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障碍因素
1
作者 马莉 张琳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39-246,共8页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经济,二者区域差异性明显;在时间分异上,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从濒临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在空间分异上,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影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及主要农产品产量。鉴于此,提出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推进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先进地市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扩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障碍因素 时空分异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地区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及空间关联分析
2
作者 刘同超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3,共9页
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是沿黄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2012—2022年沿黄地区9省区面板数据,综合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重心法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了沿黄地区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 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是沿黄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2012—2022年沿黄地区9省区面板数据,综合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重心法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了沿黄地区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动态演进和空间关联。结果表明:沿黄地区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前期区域差异较小,后期区域差异较大;LL集聚是沿黄地区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模式,主要体现于甘肃和青海两省;沿黄地区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重心从西南向东北转移,演化特征呈现稳定向好态势,但空间影响具有两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地区 新质生产力 生态效率 耦合协调发展 核密度 空间马尔可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物流网络与农村电商耦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俞恒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5-88,共4页
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2011-2022年我国城乡物流网络与农村电商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时间维度方面,样本期内全国城乡物流网络与农村电商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由濒临失调上升为勉强协... 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2011-2022年我国城乡物流网络与农村电商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时间维度方面,样本期内全国城乡物流网络与农村电商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由濒临失调上升为勉强协调;空间维度方面,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样本期内逐步由中级协调上升为良好协调,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再次之,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低,样本期内逐步由中度失调上升为轻度失调;影响因素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数字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物流网络与农村电商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数字化水平为主导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物流网络 农村电商 耦合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羽 王海燕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6,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诊断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共同富裕发... 文章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诊断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虽然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四大地区的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在2022年,除东部地区为中级协调之外,其他地区均为初级协调。发展绿色生产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精神富裕程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群体差距,是当前促进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内部因素;城镇化水平、政府参与程度、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耦合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发展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苏荟 周志微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9-29,共11页
高等职业教育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重塑高等职业教育新生态,二者存在应然的耦合逻辑关系。基于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与新质生... 高等职业教育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重塑高等职业教育新生态,二者存在应然的耦合逻辑关系。基于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各省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且呈现低协调等级省市多、高协调等级省市少的“金字塔”型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及市场化水平对本地和邻地的影响均为正,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地的影响为负、对邻地的影响为正,高职依赖度对本地的影响为正、对邻地的影响为负。基于此,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推进两大系统的耦合进程;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优势互补的空间格局;充分发挥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实施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耦合协调发展 时空特征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特征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璐琪 姜珊 +3 位作者 刘红卫 李溦 程金花 何凡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8个代表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安全综合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2000-2020年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安全性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安全、能源安全...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8个代表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安全综合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2000-2020年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安全性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整体上升的趋势,其浮动范围为0.3~0.7;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年际间均呈上升趋势,北京市耦合协调度最高,河北省耦合协调度较低;人均水资源量、废水中COD排放量、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亩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障碍因子。未来北京应调整用水结构、挖掘节水潜力。天津市和河北省要注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加大脱碳步伐,其中河北省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减少农作物受灾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水-能源-粮食系统 耦合安全评价 耦合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生态化视角下三峡库区人口-经济-环境(PEE)耦合协调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海浪 赵伟 +1 位作者 江雅婷 侯孟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221,235,共14页
[目的]探索PEE系统的互动耦合特征,可为三峡库区城镇生态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方法]在2000—2020年三峡库区PEE系统综合评价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引力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空间联系特征... [目的]探索PEE系统的互动耦合特征,可为三峡库区城镇生态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方法]在2000—2020年三峡库区PEE系统综合评价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引力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空间联系特征及主要障碍因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2000—2020年库区P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态势;(2)研究期内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不变,协调等级不高,协调类型呈“西南-东北”“中部-北部”的空间特征,总体呈良性上升发展趋势;(3)邻近区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空间联系总量总体上升,空间联系强度较弱,且随着地理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弱;(4)各因素对系统发展影响具有趋同性,经济和人口系统是主要制约子系统,而环境系统的障碍度逐年增加。[结论]库区P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向好,区域差异缩小,未来应重点从单一系统优化向多元系统协调出发,从系统自身与区域协同2个角度进行调整,加强政策制度调控,科学探索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生态化 耦合协调发展 人口-经济-环境 时空演化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耦合协调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璐 方行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3,共7页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用以表示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并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用以表示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并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可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耦合协调发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升级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是数字技术赋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仅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且对中部地区的边际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发展与数字技术应用与该耦合协调度均显著正相关;环境规制会削弱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耦合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经济增长 碳排放 耦合协调发展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皖江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代伟鹏 张娜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192,共4页
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皖江城市群相关产业数据构建计量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结合F检验与Hausman检验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考察期间内,皖江城市群区域数... 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皖江城市群相关产业数据构建计量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结合F检验与Hausman检验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考察期间内,皖江城市群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渐进式增长态势;区域内各城市间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其中合肥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为0.696),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在0.4-0.6之间),安庆、宣城、六安、铜陵等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在0.2-0.4之间),池州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严重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为0.188);皖江城市群区域内数字经济和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依其作用大小,依序排列为财政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均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商贸流通业 耦合协调发展 皖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璐 高电玻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共4页
本文构建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数,并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循环反馈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研究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 本文构建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数,并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循环反馈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研究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发展 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 耦合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口一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振龙 吴迪 蒋灵德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探究两者协调关系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多指标评价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人口结构与产...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探究两者协调关系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多指标评价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及其障碍因素,并以苏州市为例,以乡镇街道为研究单元,选取2010年、2020年为研究断面,分析其协调发展水平、演变过程及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苏州市2010年、2020年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均值均大于0.975,说明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作用程度高。(2)2010年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度均值为0.529,2020年数值上升0.009,协调发展度提升主要源自“濒临失调区一勉强协调区一初级协调区依次演进”的贡献,协调发展整体水平呈现“两轴多片”分布格局。(3)人口就业结构、人口教育结构、人口规模、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制约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最后,提出分区分类优化策略,以期促进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苏州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 耦合协调发展 苏州市 乡镇街道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姬翠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75,共3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往往被忽视。而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本文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以及综合指数法,从多方面构建乡村...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往往被忽视。而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本文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以及综合指数法,从多方面构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16-2020年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两系统高度耦合,存在较强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建设 耦合协调发展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雪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3期196-198,202,共4页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甘肃省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持续推进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分析当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并从优...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甘肃省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持续推进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分析当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并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发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多机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欣 王海燕 +1 位作者 李军会 高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大多数机场亏损严重,设施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突出等问题引发了长三角机场建设密度是否过高的争论.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通过解析系统协调发展机理,在耦合度、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长三... 大多数机场亏损严重,设施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突出等问题引发了长三角机场建设密度是否过高的争论.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通过解析系统协调发展机理,在耦合度、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长三角多机场复合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多机场复合系统中,耦合协调发展度较高的机场占75%,耦合协调发展度与机场等级存在较强关联性;机场规模等级越高,其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好,大型综合枢纽机场普遍高于中小型机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机场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好的地区,机场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 多机场系统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92,共10页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化进程,库首和库腹地区要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库尾地区则要"全面开花,整体优化",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重构基于流域发展的大三峡库区,以促进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复合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发展 耦合 耦合协调 环境系统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41
16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7,116,共8页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区域城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中度耦合阶段,...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区域城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上海、杭州、南京等区域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相对较高,苏北和苏中地区城市相对较低.综合耦合度和协调度,将区域划分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和谐区、磨合区、拮抗区和低耦合区4种类型.培育政策保障与政策调控机制、结构转型与旅游产业运行机制、旅游服务提升与市场推广机制、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机制等多元驱动机制是提高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城镇化 耦合协调发展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特征评价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富强 应卓晖 +1 位作者 吕素冰 赵衡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6,共7页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京津冀地区和北京水资源系统持续滞后,天津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交互滞后,河北处于经济社会系统滞后的状态;北京始终处于耦合协调发展最好水平,天津其次,河北耦合协调发展缓慢;水资源总量和地下水储变量是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变化情况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水-经济-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发展 水资源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妤 姜珊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7-222,共6页
以2005—2010年6a间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通过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涉及3个协调发展类型,... 以2005—2010年6a间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通过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涉及3个协调发展类型,分别是濒临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严重失调衰退类;从协调发展亚类看,既包括经济发展滞后型,也包括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型;从单个地区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仍有提高的潜力,协调发展度仍有提高的空间;从协调度、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关系看,要提高协调发展度,需重点提高发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发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合林 申政永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4,共10页
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调发展,对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在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 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调发展,对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在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如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机制、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机制、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机制和城乡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发展 路径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宪恩 赵婧辰 +4 位作者 张为程 夏菁 王寒凝 王茉 段海燕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41-142,共2页
图们江地区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该地区经... 图们江地区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该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趋势,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发展度为0.5949,为勉强协调发展水平,意味着图们江地区已初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2002年到2012年期间整体上呈逐步上升趋势,但仍然没有达到良好的协调水平。因此,在稳定经济发展、加强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同时,还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产业升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使图们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