了种植业净碳汇与总产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地理联系率,重心模型,地理集中度和耦合指数,分析探讨2012—2020年的种植业净碳汇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研究表明:2012—2020年广东省种植业净碳汇盈余,大多数城市种植业净碳汇有所回落,个别城市有所提升,整体有所下滑。所有城市种植业总产值均呈上升趋势。种植业净碳汇与农业经济发展地理联系率较高,2012—2020年的地理联系率均在0.6以上,两者重心位置接近,但重心移动轨迹不一致。广东省2012—2020年“碳平衡型”的市域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市域都在处于未耦合状态,主要以“净碳排放型”为主,种植业净碳汇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 种植业净碳汇 重心模型 耦合指数 农业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耦合技术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华文 张亚丽 +2 位作者 孟庆香 别乾龙 朱槐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采用区域环境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耦合技术,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区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项目区整理以后,土地利用程度上升,与整理前相比增长了0.65%;同时对区域... 采用区域环境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耦合技术,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区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项目区整理以后,土地利用程度上升,与整理前相比增长了0.65%;同时对区域整体生态环境产生负向影响,区域环境指数下降,与整理前相比下降了2.32%。研究表明,指数耦合技术简便易行,适于在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绩效评价 指数耦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生态安全“指标-指数”耦合 与“指数-指标”解耦测度研究——以中国三大林区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廖冰 张智光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从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互利共生视角定义林业生态安全内涵,以中国三大林区为例,利用2007—2017年统计数据,对林业生态安全“指标-指数”耦合与“指数-指标”解耦进行测度。首先,通过PSIR-SEM相结合方法确定林业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从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互利共生视角定义林业生态安全内涵,以中国三大林区为例,利用2007—2017年统计数据,对林业生态安全“指标-指数”耦合与“指数-指标”解耦进行测度。首先,通过PSIR-SEM相结合方法确定林业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其次,构建林业生态安全Lotka-Volterra模型,并由指标及其权重依次测算林业生态安全基本指数、竞争指数、受力指数、共生度指数,据此判定其所处等级,实现“指标-指数”耦合;最后,根据耦合结果回溯具体指标,以找出林业生态安全问题根源,实现“指数-指标”解耦。结果表明:①林业生态安全要依赖于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的协同发展而不能偏废其一;②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林区处于林业生态安全预警状态而南方集体林区已进入林业生态安全状态,但林业生态安全水平不高;③林区林业生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林区森林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森林生态 林业生态安全 “指标-指数耦合 指数-指标”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指数与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蓝田县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利峰 张晓虎 +1 位作者 邓慧琳 韩六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536-5543,共8页
以蓝田县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降雨量、距水系距离、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距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共10类评价因子,分别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方差膨胀因子、容忍... 以蓝田县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降雨量、距水系距离、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距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共10类评价因子,分别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方差膨胀因子、容忍度3种指标对评价因子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选取因子之间多重共线性较低,可以认为各因子相对独立。随后,采用频率比法分析各评价因子与滑坡灾害点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分别利用熵指数(index of entropy,IOE)模型、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以及两种模型耦合作用下的逻辑回归与熵指数耦合(integration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index of entropy,IOE-LR)模型对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得到各模型下的研究区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图。最终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tic,ROC)曲线验证并比较了3种模型的性能。成功率曲线表明,IOE模型、LR模型、IOE-LR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35、0.742和0.805;预测率曲线表明,IOE模型、LR模型、IOE-LR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732、0.785和0.830,其中IOE-LR模型均具有最高的准确率。生成的滑坡易发性区划图可以为蓝田县政府合理解决土地利用规划问题以及减轻滑坡风险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因子 多重共线性 频率比 逻辑回归与熵指数耦合(IOE-LR)模型 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拥堵及供需耦合性平衡的测度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星光 廖瑞辉 李卓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共5页
文章针对日趋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阐述了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供需失衡之间的联系,指出对高效的交通管理而言,传统的注重静态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是不够的,还应从供需双方动态的耦合性平衡上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刻... 文章针对日趋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阐述了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供需失衡之间的联系,指出对高效的交通管理而言,传统的注重静态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是不够的,还应从供需双方动态的耦合性平衡上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刻画交通拥挤和耦合性平衡的拥堵指数和耦合指数的概念,并给出了拥堵指数和耦合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提供了一个简单算例说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供需平衡 耦合性平衡 拥堵指数 耦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彩虹 兰叶霞 +1 位作者 赵先贵 王书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相关衍生模型,分析了江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态势,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980年以来江西省人口由3 270.2万人增长为4 339.1万人,同期生态人口容量却由2 162.63万人降低为1 512.94万人,因...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相关衍生模型,分析了江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态势,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980年以来江西省人口由3 270.2万人增长为4 339.1万人,同期生态人口容量却由2 162.63万人降低为1 512.94万人,因此生态超载人口由1 107.57万人增长为2 826.19万人,生态超载率由33.87%提高到65.13%,人口生态超载情况日益严重;人均生态足迹呈缓慢的波动式上升态势,由1.439 0 hm2增长到1.950 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却逐渐降低,由0.951 7 hm2降低为0.680 2 hm2,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由1.26增大为2.05,生态安全等级由"稍不安全"降低为"很不安全"等级;生态经济耦合指数由0.51降低到0.43,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资源环境压力指数 生态超载人口 生态经济耦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兴洼陷古近系红层油气成藏期“源—相—势”耦合关系——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贾光华 高永进 宋建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共9页
为研究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古近系红层油气成藏规律,以金26井—滨斜703井近南北向剖面为例,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研究区油气成藏概率与油气藏至烃源灶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储层物性恢复图版研究储层的古物性特征,应用过程约束盆地模拟... 为研究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古近系红层油气成藏规律,以金26井—滨斜703井近南北向剖面为例,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研究区油气成藏概率与油气藏至烃源灶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储层物性恢复图版研究储层的古物性特征,应用过程约束盆地模拟方法恢复研究区关键油气成藏期的油气成藏动力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博兴洼陷古近系红层的油气藏分布与油气藏至排烃中心距离、至排烃边界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均表现为高斯正态分布特征,据此建立源控油气成藏概率定量模型。反映"相"的储层物性在关键油气成藏期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代表"势"的地层流体剩余压力主要来源于异常地层压力,利用相应公式可以定量表征"相"与"势"的关系,最终计算出研究区红层油气成藏期的"源—相—势"耦合指数,并可以根据该指数与研究区已发现油气藏的关系预测有利油气成藏区带。博兴洼陷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油气藏均位于"源—相—势"耦合指数大于0.50的地区,樊141井以北地区的"源—相—势"耦合指数较高,均大于0.55,为研究区下步有利油气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相-势”耦合关系“源-相-势”耦合指数 源控油气成藏概率 博兴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62
8
作者 张广海 刘真真 王新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2-800,共9页
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依托,故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中国沿海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旅游化程度可以反映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为探求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 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依托,故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中国沿海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旅游化程度可以反映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为探求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态势和规律,首先,在构建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2000—2010年沿海11省(区)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法分别对两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基于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及其协调指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它们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最后,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运用GM(1,1)预测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未来15 a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在2000—2010年间一直处于拮抗期,但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广西省将在2015年前先后由低水平的拮抗期跨入良性耦合阶段,而其他省(区)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拮抗期,且天津市、辽宁省和海南省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区域 旅游化 生态环境 耦合 耦合度协调指数 主成分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型MMI一般成像特性的设计方法研究
9
作者 平均芬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
研究指数型多模干涉(MMI)耦合器的一般成像特性,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指数型MMI一般成像特性的器件设计方法,设计了1310nm/1550nm复用/解复用器,并利用FD-BPM仿真分析进行验证。
关键词 指数型MMI耦合 一般成像特性 1310nm/1550nm复用/解复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发展理论的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均衡性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伟 黄军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1,共11页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既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准则,更是规划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引入“耦合协调发展指数”,测度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供—需”均衡性,得出以下启示:首先,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在供给上呈现...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既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准则,更是规划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引入“耦合协调发展指数”,测度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供—需”均衡性,得出以下启示:首先,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在供给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且需求与供给呈离散状;其次,城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均衡性呈现典型的“马太效应”特征,与空间发展成熟状况呈高度相关性,各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再次,针对研究区域内存在较为突出的“供—需”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需制定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随着多源数据与决策模型的深度融合应用,基于“供—需”均衡性的耦合协调发展指数可为研判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状况、制定精细化规划治理措施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均衡 耦合协调指数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内涵及评价研究——以煤炭业上市公司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粮 施春艳 杨伟鸽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和价值主张对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内涵、评价与发展具有指导与启示作用。对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内涵从终极目标、基本要求和高级要求三个维度进行剖析,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2...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和价值主张对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内涵、评价与发展具有指导与启示作用。对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内涵从终极目标、基本要求和高级要求三个维度进行剖析,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2018—2022年公开市场数据,对我国煤炭业上市公司的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程度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表明,我国煤炭业上市公司耦合协调指数偏低,整体发展状态仍有极大提升空间;债权人对企业产生的共生贡献指数平均值为负数,说明整体上从银行等债权人处筹集的资金并未对企业经营效果做出贡献,融资负债的效率亟须提高。而且,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程度越高的公司,发展状态与发展力越合理、健康且均衡,净资产收益率也较为匹配,企业发展越具有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耦合协调指数 共生贡献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与经济系统动态分析——以汉中市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彩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36,共4页
把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类型划分为生态良好经济发达型、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型四种。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生态资本效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汉中市1990~200... 把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类型划分为生态良好经济发达型、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型四种。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生态资本效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汉中市1990~2009年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如下:生态资本供需变化较大:1993年以前为生态盈余,1994~2001年为基本持平,2002~2009年为轻度赤字;生态压力逐渐增大,由1990年的0.74提高到2009年的1.15;2009年的生态资本转换效用是1990年的1.82倍,同期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指数提高了2.01倍。研究表明,汉中市生态与经济系统目前属于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型。据此,提出了生态资源经济化的路径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南水北调 水源地 生态足迹 生态与经济耦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P-PSO的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燕云 龙爱华 +2 位作者 向立云 於嘉闻 苏守娟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197,共7页
依据"适水发展"的水土资源配置原则,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水量作为控制线,考虑粮食安全,以经济产出效益最优为目标,基于线性规划和粒子群算法(Linear Programming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LP-PSO)构建种... 依据"适水发展"的水土资源配置原则,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水量作为控制线,考虑粮食安全,以经济产出效益最优为目标,基于线性规划和粒子群算法(Linear Programming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LP-PSO)构建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引入水土资源互动耦合指数对模型优化结果进行评价,并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进行模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LP-PSO算法的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搜索结果较优,可为相关部门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2)为进一步实现塔里木河流域种植结构优化,宜压减棉花、枣、小麦等作物种植比例,增加甜菜、大豆、苹果、稻谷等作物种植比例;(3)在没有额外水源及基于现有的"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约束下,流域到2020年可承载的最优灌溉面积约为240万hm^2,届时"退地"规模将超过110万hm^2,各方面压力较大,因此宜放宽对塔里木河流域2020年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指标考核,而以2030年作为种植业规模调整的最终目标,通过1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三条红线 LP-PSO算法 种植结构优化 水土资源互动耦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5年东北三省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迪 张冬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268-274,共7页
为研究东北三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和变化驱动力,以1990—2015年东北三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为研究对象,借助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定量分析统计模型、土地利用/覆被稳定映射变化轨迹、探索性空间数据、土地经济属性的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为研究东北三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和变化驱动力,以1990—2015年东北三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为研究对象,借助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定量分析统计模型、土地利用/覆被稳定映射变化轨迹、探索性空间数据、土地经济属性的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1990—2015年东北三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和状态、变化轨迹的空间自相关性、对比分析东北三省和中国其他地区部分省(市)的土地经济属性以及东北三省人口经济耦合指数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研究前期(1990—2000年)到后期(2000—2015年),东北三省地区经历了土地利用/覆被由变化频繁到变化速度急剧降低、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由平衡发展到发展极不平衡2个阶段;东北三省地区1990—2015年土地利用映射变化轨迹呈显著空间自相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区域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发展极不平衡;1990—2015年东北三省地区土地的经济属性和人口经济耦合水平时空差异显著,人口经济耦合指数逐渐发展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土地的经济属性中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区域人口经济耦合水平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时空特征 人口经济耦合指数 驱动力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主题词-引文的知识发现: 数据优化与内容可视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玉宁 李小涛 朱学芳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0-137,155,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融合主题词-引文的2-模知识耦合系统,提出数据优化指标以降低知识网络的复杂性,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方法]对融合主题词-引文的知识发现过程进行解析,选取乳腺小叶癌作为案例,用耦合熵指数2-模知识耦合系统进行量化... [研究目的]针对融合主题词-引文的2-模知识耦合系统,提出数据优化指标以降低知识网络的复杂性,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方法]对融合主题词-引文的知识发现过程进行解析,选取乳腺小叶癌作为案例,用耦合熵指数2-模知识耦合系统进行量化测度和演化分析;用突变系数进一步优化数据集,重点识别突变系数大于1的耦合因子对,并对2-模知识耦合网络进行内容可视化。[研究结论]耦合熵指数可作为2-模知识耦合系统的量化测度指标,突变系数可有效识别具有潜在突变性的耦合因子对,两项指标对数据的优化处理能有效降低2-模知识耦合网络的复杂性;具有较高耦合熵指数的主题词-刊名耦合因子对代表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学科子类和知识结构,具有突变性的耦合因子对表征和揭示了相关学科主题和知识结构的突变、转向、交叉和融合。融合主题词-引文的知识发现方法是对已有方法体系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发现 主题词 引文 耦合指数 突变系数 2-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与环境响应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翁钢民 李凌雁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3,共5页
旅游流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如何实现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许多地区亟待思考的问题。该文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体系,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区域旅游流网络... 旅游流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如何实现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许多地区亟待思考的问题。该文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体系,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环境影响因子;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环境因子对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影响强度,并利用Moran指数对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全局及局部自相关分析。最后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查该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与环境的响应效果,为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网络结构 环境响应 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指数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姜旭海 韩玲 +1 位作者 白宗璠 刘惠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78,共15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分析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模型(SDIM)构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体系(LDSES),结合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图谱,定量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分析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模型(SDIM)构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体系(LDSES),结合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图谱,定量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期间的时空演变,并引入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模型模拟沙漠化敏感性未来演变机制,进而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了前20 a演变进程中主要驱动因子对其演变的影响特征及解释力。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敏感性整体上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低敏感区位于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周边林草地覆盖区,高敏感区则位于西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等沙地和戈壁地区;(2)从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上来看,研究期间沙漠化敏感性改善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0.65%,沙漠化敏感性恶化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48%,沙漠化敏感性类型维持稳定不变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2.72%,整体来看土地沙漠化潜力逐渐降低,土地生态质量逐渐好转;(3)2030年沙漠化敏感性模拟结果显示未来10年沙漠化敏感性以低度敏感为主要类型(26.43%),沙漠化潜力将大幅下降,生态工程措施将取得一个较好的结果;(4)驱动力分析表明,沙漠化敏感性对气候因素的响应尤为敏感,其中降雨量对沙漠化敏感性分异的解释力最大;在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起主要影响,说明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各驱动因子交互对沙漠化敏感性呈现增强作用,表明沙漠化敏感性的分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可为半干旱区沙漠化防治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敏感性 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 耦合空间距离指数类型(SDIM) CA-Mwarkov(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 敏感性图谱 驱动力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