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补偿制度的体系构建
1
作者 李冰强 杨越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9,共8页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实施的关键在于协调行政管制公权力与承包经营私权利之间的利益冲突。法治领域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效平衡,迫切需要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补偿制度。比较法视野下,管制性征收、土地发展权和公共地役权作为适度...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实施的关键在于协调行政管制公权力与承包经营私权利之间的利益冲突。法治领域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效平衡,迫切需要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补偿制度。比较法视野下,管制性征收、土地发展权和公共地役权作为适度限制土地使用权的三种制度方案,均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却能使他人土地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管制性征收主要关注行政管制对私权利的限制程度,重点解决是否需要补偿的问题;土地发展权是在认可管制正当性的基础上,借助市场化手段分配增值利益,重点解决利益分配方式的问题,两种制度在规范设计层面,难以适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补偿制度的构建需要。公共地役权基于“限制补偿一体性”的制度架构,契合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补偿制度的法权构造。在我国《耕地保护法》立法进程中,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应当构建以公共地役权为纽带的限制补偿制度,并通过明确补偿主体、确定补偿对象、明确补偿范围、稳定资金来源、创新补偿方式等,保障粮食生产利益,筑牢粮食安全法治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非粮化 管制性征收 土地发展权 公共地役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的形成逻辑与适用路径
2
作者 夏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7,共12页
从形成逻辑来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实质上是管控理念、管控对象和管控手段更加精细化的结果。这决定了所涉法规政策的多元化,以及相关调整规则和适用规范的复杂化、碎片化以及分散化,亟须通过体系化整合来解决“谁来管控”“管控什... 从形成逻辑来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实质上是管控理念、管控对象和管控手段更加精细化的结果。这决定了所涉法规政策的多元化,以及相关调整规则和适用规范的复杂化、碎片化以及分散化,亟须通过体系化整合来解决“谁来管控”“管控什么”“如何管控”的问题。在主体层面,应当明确耕地管理公权力机关、耕地所有权人以及耕地使用权人三类基本主体,形成权责分明、协同共治的管控机制;在内容层面,应当从耕地利用优先序和种植作物优先序两个维度,系统把握种植用途管控制度的核心内容,并将其统一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之中;在措施层面,应当综合运用法律责任、自治性救济和补贴奖励等差异化手段,构建管制、管理、管护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从而在规范层面实现对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的具体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 土地用途管 粮食安全保障 耕地保护 农村土地承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时空正义视阈下的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兼评《粮食安全保障法》第13条及第66 条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蕊 苏嵘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1,共10页
研究目的:释明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时空正义逻辑,并从管控客体、主体及手段三个维度完善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具体制度构造,以期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具体办法的有效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释明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时空正义逻辑,并从管控客体、主体及手段三个维度完善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具体制度构造,以期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具体办法的有效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现行规范显见客体行为设置笼统、主体义务配置不清以及手段实施规范不明问题,前述问题的本源在于不区分具体时空的刚性管控;(2)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应遵循时空正义的基础逻辑,构建分时、分区、分类的弹性管控框架,并实现“权力—权利”“义务—权利”核心规范的时空平衡。研究结论:有必要澄清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时空正义逻辑,并据此分级划定管控客体行为、动态配置管控主体义务、适度限制责任后果以及多维弥合权利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正义 耕地种植用途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现实困境、法理反思与制度设计——以利益平衡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庆宇 吴昭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40,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律政策内在冲突,探究其法理基础并提出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演绎推理法。研究结果:当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存在着执行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偏离、不同立法导向下规范价值的冲突、公权限...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律政策内在冲突,探究其法理基础并提出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演绎推理法。研究结果:当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存在着执行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偏离、不同立法导向下规范价值的冲突、公权限制与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利益平衡理论可作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理依据,其蕴含的系统治理观可有效填补其他理论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多元价值平衡。研究结论:在利益平衡理论下,应改变单纯公法管制思路,引入契约等私法理念,增强管制弹性,平衡公权管控刚性与私法经营自主权;协调耕地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与经济效益功能,遵循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分类分区设定不同的管控强度;根据管制强度建立多元补偿机制,对被管制者予以公平合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经营自主权 利益平衡理论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十五五”:大食物观理念下的耕地用途管制政策优化
5
作者 张丽娟 林文声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4,共9页
随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践行“大食物观”理念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势在必行。但是,逐渐强化的耕地用途管制政策难以完全适配大食物观发展理念。在实践措施上,耕地用途管制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践路径不相契合;在实践过程... 随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践行“大食物观”理念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势在必行。但是,逐渐强化的耕地用途管制政策难以完全适配大食物观发展理念。在实践措施上,耕地用途管制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践路径不相契合;在实践过程中,耕地用途管制的政策执行与大食物观内涵不匹配;在实践结果上,耕地用途管制下的食物生产供给与大食物观背景下的消费需求不适配。据此,“十五五”时期应当贯彻落实占补平衡新机制和“以补定占”新要求,优化耕地利用弹性调控机制,构建耕地种植的分区分类管理机制,完善设施农业用地规划和管理措施,提高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建立食物供需结构的动态统计监测体系和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耕地用途管 占补平衡 进出平衡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