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氧耗散模型的燃气弹射内弹道仿真方法及验证
1
作者 王金龙 余佳 +1 位作者 周峤 王翔鹏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0,共6页
在低温燃气弹射内弹道数值仿真中,由于经典零维模型未考虑一次富燃燃气在低压室内的二次燃烧,导致预示结果相比试验结果有较大偏差。针对上述问题,引入氧耗散模型描述低压室内一次燃气二次燃烧效应,建立了考虑二次燃烧影响的燃气弹射内... 在低温燃气弹射内弹道数值仿真中,由于经典零维模型未考虑一次富燃燃气在低压室内的二次燃烧,导致预示结果相比试验结果有较大偏差。针对上述问题,引入氧耗散模型描述低压室内一次燃气二次燃烧效应,建立了考虑二次燃烧影响的燃气弹射内弹道零维预示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燃气弹射内弹道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结合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CFD仿真结果及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富燃气体进入低压室后迅速与空气掺混发生二次燃烧,在涡流的卷吸作用下二次燃烧反应剧烈,0.2 t_(0)时刻低压室内O_(2)消耗殆尽,二次燃烧反应结束。基于氧耗散模型的零维弹射内弹道计算方法可以表征弹射过程中低压室压力变化规律,具有计算量小、时间短的优势,能够对不同结构及工况下的弹射过程进行较好的预示,仿真计算误差小于4.5%,为燃气式弹射内弹道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式迭代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弹射 内弹道 耗散模型 二次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材料延性耗散模型的疲劳损伤研究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光旭 楼志文 匡震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96-499,T001,共5页
本文从疲劳损伤导致材料延性下降这一事实出发,采用疲劳损伤延展性耗散模型,对低周疲劳定义了一种新的损伤变量,并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新损伤变量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测定方法简单,能直接与材料机械性能相联系。
关键词 疲劳 损伤力学 材料延性 耗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机械内两相流能量耗散模型的解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仁年 齐学义 +1 位作者 张建华 刘在伦 《动力工程》 CSCD 1999年第6期478-481,477,共5页
在参考文献[1]的基础上,给出了两相流能耗模型的一种数值解法,编制了一套能适应研究水力机械过流部件区域两相流流场的计算程序,并对水轮机固定导叶区域的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与实验结果对比,文中提出的数值解法合理可行,是分... 在参考文献[1]的基础上,给出了两相流能耗模型的一种数值解法,编制了一套能适应研究水力机械过流部件区域两相流流场的计算程序,并对水轮机固定导叶区域的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与实验结果对比,文中提出的数值解法合理可行,是分析含沙水流流场的一种有效手段。图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两相流 能量耗散模型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轴式摩擦支撑滞回能量耗散模型及热效应影响参数研究
4
作者 胡宝琳 胡吴彪 +1 位作者 何文福 艾璐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4,共11页
针对所提出的芯轴式摩擦支撑的构造特点,建立了滑动摩擦动热转换的滞回能量耗散模型,研究了摩擦生热对芯轴式摩擦支撑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初始摩擦力、摩擦片厚度、摩擦芯轴比热容和摩擦系数等因素对芯轴式摩擦支撑的力学性能和温度场的... 针对所提出的芯轴式摩擦支撑的构造特点,建立了滑动摩擦动热转换的滞回能量耗散模型,研究了摩擦生热对芯轴式摩擦支撑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初始摩擦力、摩擦片厚度、摩擦芯轴比热容和摩擦系数等因素对芯轴式摩擦支撑的力学性能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给出了摩擦支撑在摩擦生热影响下的摩擦力增长值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芯轴式摩擦支撑在摩擦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高温区主要集中在摩擦芯轴和摩擦片的摩擦接触面上,并且随着摩擦片厚度、初始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的增加,摩擦热效应越明显,随着材料比热容的增加,摩擦热效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轴式摩擦支撑 滞回能量 摩擦生热 耗散模型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流理论在建立NOPD能量耗散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方江龙 王小鹏 +1 位作者 陈天宁 李连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1-379,共9页
为了研究颗粒进入对流状态时非阻塞性颗粒阻尼(NOPD)的能量耗散机理,引入颗粒流理论建立NOPD能量耗散的解析模型。借助离散单元法(DEM)初步研究了阻尼器内部颗粒的对流运动,引入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对稠密颗粒流本构关系进行修正;借鉴振... 为了研究颗粒进入对流状态时非阻塞性颗粒阻尼(NOPD)的能量耗散机理,引入颗粒流理论建立NOPD能量耗散的解析模型。借助离散单元法(DEM)初步研究了阻尼器内部颗粒的对流运动,引入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对稠密颗粒流本构关系进行修正;借鉴振荡流理论最终得到NOPD的能量耗散解析模型。研究结果得到NOPD能量耗散率随颗粒参数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搭建NOPD能量耗散功率测试实验台,对NOPD的能量耗散功率进行测试,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颗粒处于对流状态时NOPD能量耗散机理,为NOPD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PD 颗粒对流 稠密颗粒流 能量耗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腐蚀-冻融条件下加载岩石能量演化规律及耗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淑坤 王来贵 唐楠楠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154,共7页
为研究在化学腐蚀和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岩石的能量演化规律,以大理岩为研究对象,分析冻融腐蚀岩样能量演化过程,建立与强度衰减参数、pH、冻融次数相关的能量耗散模型,以期为长期服役岩石力学工程安全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 为研究在化学腐蚀和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岩石的能量演化规律,以大理岩为研究对象,分析冻融腐蚀岩样能量演化过程,建立与强度衰减参数、pH、冻融次数相关的能量耗散模型,以期为长期服役岩石力学工程安全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腐蚀冻融复合作用下,腐蚀孔隙为水增加了入渗通道,冻胀裂隙同时也为腐蚀溶液提供了贯穿的通道,加剧了岩石内部结构的崩解与裂隙扩展贯通;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HNO_(3)溶液中的腐蚀岩石弹性模量降幅最高,NaCl溶液次之,NaOH溶液最低;腐蚀岩石弹性应变能的吸收和耗散能的释放,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建立的能量耗散模型对于岩石峰后阶段耗散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较好地模拟岩石峰后能量转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腐蚀 冻融循环 岩石 能量耗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垦土地生产力的耗散结构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卞正富 张国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63-668,共6页
提出了影响复垦土地生产力的三要素:环境要素、土壤要素与投入要素,并讨论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复垦土地生产力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导出了复垦土地生产力变化的动力学方程(ESIDE),提出了投入产出比已知和未知两种... 提出了影响复垦土地生产力的三要素:环境要素、土壤要素与投入要素,并讨论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复垦土地生产力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导出了复垦土地生产力变化的动力学方程(ESIDE),提出了投入产出比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下的复垦土地生产力系统状态的熵流评价模型(E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生产力 结构模型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壁区理论耗散率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3
8
作者 陆利蓬 苗泽纯 陈矛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3-526,共4页
提出了在边界层的近壁区 ,采用共振三波的理论模型描述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 ,由此解决了对称三维波理论模型不能处理三阶相关量的问题 ,根据新的理论模型对ε方程逐项进行计算和分析 .与原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相比 ,本文理论结果与直接数值... 提出了在边界层的近壁区 ,采用共振三波的理论模型描述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 ,由此解决了对称三维波理论模型不能处理三阶相关量的问题 ,根据新的理论模型对ε方程逐项进行计算和分析 .与原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相比 ,本文理论结果与直接数值模拟 (D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模型 ε方程 D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认知耗散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小华 《现代情报》 2009年第3期4-6,共3页
简述情报科学范式的发展历程,以及耗散结构理论和情报科学认知范式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报认知耗散结构模型",研究该模型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及其哲学渊源;以拓展情报认知理论,并赋予情报科学研究新的内涵。
关键词 情报认知 结构理论 自组织 情报认知结构模型 情报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磨损模型的典型机械密封配副混合润滑磨损加速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鸿举 刘莹 +2 位作者 廖浩然 梁柱荣 黄安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随着对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产品进行寿命测量试验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不断提高.因此,出现了加速寿命试验(ALT)及在此基础上的加速退化试验(ADT),通过高应力水平下的加速试验数据来估计产品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可靠性和寿命... 随着对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产品进行寿命测量试验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不断提高.因此,出现了加速寿命试验(ALT)及在此基础上的加速退化试验(ADT),通过高应力水平下的加速试验数据来估计产品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可靠性和寿命.磨损是一种典型的材料退化过程,已有大量的模型用于磨损定量预测,其中以耗散磨损模型的物理基础较为严谨.采用标准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典型机械密封配副材料9Cr18Mo/M234A0为对象,以面接触、混合润滑为条件,在试验验证耗散磨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以熵增量作为磨损等效量的磨损加速模型.通过长时间-低熵率和短时间-高熵率的等效磨损试验对基于耗散磨损模型的加速退化试验进行验证,并与基于Archard模型的加速试验方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耗散磨损模型的加速退化试验可通过10 min量级的磨损试验等效实现200 min量级的磨损试验,试验误差为2.22%,其他模拟时间最大相对误差为4.75%.试验结果初步验证该加速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模型 加速退化试验 熵增量 等效 磨损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控耗散Hamiltonian系统模型的光伏准Z源T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11
作者 程启明 李涛 +2 位作者 程尹曼 陈路 孙伟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18-1727,共10页
基于端口受控耗散哈密顿系统(PCHD)模型的无源控制策略无需对受控对象进行线性化处理,它从能量成型与注入阻尼方面讨论受控对象的稳定性,简化了控制系统的结构。首先,利用状态空间法推导出准Z源T型三电平逆变器数学模型;其次,结合无源P... 基于端口受控耗散哈密顿系统(PCHD)模型的无源控制策略无需对受控对象进行线性化处理,它从能量成型与注入阻尼方面讨论受控对象的稳定性,简化了控制系统的结构。首先,利用状态空间法推导出准Z源T型三电平逆变器数学模型;其次,结合无源PCHD模型的控制规律选取能量函数与注入阻尼,并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该控制策略不但使系统具有优良的动、静特性,且逆变器输出电流谐波低、经济性高;最后,仿真和硬件实验验证了基于PCHD模型的无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准Z源T型拓扑 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模型 无源控制 能量函数 注入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端口受控耗散哈密顿系统模型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无源反步环流抑制方法 被引量:21
12
作者 薛花 潘哲晓 +2 位作者 王育飞 田广平 杨兴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96-2611,共16页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应用于大功率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时,由于存在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系统参数摄动和本身的非线性特性,采用传统矢量控制方法实现MMC环流抑制难以确保系统全局稳定运行和强鲁棒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端...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应用于大功率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时,由于存在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系统参数摄动和本身的非线性特性,采用传统矢量控制方法实现MMC环流抑制难以确保系统全局稳定运行和强鲁棒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端口受控耗散哈密顿系统(PCHD)模型的MMC无源反步环流抑制方法。在构建基于PCHD模型的MMC全局能量函数基础上,设计无源性控制器,通过能量函数整形,修正闭环系统的能量耗散和能量流动方式,使系统能量在期望平衡点取最小值,以实现系统全局渐进稳定。结合反步控制方法,消除不确定扰动与MMC系统参数摄动引起的跟踪误差,从而实现系统内、外扰动情形下环流二倍频分量的快速平抑。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结果与基于dSPACE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无源反步环流抑制方法具有形式简单、无奇异点、暂态性能好的特点,同时能够确保系统全局稳定与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环流抑制 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模型 无源性控制 反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人体对外能量耗散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季泰 袁伟琪 +1 位作者 杨剑 季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100,共7页
运动中人体能量耗散远高于平时,从其耗散途径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第二部分用于对外散热;第三部分在人体内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其中第一、二部分为人体对外部的能量耗散,第三部分为人体内部的能量消耗。以运动中人... 运动中人体能量耗散远高于平时,从其耗散途径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第二部分用于对外散热;第三部分在人体内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其中第一、二部分为人体对外部的能量耗散,第三部分为人体内部的能量消耗。以运动中人体对外能量耗散为研究点,以运动生物力学学科以及传热学学科的相关研究为参考,在热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运动人体对外能量耗散模型,同时利用Fortran语言编程、模拟、分析和比较不同因素对运动中人体对外能量耗散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选因素中,代谢当量及环境温度对运动中人体对外能量耗散速率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能量 对外能量耗散模型 环境温度 湿度 风速 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能量输入与耗散反馈原理的机床主轴热误差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晋伟 朱晓勇 +2 位作者 杨万然 陈文 刘磊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8年第7期9-11,共3页
分析一维机床主轴热传导模型,建立机床主轴的热传导模型。通过一维主轴实验验证,建立起基于反馈原理的机床主轴能量输入与耗散的热变形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并确定其对预报整体机床热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热传导 一维主轴 数控机床 能量反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皇权专制社会治乱循环现象的经济学解释——基于租金耗散的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树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9,共10页
本文用租金耗散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由于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官僚集团的寻租活动盛行所导致的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国家开支不断增大,税负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社会全面崩溃的过程,并用大量的经济史、人口史资料对模型的结论进行了验证。认为,皇... 本文用租金耗散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由于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官僚集团的寻租活动盛行所导致的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国家开支不断增大,税负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社会全面崩溃的过程,并用大量的经济史、人口史资料对模型的结论进行了验证。认为,皇权至高无上不受约束、国民的财产权和人身自由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法权结构是导致中国皇权社会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皇权社会 租金一般均衡模型 治乱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耗散结构论看高校规模结构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洪安 江若尘 《大学教育科学》 1996年第1期9-12,共4页
从耗散结构论看高校规模结构优化陈洪安,江若尘(淮南矿业学院)(安徽财经学院)耗散结构论是研究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的自组织现象的理论。它的主要出发点是:“任何一种新出现的有序结构总可以看做是某种无序状态失去稳定性的结果,... 从耗散结构论看高校规模结构优化陈洪安,江若尘(淮南矿业学院)(安徽财经学院)耗散结构论是研究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的自组织现象的理论。它的主要出发点是:“任何一种新出现的有序结构总可以看做是某种无序状态失去稳定性的结果,是在不稳定性之后某种涨落被放大的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结构 结构论 美国高校 结构模型 我国高等学校 结构演化 开放系统 高等学校系统 互作用 线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膛压测试系统耗散型传压管道动态响应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先贞 殷帅 +1 位作者 裴东兴 沈大伟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针对目前枪膛膛压测试研究中,很难利用理论方法求出压力大小,同时安装传感器时不能保证其敏感部位与被测压力介质之间是直接接触等问题,提出了膛压测试系统耗散型传压管道动态响应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的耗散型传压管道数学模型对传压... 针对目前枪膛膛压测试研究中,很难利用理论方法求出压力大小,同时安装传感器时不能保证其敏感部位与被测压力介质之间是直接接触等问题,提出了膛压测试系统耗散型传压管道动态响应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的耗散型传压管道数学模型对传压管道的长度、直径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传压管道的几何参数对管道固有频率的影响。当直径不变时,长度越长传压管道的固有频率越小;当长度不变时,直径对传压管道的固有频率影响不大,并且通过选择合适的直径和长度对其进行实验模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试验得出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相符,所设计的传压管道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没有产生信号的失真,能真实传递膛压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膛压测试 传压管道 型管道模型 动态响应 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12CZ铝合金疲劳试验热耗散能研究
18
作者 夏哲 陶华 +1 位作者 李斌 童小燕 《航空制造技术》 2008年第12期84-88,共5页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以试样瞬时冷却速率为参量,建立了一个单个循环单位体积材料的热耗散能模型。利用红外热像仪对LY12CZ铝合金试样疲劳过程进行非接触式连续测量,研究结果表明:LY12CZ硬铝合金试样表面温度的变化历经明显上升、相对稳...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以试样瞬时冷却速率为参量,建立了一个单个循环单位体积材料的热耗散能模型。利用红外热像仪对LY12CZ铝合金试样疲劳过程进行非接触式连续测量,研究结果表明:LY12CZ硬铝合金试样表面温度的变化历经明显上升、相对稳定、迅速上升至断裂3个阶段;循环稳定阶段试样表面温度出现波动,波动幅值随应力幅的增加而增大;单位体积材料单个循环的热耗散能随应力幅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模型 温度响应 应力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数值模拟中湍流气相反应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臻 管清亮 +2 位作者 张建胜 刘兵 李文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20-2526,共7页
为获得煤气化炉数值模拟研究中常用湍流气相反应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3种湍流气相反应模型计算的温度场、浓度场和碳转化率分布,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湍流气相反应模型对气化炉火焰区温度场和浓度场... 为获得煤气化炉数值模拟研究中常用湍流气相反应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3种湍流气相反应模型计算的温度场、浓度场和碳转化率分布,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湍流气相反应模型对气化炉火焰区温度场和浓度场计算影响较大,但是对气化炉后部影响较小;EDM模型对合成气组分的浓度分布预测误差较大;基于单混合分数的PDF模型对喷嘴出口附近的温度场和浓度场的预测结果不合理,但是对气化炉出口参数的预测较为准确;EDC模型预测结果良好,但是会高估火焰温度,进一步考虑基元反应和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可以改善EDC模型对火焰温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湍流化学反应作用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HD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鲁棒控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心明 管霖 +3 位作者 夏成军 饶宏 许树楷 李立浧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0-46,共7页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与端口受控耗散哈密尔顿(PCHD)方程建立了换流器三相坐标系下的PCHD模型,并导出了换流器在dq旋转坐标系下的PCHD模型,证明了换流器的严格无源性。通过配置连接矩阵与阻尼矩阵构造期望能量函数,并确立为Ly...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与端口受控耗散哈密尔顿(PCHD)方程建立了换流器三相坐标系下的PCHD模型,并导出了换流器在dq旋转坐标系下的PCHD模型,证明了换流器的严格无源性。通过配置连接矩阵与阻尼矩阵构造期望能量函数,并确立为Lyapunov函数。通过注入阻尼矩阵消除了换流器直流侧等效电阻对系统的影响。由期望平衡点、状态变量及互联和阻尼分配无源性(IDA-PB)控制原理设计了换流器的IDA-PB控制器。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下用PSCAD/EMTDC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稳定控制 鲁棒控制 端口受控哈密尔顿模型 无源性 阻尼注入 互联和阻尼分配无源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