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技术在埋地腐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颖军 楼淼 +1 位作者 李莎莎 芦玉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114,共5页
目的介绍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研究16MnR钢在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填埋环境下的腐蚀规律。方法将腐蚀探头埋于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两种户外填埋环境中,研究16MnR钢在两种环境中的腐蚀规律;采用实验室包裹块形... 目的介绍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研究16MnR钢在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填埋环境下的腐蚀规律。方法将腐蚀探头埋于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两种户外填埋环境中,研究16MnR钢在两种环境中的腐蚀规律;采用实验室包裹块形式进行干湿交替加速腐蚀,研究加速试验方法的加速效果。结果 16MnR钢在膨润土和轻集料混凝土中的年平均局部腐蚀速率分别为23.7μm/a和0.11μm/a;在干湿交替加速腐蚀条件下,膨润土环境的平均腐蚀速率为109.1μm/a,轻集料混凝土环境的平均局部腐蚀速为1.7μm/a。结论 16MnR钢在膨润土环境下的局部腐蚀速率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轻集料混凝土对16MnR钢的腐蚀防护效果优于膨润土。采用干湿交替加速腐蚀方法,16MnR钢在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环境的腐蚀效果分别提高了17倍和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技术 埋地容器 腐蚀速率 在线监测 轻集料混凝土 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中的耦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公羽 张世欧 +3 位作者 崔迪 陈宏波 毕立原 尚宇豪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0-1322,共13页
大量的岩土工程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分布式的裂缝监测,光纤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监测。为了探究分布式光纤与大体积混凝土的耦合性能,开展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并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 大量的岩土工程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分布式的裂缝监测,光纤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监测。为了探究分布式光纤与大体积混凝土的耦合性能,开展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并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剪切滑移理论建立的光纤在受压状态下的应变传递模型能够实现对光纤应变传递效率的精确量化,并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采用不同的光纤布置方法,并进行三分点分级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光纤与混凝土的耦合性能,结果显示沿箍筋垂直方向布设光纤与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耦合效果。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的现场光纤监测应用研究表明,光纤传感器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能,准确监测到了筏板基础浇筑后各关键区域的应变演化过程与规律。研究成果为分布式光纤技术监测岩土工程结构的变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技术 耦合性能 应变递机制 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应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栅耦合技术的光子芯片传感测试系统
3
作者 刘星宇 郭荣翔 +2 位作者 郎玘玥 刘铁根 程振洲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164,共9页
随着光子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的光电芯片测试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然而,现有光子芯片测试系统主要针对通信芯片的需求开发,缺少对环境参量的控制功能,难以满足传感芯片的研发需求。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光栅耦合技术的光子芯... 随着光子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的光电芯片测试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然而,现有光子芯片测试系统主要针对通信芯片的需求开发,缺少对环境参量的控制功能,难以满足传感芯片的研发需求。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光栅耦合技术的光子芯片传感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光栅自动耦合、环境控制与感知、数据处理与交互等功能,并利用此系统完成了基于微环谐振腔光学芯片的气体浓度传感与温度传感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此系统可以对浓度为20%~80%之间的CO_(2)气体进行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0.152 GHz/%(2.113 pm/%),同时可以对30℃~35℃之间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灵敏度为4.996 GHz/℃(74.891 pm/℃)。本工作为光学传感芯片的研发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光子学 光栅耦合技术 光学芯片 环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耦合传感的小口径管道缺陷检测系统研发 被引量:4
4
作者 汝改革 曾熠 +3 位作者 高斌 孙鹏 王超 吴昊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9,共12页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在全球能源基础设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道在线内检测(ILI)技术是检测和评估管道完整性的重要工具,然而,它面临着诸多检测挑战,如不同类型缺陷的检出局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和永磁体复合磁化机理的新型IL...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在全球能源基础设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道在线内检测(ILI)技术是检测和评估管道完整性的重要工具,然而,它面临着诸多检测挑战,如不同类型缺陷的检出局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和永磁体复合磁化机理的新型ILI传感内检测系统。首先,提出一种可产生轴向漏磁场和周向均匀交流磁场的新型磁环结构(MRS);其次,通过添加永磁体磁化结构,优化励磁结构配置,增强管壁穿透能力和磁通强度;同时,在保证内检测器在小口径管道内安全通过下,克服单一技术限制,提高对浅表层缺陷和较深埋深缺陷的检测能力。为评估所提出的MRS系统的可行性,开展了管道牵拉测试,RMS与永磁铁励磁结构的最优配置,实现对深度0.81 mm表面浅缺陷和埋深4.1 mm的亚表面缺陷检出;最终,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以及牵拉测试有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技术 MRS系统 电磁耦合 穿透能力 管道通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矩阵的船舶多媒体传感网络压缩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贺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2,共3页
近年来,随着船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得多媒体传感网络的重要性随之突显。由于多媒体传感网络需要对大量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因此,必须选择有效的压缩技术,从而降低数据存储时占用的系统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对稀疏矩... 近年来,随着船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得多媒体传感网络的重要性随之突显。由于多媒体传感网络需要对大量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因此,必须选择有效的压缩技术,从而降低数据存储时占用的系统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对稀疏矩阵进行运用。本文从船舶多媒体传感网络中的压缩技术分析入手,论述基于稀疏矩阵的船舶多媒体传感网络压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矩阵 船舶 多媒体网络 压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传感光纤与土体变形耦合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博 张丹 +2 位作者 陈晓雪 王嘉诚 施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3-639,共7页
分布式光纤传感作为新兴技术已用于岩土体的变形监测,其中传感光纤与土体的变形耦合性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文章设计了土条的三点弯曲试验,将传感光纤预埋在土条中,借助高空间分辨率OB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激光位移传感器以及PIV... 分布式光纤传感作为新兴技术已用于岩土体的变形监测,其中传感光纤与土体的变形耦合性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文章设计了土条的三点弯曲试验,将传感光纤预埋在土条中,借助高空间分辨率OB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激光位移传感器以及PIV摄影测量技术,对光纤与土体的变形耦合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当土条变形较小时,土体与光纤耦合性能良好,传感光纤可以准确测量相应位置土体的应变分布情况;当变形较大时,传感光纤与土体将发生相对滑移,土体变形难以完全传递给传感光纤,光纤与土体的变形耦合性能随土体变形的增大逐渐降低。提出了采用应变传递系数表征纤-土的变形耦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技术 OBR 耦合性能 变形 应变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与矩阵补全技术的WSN数据收集算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策 李鸥 +1 位作者 童昕 杨延平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WSN无线链路不可靠,分组丢失现象普遍存在,且基于压缩感知(CS)数据收集算法对分组丢失十分敏感。首先,通过实验对分组丢失率和基于CS数据重构精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提出极稀疏块观测矩阵,在降低每轮数据采集能耗的同时,也保持观测矩阵... WSN无线链路不可靠,分组丢失现象普遍存在,且基于压缩感知(CS)数据收集算法对分组丢失十分敏感。首先,通过实验对分组丢失率和基于CS数据重构精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提出极稀疏块观测矩阵,在降低每轮数据采集能耗的同时,也保持观测矩阵的近似低秩性质。其次,结合矩阵补全(MC)技术与CS技术,提出基于极稀疏块观测矩阵的压缩感知数据收集算法,在一个采集周期内进行数据收集,利用MC技术恢复丢失数据,减少分组丢失对数据收集的影响;利用CS技术重构全网数据,减少数据收集量,降低节点在数据收集时所需能耗,延长网络寿命。仿真分析表明,所提算法在分组丢失率小于50%的情况下能够保证高精度重构全网数据,抵抗不可靠链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 数据收集 压缩 不可靠链路 矩阵补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物联网感知数据监测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陆霞 张国华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2-76,共5页
针对众多监测方法中存在的数据信息重复率高、监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很难获得准确的物联网数据监测结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物联网感知数据监测方法。通过光纤传感技术对光波相位信息合理解调,获得环境参数的具体变化;为了... 针对众多监测方法中存在的数据信息重复率高、监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很难获得准确的物联网数据监测结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物联网感知数据监测方法。通过光纤传感技术对光波相位信息合理解调,获得环境参数的具体变化;为了降低数据之间信息的冗余度,对海量数据实施降维;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数据实施分类并识别;根据标签约束条件,从而获取到物联网中的数据特征;采用构建出数据模糊矩阵来判断数据的一致性,根据调整算法实施调节,获取到数据的动态权重,从而完成感知数据监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减少其他因素对数据感知带来的影响,提高了物联网数据的监测精度,其稳定性高、监测速度快,具有优质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技术 数据监测 动态权重赋值 约束条件 模糊判断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埋式光纤传感钻孔注浆耦合材料配合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豪 张丹 +2 位作者 施斌 干昆蓉 段朝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4-719,共6页
采用钻孔埋设传感光纤是岩土体分布式光纤传感直埋技术的一种,为使传感光纤与周围土体变形协调,通常在钻孔内注浆,使传感光纤与周围岩土介质凝固为一体。根据对浆液凝固时间无特定要求和有特定要求的2种情况,通过试验研究了钻孔注浆耦... 采用钻孔埋设传感光纤是岩土体分布式光纤传感直埋技术的一种,为使传感光纤与周围土体变形协调,通常在钻孔内注浆,使传感光纤与周围岩土介质凝固为一体。根据对浆液凝固时间无特定要求和有特定要求的2种情况,通过试验研究了钻孔注浆耦合材料、配合比及其凝固后强度。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水泥与膨润土的比例以及水固比可以控制凝固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使其强度与原位岩土体的近似相同;添加适量的水玻璃可以加快浆液的凝固速度。针对石家庄某隧道原位土体的力学参数,得到了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的最优配合比,使浆液凝固后的力学指标与原位土体的近似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技术 土体直埋技术 耦合注浆 配合比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小兰 郑静 +3 位作者 陈琛 汤亚泥 张帆 何品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技术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技术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磁性纳米颗粒 金纳米粒子 DNA 丝网印刷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入侵检测算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景雯 张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8-983,共6页
无线传感网络易受信号强弱、网络装置和传感器性能等问题的干扰,导致网络入侵事件频发。由于异常节点特征维度较高,入侵检测的准确率较差,为此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入侵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区块链中的监测机制采集无线传感... 无线传感网络易受信号强弱、网络装置和传感器性能等问题的干扰,导致网络入侵事件频发。由于异常节点特征维度较高,入侵检测的准确率较差,为此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入侵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区块链中的监测机制采集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异常节点。其次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异常节点的特征。然后建立以信任值计算、更新、分发为主的信任模型,将提取的特征输入到模型中,最后输出信任值,完成无线传感网络入侵的检测。仿真结果显示,所提方法的检测时间短、准确率高、误报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网络入侵检测 区块链技术 标准观测矩阵 后验概率 信任模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电分析传感检测技术取得新进展
12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9年第10期27-27,共1页
电分析传感检测技术作为分析检测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发现、制备及官能化是构建电分析传感器的研究重点之一。近日.中国热科院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团队在抗生素快速传感... 电分析传感检测技术作为分析检测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发现、制备及官能化是构建电分析传感器的研究重点之一。近日.中国热科院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团队在抗生素快速传感检测中取得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技术 农产品质量安全 科技创新团队 食品安全检测 热科院 检测领域 电极材料 官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传感、传感器
13
《中国光学》 EI CAS 2008年第3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视觉 降噪技术 成像 非均匀性 校正技术 耦合 光电编码器 光学 轨迹跟踪 反射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研究进展(特邀)
14
作者 王琦 张滇澐 +2 位作者 张丽超 祁志美 赵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74,共18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技术作为一种免标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在实时监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方面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PR I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技术作为一种免标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在实时监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方面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PR I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而探测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介绍了SPRI的基本原理,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和SPRI的详细机制。SPR现象是由于光波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光波与表面等离子体发生共振时,反射光强度会大幅度地减弱,这一现象可以用来监测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SPRI技术则是将SPR技术与成像技术结合,通过监测生物芯片表面的折射率变化来实时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确定分析物浓度和相互作用的亲和力,随后深入剖析了近年来在成像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与革新,这些进步不仅提升了成像的分辨率与精确度,还极大地拓展了SPRI技术的应用范围。此外,还探讨了SPR I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包括细胞研究、生物标志物检测和细菌和病毒检测等方面。最后,对SPR I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计随着技术的进步,SPR I技术在检测灵敏度、成像速度和便携性等方面将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棱镜耦合 非棱镜耦合 成像技术提升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iC电极作离子选择电极分析中参考电极的实验报导
15
作者 顾宏邦 崔汉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6-59,共4页
在电分析化学、离子敏传感技术等领域中,广泛应用ISE、ISFET电极作传感器的探头.但在使用ISE、ISFET电极的测量中,需要一个与之比较的参考电极,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甘汞电极系由玻璃材质和氯化钾溶液构成.因玻璃易... 在电分析化学、离子敏传感技术等领域中,广泛应用ISE、ISFET电极作传感器的探头.但在使用ISE、ISFET电极的测量中,需要一个与之比较的参考电极,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甘汞电极系由玻璃材质和氯化钾溶液构成.因玻璃易破碎,氯化钾溶液又有沿器壁爬行而外溢、高温极易挥发等缺点,故在高温或有撞击的现场,甘汞电极尚不是理想的参考电极.对非氯离子体系,如用银氯化银电极为参考电极也有困难.因此,探索一种既克服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等参考电极的弱点,又能和ISE,ISFET配套使用的全固态参考电极—碳化硅电极是有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电极 SIC 甘汞电极 氯化钾溶液 氯化银电极 离子选择电极 电分析化学 技术 玻璃电极 玻璃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探测技术及器件
16
《中国光学》 EI CAS 1997年第2期71-72,共2页
TN382 97021211一种间接耦合光电探测器件响应速度的奇异性=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onse time inan indirect coupling photo—detector[刊,中]/ 陈长清,何民才,辛火平,陈炳若,刘志伟(武汉大学物理系.湖北,武汉(430072))/... TN382 97021211一种间接耦合光电探测器件响应速度的奇异性=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onse time inan indirect coupling photo—detector[刊,中]/ 陈长清,何民才,辛火平,陈炳若,刘志伟(武汉大学物理系.湖北,武汉(430072))//传感技术学报.—1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件 奇异性 光电倍增管 技术 响应速度 探测技术 武汉大学 灵敏度曲线 间接耦合光电探测器 位敏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CSI的双人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党小超 曹渊 +1 位作者 郝占军 段渝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00-1705,1718,共7页
为了解决因被测人数上升而引起的建立指纹库复杂和分类算法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双人定位方法,离线阶段先进行数据采集,预处理之后用K-means算法建立粗指纹库,在此基础之上,使用SoftMa... 为了解决因被测人数上升而引起的建立指纹库复杂和分类算法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双人定位方法,离线阶段先进行数据采集,预处理之后用K-means算法建立粗指纹库,在此基础之上,使用SoftMax分类算法建立细指纹库,在线匹配阶段先将采集到的数据与粗指纹库匹配,得到粗定位结果,然后再与细指纹库进行匹配,最终得到精确的定位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最小定位误差为1.12m,同时能够较好的识别双人站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信道状态信息 分阶段双人定位 K-MEANS算法 SoftMax算法 矩阵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D背照明用阴极发光灯
18
作者 邸建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1年第6期29-31,共3页
引言在比较苛刻的应用条件下,要求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有明亮的背照光。这样才能保证显示器具有足够的亮度。图象和传感技术公司(ISTC)开发出一种高亮度阴极发光灯(CLL),可用作LCD的背照明光源。CLL的工作原理是以很弱的静电场在大面积... 引言在比较苛刻的应用条件下,要求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有明亮的背照光。这样才能保证显示器具有足够的亮度。图象和传感技术公司(ISTC)开发出一种高亮度阴极发光灯(CLL),可用作LCD的背照明光源。CLL的工作原理是以很弱的静电场在大面积内形成均匀的电子束。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发光 LCD 照明光源 静电场 有源矩阵 技术 工作原理 阳极电压 示踪分析 静电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
19
《中国光学》 EI CAS 1995年第1期98-98,共1页
O43/O437 95010678自适应光学多共轭波前传感的层析技术=Tomographictechnology for multiconjugate wave-frontsensing in adaptive optics[刊,中]/阎吉祥,俞信,周仁忠,沙定国(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4,14(3).—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波前 层析技术 理工大学 北京 相关长度 学报 共轭 分层大气 矩阵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器件
20
《中国光学》 EI CAS 2008年第3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长周期光纤光栅 光纤陀螺 光纤 布喇格光纤光栅 重点实验室 光纤温度 光学技术 算法 矩阵 掺铒光纤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