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OPSIS模型的典型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及土壤侵蚀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姜芸 王军 +1 位作者 滕浩 李浩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2-94,共13页
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掌握黑土区耕地质量状况,探索耕地质量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可以进一步保持耕地的健康发展。为探讨黑土区耕地质量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嫩江市为研究区,利用层次分析法及CRITIC权重法确... 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掌握黑土区耕地质量状况,探索耕地质量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可以进一步保持耕地的健康发展。为探讨黑土区耕地质量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嫩江市为研究区,利用层次分析法及CRITIC权重法确定22项选取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综合质量指数法构建地学特征、土壤特性、土壤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及植被生长5个维度的质量指数,引入TOPSIS模型分析确定嫩江市耕地质量等级,开展黑土区障碍因子诊断、侵蚀状况模型评估及耦合协调研究。结果表明:1)嫩江市以中等级耕地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29.6%,高等级耕地较少,占比为10.1%。耕地质量等级存在较大差异,集聚类型以不显著为主,且在市域内呈现散碎分布的空间格局。2)根据障碍因子诊断发现,指标层中土壤pH值、排水能力、灌溉能力、地块连片度及比值植被指数指数的障碍度较高,是制约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准则层中耕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指数障碍度最高,对于耕地质量具有显著影响。3)嫩江市西南部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相对较弱,侵蚀较为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嫩江市的北部及东部区域,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东北高西南低。4)空间耦合协调分析发现,耕地质量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耦合度介于0.22~1.00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响应特征,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土壤侵蚀与耕地质量处于良好的协同发展状态。研究为松嫩平原农业健康生产及黑土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模型 耕地质量 障碍因子诊断 空间分析 耦合协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分析——以中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发明 叶金平 完颜晓盼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9,共7页
结合大地伦理观并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理解新型城镇化,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测度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数基础上,运用耦合分析工具,从中部地区整体和域内各省份两个空间尺度以及2010—2016年七个时间节点对中部地区... 结合大地伦理观并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理解新型城镇化,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测度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数基础上,运用耦合分析工具,从中部地区整体和域内各省份两个空间尺度以及2010—2016年七个时间节点对中部地区两者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程度处在拮抗阶段,且耦合度值近年来处于停滞不前阶段;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水平基本符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整体处于中耦合协调阶段;但在区域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耦合协调度、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状况可以将中部各省份的耦合格局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刻不容缓,需要用可持续发展思维来引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新型城镇化质量 生态环境承载力 耦合协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党怡雯 张家琛 陈亚恒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2年第4期446-455,共10页
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以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测算了2005-2015年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探究其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河北各城市新... 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以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测算了2005-2015年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探究其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河北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水平不存在耦合失调的情况,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主要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型,仅有唐山、石家庄在2015年达到了良好协调发展类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2)空间集聚类型上,绝大多数城市属于不显著类型区,高-高类型区、低-低类型区涉及的城市数量少。2005年仅有廊坊市处于高-高类型区、张家口市处于低-低类型区;2010年无城市处于高-高类型区,承德市、邢台市处于低-低类型区;2015年仅有秦皇岛市处于高-高类型区、无城市处于低-低类型区。研究可为其他地区推进城市化进程与提高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土地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分析 空间自相关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贺嘉霖 王敏 +1 位作者 王大树 程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例,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05—2019年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例,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05—2019年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存在扩大的趋势。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耦合协同性趋好,但耦合协调状况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心城市明显高于普通城市,存在“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的核密度分布层次差异性较为明显,“马太效应”显著。耦合协调度受经济发展水平、风险应对能力、应急通信能力、生态发展水平、政府应灾能力以及政府科技投入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分析 京杭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陶倩 兰安军 +2 位作者 范泽孟 钱方艳 邹永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3-383,共11页
[目的]探索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程度及相对发展状况,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 [目的]探索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程度及相对发展状况,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了相关研究。[结果](1)研究时间段内,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超过80%的城市其韧性水平出现上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呈波动变化趋势。二者皆呈现出“东中部高、南北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城市韧性由相对零散分布向集聚分布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由“7”字形分布向“大”字形分布转变;(2)二者的耦合度总体较高,以高水平耦合为主;协调程度总体较低,但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和“东高西低、中心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近1/2城市的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实现了同步发展,其余城市在2010—2015年多以超前型(城市韧性超前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为主,2015—2020年多以滞后型(城市韧性滞后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为主。[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二者没有实现同步发展,未来应加强城市产业结构及土地利用布局的调控和引导,促进城市经济及土地利用的区域协调,统筹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协调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创新与信息化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向平 陈聪聪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5期167-171,共5页
选取长三角地区2012—2016年相关数据,构建了区域创新与信息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长三角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借助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 选取长三角地区2012—2016年相关数据,构建了区域创新与信息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长三角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借助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城市之间的创新与信息化耦合协调度差异很大,总体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该区域核心大城市的创新水平略滞后于信息化水平,中小城市则相反;地区创新投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显著促进创新与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而教育水平和开放水平则不明显。基于此,该区域应当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继续提高城镇化水平、兼顾地区间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创新 区域信息化 耦合协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7
作者 吴正坚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0期172-174,共3页
为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文章以温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温州市2013年—2022年统计数据,通过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2013年-2022年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2... 为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文章以温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温州市2013年—2022年统计数据,通过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2013年-2022年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2022年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014年-2017年为协调过渡型,2017年-2022年为耦合协调型。基于此,提出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基础性与前沿性农业科技研究及利用耦合实质推动协同发展三个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耦合协调模型的中国旅游创新竞争力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丁玲 陆相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53-57,共5页
旅游创新系统是复杂性开放系统,对其开展协调性分析有利于实现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文章从旅游创新投入、产出、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评价了我国31个省... 旅游创新系统是复杂性开放系统,对其开展协调性分析有利于实现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文章从旅游创新投入、产出、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评价了我国31个省份2007—2016年的旅游创新竞争力协调性。结果表明:旅游创新竞争力协调性整体表现为由“失调”向“协调”演化,省际差距逐渐缩小;至2016年底旅游创新竞争力整体表现为低水平协调,有71%的省份(22个省份)达到协调水平以上,但优质和高度协调的省份空缺;旅游创新竞争力协调性短板不同且阻力因素各异,国家层面可以从改善旅游创新环境、提升旅游创新产出绩效角度进行政策设计,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旅游中等职业院校建设与学生培养、旅游专利研发、旅游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创新竞争力 耦合协调分析 投影寻踪分析 面板数据 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万州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其耦合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刘顺鑫 黄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8-316,共9页
为了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规律,以万州区为例,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地统计学和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分析了万州区2009—2018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和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18年... 为了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规律,以万州区为例,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地统计学和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分析了万州区2009—2018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和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18年,万州区以林地生态空间为主,城镇生活空间迅速扩张,农业生产空间缩减较多,土地利用程度提高;(2)万州区景观生态安全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呈现中部高、东北—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安全区集中分布在城镇中心,呈明显的“L”型分布,不安全区主要沿长江流域分布;(3)万州区景观生态安全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城镇中心,“低—低”聚集区集中分布于甘宁镇、响水镇和龙沙镇;最佳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和线性模型;(4)万州区“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河流地区的景观生态安全在“生活—生态”空间上还未实现同步发展,城镇中心的景观生态安全在“生产—生态”空间上也处于失衡发展阶段。因此,优化布局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控制城镇生活用地的有序扩张,提高生态用地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促进三生空间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对于万州区未来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分析 万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多维度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温璐歌 沈体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54,共6页
文章构建多维度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面板数据模型,对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影响不同省份耦合协调度的因子。研... 文章构建多维度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面板数据模型,对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影响不同省份耦合协调度的因子。研究表明:2009—2019年全国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迅速,且对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研究期内,全国大部分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中度失调衰退类或过渡发展类,处于基本耦合协调类的省份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小部分省份达到了良好耦合协调类;交通便利性因子及产业结构调整因子对城镇化协调发展、快速向好以及失调衰退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方向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耦合协调分析方法 时空特征 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明斗 张蕊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114,共10页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东北地区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东北地区城市韧性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N"字形变化趋势和"南高...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东北地区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东北地区城市韧性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N"字形变化趋势和"南高北低、城市群内高外低、经济带轴高翼低"的空间格局;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和"南高北低、交通带轴高翼低"的空间格局。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没有实现同步发展,多以滞后型为主;(2)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程度总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且均为拮抗阶段;耦合度较高的城市主要集聚在哈大交通经济带上,辽中南城市群、吉林中部城市群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的耦合度相对次之,耦合度较低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辽宁西部、吉林侧翼和黑龙江北部。辽宁省整体耦合度较高,中高强度耦合城市比例超过黑龙江和吉林;(3)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程度呈现"先降后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且以濒临失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为主;协调度较高的城市均位于哈大交通经济带上,并沿着哈大交通经济带梯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协调分析 东北地区 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巴里坤县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及耦合分析
12
作者 赵娟 张云霞 张永福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2期92-100,共9页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探究典型干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演变特征,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地统计学和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分析巴里坤县2013—2019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和耦合协调特征。结果显示,①巴里坤县内牧草生态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探究典型干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演变特征,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地统计学和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分析巴里坤县2013—2019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和耦合协调特征。结果显示,①巴里坤县内牧草生态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牧草生态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面积分别减少了22.94%和26.49%,其余各生态空间面积有所增加。②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基本安全区和较安全区占比超过57.88%。③巴里坤县各景观单元评价小区景观生态安全值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空间上存在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其中2013—2016年表现为趋同性,2016—2019年表现为趋异性。2013和2016年各评价单元景观生态安全值半变异拟合最优模型为指数模型,2019年为线性模型,且随机因素(人为活动)引起的系统总变异呈下降趋势。④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值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其中基本协调、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区面积不断增加,分别增加了8907.15、2541.46和4797.08 km^(2),严重失调区和中度失调区分别减少了10750、5490.38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分析 巴里坤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水资源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麦地那.巴合提江 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2 位作者 盛永财 马桂 阿依格林.乌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2-46,51,共6页
基于乌鲁木齐市2000~2015年的发展数据,建立了城市化与水资源综合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与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耦合协调性以及相关性等方面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1)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化综... 基于乌鲁木齐市2000~2015年的发展数据,建立了城市化与水资源综合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与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耦合协调性以及相关性等方面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1)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现出上升发展的特征,城市化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0.165 4上升至2015年的0.945 2;(2)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综合指数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总体呈现出上升的发展特征;(3)2000~2015年的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4)城市化综合指数与水资源综合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为0.91,表明水资源环境的状况与城市化水平发展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水资源 耦合协调分析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尺度下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特征——以宁德市廉村为例
14
作者 李从治 潘滢 +1 位作者 尹伟伦 兰思仁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43-2254,共12页
从微观尺度视角探究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关系,有助于乡村精准提升文化服务功能,对解决乡村资源错配问题,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廉村为研究对象,利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微观尺度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量化,... 从微观尺度视角探究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关系,有助于乡村精准提升文化服务功能,对解决乡村资源错配问题,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廉村为研究对象,利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微观尺度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量化,建立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耦合协调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确定廉村文化服务供需空间匹配特征。结果表明:(1)廉村三种文化服务类型中游憩休闲评分最高,美学体验次之,科教人文最低。在空间分布上,游憩休闲与美学体验空间分布相似,高值区域集中在古榕树及溪边,科学文化高值区域在宗祠及薛令之雕像区域。(2)文化服务供给区域集中在廉村聚落及其周边,其中以东侧城墙入口处以及南侧城墙入口处供给能力最强。需求区域相对分散,以廉村主入口区域需求最高,聚落内北部居民点、古官道、自助茶室以及沙洲处也出现高值点。(3)整体上供需耦合协调关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聚落及周边区域处于较为协调状态,二是聚落外围区域供需关系稍显失调。其中濒临失调区域占比54.69%,轻度失调区域占比27.03%,协调区域占比18.28%。(4)根据供需匹配结果,将廉村空间分为四类,文化服务表现良好区、重点改进区、额外潜力区以及缓慢改进区。建议优先针对重点改进区,即沙洲东南区域和聚落北侧入口处,进行资源配置,能够实现资源效果收益最大化。总体来看,廉村内部空间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服务供需错配,基于评估结果为廉村精准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提供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供需匹配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自相关分析 耦合协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城市功能优化与能级提升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阎东彬 赵宁宁 王蒙蒙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8,共9页
设立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探索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城市功能优化与城市能级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打造京津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5—2021年统计数据,构建城市功能及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 设立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探索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城市功能优化与城市能级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打造京津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5—2021年统计数据,构建城市功能及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城市功能优化与能级的耦合关系,可以发现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城市功能与能级均呈上升趋势,两者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相互作用力度强,然而耦合协调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应从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入手,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在统筹城市功能与城市能级协调发展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 城市能级 耦合协调分析 环京津核心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农自媒体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刘成坤 李鸾萍 +3 位作者 陈玉洁 杨安琪 徐子雅 赵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231-237,共7页
自媒体平台为农民参与乡村文化传播和农产品线上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载体支撑,在提升农民主体地位、改善农民信息环境、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究三农自媒体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不仅能为三农自媒体高质量发展提供... 自媒体平台为农民参与乡村文化传播和农产品线上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载体支撑,在提升农民主体地位、改善农民信息环境、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究三农自媒体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不仅能为三农自媒体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0年我国各省的相关数据,通过熵权法、耦合协调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探究三农自媒体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农自媒体对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各地区乡村振兴和三农自媒体的耦合程度均较高,但不同区域两体系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状态存在差异,大致呈现为中部地区耦合协调程度较高,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三农自媒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为了充分发挥三农自媒体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一是要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参与三农自媒体的意识;二是要加强对三农自媒体的支持,鼓励其发扬乡村文化;三是要丰富三农自媒体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四是要做好三农自媒体内容的监管工作,引导自媒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自媒体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修正模型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舟山市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奇洋 王纯彬 +1 位作者 蒋丽钠 陆范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6期4158-4164,共7页
提出基于物元可拓理论与耦合协调性分析相结合的DPSIR修正模型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舟山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05年,经济的迅猛和粗放式发展使舟山市土地生态不断恶化,并在2005年集中爆发。2自2009年始,经... 提出基于物元可拓理论与耦合协调性分析相结合的DPSIR修正模型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舟山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05年,经济的迅猛和粗放式发展使舟山市土地生态不断恶化,并在2005年集中爆发。2自2009年始,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的问题使得单一的措施难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本次研究采用的模型,既保留了物元分析能够无丢失、全面评价对象现状的特点,又有耦合协调分析能够对对象做出动态评价的特点。该修正模型对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DPSIR修正模型 物元分析 耦合协调分析 舟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