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模拟优选合成聚表剂的可聚合季铵盐单体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晓 陈诚 +1 位作者 赵波 韩世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表剂)分子结构变化对聚表剂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性能的聚表剂。以正十六烷基为油相,水为水相,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DPD)模拟含有不同可聚合季铵盐表面活性基团的聚表剂在油-水界面的性质... 为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表剂)分子结构变化对聚表剂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性能的聚表剂。以正十六烷基为油相,水为水相,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DPD)模拟含有不同可聚合季铵盐表面活性基团的聚表剂在油-水界面的性质,研究了聚表剂摩尔分数及季铵盐基团种类等因素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模拟体系中聚表剂摩尔分数范围以0.02-0.06为宜;通过模拟优选出最佳季铵盐单体为对甲基苯乙烯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R4),聚表剂AMR4在油水体系中最佳摩尔分数为0.06,此时界面张力值最低、界面效率最佳且聚表剂分子均方根末端距最大。聚表剂分子几乎全都分布在油-水界面层,其界面活性使得油-水界面厚度增大,油-水界面张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模拟 聚表剂 可聚合季铵盐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辅助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优化制备
2
作者 赵雅平 解新安 +1 位作者 李雁 李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8,共12页
基于分子模拟能够探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 lipid carriers,NLC)各物质间的结合能、溶解度参数等,预测混合物的相容性,从而用于指导实验前原料种类以及用量选择。该文以姜黄素(curcumin,Cur)为模型营养物,以固体脂质(单硬脂... 基于分子模拟能够探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 lipid carriers,NLC)各物质间的结合能、溶解度参数等,预测混合物的相容性,从而用于指导实验前原料种类以及用量选择。该文以姜黄素(curcumin,Cur)为模型营养物,以固体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和液体脂质(中链甘油三酯、葵花籽油、甜橙油)及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卵磷脂、吐温-80)作为筛选对象,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方法进行模拟筛选,再通过正交试验制备NLC以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对NLC的粒径和微观形态等进行表征。模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单硬脂酸甘油酯-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卵磷脂能形成较好的载体体系,固液脂质比为1∶3(质量比),卵磷脂含量为5%(质量分数),姜黄素含量占总脂质的3%(质量分数)时形成的球壳结构最好。优化后制备的姜黄素NLC平均粒径为(233.8±2.4)nm,电位为(-38.2±0.6)mV,包封率为85.06%,微观形态均匀分散、没有明显聚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粒子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姜黄素 混合原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ton X-100/甲苯/水三元体系界面张力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8
3
作者 靖波 张健 +4 位作者 吕鑫 朱玥珺 张凤久 姜伟 谭业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70,共6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行为,并把用于油/水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计算方法拓展到含表面活性剂的三元体系.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与实验数值吻合的界面张力数据.另外,模拟...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行为,并把用于油/水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计算方法拓展到含表面活性剂的三元体系.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与实验数值吻合的界面张力数据.另外,模拟结果直观展示了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与界面密度的关系,为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理论提供了依据.该模拟方法给出的微观信息可以为驱油体系配方筛选和表面活性剂有效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 分子模拟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 界面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嵌段共聚物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8
4
作者 苑世领 吴锐 蔡政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11-815,共5页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issipativeparticledyanmics)模拟方法研究了PluronicL64(PL64)和Pluronic25R4(25R4)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中的介观相分离,模拟了聚合物聚集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不同的介...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issipativeparticledyanmics)模拟方法研究了PluronicL64(PL64)和Pluronic25R4(25R4)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中的介观相分离,模拟了聚合物聚集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不同的介观结构,如分散相、球形胶束、双连续相(bicontinuous)等;而PluronicL64在低浓度时更容易形成双连续相.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可以作为实验的一个辅助,提供介观层次上的信息,对实验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模拟 介观模拟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性质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靖波 张健 谭业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利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随浓度、温度、剪切程度等条件的变化,并模拟了聚合物在油水体系中的聚集行为。研究发现,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溶液中表现出类似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其黏度随外界影响因素变... 本文利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随浓度、温度、剪切程度等条件的变化,并模拟了聚合物在油水体系中的聚集行为。研究发现,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溶液中表现出类似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其黏度随外界影响因素变化主要是由于溶液中聚合物聚集结构的转变。聚合物浓度较低时,聚合物主要以分子内缔合作用为主;随着浓度的增加,产生分子间缔合,并逐步形成相互交联的空间网络,水珠子的扩散率逐渐变小,体系黏度增加。当温度较低时,体系呈现较多柱状聚集结构,黏度较高;随着模拟温度升高,尺寸较大的棒状聚集体转变为球状聚集体,水珠子扩散率不断增加,体系黏度逐渐降低。随着体系剪切速率的提高,聚合物分子在受力方向上取向趋于一致,分子间缠绕和缔合程度减轻,水珠子扩散率急剧增加,体系黏度降低。另外,疏水缔合聚合物易吸附于油水界面,对油水体系的乳化和相转变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颗粒动力学 分子模拟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流研磨液颗粒特性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乔泽民 李俊烨 +1 位作者 张雷 张心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1-64,69,共5页
采用了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选取三种常用的磨粒晶胞团簇模型进行DPD仿真模拟,建立三种晶胞团簇模型、得到DPD条件下的温度、压力及晶格坐标下压力张量及压力差异系数等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碳化硅磨粒压力及温度变化性质都较稳... 采用了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选取三种常用的磨粒晶胞团簇模型进行DPD仿真模拟,建立三种晶胞团簇模型、得到DPD条件下的温度、压力及晶格坐标下压力张量及压力差异系数等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碳化硅磨粒压力及温度变化性质都较稳定,力学性能最好;进一步对碳化硅磨粒晶胞团簇模型分析,得到稳定状态后的压力为22.6Pa,温度为1.0K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磨液颗粒 粒子动力学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嵌段共聚物薄膜介观结构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俊波 吴昊 +2 位作者 陆冬云 何险峰 温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ParticleDynamics,DPD)方法模拟两平行平板间的双嵌段共聚物体系的介观结构.模拟结果表明,随板间距的增大,体系分层数量的增加是不连续的,在分层数量的增加过程中,出现不规则结构的过渡区;聚合物链末端...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ParticleDynamics,DPD)方法模拟两平行平板间的双嵌段共聚物体系的介观结构.模拟结果表明,随板间距的增大,体系分层数量的增加是不连续的,在分层数量的增加过程中,出现不规则结构的过渡区;聚合物链末端距随板间距的增大呈周期性振荡,振荡幅度逐渐减小.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层状结构转变点与分层数量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层状结构转变点近似与共聚物链长的2/3次方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粒子动力学 固体边界条件 介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Nafion膜和PVA/Nafion共混膜的介观结构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德林 周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916,共8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化Nafion膜和水化聚乙烯醇(PVA)/Nafion共混膜的微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水化Nafion膜和水化PVA/Nafion共混膜均能形成相分离的微结构.在水化Nafion膜中,水与磺酸根混合形成管状的水团簇.随着膜内水含量...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化Nafion膜和水化聚乙烯醇(PVA)/Nafion共混膜的微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水化Nafion膜和水化PVA/Nafion共混膜均能形成相分离的微结构.在水化Nafion膜中,水与磺酸根混合形成管状的水团簇.随着膜内水含量增多,管状水团簇的尺寸逐渐变大并在膜内形成连续的水通道.在水化PVA/Nafion共混膜中,PVA、水、磺酸根混合形成亲水性区域.共混膜中PVA的质量分数和水含量共同影响膜的微结构.当膜中PVA质量分数较低时,PVA主要分布在Nafion的磺酸根基团周围;PVA质量分数升高后,PVA会在膜内单独成一相.当膜中的水含量相对较低时,水分子会溶解于PVA中,此时膜内不存在单独的水团簇;膜中的水含量增多后,膜内会形成接近于球形的水团簇.本文工作可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的PVA改性Nafion膜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粒子动力学 NAFION膜 介观结构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乳液形成过程主要影响因素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璐丝 解新安 +1 位作者 丁年平 李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57-2662,共6页
以环己烷为油相、淀粉乳液为水相、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淀粉乳液形成过程及油水比、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6000步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乳滴的粒径随乳化剂含量的增... 以环己烷为油相、淀粉乳液为水相、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淀粉乳液形成过程及油水比、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6000步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乳滴的粒径随乳化剂含量的增加先减小而后增加,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环己烷含量的减小而增加;形成稳定淀粉乳液体系的参数范围:7<油水比≤20,9%<乳化剂用量≤18%.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含量为11%~15%时,微球的粒径随乳化剂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乳化剂含量大于15%时,微球的粒径反而增大.实验与模拟的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动力学 分子模拟 淀粉微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水溶液物理凝胶化行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英 谢宇 +1 位作者 吕中元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5-2459,共5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方法研究了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水溶液常温下的物理凝胶化行为. 在体积分数(2%~10%)较低时, P123在水溶液中形成球形胶束. 当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升高到20...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方法研究了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水溶液常温下的物理凝胶化行为. 在体积分数(2%~10%)较低时, P123在水溶液中形成球形胶束. 当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升高到20%时, 会形成柱状胶束. 在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为30%和40%时, 观察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 这些模拟结果不仅与实验结果一致, 而且证明了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是一种非常适合研究物理凝胶化行为的重要方法. 另外, 在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为40%时, 研究了凝胶随着时间发展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 物理凝胶 粒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相态结构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未谷 张玉梅 陈彦模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1-576,621,共7页
通过计算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模拟方法对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混体系温度越高,剪切速率越大,则分散相的分散性越好,颗粒尺寸越... 通过计算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模拟方法对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混体系温度越高,剪切速率越大,则分散相的分散性越好,颗粒尺寸越小.通过对分散相聚并过程的观察,发现剪切过程又能诱导聚并发生.另外,随着PS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S相的黏度增加,造成PP和PS黏度比变大,分散相尺寸差异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粒子动力学 共混体系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聚结动态特性与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分析
12
作者 王璐瑶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7期390-391,共2页
阐述提高冷凝效率并预防结冰,采用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MDPD)方法,模拟两个液滴合并弹跳过程中的动态过程以及跳跃现象,并且探讨这一现象的原理。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聚结跳跃 多体粒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型嵌段共聚物微观相分离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英涛 李占伟 +1 位作者 吕中元 李泽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0-1204,共5页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模拟方法研究了二维梳型嵌段共聚物的微观相分离,得到了相形貌与侧链长度及链段间相互作用的依赖关系,进一步与线型和星型嵌段共聚物微观相分离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揭示了本体中...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模拟方法研究了二维梳型嵌段共聚物的微观相分离,得到了相形貌与侧链长度及链段间相互作用的依赖关系,进一步与线型和星型嵌段共聚物微观相分离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揭示了本体中影响梳形嵌段共聚物微观相分离的主要因素,包括嵌段共聚物的组成、拓扑结构以及不同粒子间的排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相分离 粒子动力学模拟 梳形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粒子动力学在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孔轶华 张楚华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4-1108,共5页
对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在流动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及数值研究,给出了耗散流体粒子运动的控制方程组、边界条件、数值方法及随机数据统计方法等.提出用固壁粒子层结合流体粒子反弹运动的方法来处理固壁边界有滑移流动边界条件,有效地... 对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在流动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及数值研究,给出了耗散流体粒子运动的控制方程组、边界条件、数值方法及随机数据统计方法等.提出用固壁粒子层结合流体粒子反弹运动的方法来处理固壁边界有滑移流动边界条件,有效地消除了目前耗散粒子动力学及分子动力学模型在固壁附近的粒子密度波动问题.利用该方法编程计算了2类流动问题:方腔驱动流动与泊肃叶流动,计算结果与现有的理论及数值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在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动力学 流体流动 固体粒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嵌段共聚物和两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共混自组装成多室胶束结构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博深 赵英 +6 位作者 沈显良 丛悦 殷秀梅 王新鹏 苑青 于乃森 董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6-653,共8页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在水溶液中混合不同的线形三嵌段共聚物AxByCz和线形两嵌段共聚物AmBn对多室胶束的形貌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线形的三嵌段共聚物和两嵌段共聚物的链长来寻找多室胶束的形成条件.由线形三嵌段共聚物和线形...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在水溶液中混合不同的线形三嵌段共聚物AxByCz和线形两嵌段共聚物AmBn对多室胶束的形貌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线形的三嵌段共聚物和两嵌段共聚物的链长来寻找多室胶束的形成条件.由线形三嵌段共聚物和线形两嵌段共聚物的不同混合形成的多室胶束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蠕虫状"胶束、"汉堡包"胶束、"球上球"胶束、"核-壳-壳"胶束等等.多室胶束的整体形貌和内部结构的控制都可以从线形三嵌段共聚物和两嵌段共聚物的二元共混得到.为了表征获得的多室胶束结构,我们计算了密度图和成对分布函数图.在此工作中,可以获得和观察到复杂的多室胶束.结果表明,简单地混合线形的三嵌段共聚物和线形的两嵌段共聚物是一个控制多室胶束形貌和结构的有效方法,在工程实验中可以更简单更经济地形成多室胶束结构.因此,在设计新的多室胶束方面,聚合物共混仍然是未来值得更加关注的一个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动力学模拟 多室胶束 嵌段共聚物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嵌段聚合物刷修饰纳米孔的pH响应门控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莉 王楚 周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4,共10页
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p H响应性嵌段聚合物(聚丙烯酸-聚-2-乙烯基吡啶PAA-P2VP)接枝在纳米孔内的开关效应.探讨了嵌段序列Wall-P2VP-PAA和Wall-PAA-P2VP对响应性开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Wall-PAA-P2VP嵌段序列才能在不同... 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p H响应性嵌段聚合物(聚丙烯酸-聚-2-乙烯基吡啶PAA-P2VP)接枝在纳米孔内的开关效应.探讨了嵌段序列Wall-P2VP-PAA和Wall-PAA-P2VP对响应性开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Wall-PAA-P2VP嵌段序列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智能响应性开关.接枝密度对智能响应性开关影响的研究表明,只有在合适的嵌段聚合物链接枝密度下,形成的孔道才能够达到智能开关效应.链长是影响智能开关膜开关效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链长较短的条件下,无法形成关闭的开关效应;而在链长较长的条件下则可以形成闭合的开关效应.在控制嵌段聚合物的接枝密度和链长的条件下,共聚物刷修饰的纳米膜孔在不同的p H值条件下可以实现智能膜的开关效应.对不同嵌段比对智能膜形成孔大小的影响的研究发现,随着PAA嵌段比例的增大,嵌段聚合物膜孔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几乎闭合.研究结果为设计和构建有开关效应的纳米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孔 嵌段聚合物 p H响应性 智能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棒状T形三组分双亲分子相行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晗 郭洪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0-448,共9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以侧链长度和温度为变量的相图,计算了相关结构参数及每个液晶相对应侧链的有效体积分数,重现了实验上观察到的五边形、六边形柱状相及刚棒在层内位置的有序堆垛层状结构.研究发现,长棒状T形三组分双亲分...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以侧链长度和温度为变量的相图,计算了相关结构参数及每个液晶相对应侧链的有效体积分数,重现了实验上观察到的五边形、六边形柱状相及刚棒在层内位置的有序堆垛层状结构.研究发现,长棒状T形三组分双亲分子相图中的相序列和相结构符合相关报道,并且侧链有效体积分数f L与实验值一致.表明粗粒化模型反映了真实T形分子的主要特性,如分子的拓扑结构、排除体积效应及分相趋势、刚棒液晶基元的长径比和侧链的空间效应.证实了侧链尺寸对主/侧链非线性连接体系的自组装结构及各组成单元的位置分布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三组分双亲分子 相行为 粒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粒子动力学的一种新的固体壁面边界条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少锋 汪久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03-1610,共8页
由于耗散粒子动力学(DPD)粒子间是软势作用,很难施加无滑移的固体壁面边界,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固体壁面边界条件,该方法是通过给壁面粒子赋予相对流体粒子的虚拟速度,但壁面粒子不能移动,虚拟速度用于计算壁面粒子对流体粒子的耗散力,进... 由于耗散粒子动力学(DPD)粒子间是软势作用,很难施加无滑移的固体壁面边界,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固体壁面边界条件,该方法是通过给壁面粒子赋予相对流体粒子的虚拟速度,但壁面粒子不能移动,虚拟速度用于计算壁面粒子对流体粒子的耗散力,进而增大流体粒子的耗散阻力,实现壁面无滑移条件.利用新的边界模型模拟了微通道内的Poiseuille流动,得到的微通道内的速度分布曲线表明,该模型实现了壁面无滑移条件;得到的密度和温度分布曲线显示,壁面附近密度波动很小,但当壁面粒子密度大于8.0时,壁面附近流体粒子密度波动较大.模拟结果与Navier-Stokes方程理论解吻合很好,进一步验证了新边界的可行性和DPD程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动力学 DPD模拟 固体壁面边界 Poiseuille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接枝Janus纳米片形变的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英文)
19
作者 陆腾 周永祥 郭洪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4-1150,共7页
由于在检测、药物输运、分子马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维柔性响应Janus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遗憾的是,这些二维材料的响应形变的分子机理仍不明确。基于此,我们采用介观尺度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Janus纳米片... 由于在检测、药物输运、分子马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维柔性响应Janus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遗憾的是,这些二维材料的响应形变的分子机理仍不明确。基于此,我们采用介观尺度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Janus纳米片两侧接枝不同长度和不同溶剂相容性的高分子链对Janus纳米片形变的影响。我们发现由于构象熵和混合焓的共同作用,通过对接枝链长度和溶剂相容性的调整,Janus纳米片可以形成如反相包覆、信封装包覆和碗状等新奇的结构。我们的理论结果首次提供了对二维柔性Janus材料可控形变的基本认识,并预报了设计合成新型Janus纳米器件在药物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纳米材料 聚合物 两亲性复合材料 形态调控 粒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动力学超定运动方程广义-α求解新算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秀腾 翟彦博 罗书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8-952,共5页
完整约束多体系统第一类Lagrange方程建模得到的运动方程是指标--3形式的微分--代数方程(differental-algebraic equations,DAEs).如果同时考虑速度约束,将得到超定运动方程,该方程是指标--2的超定微分--代数方程(over-determined diffe... 完整约束多体系统第一类Lagrange方程建模得到的运动方程是指标--3形式的微分--代数方程(differental-algebraic equations,DAEs).如果同时考虑速度约束,将得到超定运动方程,该方程是指标--2的超定微分--代数方程(over-determined differential-algebraic equations,ODAEs).基于结构动力学中常用的广义--α方法,将其拓展,求解包含速度约束的超定运动方程,相对于其他求解指标--2 ODAEs的算法,新的算法没有增加离散得到的非线性方程组方程的数目.通过数值实验验证算法,并说明其求解ODAEs不存在精度降阶的现象,仍然具有二阶精度,同时算法的数值耗散也是可以控制的.最后新方法与其他求解多体系统ODAEs形式运动方程算法的CPU时间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动力学 超定微分--代数方程(ODAEs) 广义-α方法 二阶精度 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