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静”耦合加载围岩变形大型立体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伍永平 吴学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4-1510,共7页
为了探讨地下巷道围岩破坏过程与机制,利用自制的大型三维立体模拟装置与"声–光–力"多元指标实时测试系统,完成了恒定与可变围压下的"动–静"耦合加载试验。对宁夏鸳鸯湖矿区复杂地质模型开挖中扰动区内围岩内部... 为了探讨地下巷道围岩破坏过程与机制,利用自制的大型三维立体模拟装置与"声–光–力"多元指标实时测试系统,完成了恒定与可变围压下的"动–静"耦合加载试验。对宁夏鸳鸯湖矿区复杂地质模型开挖中扰动区内围岩内部裂隙发育、损伤及破坏形态进行光学LCD式内窥摄影和结构演化过程进行实时追踪,对围岩局部化损伤的声发射特征规律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载荷和开挖时步条件下,复杂围岩变形与破裂在不同加载阶段、不同层位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渐变性,而声发射活动经历"贫瘠期-活跃期-回档期-沉寂期"后,事件数减少,持续时间增长,围岩极有可能会出现局部衍生灾害,进一步揭示了复合围岩局部持久性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动-静”耦合加载 围岩变形 立体模拟 多元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加载的低剖面天线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宋阳 薛锋章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5-208,共4页
设计了一种小型化双频天线。通过在单极子天线上引入寄生耦合的方法,即在单极子顶部引入耦合加载板,既保证了单极子天线的辐射全向性又减小了电小天线的分布电容,从而使该天线具有宽频带、低剖面特性。采用仿真软件Ansoft HFSS进行仿真... 设计了一种小型化双频天线。通过在单极子天线上引入寄生耦合的方法,即在单极子顶部引入耦合加载板,既保证了单极子天线的辐射全向性又减小了电小天线的分布电容,从而使该天线具有宽频带、低剖面特性。采用仿真软件Ansoft HFSS进行仿真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该天线工作频率为824~960MHz/1 710~2 690MHz(驻波比小于等于2)。根据仿真模型制作了一款天线,实测驻波带宽可达811~1 050MHz/1 580~2 660MHz,且在水平面内辐射全向方向图。该天线在限制尺寸的情况下有效地展宽了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纤分布系统 单极子 低剖面天线 耦合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脉冲压裂加载过程耦合模拟及火药配比影响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吴飞鹏 徐尔斯 +3 位作者 刘静 尉雪梅 蒲春生 任扬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3-687,共5页
基于组合脉冲压裂物理过程,以三种燃速火药柱串联、中心管同步点燃方式,结合火药爆燃加载、压挡液柱运动、射孔孔眼泄流、裂缝起裂、高压气体裂缝内流动及裂缝扩展等子模型,组建多级爆燃压裂耦合模拟模型。并据此分析不同配比火药组合... 基于组合脉冲压裂物理过程,以三种燃速火药柱串联、中心管同步点燃方式,结合火药爆燃加载、压挡液柱运动、射孔孔眼泄流、裂缝起裂、高压气体裂缝内流动及裂缝扩展等子模型,组建多级爆燃压裂耦合模拟模型。并据此分析不同配比火药组合爆燃压裂时,井底压力变化及裂缝延伸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燃速火药串联组合可实现一级火药快速爆燃,瞬间达到多方向射孔孔眼起裂压力,二、三级火药持续长时间燃烧维持高压以充分延伸裂缝的目的;在确定一级快速火药和总火药用量后,井底爆燃压力加载速率和各方向破裂压力均随第三级燃速火药质量比重的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但变化不明显;而不同方向裂缝最终延伸长度对二、三级燃速火药的配比具有较强敏感性;在以多方向裂缝安全起裂为目标、设定一级燃速火药后,合理配比三种火药比单一配比高-中速、高-低速火药,可更有效地延长爆燃压裂过程的井底有效持压时间,从而可大幅扩展火药用量上限,提高爆燃压裂裂缝延伸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脉冲压裂 爆燃压裂 火药量配比 敏感性 过程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耦合线加载的双通带滤波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陆坪 陈鹏 羊恺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76,80,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线加载的双通带滤波器,该滤波器在开口矩形环内部加载两根相互耦合的微带,从而产生两个通带。与加载单枝节的双通带滤波器相比,该滤波器在设计时有更多可变参数和更小的调节步进。比如当耦合线宽度不等步进变化时通带... 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线加载的双通带滤波器,该滤波器在开口矩形环内部加载两根相互耦合的微带,从而产生两个通带。与加载单枝节的双通带滤波器相比,该滤波器在设计时有更多可变参数和更小的调节步进。比如当耦合线宽度不等步进变化时通带中心频率会向相反方向变化,这一性质可以用作对两通带之间的频率间隔进行微调。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有两个通带,其中心频率分别为3.78 GHz和6.55 GHz,相对带宽分别为4.6%和4.8%。除此之外,还研究了调整加载耦合线的长度和宽度对滤波器频率特性的影响。仿真和实测结果之间良好的吻合证实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通带滤波器 开口矩形环 耦合线 S波段滤波器 C波段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载耦合作用下工作面冲击危险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勇 余进江 +4 位作者 王林均 肖俊贤 舒恒瑜 黄明 姚荐达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93,共5页
针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经常受到爆破震动、顶板垮落以及远场地震等动力扰动作用,开采过程中易诱发冲击危险。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以工作面静载20MPa、28MPa、36MPa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别施加扰动应力波峰值为10MPa、20MPa、30MPa... 针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经常受到爆破震动、顶板垮落以及远场地震等动力扰动作用,开采过程中易诱发冲击危险。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以工作面静载20MPa、28MPa、36MPa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别施加扰动应力波峰值为10MPa、20MPa、30MPa的动载作用,分析动静载耦合作用下工作面顶底板垂直应力与位移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静载相同时,随着动力扰动荷载的增加,垂直应力与位移受到动力扰动的现象越明显,顶底板均易出现扰动失稳;随着扰动循环次数的增加,顶底板垂直应力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煤体的损伤程度逐渐增大。同一动载扰动时,随着静载的增大,工作面顶底板的垂直应力与位移也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从而发生冲击危险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扰动 冲击地压 应力波 数值模拟 耦合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分量耦合模式下天津滨海饱和黏性土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瑞斌 徐志涛 +2 位作者 刘中宪 毕铭 李瑞源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1-368,共8页
地基土单元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将产生主应力轴连续旋转,不同的应力耦合模式对土的强度、孔压以及变形等特性影响显著。利用GCTS空心圆柱扭剪仪,对天津滨海软土场地饱和黏性土进行K0固结下的不同应力耦合模式的循环剪切试验。着重对比相... 地基土单元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将产生主应力轴连续旋转,不同的应力耦合模式对土的强度、孔压以及变形等特性影响显著。利用GCTS空心圆柱扭剪仪,对天津滨海软土场地饱和黏性土进行K0固结下的不同应力耦合模式的循环剪切试验。着重对比相同应力路径下竖向和扭剪双向耦合加载模式,内外围压和扭剪的三向耦合加载模式以内外围压、竖向和扭剪的四向耦合加载模式条件下饱和黏性土的变形特性、循环软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动强度下,四向耦合应力模式更容易破坏且变形特性以及软化特性较双向、三向耦合下发展更加迅速;剪应力分量对试样软化变形特性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0固结 多向耦合加载 空心圆柱扭剪仪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三轴单面临空下煤岩组合体冲击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科 刘文杰 +2 位作者 马衍坤 许日杰 池小楼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7,共13页
煤岩复合承载结构所处的应力边界条件不同,冲击地压在巷道中的显现特征和前兆规律亦不相同。采用高频振动采集及孔内成像三轴动静载试验系统,开展了高静载和动静载耦合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真三轴单面临空试验,分析了煤岩组合体界面处力学... 煤岩复合承载结构所处的应力边界条件不同,冲击地压在巷道中的显现特征和前兆规律亦不相同。采用高频振动采集及孔内成像三轴动静载试验系统,开展了高静载和动静载耦合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真三轴单面临空试验,分析了煤岩组合体界面处力学特征和强度条件,探究了不同应力边界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形态、动力显现特征和声发射信号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受煤岩变形相互制约的影响,交界面处砂岩强度被“弱化”。当界面处煤体裂隙尖端的应力大于“弱化”后砂岩强度时,裂隙将穿过煤岩界面发育至砂岩中,砂岩呈现出屈曲层裂、劈裂成板的破坏形态。(2)高静载作用下,煤岩组合体变形破坏特征和声发射信号具有明显的前兆规律,组合体发生承载失效前煤体局部颗粒弹射动能增大、弹射颗粒块度降低,声发射信号由“高频低能”向“高频高能”转变,组合体的破坏形态以剪切-张拉复合破坏为主。(3)受冲击动载影响,顶底板砂岩夹持作用减弱,煤体裂纹尖端应力得不到有效积聚,裂纹扩展到煤岩交界面时被阻隔,组合体以煤样的张拉破坏为主,声发射信号呈现出“高频高能”的特点,但大多集中在冲击破坏之后,导致组合体动力破坏难以预测。(4)与纯静载作用相比,虽然动静载耦合作用下静载水平较低,但煤岩组合体的抛射质量和抛射碎块的分形维数较大、平均破碎块度较小,说明动载对煤岩组合体的破坏起到了正向激励的作用,静载为煤岩体动力破坏提供了应力和能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动静耦合加载 煤岩组合体 动力显现特征 前兆信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690耐张塔多环板空间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武永彩 唐光辉 +1 位作者 屈讼昭 王建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0-336,343,共8页
多环板空间节点杆件交汇繁多,应力分布复杂,为研究高强钢多环板空间节点的受力性能,开展Q690高强钢SJC1型耐张塔足尺试验,并建立了变坡和横担处空间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大风等不利工况研究了不同加载模式下空间节点的力学性能,揭示其... 多环板空间节点杆件交汇繁多,应力分布复杂,为研究高强钢多环板空间节点的受力性能,开展Q690高强钢SJC1型耐张塔足尺试验,并建立了变坡和横担处空间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大风等不利工况研究了不同加载模式下空间节点的力学性能,揭示其空间耦合受力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断线和大风等不利工况下环板或加劲肋与主材连接处、槽形插板与支管连接处应力较大,应严格控制焊接质量,防止节点由于焊缝开裂而破坏;在大风工况下所有杆件同比例加载至250%时,变坡和横担处节点分别在环板与主管交界处的99°和90°方向出现最大应力,横担节点设计安全冗余度较高;变化关键受力杆件加载比例,环板与主管交界处的应力增长主要沿支管轴线方向与节点板相交位置处分布,应力水平与支管所承受的荷载正相关,空间耦合加载下不同支管间的环板与主管交界处应力增长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高强钢 多环板 空间节点 力学性能 空间耦合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