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新增其他用地配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
作者 付海英 郝晋珉 +1 位作者 朱德举 石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5,共6页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划分了9大耕地适宜性分区,探讨其评价结果在新增建设用地时空配置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王辛庄镇60%以上的土地都具有较强的耕地适宜性,约50%的土地都承载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不同的规划目标导向下具有不同的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时空顺序。该适宜性评价方法为城市边缘带新增建设用地的配置提供了明晰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评价 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发展压力评价系统 建设用地配置 城市边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高山峡谷区耕地适宜性评价——以怒江州泸水县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雪 李益敏 赵筱青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2-1227,共6页
高山峡谷区由于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地矛盾突出,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少,对该区域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怒江州泸水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壤侵蚀... 高山峡谷区由于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地矛盾突出,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少,对该区域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怒江州泸水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为评价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GIS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以30 m×30 m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对泸水县的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泸水县60%以上面积的土地不适宜耕地分布,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临界适宜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62%、15.16%、18.26%。有10.67%的现有耕地分布在不适宜区域内,89.33%的现有耕地分布在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临界适宜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区 灰色关联度 耕地适宜性评价 泸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适宜性评价与施肥推荐研究——以金坛市小麦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勇 邱淑芬 朱荣松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66,共6页
通过构建小麦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小麦耕地适宜性进行分等定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麦数字化施肥技术。评价体系选取障碍层类型、排涝模数、pH等16个评价指标,构建5个准则层,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度模型,通过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 通过构建小麦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小麦耕地适宜性进行分等定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麦数字化施肥技术。评价体系选取障碍层类型、排涝模数、pH等16个评价指标,构建5个准则层,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度模型,通过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将小麦适宜性分4个等级。高度适宜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1.7%,适宜面积占48.3%,勉强适宜面积占12.1%,不适宜面积占7.9%。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小麦施肥参数,制定2个小麦肥料配方(N-P2O5-K2O)15-15-10、18-12-10。实践表明,该方法较传统施肥减少N投入55 kg/hm2,氮肥利用率较习惯施肥的33.2%提高到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模型 隶属度模型 数字化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GIS的英德市低效园地山坡地的耕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柯 熊小丽 +1 位作者 颜勇 赵言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7,共5页
为充分利用低效园地山坡地开发整理为耕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缓解人地矛盾,选取了坡度、土壤、水源、交通等6个评价因子,建立评价体系,在MAPGIS软件支持下编制各评价因子图件,进行各因子图叠加,生成评价单元图,并采用多因素综... 为充分利用低效园地山坡地开发整理为耕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缓解人地矛盾,选取了坡度、土壤、水源、交通等6个评价因子,建立评价体系,在MAPGIS软件支持下编制各评价因子图件,进行各因子图叠加,生成评价单元图,并采用多因素综合法对英德市一定范围的低效园地山坡地进行了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的13524.04hm2低效园地山坡地中,当前宜耕的占63.48%,为8585.06hm2,其中园地为610.22hm2,山坡地为7974.84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评价 低效园地山坡地 MAPGIS 英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情景模拟的挠力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衡 陈国银 +3 位作者 王世晶 张震 张志伟 靳焕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9-339,共11页
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两方面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运用CLUE-S模型对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验证,设基线、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预测2030年土地... 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两方面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运用CLUE-S模型对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验证,设基线、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最后对3种情景下耕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2000—2020年森林、湿地、水体和人造地表呈增加趋势,耕地和草地呈减少趋势。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草地和森林之间,2000—2010年草地面积转入最多,耕地次之,森林最少,转出面积相反;2010—2020年森林转入转出面积最多,草地次之,耕地最少。CLUE-S模型对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Kappa系数为0.894,模拟总体精度为91.18%;基线情景下耕地、草地和水体地类面积减少,其他地类面积增加;农业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23.68%,人造地表面积未发生变化,其他地类面积均较少;生态保护情景下与农业发展情景正好相反。依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计算出3种情景下耕地位于适宜区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6%以上,不适宜区占比低于4%。研究结果可为加强未来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评价 CLUE-S模型 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变化 挠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坛区稻田耕地适宜性评价与施肥推荐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家禾 李勇 +3 位作者 朱荣松 邱淑芬 白洁瑞 储亚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27-31,共5页
在构建水稻适宜评价模型,完成耕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水稻数字化施肥技术。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建5个准则层,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度模型,通过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将水稻适宜性分3个等级。高度适宜面积占总耕地面... 在构建水稻适宜评价模型,完成耕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水稻数字化施肥技术。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建5个准则层,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度模型,通过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将水稻适宜性分3个等级。高度适宜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93%,适宜面积占86.58%,不适宜面积占6.49%。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水稻施肥参数,制定出2个水稻肥料配方(N∶P2O5∶K2O=18∶7∶10和15∶5∶15)。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常规施肥有效地提高了水稻产量,减少了不合理肥料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模型 隶属度模型 施肥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市姜堰区耕地适宜性评价与小麦配方施肥推荐研究
7
作者 缪辰 戴稳兵 +1 位作者 王艳蓉 宋亚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223-225,228,共4页
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平台,在耕地地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用特尔斐法选取了影响本区小麦生产的影响因子,构建小麦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体系选取p H值、耕层厚度、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障碍层位置、剖面构型、质地和障碍层类... 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平台,在耕地地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用特尔斐法选取了影响本区小麦生产的影响因子,构建小麦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体系选取p H值、耕层厚度、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障碍层位置、剖面构型、质地和障碍层类型等9个评价因子构建指标层,建立3个准则层。构建指标层和准则层的层次分析模型,同时构建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模型,采用回归模型原理计算出小麦适宜度指数。根据适宜度指数,综合考虑累积曲线形态和当地生产实际,将耕地分为最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3类。最适宜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5.35%,一般适宜占74.65%,不适宜为0。根据适宜度指数,结合小麦施肥参数,制定4个小麦配方,即N-P2O5-K2O分别为13-10-12、12-16-12、20-10-10、20-15-10。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习惯施肥减少氮肥投入39 kg/hm2,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的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耕地适宜性评价 小麦 数字化施肥 江苏泰州 姜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以湖北省老河口市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许倍慎 周勇 李冀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86-290,共5页
运用GIS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以评价老河口市耕地资源综合适应性和转用潜力为目标的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老河口市近30%的耕地同时具有高宜耕性和高转用潜力,这部分耕地在两种属性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重叠性... 运用GIS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以评价老河口市耕地资源综合适应性和转用潜力为目标的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老河口市近30%的耕地同时具有高宜耕性和高转用潜力,这部分耕地在两种属性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重叠性,体现了土地利用方式上的内部矛盾.将评价结果运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规划提供决策辅助,增强了适宜性评价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评价 空间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辅助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北碚区耕地花木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
9
作者 赵敬坤 梁涛 +1 位作者 陈艳 赵祥伦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1期38-40,共3页
因两江新区发展迅速,挤占了大量耕地,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重庆市北碚区的花木产业用地,使得花木种植不断往海拔较高、坡度较陡的区域扩展,影响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模糊评价、层次分析、多因素评价等方法对北碚区现有耕地进行评价,... 因两江新区发展迅速,挤占了大量耕地,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重庆市北碚区的花木产业用地,使得花木种植不断往海拔较高、坡度较陡的区域扩展,影响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模糊评价、层次分析、多因素评价等方法对北碚区现有耕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拔500 m以下的耕地大部分区域都适合种植花木,只有较少部分地区勉强适合种植花木,限制因素主要是坡度和土层厚度,其次是土壤质地,坡向对花木种植的影响最小。建议对陡坡进行一定程度的降坡或改梯,同时对土层薄的耕地进行移土培肥,增加土壤厚度,增施生物有机肥,以增大现有耕地对花木种植的适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 种植 耕地适宜性评价 重庆市北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