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雍正帝与耗羡归公的财政改革 被引量:6
1
作者 萧国亮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3期96-104,共9页
一、耗羡的由来及其所产生的弊端在明清时期,所谓"耗羡"主要是封建政府征收赋税时加征的头耗在抵补实际损耗后的盈余."火耗"之名,始见于《元史》,而"火耗"之征,则盛于明中叶行一条鞭法以后.当时,随着商... 一、耗羡的由来及其所产生的弊端在明清时期,所谓"耗羡"主要是封建政府征收赋税时加征的头耗在抵补实际损耗后的盈余."火耗"之名,始见于《元史》,而"火耗"之征,则盛于明中叶行一条鞭法以后.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政府日益趋于对人民征收货币赋税,实物赋税逐渐演变为"折银".《清朝文献通考》卷三曰:"盖由本色变而折银,其取之于民也,多寡不一;其解之于部也,成色有定.此销镕之际,不无折耗,而州县催征之时,不得不稍取盈以补其折耗之数."其实所谓"补其折耗之数",至多不过百分之一二.州县官见此有空子可钻往往趋机多征"火耗",于是弊窦渐生.州县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羡归公 雍正帝 财政改革 州县官吏 提解耗羡 耗羡 吏治 亏空 赋税 养廉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耗羡归公”看清朝财政体系及当代“税费改革”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研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9,共15页
本文从分析“耗羡归公”入手,揭示了清代“双层统治格局”下,统治者构筑财政体系的思维逻辑,给予“低俸禄”、“地方公费阙如”、“军费不足”等所谓“不完全财政”以新的诠释。同时以史为鉴,对当代“税费改革”所反映的财权分配及体制... 本文从分析“耗羡归公”入手,揭示了清代“双层统治格局”下,统治者构筑财政体系的思维逻辑,给予“低俸禄”、“地方公费阙如”、“军费不足”等所谓“不完全财政”以新的诠释。同时以史为鉴,对当代“税费改革”所反映的财权分配及体制问题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羡归公 财政体系 税费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朝雍正年间耗羡归公的实施 被引量:2
3
作者 娜鹤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清朝雍正初年推行耗羡归公政策。事实上,耗羡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如果实行耗羡归公,就会面对如何让整个官僚系统不致瘫痪、继续维持国家机器的运作和打破潜规则的问题。但对于一个潜规则已经通行久远的帝国来说,... 清朝雍正初年推行耗羡归公政策。事实上,耗羡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如果实行耗羡归公,就会面对如何让整个官僚系统不致瘫痪、继续维持国家机器的运作和打破潜规则的问题。但对于一个潜规则已经通行久远的帝国来说,打破潜规则就意味着对围绕这种潜规则的体制和利益格局的重新制定。耗羡归公,实际上就是把官吏的非法加派改为法定的附加税,并把它的支配权,由州县一级提到督抚藩司一级。这种改革虽是法律形式和它的支配权问题,而且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财政亏空,保证清政府的赋税收入,但实行的结果,有利于加强财政管理,有利于财政逐渐走向规划化,在财政管理上是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雍正 耗羡归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雍正“提耗羡、设养廉”的财政改革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东林 《史学集刊》 1984年第4期34-41,共8页
一六四四年,清兵入关,满洲贵族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由于战争尚在全国激烈进行,朝廷无暇详议新制,所以诸制仍多沿旧明。经过康熙朝六十余年的统治,全国相对安定,一些旧制已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实行改革的条件也渐趋成熟。这些,
关键词 财政改革 清兵入关 满洲贵族 封建王朝 康熙朝 社会政治 经济的发展 战争 条件 提解耗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耗羡归公与养廉金制度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建猷 《学术界》 1986年第1期69-75,共7页
实行“耗茨归公”与“养廉金”制是清代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值得深入探讨。解放前(1947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论清代养廉金制度》,多年来未再加思索。近悉台湾、香港及日本学者近二十多年间对这个问题有不少研究成果和新见解,因在... 实行“耗茨归公”与“养廉金”制是清代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值得深入探讨。解放前(1947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论清代养廉金制度》,多年来未再加思索。近悉台湾、香港及日本学者近二十多年间对这个问题有不少研究成果和新见解,因在旧作基础上,草成此文,再抒所见。耗羡归公与养廉金制是密切相关的两件事,故并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羡归公 日本学者 影响深远 乾隆帝 州县官 清史稿 吏治 雍正年间 台湾 大学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州县衙门陋规的存留与裁革 被引量:16
6
作者 柏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62,共10页
明清州县的陋规收入很多,衙门的陋规固随地皆有,但不能随意多取,按规定额度收取者为合法,其额外苛求者则为非法。明清州县陋规的90%来自于理财,而理财中的大宗来自于赋税、平余、盐当、杂课,州县官在理财额内收取的陋规,一般都能够达到&... 明清州县的陋规收入很多,衙门的陋规固随地皆有,但不能随意多取,按规定额度收取者为合法,其额外苛求者则为非法。明清州县陋规的90%来自于理财,而理财中的大宗来自于赋税、平余、盐当、杂课,州县官在理财额内收取的陋规,一般都能够达到"不贪不滥,一年三万"的收入水平。如果额外苛求,是私派陋规、勒索陋规、需索陋规、私受陋规等,一旦发觉则要受到惩处。关于陋规是否存留,还是全部或部分裁革,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官员、学者都各有看法,可以说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陋规 州县官 耗羡归公 办公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赋役制度的定额化特点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0-137,共8页
论清代赋役制度的定额化特点何平清代在康熙雍正年间实施赋役改革措施,开始建立起完备的赋役制度。从清代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赋税征解来看,清代赋役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定额化特点。这个特点对清代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 论清代赋役制度的定额化特点何平清代在康熙雍正年间实施赋役改革措施,开始建立起完备的赋役制度。从清代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赋税征解来看,清代赋役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定额化特点。这个特点对清代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清代赋役制度定额化特点的内容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役制度 定额化 财政支出 赋税征收 丁银 清政府 雍正年间 耗羡归公 中华书局 丁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财政改革与各方权力纠葛——雍正朝台湾县知县周钟瑄案解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程朝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70,共8页
雍正三年,台湾县知县周钟瑄被控贪污,由于牵涉到闽台财政改革的大背景,此案引起了雍正皇帝的高度关注,并演变为震动闽台官场的一桩大案,涉案人等都被卷入了皇权与地方官员博弈的大漩涡。案件的审理过程,伴随着闽台财政改革的全过程,从... 雍正三年,台湾县知县周钟瑄被控贪污,由于牵涉到闽台财政改革的大背景,此案引起了雍正皇帝的高度关注,并演变为震动闽台官场的一桩大案,涉案人等都被卷入了皇权与地方官员博弈的大漩涡。案件的审理过程,伴随着闽台财政改革的全过程,从清查仓谷亏空,到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化的最终完成。透过考察周钟瑄案,闽台地区财政改革的过程得以完整呈现。在皇权的强势施压下,闽省官员提出的耗羡归公方案显得仓促而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钟瑄 闽台财政改革 耗羡 养廉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陕西社仓的经营管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清代陕西社仓与其他省不同,主要不是靠民间捐输而是用耗羡银为经费建立起来的。陕西社仓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健全,其管理制度详细而且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虽然设立之初在管理上确立了民间经营、官员稽查的全省统一的管理原则,但由于... 清代陕西社仓与其他省不同,主要不是靠民间捐输而是用耗羡银为经费建立起来的。陕西社仓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健全,其管理制度详细而且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虽然设立之初在管理上确立了民间经营、官员稽查的全省统一的管理原则,但由于动用耗羡银,所以在经营管理上多次进行调整,以至一度形成民管与官管并行的与他省截然不同的特点。陕西社仓发挥作用并不是借助于放贷,而主要是采用赈济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仓储制度 陕西社仓 耗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体制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来自1685年至1820年清代各直省摊丁入亩的历史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富彩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92,共20页
本文利用摊丁入亩的地区差别及时间先后构造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从平均意义上来说,推行摊丁入亩导致地方政府起运银占比下降。在添加摊丁入亩与耗羡归公交互项的稳健性检验中,本文进一步发现了摊丁入亩对起运银占比作用的渠道。... 本文利用摊丁入亩的地区差别及时间先后构造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从平均意义上来说,推行摊丁入亩导致地方政府起运银占比下降。在添加摊丁入亩与耗羡归公交互项的稳健性检验中,本文进一步发现了摊丁入亩对起运银占比作用的渠道。摊丁入亩不过是简化中央对地方税赋监管的程序以及节省地方政府税收征收上的机会成本,而摊丁入亩基础上的耗羡归公改革则增强地方政府在税收征收上的激励。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摊丁入亩之后的税收征收成本的节省以及耗羡归公给予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最终强化了地方政府在财政上的自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摊丁入亩 耗羡归公 平均处理效应 财政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的职官俸禄与廉政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慧峰 杨爱琴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149-152,共4页
清代的职官俸禄与廉政赵慧峰杨爱琴清初,职官俸禄一如其他各项法规、政策,基本上沿袭了明代之制。按照明代的惯例,清廷户部对各级官员规定了相当低的俸禄标准。清代的官员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共分九品十八级,各级官员都按照户部的规... 清代的职官俸禄与廉政赵慧峰杨爱琴清初,职官俸禄一如其他各项法规、政策,基本上沿袭了明代之制。按照明代的惯例,清廷户部对各级官员规定了相当低的俸禄标准。清代的官员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共分九品十八级,各级官员都按照户部的规定领取俸银,京官外加禄米。此外,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廉银 官俸 《清史列传》 俸禄制度 厚俸养廉 《皇朝经世文编》 起居注 提解耗羡 清政府 地方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雍正严禁臣工渎奏
12
作者 李国荣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9-39,共1页
地方文武大臣一年究竟应该具折奏报几次,雍正帝的原则是,有事则奏,无事则免。他在给陕西宁夏道鄂昌的一条朱批中,明确指示:“遇有应奏之事,何妨一月屡次上闻;如无可奏,便数年不奏,亦岂罪汝。”雍正二年(1724)二月,云南... 地方文武大臣一年究竟应该具折奏报几次,雍正帝的原则是,有事则奏,无事则免。他在给陕西宁夏道鄂昌的一条朱批中,明确指示:“遇有应奏之事,何妨一月屡次上闻;如无可奏,便数年不奏,亦岂罪汝。”雍正二年(1724)二月,云南曲寻武沾总兵杨鲲有折谈到,日前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帝 布政使 奏折 言过其词 漕运总督 地方事务 年希尧 耗羡 云南 文字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