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耗能减震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云 邓雪松 黄文虎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8年第4期49-56,共8页
根据国内外耗能减震器和耗能减震结构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正在修订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耗能减震结构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内容包括耗能减震结构的适用性和设防目标;耗能减震结构的性能标准;耗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耗能... 根据国内外耗能减震器和耗能减震结构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正在修订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耗能减震结构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内容包括耗能减震结构的适用性和设防目标;耗能减震结构的性能标准;耗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耗能减震器的选择,数量确定和布置;耗能减震结构的分析与验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 耗能减震结构 抗震设计 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减震结构的摄动分析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云芳 张亮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2-75,i007,共5页
针对用振型分解法对耗能减震结构进行反应分析中存在的计算精度差且耗时的问题,提出了求解振动方程特征值问题的改进一阶摄动的高精度模态展开法,并推导了强行解耦的振型分解的一阶摄动修正公式。最后通过算例证明,提出的摄动分析法是... 针对用振型分解法对耗能减震结构进行反应分析中存在的计算精度差且耗时的问题,提出了求解振动方程特征值问题的改进一阶摄动的高精度模态展开法,并推导了强行解耦的振型分解的一阶摄动修正公式。最后通过算例证明,提出的摄动分析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减震结构 摄动分析 振型分解法 模态展开法 特征值问题 计算精度 反应分析 振动方程 修正公式 高精度 分析法 一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减震结构基于能量和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莹 黄忠海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1年第8期16-19,共4页
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能量和位移的耗能减震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该法综合考虑了能量和位移指标,无需将结构进行简化,能准确地计算出耗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减少了迭代计算过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安装位移相关型耗... 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能量和位移的耗能减震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该法综合考虑了能量和位移指标,无需将结构进行简化,能准确地计算出耗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减少了迭代计算过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安装位移相关型耗能器的某14层钢框架结构进行基于重要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地满足预期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减震结构 基于能量和位移的抗震设计 性能目标 耗能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itz法的耗能减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学淑 熊学玉 黄鼎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85,共5页
用改进Ritz法计算耗能减震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改进Ritz法采用基于外荷载空间分布的Ritz向量和基于外荷载频率的Ritz向量。其中,基于外荷载空间分布的Ritz向量用Lanczos法形成。基于外荷载频率的Ritz向量则用外荷载主频的平方进行... 用改进Ritz法计算耗能减震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改进Ritz法采用基于外荷载空间分布的Ritz向量和基于外荷载频率的Ritz向量。其中,基于外荷载空间分布的Ritz向量用Lanczos法形成。基于外荷载频率的Ritz向量则用外荷载主频的平方进行特征值平移后再用Lanczos法形成。文中还给出上述两种Ritz向量的截断标准。之后用改进Ritz法的Ritz向量对结构动力方程进行线性变换。由于耗能减震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是非比例阻尼,广义阻尼矩阵是非对角矩阵,所以文中采用拟力实模态法对线性变换后的耦联动力方程进行求解。最后的算例说明该方法用于耗能减震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减震高层建筑结构 基于外荷载空间分布的Ritz向量 基于外荷载频率的Ritz向量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减震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5
作者 魏艳红 李玉顺 《低温建筑技术》 2007年第4期71-73,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反应谱法的安装软钢阻尼器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为说明其有效性,给出一设计实例。以SAP2000软件为计算工具,对算例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并采用能力谱方法证明本抗震设计方法合理有效、简单实用、便于操作。
关键词 耗能减震结构 抗震设计 能力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阻尼器合理阻尼系数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吴从晓 周云 +1 位作者 邓雪松 吴从永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0-184,共5页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高位转换结构体系框支层的层间位移和结构等效侧向刚度的限制要求,采用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方法,将高位耗能减震结构分解成框撑剪力墙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结合振型分解反应谱...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高位转换结构体系框支层的层间位移和结构等效侧向刚度的限制要求,采用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方法,将高位耗能减震结构分解成框撑剪力墙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结合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和线性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推导出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合理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出,采用上述方法计算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粘滞阻尼系数是可行的,该方法计算公式简单实用,可用于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初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转换耗能减震结构 粘滞阻尼器 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减震技术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30
7
作者 周云 徐彤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7,共7页
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耗能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状况,包括耗能减震的原理与特点,几种耗能减震器的性能特性和恢复力模型,耗能减震结构的性能与特点;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及标准化发展;耗能减震结构的工程应用等,提... 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耗能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状况,包括耗能减震的原理与特点,几种耗能减震器的性能特性和恢复力模型,耗能减震结构的性能与特点;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及标准化发展;耗能减震结构的工程应用等,提出了耗能减震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些方向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 减震 恢复力模型 耗能减震结构体系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的耗能减震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学淑 王翠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共6页
为了解决平面不对称结构基于性能的减震设计问题,提出基于多模态的耗能减震设计方法。基于多模态的设计方法将结构的性能目标用多阶模态表示。引入各阶模态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位移幅值之比,将结构的性能表示成关于第1阶模态等效单... 为了解决平面不对称结构基于性能的减震设计问题,提出基于多模态的耗能减震设计方法。基于多模态的设计方法将结构的性能目标用多阶模态表示。引入各阶模态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位移幅值之比,将结构的性能表示成关于第1阶模态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位移幅值的函数,并由结构的性能目标值确定第1阶模态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允许最大位移幅值。继而根据位移反应谱确定第1阶模态的阻尼比,确定附加阻尼比及阻尼系数。计算阻尼系数提供给各阶模态的等效阻尼比,依据阻尼比修正最大位移幅值之比和模态的相关系数,进行迭代计算直到阻尼比满足精度要求。由迭代收敛时的附加阻尼比确定阻尼系数,该阻尼系数就是结构满足性能要求需要的阻尼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减震结构 性能目标 多模态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转换防屈曲支撑减震结构支撑简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雪松 吴从晓 +1 位作者 周云 吴从永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1,共4页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高位转换结构体系框支层的层间位移和结构等效侧向刚度的限制要求,采用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方法,将高位转换防屈曲支撑减震结构分解成框撑剪力墙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结合框支...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高位转换结构体系框支层的层间位移和结构等效侧向刚度的限制要求,采用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方法,将高位转换防屈曲支撑减震结构分解成框撑剪力墙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结合框支结构位移计算方法,推导出了高位转换防屈曲支撑减震结构支撑合理弹性刚度的计算公式及设计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得出,采用该推导出的计算高位转换防屈曲支撑减震结构的支撑弹性刚度计算公式和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并且该计算公式简单实用,可用于高位转换防屈曲支撑减震结构中支撑的初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转换耗能减震结构 防屈曲支撑 弹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耗能减震技术社会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曲径 王海飙 马涛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4期19-22,共4页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理论,为项目中使用的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社会效益评价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市场调查以及判断矩阵分析等方法采集和分析数据,同时探讨了加入结构耗能减震技术后项目的优越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 结构能减震技术 模糊综合评判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形钢铅耗能器性能及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颜学渊 祁皑 陈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6-141,共6页
针对工字型钢铅组合耗能器直角区域容易应力集中、过早屈服断裂退出工作的问题,提出一种由钢和铅两种材料组成的椭圆形钢铅耗能器,这种耗能器加工简便且水平两个方向都具有良好耗能性能.首先,对椭圆形钢铅耗能器中钢板的平面应力进行分... 针对工字型钢铅组合耗能器直角区域容易应力集中、过早屈服断裂退出工作的问题,提出一种由钢和铅两种材料组成的椭圆形钢铅耗能器,这种耗能器加工简便且水平两个方向都具有良好耗能性能.首先,对椭圆形钢铅耗能器中钢板的平面应力进行分析.其次,对椭圆形钢铅耗能器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椭圆形钢铅耗能器的非线性计算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与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对一个安装和不安装椭圆形钢铅耗能器的六层钢框架结构模型进行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值分析结果与性能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建立椭圆形钢铅耗能器数值计算模型的方法正确;椭圆形钢铅耗能器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耗能能力;椭圆形钢铅耗能器对多层结构的地震反应具有较好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减震结构 椭圆形钢铅耗能 力学性能 有限元模拟 滞回曲线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