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液中嵌段共聚物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8
1
作者 苑世领 吴锐 蔡政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11-815,共5页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issipativeparticledyanmics)模拟方法研究了PluronicL64(PL64)和Pluronic25R4(25R4)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中的介观相分离,模拟了聚合物聚集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不同的介...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issipativeparticledyanmics)模拟方法研究了PluronicL64(PL64)和Pluronic25R4(25R4)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中的介观相分离,模拟了聚合物聚集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不同的介观结构,如分散相、球形胶束、双连续相(bicontinuous)等;而PluronicL64在低浓度时更容易形成双连续相.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可以作为实验的一个辅助,提供介观层次上的信息,对实验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介观模拟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模拟优选合成聚表剂的可聚合季铵盐单体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晓 陈诚 +1 位作者 赵波 韩世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表剂)分子结构变化对聚表剂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性能的聚表剂。以正十六烷基为油相,水为水相,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DPD)模拟含有不同可聚合季铵盐表面活性基团的聚表剂在油-水界面的性质... 为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表剂)分子结构变化对聚表剂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性能的聚表剂。以正十六烷基为油相,水为水相,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DPD)模拟含有不同可聚合季铵盐表面活性基团的聚表剂在油-水界面的性质,研究了聚表剂摩尔分数及季铵盐基团种类等因素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模拟体系中聚表剂摩尔分数范围以0.02-0.06为宜;通过模拟优选出最佳季铵盐单体为对甲基苯乙烯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R4),聚表剂AMR4在油水体系中最佳摩尔分数为0.06,此时界面张力值最低、界面效率最佳且聚表剂分子均方根末端距最大。聚表剂分子几乎全都分布在油-水界面层,其界面活性使得油-水界面厚度增大,油-水界面张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方法模拟 聚表剂 可聚合季铵盐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PVP与表面活性剂AOT相互作用的介观模拟 被引量:20
3
作者 苑世领 刘成卜 +1 位作者 徐桂英 蔡政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48-1051,共4页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DPD)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与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三维模拟格子中 ,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 ,接着增加 ,然后又减小的趋势 ...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DPD)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与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三维模拟格子中 ,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 ,接着增加 ,然后又减小的趋势 .构型和结构分析表明 ,AOT的加入能够引起聚合物链的二面角分布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 AOT与 PVP产生了相互作用 .同时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体系的聚集形态也可以在 DPD三维模拟格子中直观显现出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PVP 表面活性剂 AOT 相互作用 介观模拟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集体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介观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苑世领 徐桂英 蔡政亭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作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DPD)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十二烷基氧丙基-β-羟基三甲基溴化胺(C12NBr)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三维模拟格子中,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接着增加,然后... 作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DPD)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十二烷基氧丙基-β-羟基三甲基溴化胺(C12NBr)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三维模拟格子中,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接着增加,然后又减小的趋势。构型和结构分析表明C12NBr的加入能够引起聚合物链的二面角分布发生改变,这意味着C12NBr与HPAM发生了相互作用。同时DPD三维模拟格子可以直观地表现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的聚集形态。结果表明:分子模拟可以作为实验的一种补充,在介观层次上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分子模拟与配方设计 被引量:26
5
作者 曹绪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2-688,共7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考察了分子结构、油相等因素对界面密度和界面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提高界面活性的机理。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考察了分子结构、油相等因素对界面密度和界面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提高界面活性的机理。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油相、表面活性剂复配等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非"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1个数最级。根据分子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孤东七区试验区原油特点,提出了"0.3%石油磺酸盐+0.1%表面活性剂1~#+0.15%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配方,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2.95×10^(-3)mN/m,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高达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烷基苯磺酸钠 石油磺酸盐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观模拟研究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海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5,共5页
本文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W/O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 本文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W/O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最低。但在表面活性剂浓度相同时,随着油水比的增加,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最利于其形成;而在油水比相同条件下,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在较大浓度范围内依然为稳定的微乳液。也就是说直链表面活性剂最利于W/O型微乳液的形成。此模拟结果从介观水平上提供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为微乳液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微乳液 末端距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影响的介观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6,共5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O/W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O/W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最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相同时,随着油水比的降低,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最利于O/W型微乳液的形成;而在油水比相同时,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在较大浓度范围内依然为稳定的微乳液。也就是说直链表面活性剂最利于O/W型微乳液的形成。此模拟结果从介观水平上提供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为微乳液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微乳液 末端距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材料与载药微粒的释放性能:介观模拟和实验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章莉娟 彭莺 +1 位作者 龙春霞 陈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1-796,共6页
选用可降解聚合物PLA,PLGA和固体脂三硬脂酸甘油酯、三嵛酸甘油酯为载体,制备包载布洛芬药物的载药微粒。通过DSC、XRD等测试分析和计算机介观模拟,从载体与药物的相容性、药物在载体中的分布状态等,探讨了载体材料对药物包封率和释放... 选用可降解聚合物PLA,PLGA和固体脂三硬脂酸甘油酯、三嵛酸甘油酯为载体,制备包载布洛芬药物的载药微粒。通过DSC、XRD等测试分析和计算机介观模拟,从载体与药物的相容性、药物在载体中的分布状态等,探讨了载体材料对药物包封率和释放性能的影响。药物与载体的相容性好有利于药物的包封;药物均匀分布在载体中,将减缓药物的释放速率。以三硬脂酸甘油酯、三嵛酸甘油酯为载体时,药物分布在载体的外层空间,以PLA,PLGA为载体时,药物分布在载体内部,结果显示,聚合物载药微粒体外释放速率小于固体脂载药微粒。因而聚合物载药微粒更适合需要长时间缓慢释放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粒 固体脂 聚合物 释放 颗粒动力学介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界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协同机制 被引量:43
9
作者 谭晶 曹绪龙 +4 位作者 李英 宋新旺 何秀娟 崔晓红 李振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953,共5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模拟了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分别与十二烷基-α-烯烃磺酸钠(DAOS)、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甜菜碱(C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探讨了盐度及分子结构对单一和复...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模拟了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分别与十二烷基-α-烯烃磺酸钠(DAOS)、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甜菜碱(C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探讨了盐度及分子结构对单一和复配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的影响,从界面效率、界面密度和分子排布等角度讨论了油水界面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复配协同增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界面密度 界面效率 超低界面张力 复配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分子构型与体相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瑞 李英 +1 位作者 方洪波 王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6-714,共9页
采用介观模拟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研究分子构型变化对聚电解质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HPAM)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的影响.模拟中采用均方根末端距量化表征聚合物的伸展程度,并通过计算溶液中水分子的扩散系数考察大分子形态和构型... 采用介观模拟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研究分子构型变化对聚电解质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HPAM)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的影响.模拟中采用均方根末端距量化表征聚合物的伸展程度,并通过计算溶液中水分子的扩散系数考察大分子形态和构型变化对体系粘度的影响,探讨了聚合物的浓度、聚合方式、疏水改性比例及水解程度对聚合物溶液的影响机制,预测了重复单元的种类和排列方式对聚合物构型和溶液性质的影响规律,为HMHPAM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 分子构型 均方根末端距 系数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丙烯酸与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梅拥军 韩一秀 +2 位作者 周洪 姚林 江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51-1756,共6页
从宏观流变性和介观尺度方面,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酸(HMPA)与油酸钠(NaOA)构筑的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考察HMPA对蠕虫状胶束溶液流变性和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少量HMPA的引入导致蠕虫状胶束溶液体系动态模量明显增加;其表观粘度... 从宏观流变性和介观尺度方面,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酸(HMPA)与油酸钠(NaOA)构筑的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考察HMPA对蠕虫状胶束溶液流变性和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少量HMPA的引入导致蠕虫状胶束溶液体系动态模量明显增加;其表观粘度随HMPA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另一方面,通过耗散颗粒动力学(DPD)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混合体系中溶液组成对HMPA分子链的均方根末端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OA浓度增加,HMPA的均方根末端距会出现峰值;HMPA的伸展程度受其自身浓度变化制约,相对于纯HMPA体系,NaOA胶束的存在对高浓度区的HMPA伸展程度影响更明显.结合流变实验和分子模拟结果,初步解释了聚合物与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丙烯酸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表观粘度 颗粒动力学分子模拟 均方根末端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